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辽东已经是大雪纷飞。免费看书就搜:书群小说网
锦州城内,多尔衮拨弄着眼前的炭盆,弟弟多铎焦急地走来走去。
这是间四四方方的堂屋,有些像明清时期的四合院。
因为满清多次南下,俘虏了大量明朝的工匠,因此使得关外的建筑物逐渐向明朝靠拢。
包括沈阳故宫,就有大明紫禁城故宫的影子。
原来这里是大明锦州府衙,被满清攻占后,逐渐成为了满清驻扎锦州的最高指挥所。
堂屋摆着太师椅,正对着大门墙壁两侧挂了对联,中间则有山水壁画。
外面庭院被雪覆盖,屋子里的椅子、木塌用狐裘铺着,多尔衮就坐在一侧木塌上,眼前的炭盆滋滋冒着火光。
“别转了。”
多铎走来走去,身影让多尔衮有些烦。
他把手中的木棍扔进火盆里,抬起头瞪着多铎道:“你再怎么转也不会把明人转死。”
“阿哥!”
多铎一个健步走到多尔衮面前,身体前倾,双手拍了拍,脸上露出焦躁的表情道:“你就不想想吴三桂如果挡不住明人该怎么办吗?”
“他本来就挡不住,我也没指望他能挡住。”
多尔衮反倒平静下来,看着多铎说道:“明人有多厉害你是知道的,一百人,就只有一百人。”
他竖起一根手指头,用力晃了晃道:“我们十万大军,就差点被他们打得崩溃。你觉得吴三桂即便是守着宁远城,能够是明人的对手吗?”
“那怎么办?”
多铎脸色就更加焦虑了,双手背负在身后,看着外面的大雪,皱眉道:“现在雪那么大,明人会不会开春之后再来?”
“开春?”
多尔衮嗤笑道:“不出意外的话,宁远被攻破后,马上就轮到锦州了。”
宁远离锦州直线距离才四十公里,实际距离为五十多公里。
今天上午的时候,吴三桂派来的求救使者到了锦州,言明军前日夜抵达宁远,请求他们即刻派兵援救。
算算日子,昨天就应该已经在进攻宁远了。
多尔衮没有派兵救援,只是让使者回去,让他告诉吴三桂坚守城池数日,等他召集好大军就马上过来。
但其实满清的高层封锁了明军过来的消息,现在谁都不知道明军已经在宁远。
而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看看明军真正的实力。
因此援军肯定是不会派,吴三桂就是个送死鬼而已,他们只是派了一些斥候队伍,去看看明军到底有什么实力。
现在就是他们焦急地等待消息的时候。
听到多尔衮的话,多铎愕然道:“如此大雪纷飞,越往北越寒冷,道路崎岖难行,他们就不怕我们断了他们的粮道?”
“若明人个个都有那一百人的战力,又何惧我们断他们的粮道?”
多尔衮摇摇头:“何况纵使其余明人都是普通士卒,有那一百人,你去断他们的粮道,离着数百步就死了。”
多铎一时沮丧,叹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天命本该就是我大清的,为什么如此了?”
“谁知道呢?”
多尔衮亦是长叹了一口气。
正在此时,正白旗副都统,多尔衮的部将梅勒额真苏纳匆匆进来,单膝下跪道:“大王,有急报。”
“快说。”
多尔衮兄弟正在等消息,马上都看向他。
苏纳脸上还保持着惊魂未定,有些颤颤巍巍地说道:“刚才.......刚才去查探消息的斥候回来了,他说.......他说.......”
“说什么?他人呢?不能让那奴才自己过来?”
多铎有些恼怒。
唯有多尔衮注意到了苏纳的用词,他说的是他.......多尔衮记得,自己可是足足派了一个牛录的斥候去。
满清军制一个牛录其实并不算三百人,而是三百户,每户出一名壮丁,就有了三百人的说法。
但实际上平时打仗一个牛录并不是全额到齐,一般作战任务最多出几十人就行,只有遇到那种事关满清全族安危的战斗,才会召集全族作战。
所以各牛录的斥候其实只有五十人左右。
可即便如此,这五十人寻常野外作战,遇到数百明军骑兵,也是骁勇善战,足以将任何看到的小规模明军击败,甚至歼灭。
然而听苏纳的语气,好像这五十人,似乎就回来一个?
