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爷:“豆子,再过不久,天就要黑了,你要去哪?”
豆子:“哦,我去要账,之前,走街串巷卖辣片时,有两户人家经常赊账,说...一月一结。本文搜:断青丝小说 免费阅读
这不是月底了嘛,明天又是除夕,忙得厉害,我趁着天还没有黑,去把钱要回来。”
豆子没有撒谎,王大庄的确有两户人家,欠他辣片钱了,一家,欠7毛,另一家,欠1块。
“行,早点回来,晚上熬鱼汤喝。”
“好嘞~”
豆子挎上二八大杠,离开了小院。
良久,天已经黑透时,他骑车回到了枫杨旁,眼尾和嘴角,一起往上扬,看来,他和王萍,顺利签好合同了。
……
翌日,除夕,晴。
天空明净,阳光明媚,微风轻抚,带来清凉的空气。
吃完早饭,沈青着手卤肉。
将猪后腿肉、鸡腿,清水洗上三边,将后腿肉切成拳头大的小块,将猪肝切成3厘米厚的片状。
将它们冷水下锅,焯出血沫,并用流水再冲洗一遍。
起锅烧油,油热下葱段、姜片、椒圈煸香,再下入猪肉、鸡腿煸至焦黄,加水、酱油、卤料包,中火煮四十分钟。
接着,撤掉灶膛内的柴火,不揭盖锅盖。
卤肉入味的关键,不在煮,而在泡,在卤水里泡个半天,一准入味。
沈青去了屋后,割了半筐韭菜、一把小葱,洗净切成0.3厘米长的小段,又将两斤的猪前腿肉,切成指甲盖大的小块。
然后,把三者混合在一起,抄起菜刀,哐哐往下剁。
肉馅的剁法,很有讲究。
先竖着剁,边剁边挪位置,将肉馅剁成厚片。
再横着剁,边剁边挪位置,将肉馅剁成薄片。
用刀面刮起又抹掉肉馅,把它垒成一个圆锥,再重复之前的操作,直到肉馅剁成了肉泥。
哐哐---
一时之间,菜刀剁馅的哐哐着,萦绕着整个厨房。
其实,不止沈青家,整个安宁村的上方,都回荡着咚咚哐哐的声响。
待肉馅变成泥状,沈青用菜刀把其铲至汤碗内,加点盐、酱油、味精、花椒粉,搅拌均匀后,放到一旁备用。
在他的计划里,下午和面包饺子,上午嘛,大扫除、贴对联、装糖、包果子。
“小花,出来大扫除。”
“好。”沈小花冲出堂屋,一手拿簸箕,一手拿高粱穗捆成的小扫帚,“哥,先从哪里打扫?”
“先清理窗台,撕完旧对联后,再擦木门。”
“行。”
沈小花走向西厢房的窗台,将上面的杂物扫进簸箕,如石子、灰尘、火柴盒等,又抹布沾水,把窗台、窗棱都擦了一遍。
至于窗台里侧,昨日大扫除时,已经清理干净了。
清理完西窗台,沈小花走向东窗台,继续挥扫帚忙活,沈青则着手撕旧对联。
那些旧对联,不知道是多少年前贴的了,红纸已褪成了粉白色,黑字没有褪色,但黑色之上,似乎还有一层灰色,朦朦胧胧,有一种不真实感,而且,对联...一碰就碎。
须臾,两个窗台全清理干净了,被撕下来的对联们,也被扫进簸箕内,打火机一点,烧成灰烬后,倒在了屋后的沤肥处。
毛巾沾水,将堂屋门、厨房门、仓库门、篱笆门、兔棚门,全都擦干净。
接下来,就是贴对联盟。
这年头,贴对联不用双面胶、透明胶带,而是用浆糊。
“哥,要用小锅熬浆糊吗?”
