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成立暗组

果然如此。

叶明指节微微发白,缓缓靠回椅背。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苗头。

曹操与刘备,这两个当世枭雄,真的在暗中勾连。

“可曾探知他们具体在图谋什么?”叶明追问,这才是关键。

郭嘉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挫败:“他们的行动极为隐秘,传递的消息,动用了最高等级的保密手段,我们暂时无法截获。防范极严。”

“仅仅是确认了联系,具体内容,尚是一片迷雾。”

府衙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窗外的喧嚣似乎都远去了,只剩下两人沉重的呼吸声。

“最令人不安的,正是这未知。”郭嘉打破了沉默,语气带着深深的忧虑,“不知其谋,便无从应对。”

“曹孟德新得扬州,看似需要稳固,但他绝非按部就班之人。”

“刘玄德失了扬州,蛰伏荆州,看似实力受损,但他百折不挠,韧性惊人。”

“此二人,任何一个单独拎出来,都需我等全力以赴。若他们当真联手……”

郭嘉没有再说下去,但那未尽之言带来的寒意,却弥漫了整个房间。

从兖州、豫州东线,从荆州南线,两面夹击……

冀州新定,根基不稳;西线凉州需要高顺、姜维牵制马氏残余;北面乌桓虽有牵招,亦需兵力防备。

若是两线同时燃起战火,自己这看似庞大的基业,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土崩瓦解。

叶明缓缓站起身,在室内踱步。

焦虑并未让他失去冷静,反而激发出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不能再这样被动下去。”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等他们图穷匕见,一切就都晚了。”

“我们必须拥有一双能看透黑暗的眼睛,一对能听到无声密谋的耳朵。”

他停下脚步,转向郭嘉。

“奉孝,我意成立一支专司刺探、监察的隐秘力量。”

“不隶属现有任何军政体系,独立运作,直接对我一人负责。”

郭嘉精神一振,立刻明白了叶明的意图。

“主公英明!”

叶明沉吟片刻:“这支力量,就叫……‘暗组’吧。”

“它的唯一目标,就是曹操和刘备!以及他们麾下的所有重要人物!”

“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往来的每一封密信,每一次密会,我都要尽可能掌握!”

“我要知道,他们在谋划什么,何时动手,如何动手!”

这番话语,掷地有声,带着一股森然的决断。

“此事,便由奉孝你亲自督办。”叶明看着郭嘉,“人手必须绝对可靠,要精锐中的精锐,忠诚是第一位的。”

“手段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能达成目的。”

“经费不受任何限制,需要什么,直接向我支取。”

“最重要的一点,”叶明加重了语气,“‘暗组’的存在,除了你我二人,不得让第三人知晓。”

郭嘉肃然躬身:“嘉,领命!”

他清楚这个任务的艰巨,更明白这份信任的沉重。

这不仅仅是刺探情报,更是要在无声的战场上,为叶明争取到宝贵的预警时间。

“嘉这便去着手准备,必不负主公所托!”

看着郭嘉再次匆匆离去的背影,叶明紧绷的心弦略微松动了几分,但并未完全放下。

曹刘联手带来的阴霾,依旧笼罩在心头。

“暗组”……

这支未来的利剑,能否及时刺破曹刘联手布下的重重迷雾?

他走到悬挂在墙壁上的巨大堪舆图前。

手指缓缓划过兖州、豫州、荆州的边界。

。。。。。。

堪舆图上的线条依旧刺眼。

兖州、豫州、荆州…如同三柄悬顶之剑,时刻提醒着叶明潜藏的危机。

建立“暗组”的命令已经下达数日,但曹刘联手带来的压迫感,并未因此消散分毫。

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未知的阴谋轮廓,更显狰狞。

脚步声在门外响起,带着几分急促,却又刻意放轻。

郭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眼下带着淡淡的青影,原本洒脱的眉宇间,凝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沉重。

显然,这几日他亦是殚精竭虑。

“主公。”郭嘉躬身行礼,声音略带沙哑。

“奉孝来了,坐。”叶明示意,并未起身,“情况如何?”

郭嘉依言坐下,并未立刻回答,而是先整理了一下思绪。

“‘暗组’的架子初步搭起来了,挑选的都是绝对可靠的死士,按主公的吩咐,单线联系,独立运作。”

“只是…”郭嘉微微蹙眉,“曹营与荆州方面的联络,比预想的还要严密。”

“他们动用了数种我们从未见过的传递方式,明暗交错,虚实结合。”

“暗组的兄弟们冒了极大风险,也只能捕捉到一些零碎的讯息,证实了联系的存在,但核心内容…石沉大海。”

“曹操那边,许都有程昱负责内部肃查,外部则有满宠主持,筛查极严。”

“刘备那边,诸葛亮虽然年轻,但心思缜密,滴水不漏,荆州内部的关系盘根错节,外人极难插手。”

郭嘉脸上难掩挫败之色:“短时间内,想要洞悉他们的核心图谋,恐怕极难。”

叶明沉默。

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曹操和刘备,哪个不是人精中的人精?他们麾下的谋士,更是个顶个的厉害角色。

想要轻易窥探他们的秘密,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求一蹴而就。”叶明缓缓开口,“让他们继续潜伏,耐心寻找机会。蛛丝马迹,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是。”郭嘉应道。

他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

“不过,”郭嘉话锋一转,从袖中取出一份薄薄的帛书,“在追查曹营内部动向时,我们留意到了一个人。”

“哦?”叶明抬眼。

“此人职位不高,行事极为低调,几乎从不参与公开的议事,也不与军中将领往来。”郭嘉摊开帛书,神情有些异样。

“但他似乎…总能在一些关键的节点,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接触到一些不该接触的人。”

“几次截获的残缺密文,经过反复比对分析,隐约指向他,却又缺乏实证。”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暗中拨动着某些丝线,事后却又了无痕迹。”

叶明的心提了起来:“此人是谁?”

郭嘉吐出了三个字,清晰地回荡在安静的府衙内:

“司马懿。”

“字,仲达。”

“河内温县人士。”

司马懿…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