“那斥候死了......”
苏纳咬咬牙道:“他整条手臂都被打断,回来的时候血快流干了。”
两个人沉默了片刻,多铎问道:“他说了什么?”
“他说他看到了有神灵在天上低语,神灵的使者发出浩大的声音,劝宁远城中的人投降,声音能让整个宁远城都听得见。”
苏纳用一种不敢置信的语气说道:“没过多久,吴三桂的部下就叛乱,把吴三桂抓住了,之后他们没有在城中停留,很快出城,还不知道为什么轻易发现了躲在山林里的他们,离得很远就把他们杀死,只有隆阿跑了出来,但也死了。”
“神灵.......低语?”
多尔衮和多铎对视一眼,眼中同样满是不敢置信。
不自觉。
二人脑子里想象出了一个画面。
有神仙盘旋在宁远城的上空,俯瞰着整座城池,声音宛如有某种魔力,令城中的人陷入癫狂。
或许对于他们来说,不管是多尔衮还是多铎,亦或者那些底层满族斥候士兵,在他们的认知当中,盘旋在天空的无人机,也确实跟神灵使者没什么区别。
“所以,仗还未打,吴三桂就已经投降了?”
多铎试探性问道。
“他没有投降,他的部下投降了。”
苏纳说道。
多尔衮摆摆手,语气低沉道:“你先出去吧。”
“是,那奴才告退。”
苏纳惴惴不安地离开,他心里也在恐惧。
去查探消息的五十个斥候才回来一个,甚至还直接被打断了右手肩膀,整条手臂都断了流血而死,带回来一个令人恐惧的消息,着实让每一个知道情况的人心中难安。
等他走后,多尔衮兄弟默然不语。
自动步枪的威力是他们亲眼见识过的,不用想都知道他们派出去的一个牛录的斥候全军覆没,就是死在对方的那喷着火焰的古怪武器之下。
想到当初那么多骑兵被人打得肢体破碎,就连许多高头大马都轰然倒下,这个结果对于他们来说,也不算意外。
但想不到的是,天上会有神灵的使者。
“那什么明太祖.......真的神仙下凡,带来了使者昭告四方吗?”
多铎喃喃自语,眼中露出惊恐。
“唉。”
多尔衮长叹了一口气,目光看向门外,忽然说道:“撤兵吧,撤回沈阳,得想想办法,跟他们商量着退出辽东,回哈喇温。”
“回哈喇温?”
多铎声音提高了二十度,尖声道:“怎么可能?诸王不会同意的。”
“那该怎么办?能说服他们退回哈喇温保存我大清的实力就是最好的办法,难道你真想让你阿哥的命交代在这儿吗?”
多尔衮陡然对着多铎怒吼道:“继续留在锦州?被人打败,战死在这儿是死,被打败了逃回沈阳去还是死!到那个时候不仅咱们兄弟死无葬身之地,多少儿郎也得赔上性命?”
这声怒吼让多铎愣住,失魂落魄地坐回了椅子上。
多尔衮也确实是如今满清唯一能够挑起大梁的中坚力量了。
他通过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了宁远,甚至一刻都没有停留地奔袭锦州,就知道明军势不可挡。
那么摆在他们眼前的就两条路——死战,或者撤退。
死战的话,他们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即便在发现敌人强大,马上撤兵回沈阳,对于多尔衮的打击也会非常大,最差都是个诸王议政,废掉他摄政王的权力。
但撤兵的话,放弃好不容易打下来的锦州撤回沈阳也肯定要遭到非议。
何况多尔衮明白,撤回沈阳也阻止不了明军。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只能立即逃回沈阳,收拾好细软,把这些年来劫掠的物资搬走,甚至老家建州都不能待了,要往北逃到哈喇温(大兴安岭)。
也只有那边更冷更远,明军才可能不会继续追击。
然而满族其实并非铁板一块。
他能够当权也是诸王会议互相妥协的结果。
如果一仗未打灰溜溜地跑回去,丢了宁远又丢锦州,诸王内部不知道这边情况,恐怕必然会怀疑他的能力。
到时候更加麻烦。
两兄弟坐在屋子里,目光都有些茫然。
过了好一会儿多尔衮才又说道:“不能等下去了,明人已经在路上,他们昨日就出发,即便风雪太大,辎重繁多,最迟后天就能到,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多铎沉默片刻,说道:“那就先撤回沈阳吧。”
“嗯,也只能如此了。”
多尔衮点点头。
“阿哥。”
“嗯?”