“用小锅熬,也太大材小用了,我把炭炉点起来,用大铜勺熬。”
沈青说干就干,他翻出炭炉,用豆秸引燃菊花炭,寻一个小碗,面粉和水,按1:3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接着,坐在矮桌旁,铜勺舀点面粉水,放到炭炉之上。
火焰摇曳间,铜壁温度上升,面粉水紧贴铜壁部位,开始凝固了。
沈青抄起一双筷子,顺时针搅动面粉水,渐渐地,面粉水变得浓稠起来,颜色也由‘白色’向‘透明色’转变,不一会儿,面粉水凝固成透明的膏体。
沈青持着铁勺,将铜勺内的浆糊,刮到空瓷碗中,再舀起一铜勺面粉水,置于炭炉之上,继续专心熬浆糊。
瓷碗内的面粉水,量本就不多,舀了两勺,便见了底。
沈小花端起瓷碗,走进厨房,用清水将其洗干净,返回堂屋时,看见...小狸伸爪勾起一团浆糊,再爪心向上,脑袋凑近爪心,伸舌头舔舐浆糊。
“哥,小狸偷吃浆糊。”
沈青一扭头,看见小狸粉舌一放一收,浆糊舔得非常起劲,轻笑道:“小狸,你也不嫌烫。”
喵---
小狸:表面浆糊早凉了,不烫的。
小狸舔净爪子,伸爪想要再抓一团浆糊,沈小花却抱起了它,“哥,猫能吃浆糊吗?”
“能,浆糊,本质是煮熟的面粉,吃一点不碍事的。”
沈青筷子换铁勺,将新熬好的浆糊,刮到瓷碗中,并用瓷盘盖住碗口,省得小狸偷吃。
“但是,浆糊很烫,吃了,有可能烫伤嗓子,继而---”沈青坏心眼一笑,“继而一周只能吃清淡的,鱼肉、猪肉、虾肉,通通不能碰。”
小狸甩动着尾巴尖,它觉得浆糊不烫,但...嗓子有没有发炎,是主人说得算,于是,它跳出小主人怀抱,蹭了蹭主人的裤腿后,跑院子里晒太阳了。
沈青则拿出卷成一个纸筒的对联,解开麻绳,将对联展开,找出适合贴在堂屋木门上的对联。
上联:吉祥如意福星到,下联:富贵平安好运来,横批:五福临门
沈青将三张对联,红纸朝下放到矮桌上,估摸着浆糊温度降得差不多了。
他揭开盘子,手指头戳了戳浆糊,温温的,黏黏的,可以抹了。
于是,他食指抠浆糊,涂抹在上联的边缘和对称线处。
对称线,指能将一个图形,分成两个相对称部分的直线,于长对联而言,其有两条对称线,且它俩垂直相交,即为‘十’字形。
“小花,走,贴对联去。”
“好嘞。”
随即,沈青走到屋外,沈小花将一扇门合上,用胳膊肘抵住木门的里侧,这样,外头贴对联时,木门便不会晃动。
沈青后退至檐外,用眼睛在那扇木门上,画出长1.5米、宽0.25米的空间后,上前几步,从上往下,将对联贴在了右边的木门上,并拿掌心轻轻按压边缘和对称线,使得对联粘得更紧。
沈青走进堂屋,抠些浆糊,涂抹在下联的背面,再与沈小花合作,将下联贴在左边木门上。
接下来,兄妹俩一通忙活,贴完了所有的对联,值得一提的是,大黄的小木屋上,也贴了一张吉祥字词---岁岁平安
贴完,站在院中,环视一圈,处处都能看到红色,心里不由自主升起一股愉悦情绪。
“哇,好漂亮,红底黑字的春联,哥,离中午还有一段时间,接下来要干嘛?”
“走,洗净手后,进屋装白糖和包果子。”
随即,兄妹俩走到压水井旁,轮流抬动长柄压水,让对方接水洗手。
洗完,兄妹俩回了堂屋,沈青将木梳、蜡烛、火柴、糖袋、牛皮纸、红福纸、白糖、红糖、羊角蜜、口酥,放到了矮桌上。
羊角蜜,不是前世被称之为‘羊角蜜’的酥瓜,而是一种甜如蜜的果子。
传闻,羊角蜜这种小点心,最早起源于楚汉争霸时期。
霸王项羽率军队,和刘邦于九里山大战,在人困马乏、将士饥渴难耐时,山上牧童端着装有野蜂蜜的羊角,上前进献,供项羽饮用。
霸王饮后顿觉神清气爽、愉悦无比,高兴的将嵌有珠宝的佩剑,赏赐给了牧童,后来,军师范曾命厨师用面粉制作形似羊角、内里灌满糖浆的点心,久而久之,这道点心由宫内传到宫外,并流传至今。
羊角蜜,有三大原材料,面团,熟糯米粉,糖稀。
