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藏狐 作品

第345章 鬼才输出

第345章鬼才输出

“扶苏他们想要去西秦,我可以理解,因为嬴辟疆在那里为嬴秦的历代祖先设立了宗庙,并没有放松对他们的祭祀。”

所以秦君们被打包发送到秦国后,

还是可以吃到祭品,继续潇洒生活的。

“赵国的君主不想去新夏,我也可以理解。”

“毕竟夏国只将祖先追认到公子朝那一脉,他们即使去了那里,也只能沦落到‘臭外地的来阳都要饭’的地步。”

“……但你们这些史官去那边干什么”

阴间,

当何博计划打包多少鬼才,进行鬼才输出时,

甘德和石申两个史官头子跑过来,请求鬼神也把自己装罐。

何博很是不解,于是询问他们理由。

甘石二人就说,“当然是为了记录域外的历史,以及根据域外的天象,推演出更完善的历法啊。”

域外的土地,

是非常广阔的。

但域外的气候,

却并非一致。

新夏那边,一年到头,总升腾着热气,水旱很是分明。

秦国那边,夏季炎热少雨,冬天却是湿润。

这样的气候,

跟四季分明的中原对比起来,是十分新奇的。

而甘德和石申他们,

除了是史官之外,

还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学之士,

也都曾通过自己观测总结出来的天文星象,修正过历法,好让其能更有利于田地间的耕耘。

毕竟,

当诸夏那才学会农耕没多久,只知道傻乎乎放火烧去枯草,用石头棍子将结实邦硬的土地撬的松软的祖先,在某次无聊的抬头仰望起天空之时,

他们那咕噜噜叫唤的肚子,可不会让其产生“飞天登月”这样美好的幻想。

懵懂的祖先们只会扣着自己的肚皮,对那明亮的月亮或者太阳眯起眼睛,然后跺跺手里抓着的,那刚刚由神农氏发明的耒耜发出感慨:

“屮!”

“好亮!”

“明天一定很热!又要去汲水!”

然后看的多了,

“天文”因此诞生。

一代又一代的人抬头望天,随即嘴里嘀咕着日月星辰的位置,又弯腰种地……

最后,

历法也跟着诞生。

这是诸夏君子们,

在这数千年里,从不间断努力耕耘的结果,

这是足以让每一个炎黄的后人,感到骄傲的智慧结晶。

在可以预料的未来里,

它仍然会继续指导后人们的生活。

当春分的雨水哗哗落下时,

人们知道,这是到了春耕插秧的时候。

当夏至的太阳高高挂起时,

人们知道,这是到了防洪防旱,躲避暑热的时候。

秋分冬至,

粮食熟了,火热过去,天气很快就要变凉。

人们要去收割,要去储备,要准备好东西窝在家里,猫过一个冬天。

他们会在这样的闲时,告诉自己的祖先,自己又成功挺过了一年,并且祈祷上天,能在明年继续保持温柔,照顾下自己的庄稼。

这样的画面,

在中原是很常见的。

但在域外,

还不足以这般闲适。

“夏国那边的雨水,总体还算可以,做好储水防旱的准备,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灾荒。”

“但秦国可不行喽!”

“那里的水土,可让人稀罕的紧,要精打细算的用呢!”

甘德和石申笑嘻嘻的说道,“要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历法,秦人可怎么办哦!”

“而且历法这东西,要是秦夏汉各有一套,自成体系了,没能统合在一起,那‘大九州’的说法,又怎么可以落实呢”

何博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但他还是对这两个老鬼说,“那你们不蹲在长城那边,记录汉匈的争锋了吗”

“这也是诸夏的大事,足以为后人鉴之的重要历史时期啊!”

甘石二人就背着手,哼了一声,翘着下巴说,“区区汉匈之事,自有弟子替我们记录!”

“我们这些师长贤者,要把精力放在更广阔的域外斗争上!”

因为鬼神喜欢读书,

所以他在阴间包养了很多史官,把他们到处放置,帮自己记录下人间的各种变动。

上到王朝治乱,

下到爱恨情仇,

鬼神都愿看、爱看!

