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质 作品

第202章 初学古瑟

“裁去良人,奈何不归,故作颜开。搜索: 一路小说 本文免费阅读”

“响板红檀,说得轻快,着实难猜。”

容千开口低声念道。

从一开始她觉得这首歌应该是一曲接地气的农村或是古时婚嫁场面,到此刻看到后面的这几句歌词后,她愈发觉得有些不对劲了,这两句词明显跟前面的正月十八、黄道吉日所营造的气氛不对。

再往下看。

“野猫跟了几条街,上树脖子歪。”

“王二狗的鞋。”

“切肤之爱,属是非之外。”

这几句词都表明了这首歌肯定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而且沈歌的创作大概率也不会只把情感内容浮于表面,里面还有更深层的含义,一如《探窗》中类似于陈世美秦香莲的爱情故事,再结合人生四大喜事的说法,来增加人物之间的碰撞,凸显其中的情感。

“你猜她怎么笑着哭来着。”

“你看她怎么哭着笑来着。”

容千有些不明白了。

现在她面前的这些终究只是歌词而已,一些情绪需要声音的表现才能让人理解,她思考着说道:“这歌词里面的女主人公与王二狗互相喜欢,但是被逼迫嫁给了‘官人’,这个‘官人’类似于有钱的地主乡绅,女主不得不嫁,结婚当天自杀了。但是这‘官人’为了自己的名声,依然选择了迎娶女主。只是女主已经死了,所以花轿中的既是新娘,又是死人。

歌词里还写到,‘这村里也怪’,大喜的日子分明是热闹的场面,可家家都紧闭门户,雾气弥漫,反而充满了诡异的氛围。”

容千盯着手中a4纸上的歌词,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看后面,她笑着哭来着,她哭着笑来着,这两句充满了矛盾的话,是在描述新娘(死者)的神情,她脸上画着喜庆死者妆容,内心却悲伤哭泣,生前不能嫁给意中人,就连死后都要与恶霸配冥婚......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应该是整首歌曲的高氵朝部分,夫妻都已经跪拜了,却并没有紧接着送入洞房,死者要埋葬,怎么能入洞房。然后结尾几句重复的‘正月十八,这黄道吉日’是在着重强调这个故事,像是女主人公怨恨的自嘲,也像是旁观者、说书人身份对它的总结,照应开头。”

说完,容千眉梢一挑,看向沈歌,“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

“结婚、殡葬,两种截然相反完全矛盾的字眼碰撞在一起,充满了不可名状的诡异感。有点像初中时期网络上很流行的那首恐怖歌曲《妹妹背着洋娃娃》,天真的童谣描述着诡异的歌词。”

“不过这首歌更具中式、民俗风格。”

“怪不得你说这首歌的风格接地气儿......”

“说它接地府都行。”

沈歌微笑着说道:“你的解读很精彩,说实话我都没想出来那么多。”

“什么呀?”

容千一愣。

敢情自己比他这个原作者想的还多了,这些内容都是自己脑补,过度理解了?

“没有,”沈歌摇摇头,“这首歌里面大多地方我都有留白,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不同的解读这很正常。而且......对于一部作品来说,你不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吗,非常适合观众二创啊。”

“就像这句,‘说迟那时快,推门雾自开。野猫都跟了几条街,上树脖子歪,张望瞧她在等’,这里描写的场景就是女主推门而出,视角在野猫身上,它爬上一棵树,脖子一歪张望着女主在村口等她的如意郎君......”

