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廖永安的请战书
随着外线参与培训的学员被召回,合成旅的改编也已经完成,再加上铁厂武器甲胄的持续产出,整个庐州都进入了大练兵的氛围当中。
徐用抽调精壮猛士组建陷阵营,在全旅优先分配甲胄,带着陷阵营的士兵主要训练个人技艺。
弓箭,骨朵,刀牌,短戟,枪,甚至狼牙棒,步槊,要什么给什么,喜欢什么用什么,什么顺手拿什么,甚至只要在营内比武中获得头名,还可以申请订制专属武器和甲胄,堪称是全旅最好的待遇。
同时朱寿还把庐州的西门瓮城批给他们做训练场,陷阵营的士卒每天都要练习各种登城方式,还有城头搏杀,以及攻占城楼和抢夺城门的战术,每天训练完毕后,还组织各级军官参与战术研讨,对攻城有什么想法的都可以说出来。
一个管十一人的班长都能在军中发表自己对战术的看法,甚至如果自己提的建议有用,还会被纳入训练大纲,并将该战术冠以提出建议者的名字。
班长可以参与制定战术,营内比武获胜可以获得专属甲胄和武器,这个练兵的法子实在出乎众人的意料,尤其是新来的朱重八,他现在就是个班长,对鲁锦安排的这种练兵方法,既佩服又震惊,同时也在暗暗学习。
用建议人的名字命名新战术,这是荣誉感,可以积极调动各级军官踊跃献策,甚至还能在军中扬名,让自己的名字被高层将领记住,将来提拔的可能就更大,不论是荣誉感,还是扬名立万,给前程铺路,都对个人有莫大的好处,这是朱重八自己理解的。
其实这个法子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目的,这样安排是真的为了让底下的军官提意见吗不,虽然确实有这个考虑,但并非主要目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各级军官深刻学习了解攻城的各种战术。
因为这是个前后顺序的问题,如果你连现有的战术都没能深刻理解,又怎么可能提出有用的战术建议呢有没有靠谱的建议要不要紧,要紧的让每个班的班长都能深刻理解攻城战术。
第二,用专属订制武器甲胄来奖励比武获胜者,每周进行一次,这是实惠,同时也是面子和荣誉,但更主要的,是为了调动全营战士的训练积极性,让大家知道努力训练能有看得见的好处,这也是朱重八自己理解的。
但是一些细节,他还是没有看到,那就是‘比武’比试的内容。
这个所谓的比武,不一定是真的互相对打,也有可能是比试攀城爬梯子的速度,也可能是比射箭,总之各种比试轮着来,让那些单方面不是特别强,但其他技术还不错的战士也有参与感。
不然只比试对打的话,总会冒出几个特别强的,比如朱亮祖和常遇春这种强到离谱的选手,然后其他人怎么练也比不过,慢慢就丧失训练比试的激情了,这也是不行的,要给所有人‘我可以得奖’的激励,哪怕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不过仅仅以上两点,就让朱重八表示学到了很多,他们陷阵营每天早上要排队跑步,吃完朝食要练队列,不过队列练习时间不长,更多的时间用在训练个人兵器使用,还有体能,以及小组战术上面。
而朱重八也在观察其他部队的训练,那四个火枪营的训练就比较离谱了,听说挑兵时是他们陷阵营先挑,挑的都是最高大健壮的,而四个火枪营都是由挑剩下的兵组成的,这就让陷阵营的许多士兵有些看不上那些火枪营的,可偏偏火枪营的人数却是全旅的主力。
这帮人训练内容也不一样,每天从早到晚的练习队列,队伍旁还有乐手敲铁皮鼓,吹着笛子齐步走。
最夸张的是以连为单位,把全连二百人排成一次横阵,然后听着鼓点和笛子齐步走,最后再全营四个连,排成四排队列齐步行进,每个人还背着一根齐眉高的竹竿。
朱重八感觉有些诧异,虽然他从来没打过仗,但也觉得那些火枪兵训练的阵型也太单薄了,这要是火枪营来守,陷阵营来进攻,就他们那单薄的三四排阵线,不是一下就打穿了
但他知道鲁锦是会打仗的,不可能不懂这一点,既然鲁锦执意这样训练,就肯定有他的道理,只是他现在还看不明白。
直到十来天后,火枪营领到了第一批共200支燧发枪,当全连二百人排成一字横阵火枪齐射的时候,那动静简直惊天动地,这要是陷阵营近距离碰上,怕是一轮就要打崩,从此以后陷阵营的再也不敢小看那些火枪兵.
