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质 作品

第171章 俗世奇人

评分公布后接下来便是观众投票环节,上一期在沈歌刚出场的时候,大家还可以往一些戏腔歌手身上去猜,但现在胡彥斌不仅猜测对方是国家队的,而且还主动称其为老师,说对方是来炸鱼的。那这个范围就小很多了,甚至可以说有些冷门。

“你不是说你知道么?”

“我现在也不确定了。”

“国家队的都有谁啊?”

“方星文吗......”

在主持人何灵一声令下后,场上的观众开始了投票,但不像猜测其他选手时那样有的选择,风格相近的猜就是了,现在是完全没得选,填谁的名字都不知道。

很快,投票结束了。

何灵看着手中的统计结果,脸上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众人也无法通过他的表情来判断有没有猜对,都好奇地盯着他,不知道具体的结果如何。

何灵清了清嗓子,“那接下来让我们揭晓答案吧。”

说完,大屏幕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名字,不断地滚动,这些都是观众投票输入的名字,有歌星、有影星、也有网红,甚至还有萧炎、唐三、方源这些不相干的名字。

何灵轻轻摇头,“看来这位选手真把大家都给难住了。”

最终,大屏幕上的名字停止了翻滚。

其中一个名字放大显现出来。

叶星辰。

这是一位国家队的歌手,而且比较年轻,在一些音乐节目中亮过相,但毕竟是国家队成员,出场有诸多限制,并不能像其他歌手明星那样经常出现在荧屏中。

但仅仅只是偶有亮相,就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其歌声优美好听,再加上长得也比较干净帅气,吸引了不少人喜欢。

“叶星辰,是他吗?”

“这么一想,好像也有道理,之前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叶星辰好像还当过兵吧,也难怪他能唱出《万疆》这首歌了。”

“这个最合理,应该就是他了。”

“我也觉得......”

看到屏幕中这个得票数最多的名字,现场观众都恍然大悟,仔细一想,似乎没错,这个人应该是目前他们能想到的最符合台上神秘人身份的了。

“好,叶星辰。”

何灵点点头,开口说道:“大家投票最多的一个结果已经出来了,叶星辰,我之前和他打过几次交道,没想到你们大部分人都能联想到他,我还以为要再过两轮呢,毕竟他不经常上综艺节目,大家可能对他的了解也比较少。”

听到这句话后,观众心下一喜,何老师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他们猜对了?!

选手席上的梅亦辰神色一片阴冷,如果对方真是国家队的叶星辰,经过刚才的事件,那他回公司后怕是要挨批了。

“现在,请揭晓答案。”

说完,何灵看向身边的沈歌。

观众也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沈歌身上。

在万众瞩目之下,一阵节奏紧凑的揭晓身份背景音乐过后,台上的沈歌纹丝未动,依旧是默默地站着,目视前方。

这也就说明了......

“猜错了?!”

“不可能吧,叶星辰应该是最符合身份的了。”

“那还能是谁?”

台下观众一片哗然。

“这也太难猜了!”

“根本想不到啊。”

选手席上的众人也交头接耳。

虽然他们是选手,不需要像观众一样去猜彼此的身份,但说实话,连他们都不知道此刻台上这位选手是谁。

因为排练的时候没见过他,后面节目开播后也没人去他的休息室串门,他们只听说对方是节目开播前临时塞进来的,并不知道对方的名姓。

本以为是个没本事的关系户,谁曾想,这是个大佬。

“这人不会真是节目组安排来炸鱼搞节目效果的吗?”

有一个选手怀疑道。

“我估计是,今天他跟梅亦辰搞的这一出,就是一波大流量,”另一位选手附和道,“还是节目组会玩。”

何灵笑着开口说道:“有点遗憾,看来这一期大家又没猜对,不过没关系,至少我们排除了两个错误选项。”

“何老师,你这安慰的......”

胡彥斌无奈道:“才排除两个错误选项,还有那么多人呢,这也太难猜了,你好歹给点儿提示吧。”

这话立刻引起了众人的赞同。

何灵眨眨眼,说道:“行吧,那就给你们一点小小的提示。他不是影星、算是一个歌手,而且学的专业也并不是音乐专业......”

