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渡江的兵力
拿下了枞阳镇,距离怀宁县就只有五十里路了,一天就可以兵临城下!
廖永安计划将此次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派左右两路隐蔽前进,抵达沙河-枞阳河一线,然后自己率中路主力进逼桐城,做出攻城姿态,逼桐城之敌向南求援,先打一波围点打援。
桐城以南只有怀宁和潜山两座城,就算真有援军,也肯定是从这两座城里出来北上的,潜山之敌想要北上桐城,还需要渡过皖水、沙河这两条河流,郭子兴就隐蔽在沙河北岸上游,如果潜山之敌果真北上,郭子兴就可以在敌军渡过沙河的时候来个半渡而击,歼灭这股援兵。
如果敌人从怀宁出兵北上救援,怀宁在皖水以北,沙河以南,最少也要渡过沙河一条河,缪大亨同样可以在沙河下游半渡而击,歼灭这股北上之敌。
中路军负责围点,左右两路负责打援,第一阶段预计为十天,若敌军真的要北上救援,十天也肯定出兵了,负责打援的左右两路该打也打完了,要是敌军十天还没出兵,那大概率就是他们放弃桐城了,压根没打算救援。
战役开始十天之后,不管敌军是否北上增援,中路军都会发起总攻,预计在两天之内吃下桐城,然后马不停蹄继续南下,开启第二阶段的作战。
中路军从桐城南下后,先与右路的郭子兴部汇合,集结三个团的一万多兵力,强攻潜山县。
与此同时,左路军缪大亨部进攻枞阳镇,强渡至枞阳河以南,威逼怀宁县,迫使怀宁不敢出兵援救潜山。
等潜山攻克之后,留下郭子兴部驻守潜山,廖永安继续带领中路军向东,与左路军缪大亨部汇合,还是用三个团的上万兵力,先扫平怀宁城外围西南方的山口镇。
如怀宁守军出城救援山口镇,就力求以三个团的兵力,跟怀宁守军在城外野战决战,然后再围攻怀宁,攻克安庆,如敌据城不出,就先扫平山口镇,再进攻怀宁。
现代也有个怀宁,和元朝的怀宁不是同一个地方,元朝的怀宁县就是现代的安庆市。
皖水从大别山流出,由西向东注入长江,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在皖水下游三分一河段的位置,向南拐了大弯,然后又向东北方流去,整个河道形成一个向南突出的角,现代的怀宁就位于皖水这个南角的南岸,只不过在元末还是一片农村野地,没有城镇。
以上就是全部两个阶段的所有作战计划,预计整场战役不超过一个月就能结束。
不过廖永安担心第二阶段的兵力可能不太够用,在信中写道,如同意该作战计划,请求在第二阶段作战时,增调一部支援,多则一个步兵团,少则一个骑兵营,主要用来监视或牵制南线可能来的援军就行,等他打完安庆,就可以把这支部队还回去。
对于战役后的部署,廖永安建议再组建一个新团,放在桐城训练,拟用缪大亨守枞阳,最好在枞阳镇筑城或增设堡垒一座,用于守卫枞阳河的入江口,顺便监视江左贵池之敌,防止敌军渡江西进。
枞阳这个地方和无为的地形非常相似,都是河流的入江口,只不过无为的濡须水上游有个巨大的巢湖,还连接着肥水,具有重要的交通意义,但枞阳上游没有湖,只有一条沙河,运输地位没有濡须水那么高,但也算是一处要地,主要是可以防备对面的池州路。
战役结束后,缪大亨在枞阳筑新城防御江东之敌,郭子兴镇守潜山,防备江西之敌,安庆主城留廖永安本部三团驻守,赵庸的11团,继续南下,至后世的怀宁县筑造新城或堡垒,形成对南的前哨站,监视太湖,望江两个地方的敌军。
这倒不是为了故意迎合后世的地图区划,而是皖水向南拐角所形成的这个突出部,极具战略价值,若能在此地建一座城,就能以最少的兵力,封锁安庆这个‘两山夹一江’的重要通道,不论是谁想从江西东出,都必须先打下此地不可,不然就无法安全的向前输送兵力。
因此,等‘新怀宁’筑好城之后,后面的潜山,安庆,枞阳,都可以大松一口气,减少驻军的防守压力,也就不用驻守那么多的兵了。
