“嚯,眼光还挺不错。搜索本文首发: 小说痴 xiaoshuochi.com”
早上出发前,沈青曾答应过小狸,卖完货回来之后,会给它一枝并蒂莲玩。
小狸扭头看向主人,眼珠圆溜溜的,仿佛在说:我挑好了,你快把它剪下来吧。
沈青寻一把剪刀,咔嚓,剪下那枝并蒂莲,留在莲花上的花杆,只有2厘米长。
小狸叼住花杆,冲至门帘旁,瞄准‘门帘-隔墙’般的缝隙,倒退着走出了门帘。
“呦,还知道莲花娇嫩,倒退着走,能最大程度减少门帘对莲花的摩擦。
西厢房,箱柜旁,沈小花握着铅笔,写文月荷布置的语文作业。
咚---
小狸跳到箱柜上,先放下并蒂莲,再用腮帮子去蹭小主人的手背。
手背传来的柔顺、温凉的触感,令沈小花没法静心写作业。
“小狸,一边玩去,别打扰我写字词,咦,是并蒂莲,我哥给你的,还是...你偷偷摘的?”
沈小花时不时会去东厢房,欣赏陈架上的,或者靠墙摆放的花,粉、绿的春兰,黑紫的墨菊,小巧的莲花,一枝独秀的风信子,都很讨她的喜欢。
偶尔,还会搬张马扎,拿上纸和笔,画出花卉的简笔画。
小狸不再蹭人手腕,它端坐在箱柜上,还微抬下巴,一副...你看我像是会偷摘花的猫嘛表情。
沈小花看向并蒂莲,花瓣呈弯弧状,花尖无枯萎迹象,花杆横截面...很平,周遭有几颗牙齿刮痕。
显然,这枝并蒂莲,是用利器弄下来的。
沈小花揉了揉猫头,打趣道:“小狸,你把并蒂莲叼过来,是想把它送给我吗?”
小狸逃脱小主人手掌,叼住并蒂莲跳到了地上,倒退着冲出门帘消失了,它来西厢房,不是为了送花,而是...向小主人展示自己新得的玩具。
堂屋,小狸叼着莲花,慢悠悠巡视自己的领地。
另一边,沈青驱动异能,向莲盆内注入一缕缕生命力,莲叶和花杆不动,花瓣轻轻摇晃,并向外、向下弯折,花托渐渐膨胀,显露出倒圆锥样的莲蓬雏形。
两分钟后,小莲们似乎被按了暂停键,一动也不动了。
接着,沈青从箱柜最下方,翻出一个布包,里面包有9颗异色并蒂莲的种子。
沈青打算趁着过年的时间,再培育出一批并蒂莲,至于培育好后,是拉到野集上去卖,还是任其长出莲蓬,获得更多的莲种,到时候再看。
莲种,外壳坚硬,不人为干预一下,出芽率会很低,正巧,箱柜西北方柜腿下边,垫有半块砖头。
人为干预步骤:磨口,泡水,剥壳,水培,移栽。
沈青今晚要做的,是磨口。
嚓---
沈青单手捏住莲种,将种子凹头抵住砖面,来回摩擦。
那块砖头,表面很不光滑,摸着有一点涩涩的,很适合用来磨东西。
因此,两分钟不到,莲种便被磨出一个圆口子,然后,沈青重复同样的操作,来回摩擦剩下的莲种。
弄完,倒一碗清水,将莲种丢进水里,便上床睡觉了。
深夜,玩累的小狸,将并蒂莲放到东厢房的箱柜上,舔爪洗漱一番后,跳到了床头,在枕头旁团成了一团。
……
翌日,12月28,晴。
晨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水面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粼光,麻雀立在电线上,叽叽喳喳的,引得小狸蹲在地上,仰脖仰得脖子都快僵硬了。
沈青刷完牙,往回走时,朝着小狸背影说道:
“看看可以,不准顺着紫藤萝棚架,爬到仓库的屋顶上,去抓麻雀。”
小狸左耳微旋,轻喵一声,表示知道了。
沈青将牙缸和牙刷放到堂屋条几上后,便走进厨房着手做早饭---疙瘩汤。
挖两碗面粉,撒点盐,边往里头倒水,边用筷子搅拌,直到面粉呈结团的絮状物。
打两个鸡蛋,切一点小葱和芫荽。
接着,起锅烧油,油热,下小葱煸香,再倒入番茄酱,炒出香味后,添两瓢水。
水开之后,撒点盐、胡椒粉,再倒入面疙瘩,并用铁勺不停地顺时针搅动铁锅,直到疙瘩表面凝结定性。
然后,左手端起小碗,往锅中倒鸡蛋液,右手持筷插入锅中,将蛋液搅成蛋花,末了,撒点葱花,淋几滴香油,疙瘩汤便做好了。
咚---
沈青将疙瘩汤端到堂屋小矮桌上,冲着门帘喊道:“小花,出来吃饭。”
“来啦。”沈小花走出西厢房,落座后,兴奋地盯着冒热气的疙瘩汤,“疙瘩汤,好浓的番茄香,冬天,最适合吃带汤的、又热乎的食物了。”
沈青:“先尝一口试试看,太热的话,晾了几分钟再吃。”
沈小花不解,“热一点,不是更暖身子吗?”
