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一人行舟

第409章 一人行舟

晏琛就那么默默瞧着下边议论,也不说话,然而当他终于目光淡淡扫向众人时,原本喧闹的殿中立时便安静下来。本文搜:有书楼 免费阅读

众人皆噤声垂首,等待陛下发话。

而晏琛的目光却落到崔寄身上,开口道:“崔卿以为如何?”

崔寄便是不看他,也知道这会儿他便要会将问题抛到自己身上。

他淡淡一笑上前:“殿下高才,且不论公主是否可议政参政,但只这文中所提之策,是为天下百姓谋,此间胸怀之广此间目光之远,我辈难及。”

他没说多少话,但只一个“我辈难及”便表明了态度。

但满朝谁不知道卫国公与陛下是穿一条裤子的,这陛下的态度如何,卫国公的态度便是如何,陛下问卫国公这句话,可不就是想借卫国公之口表明自己的态度吗?

“卫国公所言甚是。”今日自在朝上便一直没怎么开过口的中书令突然出声。

众人皆看向关渡,私下也多揣度。

这位中书令自去岁入朝来一直行事低调,与朝中哪一方都不算亲近,虽然他是卫国公亲自请回来,但显然与卫国公那边除了公务上的交结之外,好像也没有旁的交道。

其实关渡刚来金陵时,朝中倒是有不少登门拜见,欲拉拢求好的人。

但在他看来,既为家国行事,按制便好,无需太多私交,行事取正便可顺畅。

故而那些登门的人,他也几乎未曾私下会见。

好在关渡一向行事周全,接人待物不留任何话柄,与之共事如沐春风,旁人倒也无多诟病的。

而且这位中书令一向名声在那边,世家的知道关家底蕴,纵然如今关家嫡脉这支人丁单薄了,但也不可能与之交恶;文臣们多尊崇关渡背后所代表之儒道文道的传承,亦有不少引以为师的。

况且据说这位长渊长公主在被陛下找回来之前,也与关家有着颇深的渊源。

思及此处,众人倒是有些明白过来,难怪中书令突然开口为长渊长公主说话。

往日里大约是关渡刻意避嫌,在宫中从不主动来见阿璀,就连阿璀往关宅去不是大战击鼓地过去的,所以众人便几乎渐渐淡忘了他二人之间的这层关系。

“此文不当看文笔,而因看立意,其立意之高,可称国策。”关渡一点也不在意周围声音和众人态度,直接便请旨道:“既有此策,何故弃之?臣请纳此策。”

他也没说此策如何如何好,而是就只一个“好”字,便落地有声。

崔寄与关渡二人态度既然已表,许多觉得此策可行的人,都皆走出人群,口称附议。

上首晏琛微微沉思,还未开口定论,却又有人跳出来。

“纵此策可取,莫非公主议政之事,便理所当然了吗?”

阿璀方才微侧着身,余光里瞧见说话的此人位次在前,约莫身份职级都不算低,但她不认得。

但略瞧见崔寄自听了他的那句话后,便眉头微蹙,便知道这老小子大约又说了什么烦人的话。

而他这话一出,他背后的那些拥趸者们,便也开始大胆地开话了。

阿璀抬头看了看她阿兄,给了他一个“请让我来”的眼神。

晏琛虽面露些许迟疑不赞成之色,但还是暗中微微给她点了个头。

于是阿璀十分高兴地转过身子来,扫了一眼,好像文臣那一堆里头这会儿照旧在讨伐自己的更多,她便干脆往那边走了几步,停住。

原本来喧闹着的众人,见她突然转身扫视,又往前走来这几步,竟都停了下来。

其实他们停没停,阿璀也不在意,反正那么多人说话,她也看不清他们说了些什么。

阿璀长身玉立,端然含笑:“想问诸位几句话,想来肚里能撑船的诸公们,也当是知礼知节的,大约不会随意打断我。”

她这话看似恭谨谦虚,将众人捧了捧,但话里话外讽刺的意头却也毫不遮掩。

反而她这一句出来,若是自己说话时,对方觉得不中听想打断自己,那就是他们不知礼不知节,气量小。

正正好好,断了他们后边的废话。

听得她这话,崔寄与关渡忍俊不禁,就连上头的晏琛也掐了掐藏在袖中的手指,才勉强维持住自己面上端肃的表情。

阿璀缓缓开口。

“一人行舟至大湖之中,离岸甚远,四周无依。忽见河中有一船沉,四人落水,此行舟人环顾四周,竟再无他船,唯有自己一舟可救,遂撑船上前。见落水者四人,一男一女一老一少,这四人皆不会水,但男子力强,沉船时先抢得木浆在手上,此时浮于水面,抢得生机。老者虽不会水,但年岁长有些见识,知道落水后可放松身体仰面躺在水中,便可浮于水面暂保性命;而女子肩负幼子,本就艰难,但幼子惊惶更加紧抱女子,女子因此双臂被缚,连挣扎也困难,若不立刻施救,这二人顷刻间便要沉下去。”

阿璀话语一顿,眼角带笑,但笑意却未至眼底,她朝满朝的紫色绯色微微抬手:“基于此情,吾请问诸位,该如何救?”

对于她讲得这个故事,众人诧异,一阵静默。

直到好一会儿之后,才有人开口,对她设想的这个问题嗤之以鼻:“这还要想吗?船夫自然该先救女子与小孩子,这二人不会游水,若不救她们能活得了?”

“不知是哪位先生所言,请至外边来说。”阿璀没听到,叫人出来再说一遍。

那人果真依言,走到中间来,在阿璀面前又复述一遍,但那嗤之以鼻的神色显然更加毫不遮掩。

“这位先生所言,也不算错。”阿璀却不以为忤,神色如故,复又抬头看向众人,朗声询问:“诸位也觉得应该先救女子与幼子?”

众人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之后,几乎都默认之态。

“好。”阿璀笑了笑,“那我再加上一个前置的条件。幼子紧攀母亲脖颈,旁人便是动手先拉幼子,幼子也不会松手,此时该当如何?”

“这好办。那便先救女子啊,幼子既然紧攀着女子,那只要将女子拉上来,幼子不也一同被拉上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