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话音刚落,姚广孝率先鼓掌,清脆的“啪啪”声响彻殿内。免费看书就搜:二次元小说网
他面露激赏,朗声道:“妙哉!陛下不愧为千古第一的真龙天子,才智卓绝,冠绝古今,贫僧心悦诚服,佩服得无以复加!”
他眼中光芒熠熠,语气中满是赞叹:“此发行股票之法,实乃神来之笔!”
“不仅消弭了大家对家业传承的忧虑,更无需朝廷动用国库一两银子去赎回田地,如此奇策,堪称绝妙至极!”
姚广孝此前一直在思考一件事。
陛下欲推行新政,着手土地革新,欲将田地收归朝廷,势必需要巨额资金。
即便国库充盈如大明,也难以承受如此庞大的开支。
强行没收更不可行,那究竟该如何破局?
刚刚听到累进制税赋之时,他曾揣测此举意在逼迫乡绅分割田产,低价售予贫民。
此法对豪绅压迫过甚,恐激起强烈反弹,新政推行难免受阻。
姚广孝是出世之人,对天下动乱未必在意,却不能不虑及此策能否真正落地生根。
再者,贫民真的就有钱买吗?
恐怕答案还是否定的。
就算田地价格再低,贫民仍然买不起。
豪绅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将田地白送给贫民。
此刻听朱允熥将股市股票之法讲清楚,他方如醍醐灌顶。
原来,累进制税赋不过是一记先手,真正用意在于迫使乡绅献出田地,化作资产部麾下公司的股份,既保全了他们的利益,又巧妙达成了朝廷的目标。
“陛下此策,何止解决了赎地所需的银钱难题!”
夏原吉紧接着开口,声音中透着难掩的兴奋:“更一举为大量公司后续发展筹措了急需的资本!”
身为掌管大明银行的重臣,他对金融命脉与国民经济都有着极深的认识。
此前,大明资产部下属的诸多公司虽运转高效,收益颇丰,但兴建厂房、添置生产线,无不需要先行投入巨资。
未来虽然必然盈利,可眼下这笔投资的钱从何而来?
处处需财,处处捉襟见肘,资金来源始终是个难题。
此际听完这番话,夏原吉抚掌而笑:“陛下妙手轻挥,以股票集资之策,既解朝廷财政之重负,又为企业注入蓬勃生机,真乃一举两得,令人叹服不已!”
殿内其余人则是神色各异,有的陷入深思,有的眼底闪过惊艳之色。
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悄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对这宏大新政的震撼。
陛下总是能想到他们完全不可能想出来的法子。
只要证券交易所顺利设立,股票公开发行,便可直接从市场召集资金。
夏原吉身负大明银行重任,深知此举将极大减轻肩上担子。
作为大明唯一且最大的国有银行,其发放的许多贷款,都是由朝廷强令放出去的。
说白了,大明银行是完全政策性的银行,只不过,实行商业化运作而已。
他此前一直暗自忧心:新政推行之际,若陛下执意回购田地,是否会逼迫大明银行再掏出更多银两,透支其根基?
如今,这份隐忧烟消云散,夏原吉只觉胸中郁气一扫而空,整个人如释重负,脸上笑意愈发浓烈。
更妙的是,眼下工厂所产之物,销路无忧。
有了股市筹来的资金,兴建新厂、扩展生产的步伐定能大幅加快,大明经济必将如旭日东升,愈发繁荣昌盛。
对此,掌管金融命脉、日渐洞悉经济脉络的夏原吉,心中洞若观火,信心满满。
杨士奇微微颔首,语气中透着由衷敬佩:“陛下能想出此千古未有之妙策,真乃天纵之才,臣叹为观止。”
杨荣紧随其后,拱手称颂:“如此奇思妙想,普天之下,唯陛下能为之!”
朱允熥闻言,唇角微微上扬,淡然一笑,坦然受下这番溢美之词,神色从容不迫,尽显帝王气度。
姚广孝与夏原吉之言,皆切中要害。
不过,还有一关键之处,未被道尽。
通过
股市的改划,将大量的乡绅转化为资本家!
将他们手中的田地收归朝廷,化作公司的股份,大明的资产阶级便在一夕之间孕育而生!
