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瞐 作品

第372章 年终军政大会(一)

第372章 年终军政大会(一)

浙东的捷报传来,帅府众人顿时一片欣喜,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如今的鲁锦手中至少有三四十万大军,还坐拥淮扬盐场、江浙产粮区,又拿了安庆、庐州、淮安这三个战略要地,形势上已经比三国时的东吴要强多了。免费看书就搜:搜搜小说网

别的不说,光是鲁锦的起家地庐州(合肥),那就是孙权做梦都想得到的。

现在圣武军占领淮安、安庆、庐州这几个要地,北可攻伐齐鲁,西可进抵中原,南可经略江西,背后又有淮扬和江浙的人口、财富和资源,说一句已经有了问鼎天下之姿,也毫不过分!

不过浙东也才刚打下来而已,想要将浙东转化成自己的助力,还得先将它消化了再说。

正好时间又赶到了年底,于是鲁锦就在帅府中开了次小朝会,把帅府文武两院和秘书局都叫上,一起开个年终总结会,顺便安排一下明年的工作计划。

建康城,元帅府中堂,鲁锦高坐上首,文武各列左右,每人搬了一个凳子坐在那里,等人都到齐了,鲁锦才说道。

“今日腊月二十六,眼看也到年底了,东征战役也打完了,整个江浙的精华地区已经尽入我军之手,但诸多事宜还悬而未决,这才召你们前来开个小会,商议一下今明两年的军政大事。

“国家大事,以存亡为先,能将敌军挡在国境之外才能保证生存,因此先讲军事,冯先生先说,也顺便给大伙做个通报,让诸君也了解一下我军目前的处境,优势在何处,还有何缺点需要改进,让大伙明白一下我们接下来都要做什么。”

“是!”

冯国用当即拿着准备好的资料站起来,这才对众人说道。

“目前东征战役已经完美收官,出征前制定的计划里的目标,已经全打了下来,华东方面军已经尽占浙北平原地区,并且将防线推进至浙中山区,杨总督已经封锁了各个山中通道,浙南的元军暂时还无力打过来,即便他们想要北上,也很难突破那几道山中防线。

“占据台温两路的方国珍,此次昆山水战战败于我方后,大批海船被我军缴获,其水师士卒也损失惨重,并且我华东方面军已经进抵台州以北,随时有能力攻克台温两路,因此方国珍目前也已服软,暂时对我们不构成威胁。

“安庆方面,江西元军已经被打退,还丢失了黄梅县,现已全面退守雷池以南,以江州作为防御重心,江西元军来犯的四五万之敌,此次至少折损了两万左右,其从年初打到年尾,已经师老兵疲,粮草匮乏,又遭逢此次大败,至少两三个月内难以卷土重来,因此安庆暂时无忧。

“但安庆直面江西兵锋,仍需要加强警惕,南线和庐州的西线也要尽快加强兵力,若非此次从庐州调兵支援,只靠安庆的兵力根本难以发动反击将敌军赶走,因此我们要吸取教训,增加兵力以应对元军再次来袭。

“宁国路方面现在的战局有些僵持,但那是因为我们南线的兵力太少,导致的进攻能力不足,这也跟抽调所有机动主力东征有关,现在只需增强南线兵力,即可快速取得突破,将边界推进到徽州、饶州、信州一带,现在虽然进攻不足,但南线自保有余,徽州路无强敌,有三个师的兵力镇守,元军暂时也打不过来。

“北线方面,脱脱的主力目前在淮北与我军对峙,但他们粮草有限,即便脱脱再不甘心,也很快要打不下去了,最多一个月,脱脱必然要撤兵。

“目前我军四面几乎都解除了威胁,而我军自今年九月渡江以来,扩军数倍,实力大涨,暂时的生存还是有保障的。”

众人闻言全都频频点头,也都很放松,现在四个用兵方向都很安全,进攻的取得了预定目标,防守的抗住了元军的进攻,自己的地盘没丢,还拓地千里,里外一算,这就是净赚!而且己方势力的战略安全环境也大为改观。

更关键的是,还有一条冯国用没说的,那就是现在华东方面军这一二十万人腾出手来,不仅帅府的安全有了保障,关键他们可以拿起这柄巨锤往外打了!

