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瞐 作品

第253章 渡江前的准备(二)

南北直隶,是明朝搞出来的,但明朝的南北直隶,更接近于行省的概念。

而鲁锦说的直隶府,其实和后世直辖市的概念更像,是起到镇守,提携,引领一个大区域整体的经济民生建设的一个作用。

李善长闻言想了想,最后评价道,“此法倒是颇为新颖,而且十分可行,可以试一试,还有第四呢?”

“第四,当然是分权啊,不是怕他们割据吗,其实这个事很简单,前宋的太宗赵光义已经教过咱们怎么做了。

“不论是汉末的郡守,还是唐末的节度使,他们之所以能割据,无非是掌握了行政权,财权,和兵权,能自己收税征粮,能自己征兵练兵,那这和土皇帝还有何区别,他们不割据才不正常。

“因此想要避免割据,只需反其道而行之,在地方上搞三权分立,像宋太宗赵光义那样,把每个路的人事权,财权,兵权分开即可。

“故而我打算在行省分设三司,有承宣布政使司,掌民政,设左右布政使;有按察使司,掌司法与监察地方官员,设左右按察使;有都指挥使司,掌一省军务。

“如此分权,行政,监察,军事,各掌一司,互不统属,互相制衡,他们难道还能翻了天?”

“这个法子,听起来倒也可行,可以一试。”李善长听完鲁锦的四种制衡策略,此时也已经被鲁锦说服,如果按照鲁锦这一套小连招搞下来,那确实就不用担心地方割据的问题了。

当然,每个王朝刚开始的制度也不会出现割据问题,就像汉唐,之所以末期的地方大员能割据,那是因为王朝已经到了晚期,中央的控制力下降了,才不得不将权力下放给地方,赋予了他们割据的能力。

见李善长已经被自己完全说服,鲁锦才最后总结道。

“其实行省的设立,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且不可逆的趋势,之前先生说到汉唐的地方割据,那不如眼光看的再早一点。

“县最初是楚国所设,后被秦国吸收,搞出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郡县制,但秦朝的郡有大有小,小者如府,大者如豫章郡,几乎和现在的江西行省相当。

“但是中国在秦朝初次混一,以往从未有朝代统治过如此广袤的疆域,秦朝也没有经验可循,因此秦朝二世而亡后,行政划分问题还未爆发,并没有给后世留下什么可以参照的经验。

“自秦以后,百代皆行秦法,汉承秦制,也用郡县,汉初为郡国并行,削藩之后则全面改为郡县,因为两汉的国祚足够长,加起来有四百年,因此一些秦朝时没有发现的问题,在汉朝也爆发了出来,那就是天下的郡县太多,全靠中央朝廷,其实管不过来,或者说,没办法管的太细。”

“管不过来?”李善长蹙眉疑惑道,没想到鲁锦会有这样的看法。

“对啊,儒家没有研究过管理学,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一个人究竟能有效管理多少人,记住,是有效管理,不是记得个名字就行。

“在管理方面,我见过最厉害的人,是一个教我兵法的老师,他姓林,此人简直就是个怪物,指挥百万大军,他能清楚的记得每一支百人队的位置,堪称用兵如神,还喜欢微操,但他能微操,是因为他真能记得住谁是谁,不像他的对手“扯远了,说回管理,百万大军,那就是一万个百人队,咱就不说一万个,先生自己能记住五千人的名字吗?”

李善长摇了摇头,记住五千人的名字?那是神仙!人的脑子怎么可能记得住.“五千不行,五百个呢?清楚的记得五百人的名字,脾气秉性,过往战绩,作战风格?恐怕也不行。

“根据我公输氏的经验,如果是有效的管理,下面汇报什么情况,上面都能给出合适的应对,这样的管理,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最多管理30个,而汉朝有多少个郡呢?“汉初时大概有60个郡,再加上封国,大概有80到90个,汉朝巅峰鼎盛时期,大概有100出头的郡,中央是根本管不过来的,于是,武帝时期,便将全国划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名,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守和封国,这就是中国第三级行政区划的雏形,但此时的刺史,还只有监察权,没有行政权。”

李善长听的连连点头,他虽然也看过不少史书,但总感觉跟鲁锦的研究思路完全不一样,经过鲁锦这样的梳理之后,就感觉整个中国的行政区划演变脉络就清晰了。

鲁锦还在继续说,“到了唐朝时,一样的问题又出现了,盛唐时的疆域更加辽阔,全国有1500多个县,360个州,你指望中央朝廷能直接管那360个州?那是不可能的。

“还是那句话,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一天12个时辰,你哪怕一天不吃不喝不睡,每个时辰也要处理30个州的事物,皇帝便是再勤政,也要活活累死。