“一段很自然的镜头,你能从里面解读出女主是在这颗歪脖子树上吊死的,不是显得更好,更诡异了。”

沈歌笑道。

“不得不佩服你的脑洞。”

容千赞道。

没想到秦子君当初给她推荐这么个学弟,让她帮对方一个忙,如今反而成了自己公司的宝贝,集创作演唱于一身的创作型歌手。长得又帅,如果好好打造一番,简直就是未来的明日之星。

两个小时后,混入了唢呐的编曲完美出炉。

“直接录吧。”

沈歌开口说道。

过两天他还要去《国潮惊鸿秀》和音乐大赛的总决赛,到时这两件事连在一起,就没时间再录制了,他打算在《国潮惊鸿秀》上唱这首歌,节目播出后,立刻趁热把《囍》这首歌发出来。

容千点点头,在录音室在拿着耳机和录音小哥一起监听。

很快,一道淡淡的旋律悠悠响起。

沈歌的声音,自耳机中响起。

“正月十八,黄道吉日,高粱抬。”

“抬上红装,一尺一恨,匆匆裁。”

沈歌轻柔清澈的嗓音令外面的容千和录音小哥同时睁大眼睛,因为他在开口时,唱出的并不是普通话,而是一种方言,似乎是江浙沪那边的口音。

更为这首歌增添了民俗的氛围。

“裁去良人,奈何不归,故作颜开。”

“响板红檀,说得轻快,着实难猜。”

这句过后,节奏猛然加快。

似乎是里面的情节进入了下一阶段。

“听着,卯时那三里之外翻起来。”

“平仄......”

节奏加快丝毫不影响沈歌的气息,录音室外的二人此刻仿佛已经忘记了自己监听的任务,反而是在认真地欣赏一首完美的歌曲。

听着沈歌唱出来的节奏,容千觉得自己的解读还是没问题的,也比较符合歌词和演唱里表达出来的感觉。因为前面的正月十八、黄道吉日这两句也不是高兴的腔调,更像是一种女鬼幽怨的低语。

再到节奏快的这一段,将听众拉进故事中。

“下马,方才,那官人笑起来......”

音乐一阵拉长。

沈歌的念白,传入容千和录音小哥的耳中。

“那官人乐着,寻思了半天。”

“只哼唧出个离人愁来。”

这句是画面的旁外音。

容千更加笃定,这句话分明就是在描写,“官人”腹内空空的草包形象。

“她笑着哭来着,你猜她怎么笑着哭来着。”

这首歌没有高氵朝来临前的停顿,音乐与沈歌的唱腔连在一起,毫不拖泥带水,在他一句“哭来着”话音落下之时,伴随而起的是陡然间炸响的唢呐。

录音室外的两人只觉得头皮发麻,浑身起了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

“一拜天地。”

熟悉的旦角嗓音再度响起。

与《探窗》相比是一番截然不同的味道。

容千也终于知道为什么沈歌的编曲不用电子音合成,而是要单独录出来了。

这段唢呐曲刚才录制时还不觉得怎么样,此刻搭配上编曲、歌词和沈歌的唱腔,宛如酝酿已久的情绪在这一刻得到释放。

花轿,棺材。

亡者,新娘。

出殡,拜堂。

生与死的交织,红与白的碰撞。

造就了一幅极具中式风格的恐怖画面。

此时此刻的唢呐曲,既是歌曲故事中,成亲队伍奏响的喜乐,同样也似出殡时的哀鸣。

是官人霸占的得意,是女主对恶人的控诉、对心上人不来的悲伤。

听着耳机中响起的歌声,容千心中感叹,“好一出精彩的大戏。”

江浙一带的方言,民俗浓重的曲风,殡葬嫁娶的冥婚元素,再加上他如泣如诉的旦角唱腔,这种种种种,才完美地表现了这首歌。

录音室中的沈歌还在唱着。

“正月十八这黄道吉日。”

“正月十八这黄道吉日。”

“正月十八这黄道吉日......”

一曲结束。

容千和录音小哥两人这才回过神来。

跟上次他来录制《探窗》时一样,这一次沈歌的作品再次给两人带来了极其深刻的体验。

“这首歌,太厉害了。”

容千忍不住说道,“歌词和立意的设计真的好,一千个读者眼中真有《一千种哈姆雷特》,听众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解读出不同的故事内容。”

沈歌谦虚一笑,“很期待过段时间它跟粉丝们见面。”

“有你在,不知道公司未来能不能做到五百强。”

容千开了个玩笑。

“这也说不定。”

沈歌笑道:“现在才只是开始。”

......

