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小九哥 作品

第二百三十四章 皇帝不可以修仙,但崇祯可以!

除此之外,朱慈烺觉得对左良玉的赏赐似乎有些不够,所以他决定再给左良玉一个惊喜。本文搜:肯阅读 免费阅读

那就是封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为锦衣卫千户,并且在东宫任职。

不过左良玉的儿子没什么本事,所以这个职位只是个虚职,旨在表达对左良玉的表彰和信任。

好让他更加死心塌地地为朝廷卖命。

毕竟从眼下的情况来看,左良玉还是很有价值的!

另外这次朱慈烺打算用正常的流程下达圣旨。

也就是先把这两封捷报和自己对左良玉和汪乔年的封赏送到内阁。

然后由内阁大臣们根据旨意讨论结果,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贴在奏章上再呈上来,这一过程称为“票拟”。

然后朱慈烺对内阁票拟的内容进行审阅,用红笔进行批示,同意则照票拟执行,不同意则可提出修改意见或直接驳回重拟。

这一过程成为批红。

批红是皇帝决策的关键环节,体现了皇权的最终决定权。

经过批红后的旨意,会由专门的官员进行抄写,形成正式的诏书或谕旨。

抄写完成后,会有专人进行校对,确保内容准确无误,最后加盖皇帝的玉玺,就可以颁发与执行了。

而朱慈烺之所以要这么做,无非是想让一切恢复到正常的流程罢了。

崇祯以前很讨厌这样的流程,因为他下达的圣旨大多数都会被内阁驳回,这让崇祯觉得很没面子。

不过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崇祯无法掌控内阁的缘故。

但是现在嘛.......

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

只要几位内阁大臣的脑子没出毛病,他们绝对不敢驳回圣旨。

果然和朱慈烺猜想的差不多,在收到王承恩送来的捷报和奏折之后,内阁经过短暂的商议,然后就直接全体通过了。

一开始的时候,内阁的几位大臣们其实有些不太相信左良玉能立下如此功劳。

毕竟他们之前也听说过不少关于左良玉的事情,知道这家伙向来是个骄兵悍将,而且已经有军阀的趋势了。

结果没想到,莫名其妙地左良玉突然就成了大明在河南的擎天之柱,还立下了如此大功,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他们怀疑左良玉可能又是在虚报功劳,试图骗取朝廷的封赏!

不过等看过汪乔年的捷报之后,他们就知道这件事情大概率是真的了。

毕竟他们虽然不了解左良玉,但却很了解汪乔年,知道汪乔年绝对不会和左良玉同流合污。

而这也就是说这种事情是真的,左良玉真的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

所以内阁大臣们也就没有再和朱慈烺唱反调,而是直接就同意了朱慈烺的决策。

毕竟真要说起来的话,他们对于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贼寇也是恨之入骨。

因为这些家伙每到一个地方,无论是当地的乡绅、官员还是宗室,全部都会被屠戮殆尽。

这几乎相当于和整个国家的所有阶级开战了!

也包括他们这些官员。

这大概也是原本历史上大明的士绅集团不愿意帮李自成,而是愿意帮建奴入住中原的原因了。

就这样,当天中午的时候,一切就已准备妥当,圣旨随即直接发往了河南和安徽。

给河南的圣旨是关于封赏的,给安徽的圣旨是调拨粮草银子的。

除此之外,大明日报接下来几天的头条也都是这件事情。

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朝廷有绝对的能力击败贼寇,让整个天下重归安宁。

第二件事情,朝廷绝对不会亏待每一个为国尽忠的臣子!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又是三天过去了。

在这几天里,已经有距离京城较近的宗室藩王带着宗室子弟陆陆续续进京了。

少的几百人、多的上千人。

不过朱慈烺并没有选择接见他们,而是打算等到其他的宗室全部进京之后,再统一接见。

然后又吩咐朱聿键好好安置他们,亲王、郡王之类的直接在京城安置,其他的则安置在城外的新城中。

新城虽然还没有完全修建好,但好歹还是能保证住在这里的宗室子弟基本的生活条件,所以也出不了什么乱子。

这一天,朱慈烺刚下朝正打算回东宫的时候,突然李若琏匆匆来报:

“太子殿下,武当山掌教到了!”