炮营那边的训练就有点像听天书了,每天半天学习数学和几何,半天进行操炮训练,分成几组轮换着来,讲课的不闲着,练炮的也不闲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不过由于火药产出有限,不论是火枪营还是炮营,实弹训练的次数都是受到限制的,空枪空炮比划一百次,估计才能轮到一次真正开火的机会。
车营的训练就更复杂了,由于徐达坚持要把掷弹兵的功能和车营辅兵融合,所以车营不仅要练习驾车,套马赶车,车辆保养维护,刀牌近战,投弹,还有火枪射击,这些训练都要参加,算是最累的两个营。
不过如此全面的训练,真练好了,倒也不愧掷弹兵的名号。
只是车营在换装新车的时候,还在全旅内引起一阵骚动,因为徐达他们领到的是一种从来没见过的四轮马车。
这些马车前轮小,后轮大,前面两轮共用一个转向架,用四匹马牵引,却能装载两千多斤的货物。
而且和那些常见的板车不同,这四轮马车四周还有可以开合的栏板,上下两层的栏板上面还用竹条支起一个弧形的顶棚,要是现代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军卡的造型,只不过眼前这个四轮‘卡车’是用马来拉的。
戚继光的绩效新书,军事物流篇里就介绍过明军的运输情况,他书里记载了一种八匹马拉的大车,有效载荷12.5石,约为一吨。
80辆大车就需要640匹骡马,还需要配1660人的辎重营,每人携带三天的口粮,全部人车加在一起,可以一次运输1100石物资,约88吨物资,能供应一万骑兵连人带马三天的消耗。
这1000石物资,一半给人,一半给马,其中两百石是一万人的口粮,约每人每天一斤二两米,剩下三百石是各种酱菜,酱菜的数量居然比米还多.
另外那五百石全是豆子,是用来给马吃的,约为八万斤,平均每匹战马每天两斤半的豆子,人马消耗加一起就是十六万斤,这就是古代的军事运输能力和军队的粮食消耗速度。
而鲁锦的车营编制,每个班装备一辆大车,一个营共有64辆,只需320匹骡马,用了戚继光50%的骡马,就能达到他80%的运力,而这一切的功劳,都要算到板簧和滚珠轴承上面。
如果给那些常规步兵团的车营全部换装四轮马车,一次就能运输800石物资,如果有54辆车装载粮食的话,就能供应全团4500人吃上20天,还能留下10辆车用来装盐,这两万斤盐就可以当作货币,向当地百姓购买蔬菜和肉食。
食盐是硬通货,也不用担心没人要。
不过这都是按那些常规步兵团来算的,如果换成禁卫军的合成旅,那两个车营就只能保障全旅战斗15天了,因为火器部队对后勤的依赖性更大,需要腾出更多的车辆运输弹药,不能全都拿来运粮食。此车一出,立刻就引起了李善长和冯国用的注意,所谓外行看兵力,内行看后勤,冯国用是懂军事的,因此一眼就看出这四轮马车的方便。
李善长主管粮草,他虽然不怎么擅长军事,可也知道前线的物资应该多多益善,别的他看不出,但他能看出这马车用的骡马更少,装载的物资更多,如果相同的骡马数量,用此车向前线输送的物资能多出一倍,这就是优势!