鲁锦和冯国用一边看着这封‘请战书’,冯国用还亲自找来了地图,一边看作战计划,一边看地图对照。
这份作战计划里,廖永安对整个南方形势,尤其是元廷和徐宋部的反应和应对的分析,让鲁锦十分欣赏。
他之前就跟廖永安说过,作为独领一军的主将,一定要有战略视角,要尽可能的看到更大的全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是无法当一个合格的将帅的。
廖永安显然听进去了这话,也在努力学习,这次的作战计划里,就已经开始从整个南方的全局视角来看问题了。
整个作战计划的制定,也是条理分明,两个阶段,三路出击,虽然作战目标只有三个城,但该想到的也都想到了。
整体战术虽然‘老套’,不是围点打援就是强攻,但好用就行,这个无可挑剔。
而且还制定了两种方案,敌人上当的话,如何打援,敌人不上当的话,也制定了进攻时间节点,不至于傻乎乎的在桐城干等着,每次都汇合一路偏师,即便是强攻,拿下一座城也没什么问题。
连安庆决战时,敌军可能从南方派出援军,己方兵力不足,请求借调一部增援也考虑到了。
甚至就连战后该如何驻防,要不要扩军,在哪里筑城,也都说的明明白白,头脑清醒,哪支部队防御哪个方向的敌军,都做了详细的考虑。
不管从什么方面来看,廖永安的这份作战计划都无可挑剔,堪称完美。
鲁锦看后不禁感慨道,“廖永安比之前成熟了许多,已经有大将的风范了,今后让他独当一面,我也能放心了。”
言罢又看向冯国用,发现这家伙还在皱着眉看地图,鲁锦便问道,“先生对这份作战计划怎么看”冯国用闻言当即道,“大帅说的对,廖将军这份作战计划条理清晰,用兵谨慎,战前战后都想到了,并无可挑剔之处,只是臣有些担心,究竟是否有发动这个南线攻势的必要.”
“哦怎么说攻打安庆,截断长江,防止徐宋跟我们抢夺江左之地,我们定下先取三湖之一建立基业的计划,先生应当没忘吧”鲁锦听完冯国用的担心,有些诧异的问道。
安庆这个两山夹一江的重要战略地形,以冯国用的军事才能,没道理看不出才是,又怎么会在攻打安庆的时候犹豫呢
冯国用当即道,“大帅,正是臣牢牢记着出兵江东的计划,所以才不敢轻易决定南下。”
他当即拿出地图解释道,“如今我军已经定下战略,最迟明年进军江东,最早则可能在今年秋末冬初,也就是说最少还有半年的时间。
“若到时形势果然如大帅所料,徐宋出兵江东,因进军太快,没有站稳脚跟,被江东元军主力反扑,一直追到湖广,把元军的江东主力全部调走,则到时便是我军出兵江南的最好时机。
“而我军渡江的最好去处有二,一为当涂采石矶,二为建康的燕子矶,走燕子矶可直接兵临建康城下,直捣要害,但恐我军兵少,敌军兵多,恐难以站稳脚跟,重蹈那徐宋的覆辙。
“若走当涂采石矶,则可步步为营,先拿下当涂作为桥头堡,招兵买马,扩军征粮,徐徐向建康逼近,大帅可想过,若我们今年年末渡江,需要准备多少兵力渡江,又要留下多少兵力留守庐州路”
“这”老实说鲁锦现在还在打造装备,力求给各部提升披甲率,再训练一支火器部队,作为进军江南的攻坚主力,但具体调动多少部队,其实他还没做具体打算。
鲁锦的计划也是从当涂步步为营,那只要第一战拿下安庆,其实没必要调太多的兵力,完全可以从江南征兵征粮,以战养战,反正江南人多粮多。
再加上他手里有目前长江上最强大的水师,掌握着长江中下游的‘治江权’,只要水师还在手里,他完全可以灵活机动的,随时从江北抽调兵力到东岸作战,所以这个问题他暂时还没想过,因此也就没能立刻给出答案。
冯国用见状当即说道。
“臣之前就算过,目前我军共有14个步兵团,其中第一团扩编成了合成旅,另有两个骑兵团,两个水师团,共18个团的兵力。
“而与我们隔江相望的当涂,目前有敌兵约4万左右,后面的建康差不多也有这个数,整个太平路,加上集庆路,总计约八万兵力。
“若大帅预料不错,徐宋真能引江东主力南下,那集庆路和太平路,最少也得留下一半的兵力,也就是说我们所要面对的敌军兵力就是四万!