听到这话,朱慈烺先是一怔,随即笑了起来。

之前在辽东的时候,朱慈烺和崇祯‘坦白了’身份,当时他曾答应过崇祯,等回到京城之后,要教崇祯修仙。

当然,说是修仙也不确切,准确来说其实是教崇祯一套可以强身健体的功法而已。

不过回京的时候‘遭遇’了刺杀,然后又是收取欠税、以及宗室子弟进京这些事情,所以就耽搁了。

大概在十天之前他才想起了这件事,然后就吩咐锦衣卫查查京城周边,看有没有什么比较有名的道观或者道士。

结果一番查下来,他多少有些失望。

虽然京城附近确实有很多道观,里面也住了很多道士,不过这些道士无一例外都是没什么本事的,或者更直白的说就是些混日子的。

朱慈烺再三考虑之后,最终决定把当代的武当山掌教给请下山来。

这么做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让他陪着崇祯消遣一下,没事教崇祯打打太极拳什么的,也算是给崇祯找点事儿做,这样崇祯也就不会去插手国家大事了。

就算是他非要较崇祯修仙,那也没关系!

怎么说呢?

虽然皇帝一般不能修仙,但崇祯很明显是个例外。

崇祯要是修仙的话,对大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至于第二个目的,自然就是关于宗教的问题了。

要知道现如今,天主教在大明的发展可是非常兴盛的。

每到礼拜天的时候,都会有大量的官员前去天主教堂参与弥撒,这是天主教最重要的宗教仪式之一。

虽然大明并没有礼拜天的说法,但那些传教士还是根据时间推算出了具体的日期。

而且参与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很多的朝中大臣,甚至包括毕懋康、宋应星等人。

对于这种事情,朱慈烺也不好制止。

一来大明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国家,并不禁止宗教信仰,也不强迫任何人的宗教选择。

二来他们去参拜的时候,有时候还会交流一些学术上的问题,其中就包括火器,这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是有利的,所以朱慈烺也懒得搭理。

可他又觉得不能再继续这么放任下去,必须得让其他宗教来制衡一下天主教了。

而朱慈烺第一个想到的,自然就是道教了!

毕竟大明皇室历来都十分崇拜道教,真武大帝更是被奉为主神,一直享受大明皇室的祭拜。

这个时候让武当山的掌教出面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至于朱慈烺本人,他虽然不信仰任何宗教,但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自然也是选道教了。

思绪回转,朱慈烺并没有着急接见这位掌教道长,因为他突然想到今天貌似就是礼拜天,也就是天主教参与弥撒的日子。

这个时候,想必那些信仰天主教的官员和百姓们都会聚集在天主教堂。

想到这里,朱慈烺直接看向李若莲吩咐道:

“你先去带他去天主教堂转悠一下,之后再带他来见本宫。”

李若莲虽然不知道朱慈烺要干什么,但还是恭敬地回道:

“臣遵命。”

随后李若莲便转身离开了。

朱慈烺也是回到了东宫。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之后,李若莲又来到了东宫,在他身后还站着一个仙风道骨的道士。

这个道士赫然便是当代的武当派掌教冲虚道长。

不过这位道长此时此刻似乎看起来并不高兴,满脸都是阴霾之色。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刚刚见识到了一场让他大感震惊的仪式。

他看到在一座巨大的教堂之中,许多官员和百姓聚集在此,然后举行了一场莫名其妙的仪式。

而他们朝拜的对象居然是一个名叫‘上帝’的神明。

说实话,这让冲虚道长觉得很膈应。

在他看来,外国的神明哪里有中国的神明好,为什么这些官员和百姓会去崇拜外国的神明呢?

稍微打听了一下之后,他就更加生气了。

因为那个所谓的天主教,居然强制要求官员和百姓只信仰上帝,甚至还不能祭拜先祖,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这让他很生气,即便此刻他心中的怒气还是没有消散。

就在这时,走在前面的李若莲突然停了下来,然后回头小声提醒道:

“道长,马上就要见到太子殿下了,您还是把你的情绪收敛一下吧,不然冲撞了太子殿下就不好了。”

冲虚道长听后,赶忙点了点头。

“多谢大人提醒!”