一个规模庞大的利益共同体就此成型,其基础如磐石般坚实。
有这个庞大的利益群体支持,从此,大明自封建旧制迈向资本新途的征程,将不再坎坷崎岖,而是坦荡如砥!
此举的深远影响,才是新政真正的灵魂所在!
朱允熥目光转向仍跪于地上的王佐与詹徽,声音低沉却不失威严:“詹卿,王卿,尔等意下如何?”
“臣……”王佐闻言,喉头一紧,竟一时语塞,支吾着不知如何作答,额上冷汗隐隐渗出。
在他先前的设想中,陛下就像是与官绅阶层结下不解之仇,一旦新政推行,定会挥起利刃,直指豪绅命门。
蓝玉在女真三部的铁血手腕,便是前车之鉴。
若大明果真依此路数革新,恐将掀起天塌地陷般的剧变。
老皇帝朱元璋素来深恶官绅,对官员苛责至极,对地方豪强更是毫不留情,动辄以雷霆手段镇压。
朱允熥身为其嫡孙,承袭此志,亦不足为奇。
这正是王佐心中暗藏的揣测。
虽说朱允熥登基以来,逐步改善官员待遇,略显仁厚之风。
但他同时削尽藩王权势,将原来藩王全部连根拔起,赶到了海外。
又增加商税并设税务司打击偷税漏税,这些措施,对勋贵豪绅的利益冲击尤为猛烈。
此外,设立租赁管理机构,严控地租等举措,无不透露出他对豪绅阶层的遏制之意,锋芒毕露。
与老朱动辄杀人如麻、血染朝堂相比,朱允熥的手法虽温和许多,却如抽丝剥茧,步步紧逼。
其对官绅的压制,实则较其朱元璋更厉害百倍。
譬如整治贪腐,他不似老朱般挥刀斩首、尸横遍野,而是通过精妙的官僚体制革新,辅以邮司建立后日益严密的检举网络,成效之显著,远超杀戮震慑。
在王佐眼中,朱允熥若铁了心推行新政,定会祭出雷霆万钧之势。
况且,前期舆论已层层铺垫,声势浩大,若后继举措果真如女真三部般凌厉无情,亦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这正是他心底最深的忧惧。
陛下的雄心壮志,太大了!
王佐万万未料到,朱允熥真正推行新政之时,其手段远比他先前的设想温和得多。
并非如他所恐惧那般,挥起铁腕没收乡绅田地,而是以“入股”之策,徐徐图之。
大明资产部麾下的工厂,哪一家不是财源滚滚、利如泉涌?
身为政务重臣,王佐曾亲阅账簿,对此了然于胸。
毫不讳言,若有机会入股,他虽不敢断言他人意向,但自己一定会毫不犹豫,率先投身其中。
这等稳赚不赔的买卖,比购置田地划算何止十倍!
有了这条出路,前面累进制田税的推行,似乎也不显得过于严苛。
毕竟,陛下为乡绅们留下了退路,未曾赶尽杀绝。
而且,很有可能是一条更好的路,更赚钱的路!
利益不仅不会受损,还会获利。
况且,遏制土地兼并,自古以来便是朝堂上的“正统之音”。
千年以降,历朝历代,表面上无不以此为旗帜,口诛笔伐兼并之弊。
虽往往言行不一,但至少在明面上,朝臣们皆须表态反对土地兼并。
王佐身为政务大臣,自然也不例外。
在口头上,土地兼并是必须要反的。
所以,朱允熥说反土地兼并,他没法反对。
然而,尽管如此,王佐心底仍觉一丝不安萦绕,似有隐忧挥之不去,却又一时寻不出有力的反对之辞。
“陛下圣心独运,此策深谋远虑,臣却以为尚有不妥。”
詹徽率先打破沉默,语气沉稳中透着几分忧虑:“证券交易与股市之设,皆为千古未有之创举,其构想之奇,唯陛下天资卓越方能为之。”
他顿了顿,似在斟酌言辞:“然此法与蒸汽机等器械迥异。器械
既成,世人见其妙用,自会争相效仿,推广无虞。”
“可证券交易与股市不同。人心莫测,此事牵连甚广,大明江山社稷,容不得半点闪失;天下黎民,更经不起丝毫动荡。故当慎之再慎。”
“臣冒昧进言,恳请陛下以稳为重,暂缓推行累进制税赋之变。”
“若证券交易与股市推行顺遂,再徐徐图谋累进税制革新,亦不为迟。”
“此中利弊轻重,还望陛下圣裁明鉴!”