第二天沈歌上完一上午的课,收到许棠音发来的消息,这让他有些诧异,一般情况下她可是很少联系他的,两人平时练琴除了约定好的,其他时间全靠默契。

径直来到音乐学院这边的练琴房。

这一路上引来不少目光,甚至有人上来跟他搭话,沈歌从前段时间来音乐学院这边的小透明,已然成为了这边的风云人物。

一经出现便以不占优势的民乐力压风头正盛的西洋乐系王宗耀、李鹤鸣,一举拿下第一名,并连续霸榜三轮。

尤其是在前两天的半决赛中,一首唢呐曲《囍》镇住了全场选手,不止是学生组的人,连社会组的老油条都被他折服。

走进练琴房,沈歌看到许棠音正在练琴,在她旁边又多了一把乐器,像琴但不是琴,看起来比琴更大一些。

“瑟?”

不是,你来真的。

沈歌一怔,那天吃饭时随口一说,许棠音还真给他整来了。

这行动力也太强了点。

“你要的瑟。”

许棠音说道。

沈歌抓了下头发,“这么麻利。”

“决赛很快就要开始了,得争取时间。”

许棠音认真地说道。

听说西洋乐系的选手准备得可比他们充分多了。

“可是......我不会。”

沈歌直截了当。

本来只是脑海中生出一个念头,没想到对方还真给他整来了。

许棠音依旧淡定,“不会可以学,凭你的天分,用不了几天就能上手。”

沈歌:“......”

这对他也太自信了吧。

不过下午没课,再加上他也有心学瑟,便在网上搜起了瑟的教程。

与琴相比,在外形结构上瑟跟筝更为相似。

在音色上面,和琴的高雅、清幽相比,瑟的音色更加丰富,有感染力。以前就有舜帝南巡不返,帝妃湘灵垂泪鼓瑟的故事。

古琴在人的心目中是高雅的,是文人墨客的象征。而瑟有专门的场合,它在古时祭祀活动、重要宴会上举行,这也是“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依据。

古瑟的指法需要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来拨弦,琴瑟和鸣,琴与瑟之间相辅相成。

沈歌自顾自地学习了一个小时,许棠音也没有出言打扰,一个小时后,他沉吟一瞬,对许棠音说道:“我们来试一下吧。”

这就成了?!

许棠音愣了下,饶是她心中早有准备,此刻也是忍不住再次惊讶。

她点点头,在古琴前坐定。

“就《秋风词》吧。”

沈歌开口道。

由许棠音先开始,这首曲子对她来说自然没什么难度,沈歌深吸口气,他考虑地就多了。

深吸一口气,按照刚刚所学的指法,他小心翼翼地拨动瑟弦。

乍一开始,音色略显生涩,与古琴的节奏也完全不匹配,根本称不上和鸣。

“你继续弹。”

沈歌提醒。

许棠音便没有止住琴音,按照正常的顺序弹了下去。

伴随着流水般的琴音,沈歌专注地调整着自己弹奏瑟的节奏与指法。

他垂眸紧紧盯着瑟弦,将刚刚学的教程一一验证。慢慢的,那生涩的瑟音开始有了变化,虽然依旧不够熟练,但已经能隐隐跟上琴音的节奏。

两人合奏的旋律中终于有了味道。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一曲磕磕绊绊的《秋风词》就这么弹了下来。

“再来一遍。”

许棠音点点头。

“再来。”

“再来......”

这是沈歌常用的方法,一个东西学不会,那就反复地练习,练到滚瓜烂熟,练到死,就算是在不知不觉中入门了。

一遍又一遍,沈歌和许棠音不断重复弹奏着《秋风词》。

沈歌的指法愈发熟练,瑟音与琴音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原本磕磕绊绊的旋律,逐渐变得流畅自然,与只有古琴的《秋风词》相比,瑟的加入更为此曲增加了几分感染力。

琴瑟和鸣,琴音与瑟音交相辉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且自然。

一如诗经中的那句,凤凰于飞,翙翙其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