沈青:“太热,会伤害嗓子和食道的,它俩若是被烫伤了,过年甭想吃好东西了,天天喝温米粥养它俩吧。”
米粥,细腻润滑,蛮好喝的,但天天喝,还是在别人大鱼大肉的情况下天天喝,谁也受不了啊。
“行,按你说的办。”沈小花舀起一勺疙瘩汤,吹了数下,才将其送入口中。
汤汁浓稠,酸中夹着一点甜,蛋花爽滑,芫荽喷香,疙瘩糯而有嚼劲。
“唔,酸甜相宜,好好吃,哥,你尝尝看,一点都不烫。”
吃之前,吹了那么多下,再烫可就奇怪了。
沈青舀了一勺疙瘩汤,不吹直接吃,口感酸甜,烫,咬破疙瘩时,其芯子的温度,烫得牙龈发痛。
沈青:“不吹的话,还是很烫的,晾一会再吃吧。”
吹几下,吃一口,要不了多久,腮帮子就会酸痛不已。
“成,听你的。”
五分钟后,疙瘩汤晾得差不多了,二人开始炫饭。
饭罢,沈小花回屋写寒假作业,大黄和小狸,在院子里疯跑,沈青则走进了仓库。
他站在门口,环视仓库一周。
农具,摆在角落,背篓和笸箩,一个套一个,靠墙码放着。
馓子,摆在原本放大豆的区域,底部铺有麦秸,能够防潮。
板车的车框,车把朝上斜靠在里墙上,板车的车轱辘,竖立在地上。
沈青拽动车轱辘,令其由‘竖放’改为‘横放’,再把它推至里墙旁。
双手握住车把,缓缓往后退,顿时,车框向下倾斜,逐渐逼近车轱辘。
哐当---
沈青弯腰一看,车框底部的两个弧槽,已完美卡在车轱辘的横杠上。
他把车拉出仓库,又往车兜内放一个大号背篓,和几个空麻袋,叮嘱大黄看好家后,便拉车往外走。
煤渣路上,像他这样拉着板车往西走的人,有很多。
沈青走得很快,不一会儿,就略过了供电局。
供电局往西,便是镇了,平常,只有道路两旁的门面,会开门做生意,现在,道路两旁支了许多小摊,卖些对联、蜡烛、窗花、棉衣、水果等,基本上什么都卖。
沈青未做停留,而是直接来到收薄荷的地方。
冬天,没人卖薄荷,店家旁边的一大片空地,正好用来停车。
“小伙,要存车是吧?”
一个身形高大、皮肤黢黑的中年男子,走上前问道。
来人叫王其举,是薄荷店的店主,空地也是他的。
年底,赶集的人多,大部分人都是拉着板车来赶集,毕竟,是来买年货的。
但是,拉着板车在街上挤来挤去又不太现实,因此,他们会将板车停在寄存处,或者停在熟人家的店门口。
王其举将自家空地改成了寄存处,赚点蔬菜钱。
沈青:“停一辆板车。”
王其举:“2分钱一天,停西南角吧。”
西南角,离煤渣路近,取车方便。
“行。”
沈青把车停在西南角,取下背篓和空麻袋,麻袋塞进篓内,背篓背在身上,再递给店主2分钱。
王其举拿出5厘米宽、系在一起的两个布条,解开后,一条,系在车把上,一条,塞给了沈青。
“小伙,布条要收好,两个布条摆在一块,图案能对上了,你才能把板车拉走。”
沈青捋平布条,底色是蓝色,上面印有牡丹花图案,他将布条叠好收进衣兜,“成,我来取车时,估计要到中午了。”
说完,沈青离开空地,朝西边走去。
须臾,他走到了天蓬街出入口处,街上人声鼎沸,叫卖声、砍价声络绎不绝。
沈青混入人流,走个七八米远,在一干货摊前停了下来。
宽1米、长2米的晒布上,摆了一个个敞口的中号布袋,每个布袋中,都装着一种干货,如,豆角、木耳、莴苣、眉豆子、黄花菜、香菇、紫菜、小虾等。
摊主是个长相敦厚的短发青年,瞧见顾客上门,热情招呼道:“我家摊子上的干货,全是今年新晒的,想来点什么?”
