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浙东收官

第371章 浙东收官

彭大还是死了,他本来就有伤在身,孤身一人被赵琦的上百骑兵围住,根本就没有逃出生天的机会,或者说,他在决定一个人引开赵琦,保存自己儿子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死志,最后被围杀致死也没什么意外。免费看书就搜:兰兰文学

不过彭大被杀的一幕,正好被徐州派来寻找彭大的哨骑看到,他们也没敢上前营救,刚出现在外围就被赵琦发现,随即又对这些哨骑展开了追杀,不过还是让他们逃了回去。

赵琦则是穷追不舍,他原本就还想对彭早住继续追杀来着,但是追了半天之后,逃回去的徐州哨骑很快就叫来了更多援兵,而且还和之前一样故作疑兵之计,让赵琦以为他们人很多,赵琦见此情况,最后也只得无功而返。

等程良弼、薛显、彭早住一行人被接应回到徐州,将此事详情跟毛贵、傅友德说完,二人顿时惊得面面相觑。

之前芝麻李临走时就提醒毛贵,要提防赵均用这个人,此人不可信,鲁锦也专门派了使者来给他们送信,让他们小心赵均用,当时他们确实有所警醒,但还不太当回事,毕竟元军这才刚撤回淮北,就算赵均用想要夺权,也不会这么着急吧?

谁知这厮竟真的如此着急,元军还没走远呢,这才刚得知芝麻李的死讯,他就已经等不及要夺权了。

然而历史已经证明了,赵均用但凡有点大局观,心里但凡装了点天下大义,他也不会在龙凤北伐的关键时刻杀掉毛贵了,就这么个玩意儿,不用对他抱有任何幻想.

“啊啊啊啊——天杀的赵均用,天杀的赵琦,我定要将他二人活剐了,以报杀父之仇!”彭早住听到哨骑传回来的消息,说彭大已经被赵琦杀死,顿时怒不可遏,接着便在芝麻李的灵堂嚎啕大哭起来,算是给两人一起哭坟了

等这十来岁的半大孩子哭累了,这才一把拉住毛贵和傅友德两人,哑着嗓子说。

“毛大哥,傅大哥,我爹从前待你们也不薄啊,现在赵均用和赵琦那一对狗娘养的杀了我爹,你们得出兵帮我报仇啊!”

毛贵、薛显、傅友德几人闻言,则是坐在灵堂里默不作声,片刻之后毛贵才说道。

“现在是腊月下旬,咱们徐州这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勉强能撑到来年开春,但是从春耕到夏粮收获之前这几个月,咱们就得闹饥荒,若是没有粮食撑过这几个月,恐怕百姓也不会舍得把谷子撒到田里,到时候是要饿死人的。

“而且此次抵挡元军,我们刚刚折损了数万士卒,现在实在无力再去征讨赵均用那个小人了。”

言罢,彭早住顿时也沉默了下来,毛贵和傅友德两人也有点迷茫。

他们本来就是想把彭大找回来,好拿个主意,定一下将来的发展计划,看看接下来该怎么办,可是谁能想到,现在彭大也死了,赵均用又在身后虎视眈眈,想要吞并他们,现在他们又该怎么办?

见大家都沉默不语,毛贵强打精神说道,“李帅和彭帅都没了,现在也没个主心骨,将来该怎么办,甚至明年春天的粮食去哪里弄都不知道,大伙都各自说说想法吧,你们是怎么想的?”

傅友德闻言当即道,“明年怎么种粮食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以咱们现在的兵力,若是想要攻破宿州,杀了赵均用,还是很难的,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联系南边的圣武军,咱们一起从濠州、高邮、徐州,对宿州三面围攻,保准能一举将宿州攻破,还不至于让他跑了。”

彭早住一听能报仇,顿时抬起了头。

毛贵则是瞥了他一眼,不禁泼冷水道,“那庐州的鲁帅是什么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他这人虽然表面上还算仁义,对我们也还算友好,但也是个无利不起早的。

“他帮咱们的每一分,都得让咱们拿东西来换,就像之前卖给咱们甲胄一样。即便是提醒咱们修城防,教咱们做茴茴砲,这些没要报酬,那也是为了让咱们拖住脱脱的元军,他好在江浙攻城略地。

“现在你让他帮忙出兵,还让他提供粮草,他又不欠咱们的,凭什么帮咱们,你又有什么东西能给他?”