“若以四万敌军来算,当涂当面之敌最少也有二至三万,渡江战役发动的越突然,给敌军留的准备时间越少,我们面对的敌军也就越少,那敌军以二至三万精兵驻守的当涂,我们又该以多少兵力进攻呢
“我大致算过,既要能攻破当涂之敌,又要留下足够的兵力守备庐州路,那我们最少要准备七个团的主力,外加大帅的禁卫军合成旅,还要加上至少一个水师团的主力,才有把握攻克当涂,并在当涂站稳脚跟!”
鲁锦闻言立刻心算了下,七个团的主力,一个团4500人,七个团就是31500人,再加上自己的禁卫军合成旅,将近一万人,加起来陆军兵力就是四万,另外还有水师一个团,渡江嘛,肯定不能少了船,所以这一战就得集中四万多的兵力。
14个步兵团,抽调八个渡江作战,还剩下6个步兵团,两个骑兵团,外加一个水师,六个步兵团是27000人,鲁锦肯定要带一部分骑兵渡江,假设留下六七千骑兵,再留下一个水师6000人,那留守部队加起来就是四万人,比渡江的军队略少一点点。
这么点兵力,要防守整个庐州路,加安庆路一部,扬州路一部,安丰路一部,这么大的地盘,周围又有敌重兵集团虎视眈眈,说实话还是有些不够保险的。
不过除开这些主力部队之外,其实还有各县当地的内卫军没算,这些内卫军虽然半农半军,不能跟着主力进行外线作战,但在当地帮忙守守城还是没问题的。
这部分内卫军,零散的看起来不是很多,每个县少则数百人,多则近千人,十多个县加起来,也有一万左右的兵力,再加上四万主力,这就有五万了,只要外线没有大的战事,守上三个月还是没问题的,至于三个月后,鲁锦完全可以在江东组建新的部队,调回庐州进行回防。
按照这个数目来算,冯国用的计算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出动四万兵力渡江,留四五万杂兵守家,两个战场应该都能兼顾到。
正当这个时候,冯国用又再次开口道。
“攻占安庆的好处我也明白,若不能截断长江,一来恐徐宋东出,与我们争抢江东之地,大帅所说的三湖之地,徐宋本来就占据一个洞庭湖,很快便可尽得这一湖的钱粮人口,而我们也鞭长莫及,无力阻止。
“我们这边,若是战事顺利,占据整个太湖地区,尽得钱粮兵源,便可与徐宋分庭抗礼,接下来两军争夺的关键便在中间的一湖,江西的鄱阳湖。
“而要争江西,则要先争江西门户的江州,要争江州,则要先争江西背后的安庆,此乃雄关索要之地,自然越早拿下越好,臣也深知此刻便是我军夺取安庆的绝好时机。
“只是臣有些担心,若南线101师主力尽出,待拿下安庆后,战线无疑会拉的更长,而我们手中的兵力也会愈发捉襟见肘,到时我们还能抽出八个主力团用来渡江吗”
鲁锦闻言顿时笑道,“哈哈哈哈,先生思虑周密,考虑的倒是不错,不过却是漏算了一点,渡江的兵力,我还是能筹措出来的。”
冯国用闻言一愣,有些不明所以道,“臣漏算了哪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