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新桂宴
时间自然过得极其快的,半日时间,这些笔下论天下的士子们大多也都交了策论。本文搜:吾看书 免费阅读
午后陛下两仪殿赐午食,略休息后,未时开始,再以政问。
不过问得也多是当前朝中出现的些许琐碎简单事务或者问题,无非便是看看大家对政事的通晓程度。
由礼部官员按先前罗列的问题,按次随机询问在场诸贡生,各位贡生需尽快作答。
若有才思不敏者,一时无所得,那便算失了人前展露的好机会。
皇帝陛下始终端坐在上,除了中途离开更过一次衣,从头到尾甚至都没说过一句话。
下边阿璀觉得她家阿兄说不准已经听得睡着了,毕竟自己在这边待了一天也已经累了。
直到夕阳将落,众人退去。
日暮余光下,一群归巢的白鹤自天边飞过,在宫墙上划下一闪而过的长长的影子。
大渊的第一场科举,到这里便算结束了。
三日后,殿试放榜。
状元,沈云述;榜眼,文清节;探花,公玉淳。
而阿璀不多不少,还是第七。
她一向所学庞杂,自然比不得专精四书五经的诸多学子,比旁人多的也就是各处的融会贯通罢了。
所以对这个名次她倒还满意,本来还疑心是不是她家阿兄给面子,才给了这个名次。
但晏琛却说,读卷的官员有八人,连关渡也亲自参与了读卷,最后才是送呈自己御览的。
晏琛那会儿笑与她道:“你便是不相信我,还能不相信怀阙先生?”
阿璀一想,自家祖父向来公允,对自己在治学上头也很严格,若有疏漏处,他不黜落一二便算好的了,自然不会给什么优待。
不过一甲三人,有两人都是阿璀认识的人,她也十分惊讶。
等到最后所有榜单都看下来,竟然又发现了不少认识的名字。
程信修与崔白襄都在二甲,二甲六十七人,程信修居末,为二甲五十九名。
崔白襄还略靠前些,为二甲三十七名。
除了他们几人外,阿璀还看到三四个熟悉的名字,似乎从前都是祖父门下,但殿试那日人太多,她也没多留意,若没将人与名字对上,也无法确定他们到底是不是祖父从前的学生。
至于会景,在会试时便落了榜。
前两日看到他的时候,他倒是神色如常,并没有一点难过模样。
只笑嘻嘻道,回头再苦读三年,下次再试。
至此一切好像尘埃落地。
宫中也有旨意下去,八月二十四日,举办新桂宴,为诸及第进士贺。
因早年金陵别宫已毁,晏琛登基后也未再另外兴修别,所以往年宫宴也多在宫城举办的。
但若要办桂花宴,自然得有桂花。
宫中如今桂花比较多的地方,也就万春殿后头的那处园子,但那园子太小了些,实在不是个设宴的好地方。
后来还是阿璀想到秣陵湖别院有一大片桂花林,一面桂花繁密,一面临河近水,地方还大。
所以后来新桂宴便定下了设在秣陵湖别院的桂苑。
八月二十四日,天朗气清。
这几天正是桂花开得甚好的时候,在别院里走着,还未靠近此处桂苑,便已有清远气味扑面而来。
如今这节气,渐渐凉爽下来,夏日的燥热已经消散远去,但太阳晒在身上却很舒服,融暖的阳光似乎将桂子香气也晒进了人的衣服里。
早已进得园来的新科进士们,各个身着锦袍,意气风发。
因正宴还未开始,许多与宴的官员还未来齐,这些意气风发的进士们不免私下三五成群先交谈起来。
有兴致勃发,言见此园中盛景,胸中有诗三千,不作不快;
有静坐赏景,偶与旁人寒暄闲聊,左右话题也不会离开诗词歌赋,经书残卷;
也有性情不算稳重的,悄悄与旁人说起来近来打听到的些许朝中和宫中事。
但说着说着,他们的那些话题不免最后也会落到阿璀的身上。
“你们晓得么,前段时间官府不是在准备设什么安济院的吗?据说就跟那位长渊长公主殿下有关……”
“是的是的,我也听说了这件事。据说设立安济院,就是这位长公主首先提出来的。”另一人附和道,“我还听说,当时朝中也有不少人反对,闹闹腾腾了好几日都不曾有结果。最后这位长公主殿下亲自至宣政殿,一人之力,大辩满殿诸公,也算是有些手段魄力的……”
“真的假的?这长公主一介女流,竟然还能插手朝中事?虽说是陛下妹妹,但这样干涉朝中事,陛下怎么能容忍的?”另一人道。
“这还能有假?”方才那人又道,“不瞒诸位说,朝中户部的侍郎,是我远房叔父,先前去拜见我家叔父时,我家叔父可是亲口说的。”
“那这不荒唐嘛!区区女子,如何能进朝堂……”听到这边几人的话,又凑上来一人,义愤填膺。
但他的话没说完,就被旁边的人打断。
“嘘!这什么地方,也这么口无遮拦?”那人拉住他,要去捂他的嘴,“陛下都不管,满朝诸公也管不了,你这么着急做什么?咱们还是安安稳稳等着朝考之后,授了官才是正理……”
“是呢是呢,而且据说这处秣陵湖别院,陛下也给了这位长公主的,旁边伺候的宫人,指不定就是公主的人,说话还是小心些。”
……
这几人说话虽然小心,声音压得也低,但他们显然没有留意到后边树下坐着崔白襄。
他坐着的那处,位置略低,旁边有块假山石挡着,所以看起来十分隐蔽,旁人轻易看不到他的身形,而他却能将那几人话听得清清楚楚。
原本对这几人擅议长公主,他还有些恼怒,不过今天这时候,闹出来好像也不好看。
于是他站起来,看了看那几个人,觉得还是暗戳戳将他们记下来,以后再慢慢找麻烦。
很快与宴的官员便已经都到了,原本各自赏景闲谈的各位进士们也都收敛了许多,正襟危坐。
至近午时分,酒宴既备,众人候旨入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