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这次李铁志是“受人委托”而来的,因此杨默见到他毫不避讳地从兜里掏出来一张信笺纸后,心里顿时一紧。
果不其然,李铁志在信笺纸上扫了一眼后,便问出了第一个问题:“杨默同志,自1990年12月出任德州城产公司总经理,负责管理、运营在德州地区设立的产业大基金开始起,你负责推动德州地区的工业制造业升级已有一年半的时间;”
“但令我们好奇的是,你对产业大基金的资、权使用,似乎跟各地当下的产业引导基金有很大的不同;”
“似乎与其它地区的产业引导基金相比,你更倾向于将资金和政策投入到流通渠道的打造和各式各样的商业行为中,甚至是花费极大代价承接国外的制造业转移,而非直接将资金投入到那些骨干企业里,推动其加快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
微微顿了顿,李铁志看了杨默一眼,微笑着说道:“由于时间太短,甚至还没跨过一个产业小周期,因此我们暂且不以成绩论英雄……我们就想了解一下,关于这件事,杨默同志你当初的想法和出发点是什么?”
说罢,似乎害怕杨默又跟之前似的惜字如金,李铁志又补充了一句:“组织上对此很感兴趣,但杨默同志你工作繁忙,前往帝都汇报工作的次数少之又少,因此我希望你能就这个问题展开说说。”
组织上很感兴趣?
只怕是某位新上任的领导很感兴趣吧?
杨默顿时从李铁志的话里听出了端倪。
由于当初曾经和尤亚坤掰过几次腕子,甚至一度驳回了尤亚坤的数份“产业振兴计划”,吃瘪吃的有些狠的某位前大秘一怒之下向上面告了状,所以面对着组织上的问询,杨默也曾大致地就这个问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考虑。
当时负责问询的组织领导到底信没信,或者说全信了没有,杨默不清楚,
但是很显然,托付李铁志问出这个问题的领导,肯定是不知道当初自己答询的内容的。
这就有意思了……
隐约察觉到一些情况后,杨默想了想,却也没打算藏着掖着:“就我的理解而言,当下主流观点的【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并将其归纳为单纯的科技追赶,其实在内在逻辑上便存在着不通。”
说出这么一番在当下惊世骇俗的话后,杨默很平静地看着眼前的李铁志:“从我的角度来看,产业升级的确是与科技追赶和创新有关,但科技创新表面上是理工科问题,实际上是会计学问题!”
“当下绝大部分人以为的产业升级逻辑:大国工匠,大国重器,攻坚克难,钻研精神,厚积薄发。”
“但实际上我理解的产业升级逻辑:保本点,成本摊薄,规模效应,成本优势。”
“就拿这些年大家伙心心念念的汽车产业来举例。”
“曾经国内的汽车产业一片空白,这个时候咱们国家哪怕是闭门造车、举全国之力,汽车工业也是一塌糊涂;”
“这种情况就像当初的南朝鲜,它们之前国内最早、也是最大的汽车企业起亚,在六十年代的时候90%的零配件来来自欧美,质量奇差不说,任凭他们国家再怎么扶持,哪怕是集合了全国最聪明的理工科天才,也搞不好汽车工业,产品也走不出南朝鲜,只能赔本赚吆。”
“为什么?”
“没市场!”
“没技术!”
“没上游供应链!”
“没下游经销商!”
