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质 作品

第200章 非遗展会

第一张、第二张、第三张......

第四张!

伴随着沈歌手上连续不断地动作,绘画、削笔,一连四张宣纸小纸条都被他给画得满满当当,上面密密麻麻遍布繁复的笔画,远看只能看出纸上连绵不断的山峰轮廓、亭台楼阁。搜索: 今晚吃鸡 本文免费阅读

但如果低头细看,就能发觉其中隐藏的一个个小小的人物景色。

行人、走卒、渔船、渔夫。

姿态各异,惟妙惟肖。

【主播,虽然你画得很好,但是那幅画右下角那里好像有一处瑕疵,寄过来我指给你看。】

【沈老师,我承认你很强,不过还是太吃操作了,有没有更简单易上手的。】

【有的兄弟,有的......】

沈歌松了口气,放下手中的铅笔,满意地看着自己面前这四张小纸条,不仔细看的话,只会觉得这就是几张山峰的简笔画而已。倘若是低头认真看,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弹幕有提到《核舟记》这篇文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但《核舟记》可比现在画千里江山图难多了,人家是只有一枚小小的桃核,现在他用来画《千里江山图》的宣纸,起码还有四张之多。

沈歌开口对直播间的观众说道:“这一幅经典名画《千里江山图》就算是完成了,总共用时五十分钟。亭台楼阁、茅屋村舍、行人、渔舟无一遗漏,欢迎大家品鉴。”

【真画出来了!】

【那如果给主播一张完整的纸,他岂不是可以把和原版一模一样地画出来?!】

【前面主播不是有发过制作石青、石绿颜料的视频吗?《千里江山图》是著名的青绿山水画,我估计主播早就有这个打算了。】

【刑啊,主播先是画美金,又觉得画美金不过瘾,现在盯上国家文物了。】

【其实......我觉得临摹一幅名画也不难,我导师就行,我在他家里看到过许多临摹的传世名画。】

【临摹、复刻以现在的技术来讲,真的不难,像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周边,就有卖《千里江山图》的。难的是要把假的做成真的,就像电影《无双》里,他们费心费力地搞各种材料,不就是为了以假乱真吧。】

沈歌看着众网友发来的弹幕,心想这些人再思考下去,都快把自己未来一比一复刻《千里江山图》的计划给完整猜出来了。

“慕容复送出嘉年华x1!”

“慕容复送出嘉年华x1!”

“慕容复送出嘉年华x1!”

自从沈歌开播后,弹幕中的礼物一直没断过,但这个时候,有个老熟人一连串送了三个嘉年华。

【老板大气。】

【榜一大哥是相中主播这幅画了吧。】

【看看榜一大哥,再看看寄非遗的这个网友,一个是上万块钱的礼物,一个是几张小纸条,差距太明显。而且空手就套了主播一幅《千里江山图》。】

【主播说了,艺术无价!】

【主播也说过,得加钱......】

沈歌自然知道慕容复这家伙是来凑热闹的,随意地说了声感谢便就此作罢,他把画好的四张纸条铺展在桌子上,紧接着拿起手机靠近几张画,让网友仔细观赏。

四张宣纸纸条横着拼接在一起,连成了一幅完整的《千里江山图》。

网友们通过镜头仔细观察,果然在上面看到了沈歌说的渔夫、行人,以及各色景物,细微之处,惟妙惟俏。

【我靠,主播是人体打印机吧。】

【人体打印什么?】

【《核舟记》里面,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共有三十四个字。核舟的程度还不满一寸,我看主播也有这种技术了。】

因为没有把纸条粘在一起的缘故,它们的连接处都有缝隙,沈歌用手拿着将两张纸拼接在一起,上面的图画严丝合缝,看不出任何对不上的地方。

【这几张纸之间主播在画的时候不是连在一起画的,而是一张张分开画,分开画还能做到这种程度,零工差!】

【这也太厉害了,主播可以说就是现代版的王叔远啊!】

【是啊,这么小的纸条上居然能画出这么丰富的内容,而且还如此精致,真的绝了。】

沈歌看着网友们惊叹的弹幕,笑着说道:“其实只要用心去画,掌握好技巧,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能实现。

就像咱们的非遗文化,每一项技艺背后都是匠人们日复一日的用心钻研和传承。”

【看得我热血沸腾,已经在网上下单画笔、纸和画板了,主播过几天我来交作业。】

【楼上省省心吧,你会体会到什么叫从入门到放弃。】

在直播间众人对这幅微缩版的《千里江山图》讨论时,屏幕后的沈歌微微一笑,除了眼前的种种图案,他还在里面藏有落款。

从古至今,历代工匠画家都对落款的形式有各种各样的处理方法,有的直接署名、有的直接盖章,还有人会为了不影响作品整体,特地将自己的名号藏起来。

毕竟自己辛苦创作出来的东西,谁都不希望它最后变成“佚名”的作品。

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右下角山路上有两个人和一群毛驴,而在这支队伍的末尾,赶驴人身后的树丛中,就藏有“范宽”二字。

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这一行字就被他写在了三根山峰中的其中一个上,而且最初是看不见的,直至年久颜料剥落,才显露出来。

沈歌的名字也藏在其中,至于五万多的观众能不能发现,就看他们观察的仔细不仔细了。

然而一幅完整的画看下来,也没有人在弹幕中提到这一点。

沈歌说道:“寄来宣纸的这位网友,你要的画给你画好了,一幅《千里江山图》,希望你能喜欢。”

【嫉妒使我面目全非。】

【这一幅画买个框裱起来,当个艺术品都行。】

【几张纸条换一幅《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拿去卖都能卖一两千了吧。】

【血亏。】

......