鲁锦见他说完也总结道,“拓地千里,好啊,这都是我们今岁辛苦经营开拓了一年,才打下的基业,诸君辛苦了,还请再接再厉,我们君臣共勉,早日平定天下,以安黎民社稷!”

一旁的杨宪闻声立刻起身出列躬身道,“主公英明神武,又心系天下苍生,必可肃清寰宇,一统山河,再造中华!”

其他人见状也要起身,鲁锦却连忙摆手打断道,“好了好了,开个小会而已,不必如此,你们若想早日随我平定天下,只需认认真真,脚踏实地的把事做好即可,平定天下可不是只靠喊几句口号就能把敌人喊灭亡的。”

“是,多谢主公教诲!”众人连忙齐声道。

杨宪也不知尴尬的独自回到自己的座位,这货脸皮是真厚,好似没事发生一般。

然后鲁锦才又说道,“军事方面还有什么要做的,冯先生也说一下吧。”

“是。”冯国用当即又拿着资料再次说道。

“目前要做的有五件事,一,自九月渡江以来,直到东征结束,所有阵亡伤残将士的抚恤;二,东征已经结束,各路将士的赏赐也要尽快发下去,不然恐伤军心士气;

“三,新扩编军队的整编,包括此次东征时临时扩编的,和江北之战扩编的,还有这些新来的士卒该去哪里分田,自渡江以来,已经往庐州路等地安置了三十万左右的移民,分出去了许多荒地,新来的这些士卒再去庐州,是否还有地可分?然后还有江北方面,要不要组建华北方面军。

“四,新附的江浙地区该如何布防的问题,华东方面军这么大一支精锐主力,东征既然已经打完了,就不能让他们闲着,如果撤走,地方上该如何布防,关键要点要派谁驻守,要留下多少兵力。

“五,明年的战事筹划,空出手来的华东方面军要用在哪个方向?”

众人闻言再次频频点头,这几件确实是眼下最紧要的事情,尤其是抚恤和赏赐,仗打完了不发奖赏是肯定不行的。

鲁锦也点头道,“明年的战事筹划,还有军队扩建整编就不在这里说了,先说说抚恤、赏赐,还有新军的分田问题吧,百室先生可有什么建议?”

李善长闻言连忙起身出列奏对道,“回禀主公,抚恤和赏赐这个事情好办,此次东征打完,光是上报的各地仓储就有不少,虽还未完全统计完毕,但至少有三百万石以上的粮食。”

众人听到这个数字,全都不禁侧目,三百万石以上,这堆起来都能堆成山了吧?李善长则继续道,“抚恤和赏赐方面,新扩之军可以不用给,这些本来就是从俘虏中整编过来的,没有功劳,咱们愿意整编,给他们分田,赏赐官位,便已是主公恩典了,所以抚恤赏赐不用计算他们的。

“其余需要赏赐的,此次东征出动兵力约十三四万,打江北之战出动了约三万左右,安庆没有对外出击,宁国路打下几座城池但也有限,总兵力也在三万左右。

“这些需要赏赐的兵力全加起来,约有二十万人,不算新扩编的新军,即便每人赏赐一石米,也才须二十万石而已,阵亡将士可以每人抚恤十石,伤残将士每人抚恤五石,这些全加起来最多也就几十万石粮,我们还是发的起的。”

众人闻言全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鲁锦也忍不住心中翻了个白眼,好你个李善长,现在也是肥起来了,一次赏赐出去几十万石粮食眼都不眨一下了

李善长则是又道,“主公若嫌一石米不够,还可另行赏赐食盐布帛,食盐我们不缺,缺了也可以自行生产,但若赏赐布帛的话,可能要另行采购,或是等明年征收税赋的时候收上来。

“但是这个赏赐不能随便发,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主公现在还要印钞铸币,还要在各镇设供销社,施行盐铁专营。

“因此臣以为,此次赏赐应该配合新钞发行,盐铁专营,以及税收,一起来施行。”

众人闻言都点了点头,鲁锦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看向了文院那边负责新钞印制的刘璋,对他问道,“刘卿,新钞印制的如何了?”