王佐心中一震,恰如迷雾中觅得灯火,忙顺势附和:“臣附议!”
他俯身叩首,声音虽短促,却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急切,仿佛终于抓住了反对的依托,不必再独自承受那份无言的惶惑。
朱允熥龙眸微眯,刹那间,两道锐利如刀的精光自眼中迸射而出。
大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结,沉重得令人窒息。
众人心跳加速,悬至喉头。
陛下是否要雷霆震怒,严惩詹徽和王佐,将这反对之声碾得粉碎?
然而,就在大家屏息以待之际,朱允熥却忽地唇角一扬,绽开一抹从容笑意,语气平和却不失威严:“两位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干系重大,确实当慎之又慎。”
“既如此,便依尔等之意,先行设立证券交易所,待股市运转顺畅,再推行田地累进制税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声音略抬:“至于摊丁入亩之策,无需再拖,即刻施行,想来这总无异议吧?”
此言一出,殿内之人微松一口气,眼底却仍存余悸。
实际上,在朱允熥的初衷中,本就计划先开股市,稳固根基,而后再慢慢推行田地累进税制。
他深知累进制税赋的推行,将如狂风骤雨,冲击之烈,非同小可。
姚广孝先前提及的家业传承,不过是表象;其核心,仍然是利益。
累进税制将从根本上动摇地主豪强的命脉,直击其利益根基。
若此法推行得当,土地兼并这一横亘千年的顽疾,或可被连根拔除,彻底消弭。
而且,朱允熥还很有前瞻性的做了“预谋布局”。
田地不是直接分给百姓,而是收归国有,百姓再从朝廷手中租地耕种。
此举妙处有二:其一,确保每一户贫苦人家在需地之时,皆有田可耕,免于饥馑之苦。
其二,又赋予他们选择的余地,不致被田地牢牢缚住,保有至关重要的灵活性。
譬如,他们大可弃田入城,投身都市生活。
大明正处于急剧转型之际,城市化之潮已悄然兴起。
毫无疑问,未来将有更多人褪去农夫之衣,化身市井新民。
耕田之事,将渐成“专业农人”的专属,而非家家户户的日常。
虽眼下尚无后世那般巨型机械,但“专业农人”凭借精湛技艺与科学管理,亦能用更少的人力,耕种更多的田地,同时使粮食亩产倍增。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之人常想当然地认为,那些耕田一辈子的老农,定然精于农事,技艺高超,堪称田间翘楚。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在这世上,真正出类拔萃者永远凤毛麟角,即便是种田这等看似寻常之事,亦不例外。
将田地种好,绝非易事,其间蕴含的技术之深,远超外人想象。
从选育良种到施肥调配,从精准用药到水源调度,再到除草护苗,每一步皆需匠心独运,绝非单凭不讲章法的苦力劳作便可胜任。
若与工厂流水线上拧螺丝相比,耕田所需的技术含量,高出何止十倍!
那些耕耘一生的老农中,真正能将田地种好的,十中难觅其一。
更多人不过是年复一年地埋头劳作,毫无章法与技巧可言,亩产始终低徊难升,徒耗光阴。
因此,筛选“专业农人”,势在必行。
让擅农事者耕田,让不谙此道者转投他业,方为正途。
此外,相较于普罗大众,那些精通技术、深谙农道的“专业农人”,更易接纳新颖的科学方法,拥抱革新之风。
科学种田的推广,也会变得更为容易,少了许多阻力。
当然,这些皆是后话。
眼下的朱允熥,不过顺势布下一子,为未来铺陈罢了。
政治的精髓,在于妥协与交易,而非一味蛮干。
身为帝王,他早已胸有成竹,方才故意龙颜微怒,剑眉一挑,摆出一副震慑之态,不过是向詹徽与王佐传递讯息:朕已经退让一步,采纳尔等之议,尔等亦当知进退,莫要再阻挠摊丁入亩之事。
反正这两人对股市仍持有怀疑态度,但朱允熥却深信必然成功。
待后面再推行累进税制,阻力也会减轻很多。
果不其然,詹徽与王佐闻言,相互对望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随即齐声道:“陛下圣明,臣等对即刻施行摊丁入亩,别无异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