“像汽车这种需要多方面协作的产品,你想要赤手空拳搞一整条产业链难如登天。”
“发动机要采购,变速箱要采购,底盘要采购,钢板要采购,车载芯片要采购,整车厂的工业机器人也要采购。”
“甚至是你找几个经销商给你卖车也难如登天……没有经销商会承担你造车的风险,最后只能赔本赚吆喝。”
“所以在进入七十年代后,南朝鲜那边便换了个思路……那既然这样,不如让市场换技术,我一个人赚不到钱,那就让老外一起来赚。”
“于是便有了他们的汽车国产化政策,于是各汽车公司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的生产技术……甚至是它们最仇视的岛国,1973年现代汽车都引进了三菱公司的发动机、传感系统和底盘技术。”
“至于福特,雪佛兰、宝马,奔驰这些欧美品牌,就更别说了,不但引进了相关技术,部分品牌还和南朝鲜国内合资办厂,开始上产能了。”
“产能一上来,对于上游零部件的需求就起来了。”
“众所周知,成本敏感型的制造业都要提高本土采购比例。”
“那么国外的上游零部件厂也会来落地……最后形成一整条汽车产业链。”
说到这,杨默笑了笑:“许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外资厂和你有什么关系?钱都被外国人赚走了。”
“然而事实上产业链从无到有的过程非常重要。”
“因为上游的外资零部件厂也要向更上游采购零件……为了继续降低成本,这些上游零部件厂会外包代工,这就又养起来了一堆小厂。”
“它们是很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和上游零部件厂是完全的共生关系。渐渐的,合资车企的零部件本土化率会越来越高,养活的本土零部件厂也会越来越多,最终在成千上万的小厂的内卷厮杀中,因为下游需求而存在的,零部件厂们终于诞生出了技术领先,成本领先的领头羊。”
“这个时候,因为国内小厂、国际大厂和合资整车厂已经搞出了成本低廉和安全完整的产业链,南朝鲜的造车成本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开始不断降低,本土车企造车终于不会再亏本了。”
“因为不会亏本,所以车企有现金流投入研发。”
“因为研发,增加了市场竞争力。”
“因为增加了市场竞争力,所以国际市场被打开了,市场需求增加了。”
“因为市场需求增加了,所以企业扩产了。”
“因为企业扩产了,所以固定成本摊薄以后企业的利润率提高了。”
“因为企业利润率提高了,所以企业又有现金流投入研发了……于是便进入了一个正向循环。”
“所以你现在看到的,不管是南朝鲜的现代还是起亚,全都是在本国的国内市场与那些进口车和合资车充分竞争之后,杀出一条血路,这才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并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如果当时合资车不进去,产业生态没做起来,没有足够的鲶鱼效应,它们的汽车再过一百年也走不出国门!”
微微顿了顿,杨默补充道:“事实上,德州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随着过去一年多来,汽车组装和房车改装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村集体零配件厂就是靠博世,大陆集团,采埃孚,日本电装和佛吉亚这些厂的订单成长起来的……最起码,到了如今,德州地区这边的部分汽车行业上游零部件的产业是形成了雏形的。(前文说过,低端房车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澳洲,因此为了规避贸易风险,需要采用一定比例的国外零配件,而这些零配件又是国内委托加工的)。”
“同样的,如今正在风口上的消费电子也是和汽车工业一样,都需要从上游小供应商开始,慢慢因为需求的存在积累原始资本,技术,经验和现金流,开始向下游供应链,不断开始蚕食、壮大的过程,最终吃掉整条产业链,形成一系列具有足够话语权和竞争力的行业产业集群!”
说到这里,杨默总结道:“所以清楚了么,在我看来,要想推动产业升级,单纯地追求技术创新不过是缘木求鱼罢了,真正关键在于【需求】、【竞争】、【约束力】这三点。”
“而我之所以在过去的一年半里,所做的那些事情,目的就是为了创造需求,为了拓宽各类制造品的使用场景,然后通过规模、通过市场化的机制、通过利益引导,通过适度竞争,来反向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升级;”
“我始终认为,一个地区的工业产业的制造集群要做起来,第一步不是集中精力和资金去砸那些制造企业,而是要让下游的消费市场形成规模,在C端形成足够的需求和盈利空间……事实上,诸位领导也知道,咱们国家其实并不是没有创新技术,但之所以始终没能得到足够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市场基本盘托底。”
……………………
杨默的回答虽然听上去很全面,但却也很官方。
最起码除了开头的第一句话之外,其余的内容并不算很新鲜。
从改革开放之初开始起,国内便提出了“市场换技术”的口号,而其中的内在逻辑
,其实跟杨默所说地大差不差……无非是杨默举的例子更具体一点罢了。
也就是说,别看杨默说了那么多,但实际上他是在用一种极为圆滑的方式在应付李铁志的问题……虽然称不上什么废话文学,但本质上却也相差不大。
对于这一点,李铁志自然是门清。
深深地看了杨默一眼,外界盛传杨默这个人任性、不懂人情世故,是个锋锐如刀般的人物,但如今看来,却也未必……很显然,对方一定是察觉出了什么,这才给出了这么一通废话般的回答,虽然这些藏了七八截的话糊弄不住那些千年老狐狸,但是应付大部分不懂经济的干部,却也足够了。
很会打技术性官腔嘛!
不错,不错,是个人才!
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李铁志没有半分失望,反倒是略带笑意地看看着杨默,追问道:“杨默同志,我们观察到,你在推动德州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与其它地方最大的不同,便在于你是把创造出来的大部分产能需求逐步转移到了村镇一级的企业中去;”
“而这种转移还跟以承德为代表的南方地区有很多的不同……那便是把产能和需求转移到了广义上的乡镇企业身上去,而德州这边却是几乎全部转移到了以合作社形式为主的村集体企业身上。”
稍稍停顿了一下,李铁志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芒:“对此,杨默同志是出于何种考虑呢?”