“于是唐朝也效仿汉朝,将天下划分为十道,每道设按察使一名,同汉朝州部刺史一样,也是只有监察权,没有行政权,直到玄宗朝,开始在边地设都督一职,掌管边地兵马,后又给边地都督加‘使持节’,才有了节度使这种军政大权一把抓的玩意,不过也正是这个时候,中国的第三级行政区划,终于有了行政权。

“到了前宋时期,宋承唐制,既然知道朝廷直接管州县管不过来,干脆在建国之初,便划分为十三道,宋太宗登基后,又将十三道改为十五路,再后来又拆分成18路,23路,第三级行政区划彻底稳定下来,并且成为常设制度。

“而且前宋又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经验,又在每路设转运使掌财政,刑狱使掌司法,安抚使掌民政,常平使掌军事,将财政军法大权进行分割,使地方再无割据之害,至此,我中国的第三级行政区划才彻底成型,之后元朝的制度,先生就都知道了。

“先生发现这其中的规律没有,那就是第三级行政区划愈发稳固,并且权力分割,以及宋朝时的析路拆分,从最初的十三道拆为23路,所以我才说,元廷的行省面积过大了,完全可以拆分成更多的省。”

李善长听的连连点头,最终不由的赞叹道,“真不知大帅是何名师所教,竟对历史有如此鞭辟入里的研究,经大帅如此一说,臣始觉眼前豁然开朗,我中国政体之脉络清晰的陈于眼前。”

鲁锦摇摇头谦虚道,“我对历史并没有过于深入的研究,我所学的也不过都是历史大纲脉络,以及一些重点事件罢了,你若问我汉武帝和唐太宗都用过什么年号,那我是一个也说不上来。”

“额”李善长突然有种拍马屁拍到马腿上的感觉。

鲁锦又道,“因为我公输家更重数学教育,以算经为立身之本,而数学是最能培养和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只要数学学的好,那么这个人的做事和表达的能力就越有条理,再辅以方法论,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思路清晰,再加上执行力强,做任何事都能无往不利。

“而儒学轻视算学,以算学为小道,因此这天下大多数儒生,都只会满嘴之乎者也,说的漂亮,经义背的滚瓜烂熟,但做起事来,就少了些章法,先生以后教育家中子弟,也可让他们多学些算学。”

李善长连忙拱手道,“大帅说的是,臣一定好生教导家中子弟,只是这暂设淮南行省,分设三司之事,大帅可有了人选?”

鲁锦点点头,“让俞廷玉任左都指挥使,廖永安任右都指挥使,掌兵事,文院刑名司掌司李饮冰,任左按察使,文院礼仪司掌司谢连清,任右按察使,庐州知府闫士国任左布政使,六安知县秦理任右布政使,这些人调任后,地方职缺由副职升任,吏目司再选派新的副职。”

“是。”

李善长立刻将这条命令记下来,圣武军东渡长江后,原有地盘的管辖方式,或者说新朝的行政制度,也就此确定下来。

之后这几条命令立刻由帅府签发,发往各处,暂设淮南行省的布告,以及官员任命,也发往辖内各县,只是暂时不对民间公布,只在各级官府中例行通知。

三天之后,六安知县秦理,刚刚把徐宋使者陈普文送走,这边就收到了调任淮南行省右布政使,让他到庐州上任的命令,秦理大喜,如果地盘不扩张的话,那现有地盘自然是归帅府来管,但现在设立了淮南行省官署,那也就意味著圣武军的地盘马上就要有大的扩张了。

秦理将手上的工作交给副职之后,立刻启程前往庐州,这天刚到庐州,回帅府述职之后,就收到了鲁锦的晚宴邀请。

当天晚上,整个新的淮南行省领导班子,除了廖永安在安庆没有回来之外,其他人几乎都到齐了。

闫士国、秦理、李饮冰,谢连清,以及俞廷玉,还有鲁锦这边禁卫军的人,朱寿,张温,汪大渊父子,包括在庐州学习炮术的俞通渊,刘传义,还有鲁锦的夫人张芸绣,张温的妻子秦舒敏,还有他小舅子秦昭,以及帅府的包氏兄弟,众人全都汇聚一堂。

众人围著几张桌子,吃著热气腾腾的陶制火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鲁锦这才对众人说道。“今天大家都在这里,暂设淮南行省的用意,想必大家也都猜出来了,那我就在这里小范围的说一下,没错,经过近半年的准备,咱们的圣武军已经积攒了足够的实力,而且今年下半年的天下局势将会发生大的变化,我们也是时候继续扩张了。

“时间大概就在今年秋收时分,到时帅府会跟著我去往前线,咱们现有的淮南之地,就暂设一个行省管辖,闫士国,秦理。”