“我忽然觉得,我们为什么要为朝中那些老东西拼命?”
“你什么意思?”
多尔衮皱起眉头。
多铎如实说道:“现在明人强盛,不管如何,他们必然会攻打我们。照目前来看,明人已经跟我们势同水火,我们恐怕有灭族之祸。如果朝廷的那群老东西还死抱着以为可以凭借地利击退明人的想法,舍不得沈阳这繁华之地,那就让他们都去死吧。我们带着两白旗的族人离开沈阳,继续往北,以我们的实力,足以北方统一野女真各部,将来再学父汗,积蓄力量,等明人衰落就是,至少现在我们不应该陪着朝廷那群人送死。”
“你!”
多尔衮大怒,举起手要给多铎一个巴掌。
但手抬起来,慢慢又停下。
他脸上一时露出挣扎的神色,面容也愈发扭曲。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多铎说的没错。
他们愿意投降大明,再当大明的狗,可今时不同往日,人家大明已经不要他们了。
而且照目前这架势,人家摆明了要杀奔沈阳,把他们满人赶尽杀绝。
如果他们现在选择与满清朝廷分割,带着自己的部落族人往北方逃遁,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留在沈阳,劝说那些已经享受了多年荣华富贵的诸王离开那繁华之地,恐怕难如登天,更何况上面还有顺治。
想到这里,多尔衮迟疑起来,喃喃自语道:“可他们都是我们的族人,是我们的亲人。”
“他们自己不听劝,能怪得了谁?阿哥,我觉得现在就撤兵回沈阳,收拾好我们的东西,然后带着我们自己的人马走。他们愿意走就走,不愿意就留在沈阳等死。”
多铎当初是亲眼看到周安怎么屠杀他派出去的两千精锐骑士,听到比那更恐怖的天神使者,已经吓破了胆,劝多尔衮道:“至少我们不能为他们陪葬啊。”
“........”
多尔衮沉默许久,才长叹道:“你说的对,走,撤兵!”
说罢也不再迟疑,甩袖迅速离开屋子,前往营中下令,多铎跟在身后,准备带着锦州部署的十万满清大军,先逃回沈阳再说。
很快。
两日后,明军就顶着风雪艰难地抵达了锦州城。
这小冰河时期天气太夸张了。
才九月份北方就是大雪纷飞,冷得浑身让人打哆嗦。
洪武士兵都穿着现代冬装,里面有保暖衣,外面套着军用棉衣,脚下是棉鞋,甚至还戴了护目镜,浑身密不透风,倒是无恙。
惨了那些崇祯朝的士兵,他们虽然也有保暖措施,朱元璋在明初就大力推广棉花,棉衣棉被在明朝中后期早就在民间普及,让冬天御寒能力大大增加。
但毕竟是古代的御寒方式,跟洪武士兵清一色现代御寒方式比起来差很多。
哪怕老朱已经打击了军中腐败,给他们提供了足额的棉衣棉服,依旧导致军队将士们艰难抵御严寒,加上风雪太大,积雪深厚,使得行军缓慢。
不过这也在老朱预料之内,他打算先在锦州休养几天,等后续物资送到,让将士们在外面再套一件棉衣就往沈阳进发。
虽然那样会让士兵们过于臃肿而无法作战,可崇祯朝的士兵本身就是用来当辅兵民夫。
送送物资,推一推大炮就行了,根本不指望他们打仗。
结果五十多公里路,走了三天才到。
只是让老朱没想到的是,他到了锦州城外,才知道这里已经是一座空城,城中被搬空了,什么都没有留下。
“建奴真是属兔子的,跑得还真快。”
老朱骑在马背上,风雪染白了他厚实的毡帽,他笑了笑对朱棣说道。
朱棣也笑道:“父亲亲自过来,他们自然望风而逃。”
“那就再让他们多活几天,先进城。”
老朱大手一挥道:“这几日风雪太大,先让云峰送批棉衣过来,等过两天风雪小些,直扑沈阳,朕要沈阳鸡犬不留,满族丁口尽数屠尽!”
“是!”
朱棣领命,随即指挥将士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