随后闭上眼睛控制心神,等他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很快又恢复了之前淡然的模样。

不多时,他们便在东宫的后花园中见到了朱慈烺。

“太子殿下,人带到了。”

李若莲恭敬地说道。

朱慈烺点了点头,随后挥了挥手,示意李若莲可以退下了。

李若莲再次行了一礼之后,随即便退下了。

紧接着,朱慈烺这才看向了眼前的这位武当山掌教。

只见他身形清瘦,瞧模样大概六七十岁,周身散发着一种遗世独立的气质,仿佛与这尘世格格不入。

身上的道袍是柔和的淡蓝色,轻薄的布料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好似山间飘浮的岚霭。

腰间一条深蓝色丝绦,犹如深邃的夜空,丝绦上悬挂的玉佩,材质通透温润,雕刻着古朴的八卦图案,在阳光的映照下,反射出柔和的光芒。

头发整齐束起,一根简约的木簪稳稳穿过发髻。

在阳光的照耀下,几缕银丝若隐若现,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流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颔下一缕花白的胡须,随风轻轻飘动,就像一条银色的丝带,彰显着他的古朴和庄严,令人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怎么说呢?

但就外貌来说,这位掌教一看就是个世外高人。

若是放在武侠小说里,怎么着也是个武林至尊。

想到这里,朱慈烺笑道:

“道长便是武当山的掌教吧?”

冲虚道长听到问话,满脸恭敬地低着头说道:

“贫道便是武当山的掌教冲虚子,见过太子殿下。”

他是出家之人,见了皇帝都不用跪,何况是太子呢?

所以只是微微弯下了腰,就当是行过礼了。

当然,朱慈烺也不在意这点,只是笑着说:

“道长远道而来辛苦了,快请坐吧。”

朱慈烺说着,做了个请的手势。

冲虚道长也不客气,正要坐下的时候突然无意间看到了朱慈烺的脸,然后瞬间就愣住了。

因为朱慈烺的这张脸突然给他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可他又说不出来到底在哪里见过,一时间竟然有些失神。

朱慈烺自然也察觉到了这一幕,随即有些疑惑地问道:

“道长,你怎么了?为何这般看着本宫?”

冲虚道长回过神来,然后语气诧异地说道:

“敢问太子殿下,我们之前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朱慈烺摇了摇头:

“没有,本宫从未见过你,你若是此生没有来过京城的话,那么你应该也是没有见过本宫的。”

冲虚道长更加疑惑了。

按理来说确实是如此,但他还是觉得朱慈烺这张脸实在是太熟悉了。

突然就在下一秒,他的瞳孔瞬间放大,也终于想起来是在哪里见过这张脸了!

他是在武当山的道观中见到的!

要知道在武当山,其实一直供奉着两张真武大帝的画像。

一张是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后,重新绘制的真武大帝画像。

当时朱棣登上皇位,为了神化自己,将天下的真武大帝画像全部都换成了他的画像,就连武当山也不能例外。

甚至连武当山的真武大帝雕像也都换成了朱棣的样子。

没办法,在皇权面前,神权有时候也得让步。

至于第二张真武大帝的画像,则是从宋朝便流传下来的一张真武大帝的画像。

这张画像的出处已经无法考究了,有说是宋代名家所画。

也有说是宋真宗梦中所见,然后让画师所画。

反正无论如何是何种说法,这张真武大帝的画像都在武当山供奉了好几百年,并且被公认为应该就是真武大帝该有的模样。

而那张真武大帝的画像,居然和眼前的这位太子有九分相似。

也是因此,所以冲虚道长才会觉得在哪里见过,并且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

想到这里,冲虚道长只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不过他到底还是没有往那方面想,只是突然觉得眼前的朱慈烺亲近了些。

当然,朱慈烺可猜不到这位道长心里在想什么。

他只觉得这位道长突然之间看自己的眼神有些不太一样了。

不过,就算朱慈烺真的知道了恐怕也不会相信这么离谱的事情。

他只会觉得这老道士应该是为了讨好他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不过这大概其实也只是一种微妙的巧合,朱慈烺只是凑巧长得好似那副画像中的真武大帝罢了!

当然,这并不重要!

朱慈烺再次开口问道:

“道长,想必之前你已经看到过那些大臣和百姓去朝拜西方神明的场面了吧?”

冲虚道长听到这话,脸色顿时又冷了下来,随后拱手说道:

“太子殿下,恕贫道直言,此等神明非我华夏之神明,又岂能护我华夏之百姓?”

“官员和百姓如此信奉一个西方神明,实在是不可取!”

朱慈烺笑着点了点头:

“不瞒道长所言,本宫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我大明向来宗教自由,也不能强制百姓信仰其他教派。”

“所以本宫想让你留在京城,大肆宣扬我道家文化,与那外国宗教分庭抗礼,你觉得如何?”

