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质 作品

第172章 设计妆造

下午时分,沈歌乘上了回榕城的飞机。

的确如之前秦子君所说,坐飞机第一次害怕,但后面就只觉得方便了,短短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就能跨越这么长的距离。

而今天《国潮惊鸿秀》的第二期开播,再次把节目热度顶上一层楼,尤其是在最后一个节目后发生的事件,更是点燃了吃瓜群众的心,连带着不了解的路人,都被吸引过来多看了两眼。

【震惊!节目撞车,神秘选手新节目被指抄袭。】

【吃瓜!节目被抄袭,梅亦辰当众发飙?!】

【高燃!梅亦辰首发戏腔版《看月光爬上来》嗨翻全场。】

【经典!京剧竟然这么好听,终于懂老一辈的爱好了。】

沈歌打开抖声,就看到挂着前列的一个个热搜词条,媒体为了流量一直在关注着《国潮惊鸿秀》,再加上这期又爆了大瓜,为了博眼球标题简直取得丧心病狂。

下面还有各种关联的信息,本来一个节目中好的作品、有梗的片段都能成为出圈的条件,像上一期的《万疆》,但现在热搜词条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梅亦辰和沈歌两人展开的。

一个是包揽整个戏腔歌曲赛道的当今热门流量小生,一个是功底扎实、不露身份,疑似国家队下场炸鱼的神秘选手,可谓是话题度满满。

【胡彥斌称神秘人为老师,直言其是来炸鱼的。】

【是黑幕还是实力,神秘国家队选手连续两期拿下s级评分!】

【谁才是真正京剧的传承者,没落的传统艺术该如何弘扬?】

【京剧《玉堂春》讲了什么故事......】

对于其他的热门信息沈歌懒得去看,他比较在意的还是《玉堂春·三堂会审》宣传的怎么样了,现在来看,还是不错的。

《玉堂春·三堂会审》的标题也上了热搜,虽然不及他和梅亦辰之间的话题热度高,但成效也是颇为明显,有许多人在听了沈歌唱的之后,又去主动搜了一下这段京剧的原曲和其中的故事,了解之下,才明白梅亦辰在节目中的改编是多么的让人觉得别扭。

“还行。”

沈歌满意地自言自语一句。

这一点脑海里面系统中京剧这一栏的宣传进度也有佐证,进度条涨得很快。不得不承认,剧本炒作虽然有些无耻,但的确是实打实的非常吸流,怪不得很多综艺节目都喜欢演员互怼、吵架的情节,就是因为它满足了大众喜欢吃瓜看热闹的好奇心。

在某瓣的综艺讨论小组里,一个高楼帖正不断更新:“家人们,这期《国潮惊鸿秀》太特么跌宕起伏了,梅亦辰和那个神秘选手到底什么情况啊?”

“第一期撞车戏腔歌曲,第二期撞车京剧元素,而且改都不带改的,还是同一个京剧,这不是抄袭是什么?!”

有网友留言。

“我全程看完了,我觉得梅亦辰的反应有些过激。神秘选手唱的《玉堂春·三堂会审》是经典老戏本,梅亦辰的歌也是改编的这个戏本,你要说谁抄谁还不一定呢,经典爸爸像儿子。”

一个网友认真分析道:“我严重怀疑这是节目组故意安排的剧本。你想啊,这档节目不像《极力挑战》《飞奔吧兄弟》那样是热门题材,除了胡彥斌之外,就只有梅亦辰流量大了。但如果梅亦辰一路碾压过去的话,这节目也就没什么看头了。

刚好第一期节目组安排的这个神秘人火了,两个话题人物,一个流量小生,一个神秘高手,这冲突一制造,话题度不就起来了?节目热度和播放量肯定大幅上涨。”

这话立刻得到很多网友的认同。

“说的也是,我觉得有节目组把关,抄袭不太可能,但两人能表演出差不多的节目,一个是原曲,一个是改编,要说不是节目组安排的,我一万个不信。”

“没错没错,现在综艺为了热度啥手段都使得出来。不过说实话,要不是他们闹这一出,我都不知道京剧原来这么好听,那个《玉堂春·三堂会审》我反复听了好几遍。就是再听梅亦辰的歌后,总感觉怪怪的......”