香菇、眉豆子、虾干,仓库里还有,黄花菜、紫菜、莴苣,倒可以买上一些。
沈青:“黄花菜、紫菜、莴苣怎么卖?”
摊主:“黄花菜,5块钱一斤,根根金黄,且都是未开花的花苞,
紫菜,20块钱一斤,是头水紫菜。
紫菜和韭菜一样,都能一茬接一茬采割,头水紫菜,就是头次采割的紫菜,与二水、三水、四水相比,口感更嫩,鲜味更足。
紫菜,听着贵,但它不压秤,买两三块钱的,就能吃好久。
莴苣...你是说贡菜吧,3块钱一斤,泡发时,往水里撒点盐,泡发后,贡菜便会呈翠绿色,拧干水分,切成小段,加盐、辣椒油、蒜末、葱姜凉调,爽口又开胃,也可以搭配肉丝炒。”
沈青:“我能捏一根贡菜看看嘛?”
摊主:“能啊。”
沈青拿起一根贡菜细瞅,青绿色的,触感干中带韧,长度达70厘米。
嗯,是贡菜无疑了,刚才,它们在布袋中团在一起,瞧不出长度,沈青才会误以为是莴苣。
贡菜和莴苣,同为菊科莴苣属植物,是近亲关系,外观、口感类似,但也有着一些区别。
贡菜,茎干细长,可达一米之上,外皮较软,易削除,直接食用略带苦味,需晒干泡发之后,才能烹饪。
莴苣,茎干短粗,株高约40-50厘米,外皮较硬,用利器削除后,能在绿瓤内看到较粗的白丝,生吃脆爽,熟吃软中夹脆。
沈青:“黄花菜、紫菜,能拿起来看看吗?”
摊主:“能啊,摊子上的东西,都能随便看。”
沈青抓一撮黄花菜,个头匀称,表面无斑点或暗沉迹象,嗅之无霉味,反而有一缕淡淡的干草香。
接着,他放下黄花菜,又抓了一小撮紫菜,颜色为深褐色,干燥紧实,无潮是感,嗅之无腥味、臭味、浓味,有一股干海藻的清香。
别说,摊主报价虽贵,但摊子上的东西,品相都很不错。
摊主:“年底搞活动,买紫菜,送虾米,来一点呗?”
沈青闻言,抓了一撮虾米,个头很小,约有两个米粒大,虾身是白色的,虾尾有点红,虾头...有两个对称的小黑点,乃是虾的眼睛,尝之略有嚼劲,还自带一缕鲜味。
“黄花菜,来一斤,紫菜,来三两,贡菜,来三斤,虾米...你看着送。”
1斤=10两,1两=10钱
干货,通常有价格贵、不压秤的特性,因此,买卖干货时,常听到的斤数是‘钱’和‘两’。
“好嘞~”
摊主拿出一个带托盘的杆秤,寻一塑料袋,往袋中装几大把黄花菜,并把袋子放入托盘中。
他左手拎起杆秤的提绳,令托盘悬浮在空中,右手拨动系有秤砣的麻绳。
待秤杆与地面平行,他眯眼去盯刻度尺,似乎是未达到半斤,因为,他又往袋中添了半把黄花菜。
“咦,用塑料袋装?”
“嗐,我妹夫在北边塑料厂工作,放假前,厂子发福利,他得了几厚沓塑料袋。
干货,拿塑料袋装,防潮又防虫。于是,妹夫给我匀了几沓塑料袋。
小伙,说实话,要不是看你买的多,我还舍不得用塑料袋装呢。”
买几钱的,摊主会用牛皮纸或网兜包装。
塑料袋,能当作过节福利,发给厂里员工,表明...塑料袋普及进程,已经开始加速了。
摊主又寻一个塑料袋,用杆秤称了3两紫菜,贡菜,称够三斤,再装入网兜中,至于虾米,抓上一把,用牛皮纸包好,塞进了网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