傅友德犹豫半晌才说道,“那不找他帮忙现在还能怎么办,刘福通那边一年也没闹出什么动静,就他们这庐州兵发展的最好,人家又愿意帮咱们,我看要不干脆投过去算了,咱们投过去的条件,就是让他帮咱们灭了赵均用。”

毛贵闻言顿时摊了摊手,“你跟我说这个没用,兵又不是我一个人的,现在李帅和彭帅都没了,大伙都没了主心骨,就算要去投庐州,也得大伙都同意了才行。”

一直沉默没吭声的薛显闻言当即问道,“那庐州究竟什么情况,他们又派使者找你们了?你们怎知那个鲁帅一定愿意帮咱们?”

毛贵顿时就将之前夏煜来使徐州,吊唁芝麻李的事情说了一遍,还将鲁锦给他写的那封亲笔信拿了出来,让几人传看,鲁锦是特意派人传过话,说有困难可以去建康找他的。

薛显看完信,对里面说的有困难去找鲁锦,倒是没什么兴趣,他感兴趣的点,反而是鲁锦在信中说的,圣武军东征军已经打到了杭州,即将攻入绍兴路,浙东八路几乎已经尽入其手,还打赢了方国珍的水师,这才能断了脱脱的粮草供应,逼他退兵。

他看完信顿时惊讶道,“他们如今打下了江浙,又击败了方国珍的水师,那叫朱亮祖的还占了淮扬的三十六处盐场,那这江浙的粮,淮扬的盐,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岂不是都在他手里了?”

毛贵和傅友德闻言对视一眼,但还是点了点头。

薛显则连忙问道,“那咱们要是投过去,他能给咱们封个什么官?”

“这个,暂时不好说。”毛贵看了他一眼,不禁反问道,“但是从你嘴里说出这话,那是不是只要那位鲁帅给你开出的条件合适,你就准备投了?”

薛显倒是十分光棍,摊了摊手,很是坦诚的说道,“要是条件合适的话,为什么不投?人家兵多粮多,还有盐场,有几十万大军,又有水师,一年打下那么多地盘,只要给出的条件合适,咱们投过去也不吃亏啊,反正都是义军,又不是投给鞑子。

“况且现在除了他,谁还能拿出那么多粮食接济咱们,你自己刚才不是也说咱们缺粮吗,现在人家占了江浙,谁的粮食还能比他们多,光是这信里写的,就从方国珍手里截下十几万石粮食,要是拿来给咱们,你还怕明年会有饥荒?”

毛贵点了点头表示理解,然后他又自顾自的数了起来,自己,傅友德,薛显,彭早住,程良弼,李喜喜,李喜喜暂时不在,于是他又对程良弼和彭早住问道。

“现在就剩咱们这几个人了,傅友德和薛显都想去投庐州的鲁帅,你们呢?也说说有什么打算吧?”

程良弼踟蹰了一会儿才说道,“反正赵均用那肯定是待不下去了,我本来是打算来投彭帅的,结果彭帅为了掩护我们,现在也没了,唉,那我听诸位哥哥的吧,你们若是愿意去投庐州,那我跟着你们一起去就是。”

“早住呢?”毛贵又看向才十来岁的彭早住。

彭早住当即咬牙道,“只要他能出兵,帮我报了杀父之仇,我也愿投。”

毛贵闻言点了点头,傅友德则是环视一圈,这才说道,“就只差李喜喜没回来了,毛贵你呢,你问了大伙一圈,你自己又是什么打算?”毛贵叹了口气,从腰间掏出鲁锦派人送来的那把火铳,在手里翻来覆去的把玩着说道。

“人家鲁帅这么看得起咱,还专门派使者给咱送信,提醒咱们小心赵均用,若是李帅和彭帅还活着,那自然没什么好说的,我毛贵断不会叛逃别处,但现在两位大帅都没了,咱们的大军也快断粮了,你们大伙也愿去投鲁帅,那我说不得也只得从他了。”

薛显闻言左右看看众人,当即道,“你们既然都是这个态度,那还问李喜喜干什么,反正咱们这几个都同意,李喜喜若不同意,让他自己走就是。”

彭早住也连忙道,“对,若是几位兄长都愿投庐州,那不如早日派人去商谈,也好让他们早点出兵,灭了赵均用那厮,赶快报了我杀父之仇,不然时间越久,我父亲恐怕要尸骨难存了.”