“臣在!”两人连忙起身拱手。

“汝二人近一年来兢兢业业,治理一方,所行所作有目共睹,今拔汝二人为淮南行省左右布政,当再接再厉,不可懈怠。”

“是,臣必殚精竭虑,为大帅守好淮南。”二人齐声应诺道。

鲁锦挥了挥手,“都坐吧,宴席之上,不必多礼。”

“谢大帅。”

“李饮冰,谢连清。”

“臣在。”这两个文院掌司也跟著站起。

“你们都是第一批考试录入计程车子,这大半年来在帅府做事也是恪尽职守,但你们毕竟还年轻,总不能一直留在帅府,将来想要有大的作为,还需多加历练。

“今拔汝二人为淮南行省左右按察使,监察淮南诸府文官武将,旦有贪腐、渎职、不法之事,立刻上报,严惩不贷,汝二人可能做到?”

二人连忙拱手道,“臣必竭尽所能,恪尽职守。”

“好,坐吧。”

“谢大帅。”

等安排了这几个文官,俞廷玉顿时看向了鲁锦,也打算站起来的样子,鲁锦却笑著挥了挥手,让俞廷玉坐著,给足了他面子,这才道。

“此次出征,我会带走禁卫军全部,以及37军,淮南防务由俞老哥负责,有俞老哥坐镇庐州我才能安心,到时俞老哥守中路,永安兄守南路,朱亮祖守北路。

“就是我将禁卫军带走之后,庐州必定空虚,但俞老哥不必慌张,只需坚守一个月,我就能给你送来四个师,约五万新兵。”

嘶————

众人闻言无不倒吸一口凉气,圣武军现在的规模也不过十万左右,鲁锦这一个月就要征五万新兵,实在太过夸张。

俞廷玉闻言也皱眉道,“今年要扩编那么多的新兵?”

鲁锦点点头,“对,争天下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粮食和兵员,谁钱粮充足,谁兵力多,谁才有逐鹿天下的资格,五万新兵算什么,今年年底之前,我打算再扩编20到30个团,将圣武军的规模再翻一倍!”

咕噜——

俞廷玉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只感觉胸中热血沸腾,情难自抑,双眼通红,咣一声把酒杯砸在桌上,不禁感慨道。

“遥想大半年之前,吾等还在巢湖的姥山岛上,被那左君弼压得喘不过气来,数千兄弟惶惶不可终日,不知前途何在,生路何方,可自大帅来了之后,带著兄弟们接连攻下恁多疆土,那左君弼,康茂才,皆不是大帅一合之敌,真是一转眼啊,我们如今马上就要有逐鹿天下的资格了!

“大帅放心,某本事虽不及廖二那小子,但也能一顿吃得下两斤饭,提的动枪,挥的动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定为大帅保全淮南不失,想要从我手里抢走城池,那就先从我尸体上踏过去!”

“哈哈哈哈,谁敢说俞老哥没本事,那肯定是他们眼瞎,俞老哥要是没本事,如何教的出通海他们三兄弟?”

鲁锦闻言一边大笑著,一边站起身来,亲自给俞廷玉倒酒,俞廷玉见状也连忙要跟著起身,却被鲁锦一把按住,于是他只能双手捧杯来接。

等倒好了酒,鲁锦又说道,“此次出征,有通海、通渊他们兄弟帮我,俞老哥尽管放心,我定然不会亏待了他们兄弟。”

俞廷玉也连忙举杯道,“大帅做事公允,咱老俞信得过,也心服口服,那仨小子大帅尽管使唤,他们能跟著大帅是他们命好,若是敢给大帅惹事,不用大帅出手,我一定亲手抽死他们。”

俞通渊在旁边闻言不禁翻了白眼,吐槽道,“爹,我和大哥能给大帅惹什么事,爹你纯粹是想多了。”

“嘿,你小子能耐了,学会顶嘴了,才学了几天打炮啊,尾巴就要翘到天上去了,要不是大帅教你,你能学会那些本事?找抽!”

“诶,爹,那么多人呢,好歹我也是个校官,你给我留点面子。”

“哈哈哈哈.”

场中众人看著这对父子打闹,都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鲁锦也跟著笑了会,这才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才说道。

“等那五万新兵送来,俞老哥你要负责练兵,还要继续打造兵甲,给他们换装,争取早日形成战斗力,今后我们的仗越打越大,少了兵可不行。”

“是,到时候我一定好好操练他们。”俞廷玉连忙答应道。

鲁锦又看向闫士国和秦理,“你们两个也要负责好这五万新兵的分田事宜,这些年淮西之地连年大灾,死了不少人,至今仍是地广人稀,郊野还有许多荒地无人耕种,你们上任后立刻就要清查辖内荒田,提前准备好这五万新兵的安置工作。”

“是。”二人连忙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