刘璋闻言当即起身对道,“回禀主公,新钞样币已制作完成,正要让主公和诸位同僚查验。”

“在哪呢,拿上来。”

于是刘璋当即叫了个小吏搬来一口箱子,放在堂中打开,只见里面有个铜钱的币模,还有一串新造的铜钱,以及一封银元,还有好几摞刚印制出来的新钞。

刘璋亲自将这些样币分发给众人,顿时引起众人一阵惊奇之声。

“啧,这新钞居然这么小,而且如此精美?”

“这纸好像也不一般,摸起来不似构皮纸,也不像桑皮纸,更不像竹纸,纸质如此洁白,摸起来不算厚,但却格外有分量,又挺又韧,这究竟是什么纸?”

“这上面的大食数字是什么意思,我这一本还是连续的数字,可有什么说法?”

“我还是第一次见彩色的钞票,确实比元廷的交钞要美观的多,发行出去,百姓应该会乐于使用,就是这文钞是不是太小了点?”

众人打量着手中的样币,纷纷忍不住惊讶点评了起来,不过他们有这样的反应其实也很正常,因为这些纸币从设计,到印制工艺,包括造纸,都是鲁锦亲自指导的。

新钞的样式和后世的钞票区别不大,唯一的区别就是后世钞票是横版的,鲁锦这个盐铁券是竖版的,说起来,其实它更像建国前的边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边区票’,边区票就是竖版的钞票。

鲁锦本来还想一步到位弄横版的,但百姓已经习惯了宋元两朝交子和宝钞的竖版票面,那就先继续沿用一下吧,算是过渡币种,等以后建国发行新钞,再改成横版也不迟。

众人之所以惊奇,首先是这新钞的尺寸,要比元朝的至正宝钞小得多,元朝的宝钞长26厘米左右,宽18厘米左右,是很大的一张纸,而这盐铁券的尺寸则和后世钞票的大小差不多。

新钞总共分为四种类型,文、分、角、圆,四档十进位制,每种又分壹、叁、伍、三种面值,一共12个版面,文币是茶棕色,分币是蓝色,角币是绿色,圆币是红色。

上面有团龙水印,有微雕图案,有青红细丝,还是正反两面套色印刷,每张纸币还有独一无二的序列编码,丝网印刷的面值,中文加阿拉伯数字,还有字母,年号。

和元朝宝钞相比,观感和档次狠狠的提升了一大截,要知道元朝宝钞是一张非常大的纸,还是黑白两色,单面印刷,背面无字的,墨迹和版面也印的不怎么清楚,而且元朝宝钞分十种面额,却只有一种版面,不管什么面额的宝钞,外观和花纹全都长一个样,只有上面的面额数字有些区别。

而这盐铁券不仅小巧精致,还是多色套色印刷,又有水印又有丝网印刷,技术水平提升了不止一档,新钞的纸张更是特殊,材料不算难找,但制作工艺复杂,最主要的配方保密,绝不是普通人能轻易仿造的。

见众人对这新钞连连称奇,刘璋还小装了一把,对外面小吏喊道。

“端一盆清水来。”

等小吏端着一铜盆的清水来到堂中,刘璋这才举着两张钞票,一张元朝桑皮纸印的宝钞,一张新造的盐铁券,向众人介绍道。

“这种新钞纸张虽然不算厚,却似皮革一般,十分坚韧,且经久耐用,再加上特殊的彩墨,即便是不小心泡了水,也能不晕、不染、不散,捞出来晒干了一样用,而元廷宝钞的桑皮纸则无这种能力,入水浸泡片刻,轻轻搅动几下即碎,远远不如我们的新钞。”

言罢他还将两种钞票投入水中浸泡搅动,果然如他说的那般,新钞除了湿以外,几乎无任何损伤,而元廷宝钞上的字迹早已晕染开来,随便抖一抖,纸就直接烂了。

众人顿时惊为天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