傅友德看了看薛显、程良弼和毛贵,现在徐州这里,说到底还是毛贵的威望高些,于是便没吭声,等着毛贵最终拿个主意。

毛贵当即道,“还是再等等李喜喜吧,傅友德,薛显,你们都想找鲁帅提条件,可你们别忘了,庐州现在兵强马壮,根本不缺我们这几万残兵,人家又是巢湖起家,后面又多次扩军,咱们也不是庐州投军的元老,若是咱们的人少了,那就算你去提投奔的条件,说话也没什么分量。

“不如等大伙全都到齐,一起抱团去投,咱们才能在庐州各方势力中占下一席之地,才能要到好处。

“再说反正已经派人去找李喜喜了,他最多几天就回来,也不差这点时间。”

“那就再等他们几天。”

众人闻言这才点了点头,说到底,毛贵现在虽然在徐州的威望最高,但那也是对寻常士卒而言,面对这几个昔日同级别的将领,他还是不能独断专行的。

大家现在之所以能默认他代表大家发言,也是因为毛贵懂得尊重各方的意见,他只是充当协调员的角色,可不是徐州的新老大,这点不仅是毛贵有自知之明,其他人也是很清楚的。

另一边,赵琦也带了彭大的尸首回去,听闻彭早住跑了,还是被徐州兵接应走的,赵均用顿时气的破口大骂,还将赵琦打了一顿,骂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赵琦挨了打,这才小心翼翼的问道,“义父,那现在该怎么办?徐州的毛贵他们知道咱们杀了彭大,恐怕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要是打过来.”

赵均用当即不屑道,“打过来?你想多了,他们现在粮食都没剩多少,还想来打宿州,拿什么打?”

“那我们?”

赵均用当即道,“先派人去徐州附近哨探一下,看看元军走没走,若是元军走了,我们就去先打北边的其他城池。”

“义父,我们不直接去徐州吗?”赵琦顿时疑惑道。

“你个憨幌子,那徐州城修成了什么样,你自己不知道?脱脱十几万大军都打不下来,你能打下来吗?”赵均用一边骂着,还一边伸着指头在赵琦头上使劲戳了戳。

“是是是,都是孩儿愚钝,义父教训的是。”

赵均用这才道,“先去打其他城池,等咱们收了其他城池的兵,过几个月徐州的粮食也耗得差不多了,到时候咱们再去打徐州,恐怕他们那时也该饿的没什么力气了。”

赵琦闻言连忙拍马屁道,“义父好计策,还是义父英明,不对,从今以后,我应该称义父为父王了。”

“哈哈哈哈,还是你小子会来事嘛,也不枉我将你收为义子”赵均用听到这声父王的称呼,顿时飘飘然起来。

与此同时,鲁锦这边也在接待邓顺兴、胡大海一行人等,他们先是将家眷都安置在了濠州,然后才被渡江送来了建康。

邓顺兴的一万四千多人总共被拆分成三个团,邓顺兴今年42岁,被鲁锦任命为督师,老大邓友隆18岁,做指挥使,老二邓友德,也就是邓愈,如今才15岁,以年龄小,比较擅于学习为由,被鲁锦留在建康做禁卫军官,一边学习一边练兵。

胡大海父子三人,他本人今年38,被鲁锦任命为指挥使,老大胡三舍18岁,让他跟在胡大海身边做副指挥,老三胡关住也才15岁,被鲁锦以和邓愈同样的理由扣在身边。

那个被派过去做卧底的龚修文,则是直接做了他们这个师的师级训导官,也是鲁锦之前答应他的条件。

郭英、唐胜宗、宋国兴他们则是被直接留下,鲁锦的理由是这几人比较年轻,适合编练禁卫新军,年轻人学东西快。

虽然鲁锦一下扣掉了邓顺兴三分之一的兵力,还扣下了他和胡大海的儿子,不过好歹长子还在他们身边,两人倒也没什么反对的。

更何况鲁锦也待他们不薄,不仅来了就有正式官职,家属也给他们分田安置,庐州这几天还送来了一万副制式铁甲,是铁厂11到12月,一个半月的产量,被鲁锦直接分给了邓顺兴和胡大海的两个团,刚来就能全员披新甲,这让两人顿时感到了鲁锦的重视。

再说鲁锦虽然扣掉他三分之一的兵力,但答应他,等他们到了常遇春那,再让常遇春给他们补充一个新兵团的兵力,反正总兵力还是一个师,并没算少他们的。

于是两人这才欣然前往宁国路,奉鲁锦之命去找常遇春报道,准备加入南线序列,今后归常遇春统一指挥。

就这样一直到了腊月二十六,就在离过年还有几天的时候,浙东终于传来了捷报,张德胜已率40军主力攻占宁海,孤悬半岛的象山县望风而降,整个浙东战役全部结束,总算是赶在过年之前打完了这一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