跟所有的大政策一样,基本逻辑是一致的,但在落地和执行过程中,些许的差异最终导致的结果却是很有可能天差地远。
所以,李铁志刚才的这些话,无疑是点出了杨默在过去的工作中,与其它人最大的不同……甚至是一种近乎本质上的不同。
这么一丢丢普通人很容易忽略的不同,对于中组考评小组的成员来说却是异常重要。
因此他最后的眼神,无疑是在告诫杨默,虽然组织上很欣赏你,但在今天这种场合,在这种问题上,你还是不要存着蒙混过关的心思比较好。
杨默自然明白对方的言下之意,心中暗骂之余,却也只能叹了口气:“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考虑;”
“一方面,我始终认为区域经济的内部性要比区域经济的外部性更为重要,而作为德州地区人口占比最大的农村地区,不但本身就跟贴近一线市场,反馈和察觉的信息更真实有效,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农村基层地区,m1~m2货币的转化率也更高一些。”
稍稍沉吟了一下,杨默看了李铁志一眼:“而另一方面,我们都很清楚,财富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群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群体……而集体经济同样也是公有制经济。”
此言一出,不仅仅是李铁志,就连一旁静静听着的潘青山脸色都变了。
虽然杨默的语气很平淡,但无疑是在现场炸了一道无声的旱雷。
短短一句话,里面却蕴含着多少无数人不敢宣之于口的敏感内容。
表情凝重地跟潘青山对视了一眼,李铁志轻轻吸了一口气,开口问道:“可是国营企业依旧是国家的经济主体,而国企里普通工人依旧是占大多数。”
既然已经说开了,杨默也就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当下笑了笑:“设计师说过,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华夏百分之几的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90%的人民生活富裕的问题(《邓选》第三卷64页)。”
李铁志顿时一凛。
径直折上了那张信笺纸,李铁志双手交叉放在会议桌上,表情严肃地沉默了一下,灼灼地看向杨默:“可是长期以来,”
(中间删除若干)
杨默面无表情地看着他:“……那也不能把《商君书》翻出来!”
说着,杨默的眼睛开始锐利起来:“况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设计师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那我们就真的走了邪路了,真的失败了。(《邓选》111页)”
“设计师还曾说过,如果我们保持基本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归集体所有;那么按照现在开放的办法,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几千美元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产生新资产阶级。(《邓选》第三卷91页)”
习惯性地微微将身子往前侧了侧,杨默身上多了一种带着些许戾气的压迫感:“所以,诸位领导
……觉得我的做法有问题?”
明明自己才是主考官,李铁志和潘青山却是齐齐咽了咽口水,赶紧摇了摇头……这不开玩笑的么,原则问题容得你质疑!?
都传杨默这人强势,但是没想到是这种强势法,第一次感受到杨默身上那股令人有些无力的压迫感,李铁志为这货的那票子下属深深感到同情之余,却还是坚持问出了那张信笺纸上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可是杨默同志,虽然集体经济也是公有经济,但农村地区工业基础差、交通基础差、教育基础差、人才更是稀缺;”
“初期转移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可能没问题,但是在未来……不管是产业的一二次全方面升级,还是较大程度地盘活国内的经济,他们真的承担的起这一重任?”
城市还是农村,其实一直是八九十年代战略讨论的争论点。
既然是涉及到了战略层面,那么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就毋庸置疑了。
虽然说随着乡镇企业的撅起,一度让“城镇化”的音量逼近了“城市化”;但是很显然,后来随着乡镇企业黄金十年的结束,“城市化”最终还是笑到了最后,城乡二元化也随之成了所有农村人不愿回想的过去。
事实上,以农村为侧重的战略理论从一开始就被许多人认为存在着先天不足,诸如工业基础差、交通差、文化程度低之类的,已经是老生常谈的内容了;
(中间删除若干)
对方问的是什么,杨默自然也非常清楚,当下看了他一眼,语气里多了一丝莫名:“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农村基层的确是存在着种种缺点和不足;”
“但就我个人的亲身经历而言,华夏的农民大约是这个世界上最特殊,也最朴质的一群人;”
“他老人家也说过,我们从群众中来,也要到群众里面去。”
“所以,农村基层存在的诸如水、电、路这些工业硬件基础的不足,我个人认为我们是可以通过产业利润的再分配的形式、通过企业和行政力量去快速弥补的;”
“同时,诸如人才不足的问题,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教育、培训、以及产业利润的再分配形式去弥补;”
“至于说广大农村基层文化程度不高,对于产业、经济、商业、经营管理的认知过低等问题……大华公司和夏留通销社过去三年多以来的工作证明,只要注意方式方法,这些都是可以有办法去规避的,实在不行,可以用半软半硬的手段给他们配个外脑嘛!”