李善长见状立刻向鲁锦问道,“大帅,这四轮车能不能多造一些,将来向前线运输物资也方便些。”
鲁锦点点头,当即肯定道,“当然要多造些,以后每个团的车营都要换这样的车,一个团装备64辆,足够使用了。”
李善长闻言一愣,立即纠正道,“大帅,不是这个,我的意思是,能否给地方上也装备一些这样的四轮马车,用来向前线输送粮草”
“哦,这个啊。”鲁锦想了想,又说道,“可以是可以,我本来就是想长期生产这种四轮大车的,最好是成立一个车厂,今后不光给军队生产马车,也可以多造一些卖给百姓或商贾,地方上当然也可以采买一些。
“至于向前线输送物资,如今我们这还算内线作战,没有长距离的远征,等到将来需要远征时,肯定要成立一个临时后勤部,设一个军需官,专门组织运输粮草。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在我们的内部设立一个物资集散中心,将各地的物资汇总到中心后,开辟一条补给路线,这条从内部到战区的路线,最好是水路,水路运量大,用人少,此为一级中转站。
“然后在前线交战区的通衢重镇,设立一个物流中心,必须是由重兵把守的要地,可以放在稍微靠后的地段,作为二级中转站。
“最后是前线的各路大军,负责最前线和二级中转站之间的短途物资转运,一次运输十到二十天的补给,维持前线的运转,所以这种大车,实际上后方不一定需要太多,但前线各团却需要不少。”
李善长闻言点点头,他也算是熟悉鲁锦的做事风格了,不管干什么,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仅仅是运输粮草,居然还划分了三级转运制度,从己方到战区,从战区到前线,后方走水运,前线走大车,确实比较合理。
“大帅既然已有主意,那臣便不必多言了。”
鲁锦听完却道,“这粮草运输之事还好说,但后方生产和筹粮还需先生多多操劳,如今已是三月初,春耕在即,还请先生多多督促各县,让他们不要误了农时,积极组织生产,各地所需种子,农具,耕牛,还需先生多多费心筹措,万不可误了春耕。”
李善长当即笑了起来,看看,自己还是很有用的嘛,于是当即说道,“还请大帅放心,臣定然不负所托。”
李善长忙活准备春耕去了,冯国用在制定未来半年的军事计划,到了三月初的时候,铁厂又生产了三千套布面甲,被鲁锦全都补充给了北线师团,现在濠州的三个团算是全员披甲了,战斗力应该能上升一大截。
郑用和朱亮祖也在濠州以北,找好了围歼彻里不的战场,只是左等右等,就是没看见鲁锦情报里说的那三千踵军骑兵,也不知道这彻里不什么时候来。
还不等北面濠州的防守反击战打响,反倒是南边的廖永安遣人送来了一封请战书,鲁锦打开一看,立刻重视起来,然后把冯国用叫来一起研究。
请战书是廖永安亲手写的,还附带一张战役设想的作战图。
信里先是说,101师去年年底成立,补充了太多定远来的新兵,尤其是缪大亨,郭子兴,鲁定这些人,他们不熟悉圣武军的编制和战术,也没有经过多长时间的训练,战斗力低下,不堪大用,只能壮壮声势。
而鲁锦之前交代给他们的目标,是要南路军拿下安庆,那个时候廖永安没什么把握,也没信心指挥两万多大军。
但是,经过这三四个月的练兵,他对手下各部队已经有了信心,而且廖永安还利用这段时间,广派细作和斥候,大致摸清了安庆周边的情况。
现在的安庆周边,包括安庆,全是原地方部队在把守,没有元廷派来的大将和军队坐镇,而他又听说徐宋在南边大打出手,若是再拖下去,徐宋一旦兵势转向东线,那元廷为了防止徐宋顺江东下,一定会派强人大将进驻安庆这个战略要地。
到时候不论是元廷占据安庆,还是徐宋占据,恐怕就都不好打了。
鉴于101师现在兵强马壮,训练充分,粮草储备尚且还算充足,安庆又无强敌重兵驻守,敌我态势对我方极为有利,建议立刻发动南线攻势。
接下来是作战计划,此次南线战役,主战区位于大别山东麓的山脚至长江西岸的狭长平原地带,大的作战目标共有三个,分别是桐城县、潜山县、怀宁县(安庆路首府,现安庆市)。
该区域共有两条东西走向的河流,都是从大别山流出,向东注入长江,靠北的是沙河-枞阳河,靠南的是皖水,此次选定的目标都在皖水沿岸,计划战役结束时,完全控制皖水北岸,依靠皖水河组建新的防线,防御江西之敌。
此次计划拟动用101师全部主力共四个团,分为左中右三路大军,中路军由廖永安亲自率领,带本部第三团,赵庸的第11团,组成中路军,郭子兴的第八团为右路军,缪大亨的12团为左路军。
战役开始,郭子兴的第八团以舒城为出发地,率先出动,沿着大别山东麓的边缘,在山区隐蔽行军南下,迂回至桐城以南,至沙河上游隐蔽待机,派小船哨探沙河河面,准备阻击北上的援军。
缪大亨的左路军,沿长江西岸快速南下,先进攻庐江以南,安庆以北的浮山寨(此处是一个大些的城镇),攻下浮山寨后,不在当地驻军,继续隐蔽南下,占据枞阳以北的青山制高点隐蔽待机,俯瞰枞阳镇。
枞阳河就是沙河的下游,上游叫沙河,下游注入长江的这一段叫枞阳河,入江口的地方在后世还有个枞阳县,只不过元末这里还只是个镇子。
据廖永安的细作斥候侦察,此处没有城墙,也没有多少驻军,只要缪大亨的主力冲过去,直接就能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