落地后沈歌没有立刻回家,而是从机场打车直接到了容千音乐工作室。

容千依旧是一副干练的模样,见到沈歌到来,她表现的很热情,“好久不见,沈学弟。”

“好久不见。”

沈歌点点头。

他和容千之间确实有段时间没见了,自从在这里录完《探窗》和《谢瑶环》后,他就没怎么来了,上次来还是跟她签约的时候,后面基本上就是电话联系。

主要是抽不出时间来。

“恭喜恭喜,又拿了第一。”

容千对他笑着说道。

沈歌看着她,“这么快就知道了?”

“我可是一直关注着呢,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容千说道,“看来那梅亦辰一直都不甘心呐,节目马上结束了,又闹了这么一出戏来,也不嫌丢人。”

网友看不出来节目中梅亦辰和沈歌的冲突是不是剧本,但内行的她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当时梅亦辰指责沈歌抄袭他的情况,不是演的,而是真实事故。

说完,她轻笑一声,“不过没什么影响,他这么一闹,反而有点好处。”

沈歌点点头,这是送上门的话题,不要白不要,只要影响不大,这反而是对选手、节目都有好处的一件事。估计这也是黎斌没有第一时间处理的原因,直到事情发展得差不多了,才让何灵出面缓和情况。

容千接着说道:“这两期节目播出后,你也是成功把戏腔歌曲的热度带起来了,最近这段时间又多了很多联系我想要《探窗》授权的公司。”

说着,她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叠文件,递给沈歌,“这是几个比较大的平台和公司递过来的合作意向,想要拿到《探窗》的授权,用在他们的影视、游戏项目里。还有一些音乐平台,希望能买断独家播放权。”

“辛苦千姐运营了。”

沈歌在合同上签了字。

“哈哈,”容千笑道,“辛苦谈不上,容千音乐工作室本来只是承接音乐作品制作的,不过有了你的《探窗》,连名气都打出去了,不少公司跟我打听想找你约稿呢。”

“忙得很。”

沈歌无奈道:“约稿就算了,其实本来这期应该是有个新作品的,但被我临时换成了京剧。”

“临时换了节目?”

容千一愣。

她原以为沈歌准备的就是京剧唱段呢,没想到竟然是临时更换的,那网上关于抄袭的传言,岂不是......

稍微一想,容千就明白了,“是因为梅亦辰吧。”

“是的。”

沈歌点点头。

容千开口说道:“他在节目上改编的那首歌在外行人眼中的确不错,听起来很燃很炸裂,既有现代歌曲的唱法,又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十分符合他的粉丝群体,可以看出来是团队专门为他打造的一部作品。”

“估计准备这一期打算让他冲第一的,没想到最后还是被你截了胡。”

“用不了两天,估计又有通稿黑你了。”

沈歌不在意地说道:“他先招呼好自己再说吧。”

容千似乎想到了什么,和他相视一笑。

晚上沈歌背着琴回到家后,开始在网上着手查找非遗相关资料,下一轮音乐大赛半决赛为即兴发挥,此刻也没什么要准备的,《千里江山图》的初步临摹也完成了一小块,他终于抽出空来了。

前段时间蟳埔簪花围掀起的妆造热潮逐渐趋于稳定,当初刚流行起来时,泉州文旅还发视频感谢了沈歌和秦子君两人,为他们当地引去了不少客流量。

只是它的爆火同时也让各地写真摄影公司都嗅到商机,纷纷下场模仿,但妆造质量都良莠不齐,难以言喻,这点在苏州的时候他就见识过了。

当赚钱赛道变得拥挤,其他商家下场模仿内卷时,要么降本增效,要么打造品牌特色,要么做差异化,提供更好的服务,要么就拉新入场,卖课割韭菜。

不过秦子君的创业也不是什么大公司,就一个小小的摄影工作室,自然用不着想那些复杂的方法,创新就好了。

因此沈歌在网上查找非遗,看看有没有适合青青子君工作室的项目,顺便还能继续宣传一下传统文化。

“石雕、叶雕、葫芦雕......”