“至于政策理解的经常会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不配合的问题……那只能说明,我们的工作做的不到位,又或者是政策制定的有问题。”
“当下的华夏农民,最起码是绝大部分华夏农村地区的群众,大约是这个世界上最谦卑,最淳朴、也最遵从内心文化道德观的人了,如果连他们的工作都做不通,那我们的确该好好反思自己了!”
说到这,杨默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至于以农村为重心,未来是不是能够如愿承托产业一二次全面升级以及大工业化战略的重任,我没办法给出自己的判断,也给不出一个可以令人信服的理由。”
“但华夏从来都是一个信奉人定胜天的国度,新华夏的成立也本就是一个人定胜天的案例……这个国度能够延续五千年,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复制的奇迹了,所以,我始终认为,有些事我们只需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就好了,犯不着在一开始就这么犹犹豫豫的。”
微微顿了顿,杨默目光有些死寂:“再说了,就算失败了又怎么了?”
“我知道如今农村地区道德大于法治的情况很普遍,也很令各地头疼;”
“可正是因为如此,我反倒是认为在做好了提供外脑服务的准备后,把战略重心往农村基层倾斜是一个最佳选择;”
“就算最终失败了,凭借着当下农村地区的文化道德生态(群体性的,不指个体性),随着教育的逐渐普及,最起码……这个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不至于沉沦到一个令人绝望的水平去。”
自嘲似地笑了笑,杨默审视般地盯着眼前的李铁志:“设计师都说过,如果风气坏下去,那么我们把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终究是会在另一方面变质的,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的实质,任其发展下去……(《邓选》第三卷,154页)”
被杨默那细锥般的眼神盯得心里有些发毛,李铁志忍不住苦笑一声。
得,看来是因为这两年出现、以及自身经历的一些破事,让眼前这个年轻人不怎么相信别人了。
难怪这货的行事风格那么霸道,那么独断专行。
不过……这样反倒是更好!
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李铁志跟旁边地潘青山对望一眼:“杨默同志,想必你也已经看出今天的这次谈话有些不同寻常了。”
“事实上,组织对于你这次的晋级任命有些难以抉择……准确的说,是有好几个部门都想把你调过去,组织上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安排。”
“不过经历了长达两个月的讨论,考虑到杨默同志的特长和以往的工作经历,组织上替你筛掉了几个可能不是特别适合的岗位,只留下两个工作岗位供你参考。”
说到这里,李铁志坐直了身体,声音也变得正式了起来:“现在我仅代表经改委……”
旁边潘青山的声音也不甘落后地同步响起:“我受齐鲁省……”
两人的话才刚刚打了个开头,就已经听的毛骨悚然的杨默赶紧抬手阻止了两人继续说下去:“两位领导,暂停、暂停一下!”
中途被打断,两人眼里齐齐闪过一丝不悦。
杨默见状,苦笑一声:“两位领导,今天虽然是谈话环节,但最终的任命还是需要上报到组织上后,过段时间才能决定下来,是吧?”
潘青山皱起眉头:“的确如此,毕竟组织上也要走流程嘛,不过组织上也会充分尊重杨默同志你的个人意愿……如果你对组织上替你筛选的新岗位不是很满意的话,也是可以从其余的备选名单里挑选自己心仪的岗位的。”
杨默摇了摇头:“两位领导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
不是这个意思?
潘青山和李铁志对视一眼,露出了疑惑之色。
杨默见状,犹豫了一下:“两位领导,我的意思是……”
“既然中间还有一段流程要走,那么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两位领导能向组织上反映一下,我的后续任命可以暂时不用那么快做决定……再等等,也不需要等多久,最多到八月中旬,也许组织上又有新考虑了也说不定呢?”
什么!?
都到谈话环节了,你告诉我你想压后?
你以为你是谁啊,规则你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不过……
八月中旬?
也许组织上又有新考虑了也说不一定?
这是什么意思?
看着杨默那一脸的苦笑,潘青山琢磨了一番这话的意思,又想起这货今年针对韦家的那次大动作,与李铁志对视一眼后,心里忍不住打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