“好了,我只能提示到这儿了。”

自从上一期结束后,他就从黎斌那里拿到了沈歌的信息,现在透露出的内容都是真实情况,也不算误导观众。

“不是影星,这就刷掉了一大部分。”

“那就是歌手或者网红......”

“学的还不是音乐专业,跨界还是半路出家?”

“还是很难猜呐。”

在台下观众小声讨论的时候,何灵宣布了这一期的选手排名,沈歌依旧是四个s级评价排名第一,梅亦辰则是掉到了第三名,第二名被另外一位实力强劲的选手拿下了,原因无他,就是因为黎淮山给的他那个d级评分。

“妈的。”

梅亦辰用力捏着座椅扶手,指关节捏到发白。

如果不是这个神秘人,还有那个黎淮山,这两期的节目冠军都会是他的,届时他便能以现在的成绩为跳板,一举超过那个姓蔡的,但是现在......

风光被人抢尽。

而且连戏腔这一赛道都快被其夺走了。

“复刻我的路是吧。”

梅亦辰低声暗道。

这人又是模仿他唱戏腔歌曲,又是模仿他唱京剧的,明显是打算踩着他上位,“想吸我的血,呵呵——”

节目结束后,沈歌没有回自己的休息室,而是径直来到了黎淮山老爷子的休息室,上一期节目还没完他就走了,其他人连他的影子都没见到,这次有选手想要打探一下他的消息,敲了敲他休息室的门,却并没有任何回应,推开门发现里面空无一人,扑了个空。

“人呢?”

“肯定已经走了。”

“我估计上一期提前离开也是节目组安排的,就是怕他的身份被爆出来。”

“我还挺想跟他认识一下的。”

沈歌不知道自己门前发生了这样的事,但之所以来这里是黎斌授意的,应该是想要继续遮掩一下他的身份。

“好小子,小沈歌儿,你现在能耐大了啊。”

黎淮山看着沈歌,忍不住赞道。

“哪里哪里,”沈歌摆摆手,“在您老人家面前那就是班门弄斧。”

“诶,谦虚使人进步,但谦过头可就不好了哈,”黎淮山认真地说,“今天你这段《三堂会审》着实把老头我给惊住了,年纪轻轻有这份功力可不简单。

当年在剧院里大家都说你是老天爷赏饭吃,现在看来,这哪里是赏饭吃啊,你这是老天爷把嘴掰开了,往里塞饭啊!”

“您这话可就夸张了。”

“不至于不至于。”

沈歌继续谦虚开口。

“生旦两门抱,还能唱到这种地步,还说不是祖师爷转世,”黎淮山盯着沈歌说道,“要是当年知道你有这份本事,说什么我也得把你从霍老头手里抢过来。”

“不过嘛......”

说着,黎淮山自顾自地叹息道:“小沈歌儿,今天你在台上唱的时候,有我的几分影子,这就够了。”

“那今天这一出,您还满意吗?”

沈歌问道。

“满意,当然满意,我可太满意了,”黎淮山哈哈笑道,“就是,你不是带着古琴来的吗,怎么又换成了《玉堂春·三堂会审》。是因为那个叫梅亦辰的,你才临时改的?”

“是的。”

沈歌点点头,“本来准备的不是这个节目。”

“京剧留下来的这点玩意儿,被他们糟蹋成什么样了!”说起这个,黎淮山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把京剧融入到流行歌曲里面,我不是不能接受,老头子我也不是冥顽不灵的那种人。可你看他今天唱的那叫什么东西,又是唱又是跳的,一副很嗨的样子,《玉堂春》是这样吗?!”

“胡闹。”

沈歌笑了笑,“所以我才临时换成了这一段《玉堂春》,一是改变京剧在观众心里的印象,歪的要把它扶正;二是为了让您老人家消消气,气大伤身,为了这么一件事动怒不值得。改编也不能瞎改,我看台下观众反响也不错,这下应该能吸引到一部分人主动去了解京剧。”

“嗯。”

黎淮山点点头,“有你在,我也就放心了。”

“本来还抱着看看有没有什么好苗子的想法来的呢,没想到一个比一个人才,穿着一身拖地的布条子,嘴里唱着半白不古的歌曲,就叫国风了?扭两下腰,耍几下剑,这就是我们国家传承千年的武术了?”