“糖画、泥塑、金陵折扇。”

这些都是卖的,显然不成。

“太极拳?”

沈歌在非遗官方网站上看着琳琅满目的名称,一件件精美的器物,一种种精湛的技艺,令人眼花缭乱。

工作室以摄影为主,自然要找适合的妆造或衣服。

“这个不错。”

沈歌点进一个非遗项目。

傩戏。

点进主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面具。屏幕上,傩戏面具形态各异,或怒目圆睁,或笑意盈盈,透着一股神秘瑰丽的感觉。

什么是傩戏?

在古时候“傩”和“难”是同一个字,灾难、困难、难处、难关都是“难”,在古人眼中“难”和“福气”一样,遇到了“难”,便设法用巫术将其驱走,这种仪式被称为“傩祭”或“傩仪”。

在举行仪式的过程中,巫师戴着特制的面具,装扮成神明或某一位人物来进行表演,这种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能够脱离傩祭仪式,可以独立进行表演的节目,称之为“傩戏”。

当年他和老爷子流浪到湘南时,曾看过一次傩戏。

当然傩戏并非只在湘南,在其他地域也有流传,扮演者借神鬼之名,驱鬼逐疫,角色和京剧差不多,一未、二净、三生、四旦、五丑......

傩戏面具也有神明、人物、兽类等。

“人有难,方有傩。”

“鼓震天,邪无踪。”

“面如焰,慑百凶......”

沈歌打定主意,“傩戏,就你了。”

之前是明艳动人、花团锦簇的蟳埔簪花围,这次可以试一下傩戏妆造,一些傩戏面具神秘古朴,还有的狰狞可怖,与蟳埔簪花围有鲜明的反差感。

“脸上妆容还需设计一下。”

沈歌低声暗道。

傩戏在最早的商周时期是娱神的,人们身着彩衣,取悦天神,祈求神灵庇佑,以达到驱邪纳吉、祛病消灾的目的。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傩戏吸收了歌舞、戏剧元素,从娱神逐渐变成了娱人,傩戏的祭祀性渐渐弱化,人们身穿各色衣服,扮演各路神灵或戏剧人物,傩戏成为民俗活动、旅游文化中的舞蹈节目或展示民俗的一个途径。

沈歌在非遗官网上找出傩戏的详细资料,如傩戏人物所画妆容、面具、服装等信息,一一保存记录。随后拿来画纸和画笔,根据傩戏的资料,开始改良设计傩戏的妆造人物形象。

这件事对他来说不算太难,尤其是他还有【登堂入室】的画技和顶级的中式美学理解,在这两个buff的加成下,沈歌的功底已经远超了大多数的设计师。

不多时,一个身着傩戏服装,头上戴着各种银钗头饰,手持狰狞鬼面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她手扶着面具贴着半边脸,另外半张脸上勾勒着一个符文,眼影厚重,给人一种阴翳的感觉。

细看之下,这纸上的人物和秦子君有八分相似。

因为沈歌就是按照秦子君的形象和身材比例为原型设计的,目前还只是一个整体的人物形象,接下来则是画妆容、面具、服装的细节。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他自然不会像梅亦辰那样对着祖宗严选乱改一通,改得乱七八糟、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实际上他设计的形象和传统傩戏人物区别不大,只是把细节丰富了些,妆容更精致了些,加重了民俗风格。

沈歌对照着电脑上的傩戏图片,专注地描绘着每一处细节。

从面具上的纹理,到服装上的刺绣,他都力求做到既保留傩戏的原始韵味,又能符合现代审美。

“要是能跟专业的傩戏演员交流交流,就更好了。”

沈歌心中暗道。

【ps:傩戏(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