天娱传媒公司。

梅亦辰的经纪人江姐对梅亦辰开口说道:“这两天公司道歉、捐款,已经尽量把这件事的话题度降到最低了,围博账号先让公司管理吧。你这段时间低调点儿,专心准备下一期的节目拍摄。”

自从国家宣传部的侵权公告发出后,天娱传媒老老实实地在围博上承认了错误,并且专门让梅亦辰录了一期道歉视频。除此之外,又向贫困山区基金会捐了三十万,这才算是平息了些网上的舆论。

其实这件事可大可小,主要是被官号点名,自然要拿出应有的态度。梅亦辰在《国潮惊鸿秀》中唱的那段《万疆》是在正式的节目之后,侵权行为并不严重,一是既没有通过这首歌盈利,二也没有用这首歌来表演节目,只是单纯地唱了两句而已。

之所以被点名批评大概是官方的一个态度。

这样看来,对方国家队的身份几乎坐实了。

“这次事件算是上头对我们的一次敲打吧,”江姐沉吟道,“舆论方面的计划全部取消,你就专心准备节目,别再肆无忌惮地做一些出格的事,不然的话,下次公司也不会再保你了。”

“拿作品来说话。”

“这次公司专门请了专业的话剧编剧来给你设计节目,把握好这次机会,拿回冠军比十次公关都有用!”

梅亦辰点点头,“我知道了。”

不就是京剧吗,上一期里喷他把情歌和京剧歌词乱改编?

那他这回就给这些人看看什么才是原汁原味儿的京剧!

第二天一大早,沈歌来到青青子君工作室,今天市里有一场非遗文化交流会,作为前段时间掀起蟳埔簪花围热潮的网络红人,此次由榕城文旅和市宣传部促成,秦子君也受邀参加。

除了代表性的蟳埔簪花围外,他们特意带上了即将新出的妆造项目,傩戏妆造。

这一套服装面具是沈歌和裁缝铺的师傅做的,厂家定制生产的还没到。

沈歌和秦子君带着精心准备的傩戏妆造与蟳埔簪花围相关物件来到非遗文化交流会现场。整个交流会场地布置得古色古香,各个展位有序排列,经过“蟳埔簪花围”明显的带动榕城旅游客流量后,官方对这一方面也是十分重视了。

在这里遇到了两个熟悉,叶高俊和聂小珍,前段时间蟳埔簪花围大火的时候,正是他们家作为主持人邀请沈歌和秦子君开启了户外直播宣传,甚至秦子君还在围栏边出了意外,沈歌一个高台云里翻救下了她。

“哈喽,好久不见。”

聂小珍看到沈歌二人,热情地上来打招呼。

倒是旁边的叶高俊在看到沈歌后,神色明显的有些不自然,当初在东窗事发后,他被自家爷爷勒令向对方道歉,让他失了不少面子。此刻再见到年纪比自己还小的沈歌,心里依旧不自在。

“那边有点事,我过去处理一下。”

叶高俊随便找了个借口匆忙离开了。

聂小珍负责地将他们带到展位上,“今年在‘蟳埔簪花围’的流量下,榕城市文旅的游客数据比往年暴涨了一大截,上面的领导对此都很重视,我听说小道消息,有让你们上榕城市当地春节联欢晚会的打算。”

“那太好了。”

秦子君感谢道。

有上电视计划,自然是提高工作室知名度的好机会。

本地春晚?

听到这个词儿让沈歌蓦然注意到了这个每年都要举行的盛大活动,与本地春晚相比,他更关注的当然是央视春晚。

春晚作为最大的造星舞台,这些年来不知道捧红了多少出名的艺人,费详、宋祖缨、凤凰神话、本山大叔,有一句话叫,没有人能火过09年的小沈阳;仅上过一次春晚的大衣哥,时至今日家门口依然围着众多蹭流量的直播号,直播他的日常生活,从这种种都足以看出春晚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虽然现在的风向已经完全变了,在大部分网友的口中“包饺子”已经成了春晚的代名词,这项大型活动似乎沦为了年夜饭的背景板,大家看春晚仿佛只为有个热闹的声响。

但不可否认的是,春晚依旧是最大的造星舞台。

比其他直播宣传非遗,上综艺节目传播京剧文化,登上春晚带来的流量都要比这两种大的多了。

“虽然春晚是在除夕,但准备工作会提前准备,基本上会提前一年的时间就开始筹划,确定主题方向......”

沈歌心中暗道。

当然提前一年只是春晚的规划,节目的创作阶段会在距离春晚开始六七个月的时候打磨,然后是审查、排练、冲刺......

按现在这个时间来看,许多公司或艺人应该已经把剧本创作好了,如果自己要上的话,也该考虑这房间的问题了......

至于门路,还真没有。

“下次见面问问黎斌吧。”

沈歌心中盘算着,黎斌算是他在娱乐圈唯一的人脉了。

秦子君和邵时雨在展位上布置傩戏妆造与蟳埔簪花围的展示品,这次的非遗文化交流会会有不少非遗传承人在场,既是官方的一次宣传活动,也是一场买卖活动。

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好奇地指着傩戏面具问道:“这面具看着好特别啊,这是什么?”

秦子君微笑着介绍道:“这是傩戏面具,傩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剧,在古代,人们通过傩戏来祭祀、驱邪祈福,这些面具都有着不同的寓意呢。”

孩子听着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好奇。

旁边还有秦子君身穿傩戏服装,脸戴傩戏面具拍的写真,加上p好的背景,宛如某个恐怖电影的宣传海报。

沈歌对秦子君和邵时雨说道:“我去逛一逛。”

这才是他来这里的目的。

交流会上的展位还挺多的,各种精致的物件琳琅满目,饰品、吃的、工具、种类繁多。

沈歌看到不少互换非遗换到的东西。

他闲适地迈步逛着,看向前方,忽然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