面团:面粉+清水+油,揉成稍硬的光滑面团,并醒面半小时。
熟糯米粉:糯米粉,小火炒至微黄。
糖稀:清水+白糖+麦芽糖,熬成偏浓的糖稀。
将面团擀成0.15厘米厚、长方形的面片,在一半的面片上,刷一层食用油,将面片对折,边缘拉齐,再用擀面杖擀一擀,将面片擀得更薄一些。
如此,两层面片更加贴合,炸的时候不容易散开。
用圆口的小模具,如,玻璃杯的杯口。
从面皮一侧入手,将1/3的杯口,抵在面皮上,向下一压,压出一块面皮,杯子往里挪一挪,1/3的杯口,抵在面皮上,向下一压,压出一块月牙形状的双层面皮。
接着,不停重复这样的操作,压出一块块双层月牙。
起锅烧油,油热,下入月牙,瞬间,月牙沉入锅底,几秒钟之后,月牙就可以浮起来,并逐渐开始鼓包。
全程中火炸,期间,不停用勺背或笊篱背,使月牙们受热均匀。
炸到月牙全部鼓起、颜色微黄,捞出趁热放进糖浆中,糖浆会慢慢被吸进鼓包之中。
饱鼓的月牙,是靠热胀冷缩原理,来吸糖浆的。
月牙经历油炸之后,两层面皮之间,会形成鼓包。
在高温下,鼓包内气体的密度,要小于正常值,碰到冷却的糖浆后,鼓包内气体遇冷收缩,已被热油炸硬的面皮,自是不能收缩。
那么...在气压的作用下,外界液体糖浆,会被吸进鼓包中。
吸上几个小时,把月牙夹至熟糯米粉上,轻轻摇晃装容器,令每一个月牙,表面都沾上一层熟糯米粉。
如此,羊角蜜就做好了。
羊角蜜,甜度爆表,放到前世,羊角蜜市场环境不佳,概因...人们嫌它太甜了,甜得齁嗓子,然而,这种又甜、又能放、又耐吃的食物,可是紧俏货。
口酥,是羊角蜜的固定搭配,以酥松、软蜜的口感而得名。
口酥,外观形似元宵,圆圆的,外面是一层厚厚的甜糯米粉,里面是像桃酥一样酥脆的炸物。
口酥,做法...也挺简单的。
鸡蛋+糖+面粉+油,揉成光滑的面团,醒发二十分钟,擀成厚面片,再切成指甲盖大的小块。
将小块团成球形,放进油锅中炸至金黄,捞出丢到熟糯米粉中,晃动容器,令小球在糯米粉中转圈圈。
待每一颗小球,表面都沾了一层糯米粉后,用笊篱将它们捞出,快速在糖浆里过一遍后,再次捞出丢到熟糯米粉中,并晃动容器。
像这样反复操作,直到其变成元宵大小。
在玉城,羊角蜜、口酥、炸糯米皮等,都被统称为果子。
这年头,市面上鲜少看到白砂糖、红糖、羊角蜜、口酥的礼盒装,拿它们当作礼物送人时,需要亲自包装。
眼下,沈青面前摆着一沓空的糖袋子。
那糖袋子,是透明的塑料袋,长22厘米、宽6厘米,材质又软又薄,比薄膜厚不了多少,正面印有红梅图案,背部是透明的,一个袋子,能装一斤白糖。
玉城有一习俗,过年走亲戚时,要拎上两斤糖、两斤果子,要不要再拎点别的,全看个人意见了,而且,这四斤礼物,亲戚只收一半,另一半,送礼者还需拿回家。
沈青左手拿起体积消了一半的蜡烛,嚓,右手指腹滑动打火机的滚轮,瞬间,打火机顶端的前半部,升起一团火焰。
沈青用火焰引燃了蜡烛,靠近引线部位的蜡,右固体变成了液体,他手腕一翻,令蜡烛向下倾斜。
啪嗒---
一滴滴蜡油,滴到了桌面上,滴出5毛硬币大的印记,沈青将蜡烛的底座,按到印记中。
蜡油遇冷迅速凝固,如此,沈青松开手,蜡烛也能站得直直的。
沈青拿起一个糖袋,抻开袋口后,拿起大瓷勺,从布袋中舀起一勺勺白糖,装进糖袋中,期间,会拎起糖袋,让袋底朝桌面磕几下,使得糖粒间的空隙变小。
当袋内的糖堆高度,离袋沿还有2厘米时,沈青放下大瓷勺,将两片袋沿对齐,拿起木梳,横着抵住糖袋,梳齿离袋沿1厘米远。
双手合握住糖袋,大拇指将袋沿往木梳方向翻折,其余手指托住糖堆,接着,梳齿靠近蜡烛火焰,并和袋子一起左右挪动。
挪个两三下,沈青便托着糖袋远离蜡烛,等上30秒后,他撤走了木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