听到这话的时候,冲虚道长先是一愣,随后突然就变得激动了起来。

要知道在明朝的时候虽然道教一直都很兴盛,但这种兴盛也是分等级和时间的。

朱棣当上皇帝的时候确实兴盛了几十年,但很快又没落了。

然后嘉靖皇帝沉迷道教的时候又兴盛了几十年,然后又没落了。

直到现在,虽然说明朝依旧尊崇道教,但力度已经少之又少了,根本不能和以前相提并论。

而作为一个道家宗派的掌教,他自然是希望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信徒。

想到这里,冲虚道长赶忙说道:

“太子殿下,若是如此的话,贫道自当全力而为。”

朱慈烺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不瞒你说,最近一段时间父皇有些沉迷于求仙问道之说。”

“本宫本来想在附近找几个道士陪父皇消遣,结果附近的道士都是些无能之辈,所以这才不远千里将你请了过来。”

“希望你能一边宣扬道教文化,一边和父王一起参禅问道。”

听到这话的时候,冲虚道长心中的激动顿时就更加难以自持了。

他本来以为太子找他来,是因为太子殿下对道教感兴趣,结果没想到真正对道教感兴趣的居然是当今皇帝。

那这岂不是稳了吗?

毕竟这天下谁能大过皇帝啊!

只要皇帝信奉道教,那么宣扬道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正在冲虚道长暗自畅想的时候,朱慈烺突然冷不丁地再次开口问道:

“道长,你说人真的可以修炼成仙吗?”

这话一出口,冲虚道长的心情瞬间就紧张了起来。

因为在他看来,这完全是一个送命题啊!

他要说不相信吧,这不就是违背了他自己的信仰吗?

可他要是说相信,那也说不通啊!

远了不说,就说近的吧!

当年的嘉靖皇帝可是沉迷于求仙问道几十年,各种功法、丹药哐哐的炫,结果到头来还不是尘归尘土归土?

这样他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就在冲虚道长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朱慈烺的时候,朱慈烺却突然笑了起来。

“罢了罢了,本宫不过就是随口一问而已,道长太过于担忧了。”

“不过有些事情本宫必须与你说清楚,那就是你只需要教父皇一些强身健体的简单功夫就可以。”

“父皇若问你要丹药吃的话,你就来找本宫,本宫会让太医做一些滋补的药丸送给你,再由你呈递给父皇。”

“总的来说,以往那些所谓能成仙的丹药不要拿出来了。”

“若是真的吃几枚丹药就可以成仙的话,嘉靖爷早就成仙了!”

朱慈烺这话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那就是他不相信什么人能修炼成仙的事情,所以冲虚道长最好也不要拿这种事情来忽悠崇祯。

没事干了只要陪崇祯练练强身健体的功夫就好。

冲虚道长是一个聪明人,瞬间就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

不过他并没有感到害怕,反而是松了口气。

因为作为一个道士,他自然是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神明存在的,不过他其实也并不相信人可以修炼成神明。

真要这样的话,秦皇汉武都不都成仙了?

这两者之间其实并不矛盾。

如果皇帝想让他帮忙修炼成仙的话,他说不定还会感到害怕。

但如果只是陪皇帝打打拳,然后再吃点滋补的药丸,那他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想到这里,冲虚道长赶忙说道:

“太子殿下放心,贫道知道该怎么做了。”

朱慈烺给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你就见父皇吧,父皇已经等你很久了。”

冲虚道长听后也没犹豫,行礼过后便告辞了。

紧接着,李若琏又带着冲虚道长直接进了皇宫。

另一边,崇祯也早已得到了消息,此刻正在御花园里等着呢。

见到崇祯之后,冲虚道长赶忙一甩拂尘,拱手道:

“贫道冲虚子,见过皇帝陛下。”

崇祯笑着摆摆手说道:

“道长不必客气,朕可是等你好久了。”

随后崇祯先是邀请冲虚子坐下,然后直接屏退了身边的宫女和太监,只留下了他和冲虚道长。

待众人退下之后,崇祯开门见山问道:

“道长,是否已经见过太子了?”

冲虚道长赶忙回道:

“回陛下,贫道来之前确实是见过太子殿下了。”

崇祯微微点头,随后似有所指地问道:

“那么你在见到太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太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或者说他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吗?”

很明显,崇祯是想问问冲虚道长有没有察觉到朱慈烺是真武大帝转世这件事情。

毕竟在他看来,这位冲虚道长可是武当山的掌教,他应该也能察觉到朱慈烺的真实身份吧?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听到这话的时候,冲虚道长突然就想到了朱慈烺和那幅宋朝真武大帝画像十分相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