而这些史官的长者领袖,

自然就是甘德、石申这两个老头。

他俩生前就弟子成群,声名偌大了,

死后更凭借跟鬼神的关系,混的比一些生前当诸侯国君的还要潇洒。

是故,

当整个九州,中央域外,都在发生轰轰烈烈的变动时,

甘石在纠结了许久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他们向鬼神解释道:

“汉朝的积蓄,已经很充足了。”

“那个叫做卫青的年轻将军,本身就有着卓越的天赋,更不用说你还让白起李牧这些名留青史的将领,对其进行过教导培训,还给他编撰了一本介绍草原风物的书册……”

“我们私底下认为,汉匈之争,即便还会有艰难险阻,但结果却还是鲜明可见的。”

“可域外秦国那边,却没办法跟汉朝一样。”

嬴秦在域外的开拓,

在域外遇到的挑战,

可比中原这边丰富多了!

一帆风顺的戏剧固然让人心情愉悦,

但跌宕起伏的情节更能牵动观者的心神嘛!

“而且对域外蛮夷的历史,我们其实也有些好奇。”

“以秦国的治理手段,现在不赶过去替他们收拾一下,以后只怕是要连渣子都难以剩下了!”

夏国的扩张,

主要是针对身毒之地。

但身毒那边的蛮夷,素来喜欢沉浸在自己脑内的世界,不关心现世。

他们写出来的史诗,虽沾了一个“史”字,可基本上也只是在称颂神灵的强大。

想找点靠谱的记录,还得去夏国的史册中翻阅寻找。

史官们去了也没用。

秦国那边,

则是贯彻了自秦穆公以来,“亡国去史”的传统——

当年秦穆公采纳百里奚的建议,拓地以西戎,益国十二。

但是哪十二个国家,不幸沦为了秦国兴盛的资粮,便不得而知了。

当时秦国的史官,也懒得去浪费竹简,替那些小国蛮夷写下遗书,记录他们的过去。

现在,

甘石这群后辈,倒是在死后生出了点良心,觉得域外那么多的国家和族群,悄无声息的就这么没了,还是挺让人遗憾的。

毕竟他们的倒下和死去,

都是诸夏君子扩张、前行的印记嘛,

不记下这些敌人的痕迹,

又凭什么证明诸夏在域外的艰辛呢

“行叭!”

听到两个老头跟自己扯了这么多,

何博便点了点头,将他们一把抓住,塞到了罐子里面。

随后,

他悄咪咪的,将好几个罐子塞到了张骞出使的行囊之中。

正走出西域,

再次向着大月氏行进的张骞等人对此自然一无所知。

汉使们只是凑在一起,怀念着当初在夏国的经历。

他们感慨的说:

“等去了秦国,一定要报仇雪恨!”

一想到当初跟秦使面对面关着,互相扒拉许久,最后还是没扒拉赢对方的事,

张骞就忍不住咬牙切齿起来。

他眺望着远方逐渐暗淡下去的夕阳,目光坚毅,透出一股决然的气息。

远方,

正在出使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秦使王盛若有所感,抬头看向东方。

然后,

没能看到任何东西的王盛挠了挠头,嘴里嘀咕着,“总觉得有人在背后念叨我。”

他的同伴就说,“这肯定是因为你被猫闹了一宿,精神不振导致的幻觉!”

王盛听了,当即就气呼呼的回道,“睡不着是我的问题,怎么能怪狸奴呢”

“好了!”

“我叫你过来,是让你帮我找猫的,不是让你来指责我爱宠的!”

说完,他就拉着伙伴继续在房间里翻箱倒柜,想要寻找那只在秦使来到埃及后,就将之魅惑征服了的小毛团。

王盛趴在地上,伸手朝床底扒拉。

他的同伴弯腰,掀开了遮挡的帘布。

两个人的嘴里,还“嘬嘬咪咪”的叫着,毫无大国使臣的气派和风范。

而在高高的柜台顶上,

一只条纹靓丽,皮毛油光水滑的狸奴正好奇的看着忙碌的他们,圆乎乎的脸上透出一点茫然。

猫不知道人在忙什么,

但猫不会去打扰人,

猫只会静静的打个哈欠,

然后趴在柜子上面睡觉。

只留下它的铲屎官皱着眉头,继续寻踪觅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