他冷哼一声,“完全被这些人演成了笑话。”

“早知这样,黎斌说破天我也不会来。”

沈歌对他说道:“黎老爷子,现在不比以前,不是当年一个人能养活一个戏班的时候了。虽然黎哥在节目组里最大,可上面还有投资人呢,那梅亦辰就是他们公司安排进来的,黎哥想拒绝也拒绝不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说曹操曹操就到,休息室的门被推开,黎斌走了进来,“爹。”

黎淮山喝了口茶水没吭声。

“爹,沈歌说得没错,有些事它不是我能掌控的,”黎斌接着说道,“您老人家消消气,这不是还有您的爱徒沈歌嘛,他今天这一段京剧有你当年的风范......

而且要知道他现在在网上可不是一般的火,刚才唱的已经让很多观众对京剧有了新的认识,观众都讨论《玉堂春》的内容呢。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也是我举办这档综艺节目的目的,咱慢慢来。”

他如今已经熟练掌握了对付自家老爹的手段,遇事不决把沈歌搬出来就行了。

黎淮山放下茶杯,哼了一声,“你小子,就知道说这些来打发我。你爹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又不是不懂这里面的难处,只是看着好好的传统文化被这么糟践,心里不痛快。”

“那沈歌唱的让您心里痛快了吗?”

黎斌问道。

黎淮山抬眼瞥了他一下,淡淡道:“你别整天沈歌沈歌的,他是我半个徒弟,你老是挂嘴边干嘛?”

黎斌尴尬地笑了两声,找了个借口急忙出去了。

黎淮山看向桌子上沈歌从榕城带来的古琴,有些遗憾地开口说道:“没想到在节目上整了这一出,也没听到你弹琴,你要在节目上弹古琴吗?”

“现在也可以弹呐。”

沈歌眨眨眼,“来一段?”

“来一段。”

黎淮山点点头。

说完,他又问了一句,“不耽误你赶飞机吧?”

“不耽误。”

沈歌摇摇头,把古琴放好,端坐下来。

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黎淮山啧啧赞叹两声,这小子会得可真多,霍绍翁那老家伙真是捡到宝了。

既然马上就要走了,那就来一曲前几天许棠音在比赛中弹过的《阳关三叠》吧。

一首送别曲。

沈歌双手轻轻搭在琴弦上,微微闭眼,深吸一口气后,指尖拨动。

琴音初起,似是微风拂过林梢,轻柔而舒缓。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随着沈歌指法的变换,琴音逐渐丰富起来,如潺潺流水,悠悠流淌。

《阳关三叠》的音律之中,饱含着离别的愁绪与不舍,仿佛将人带入了那长亭古道、夕阳西下的送别场景。

只是今天的送别,并不像是王维送别故友那样伤感。

当年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但如今交通发达,管你是西出阳关还是北出山海关的,有飞机、高铁,真真正正的算是千里江陵一日还。

黎淮山原本只是随意地坐着,可当沈歌的琴音响起不久,他眉梢一挑,有些惊讶,认真地听了起来。

沈歌的指法灵活多变,声声弦音在小小的休息室中回荡,琴音入耳,离别的愁绪在曲中酝酿。

黎淮山越听越入神,眼中满是赞赏与惊叹。

音乐容易传递感情,尤其是悠悠古琴曲,更能唤醒国人骨子里的民族韵律,虽然他不懂古琴,但此刻也没想到沈歌不仅京剧唱得好,连古琴也能弹奏得如此出神入化。

他不禁暗自感叹,这小子真是个奇才!

这要搁以前,多少得是个俗世奇人:

要说年轻人沈歌,沈歌这手绝活奇在嗓子眼儿里藏阴阳。南市茶楼压轴戏码,他先亮一嗓老生,“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震得八仙桌茶碗直颤;转眼水袖一甩,生生转出莺啼婉转,“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琴弦更绝,左手抚桐木焦尾,右手捻冰蚕丝弦,弹到《阳关曲》尾处,忽听得“嘣”地一声——原是楼下绸缎庄的绣娘听得入神,扯断了绷紧的绣花线。

......

一曲终了,琴音仍在黎淮山的耳畔回荡,余音绕梁。

他忍不住拍掌叫好:“好啊!小沈歌儿,你这琴技简直超乎我的想象!”

沈歌微微一笑,起身向黎淮山微微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