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最精彩的历史战争片(6k求月票)
“陈导,这次三金到手,有没有什么感触”
“感觉挺开心的,算是满足了自己的一大心愿吧。”
“听说《小丑》的口碑很好,非常受影评人和观众的认可,接下来有争取奥斯卡的想法吗”
“有吧,今年赶不上了,应该会参加明年的奥斯卡。”
莱昂纳多想得奖都快想疯了,肯定是要尝试的。
媒体记者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人群中有人发问。
“明年角逐奥斯卡,会主要推莱昂纳多得奖吗”
“小李子也拿到柏林影帝了,他没有和您一起吗”
陈麟风回道,“到时候肯定都会尝试报一报,至于具体哪一项得奖,得看评委们的看法。”
都知道奥斯卡靠公关,而公关的方向,就代表着力推的方向。
但当众还是给奥斯卡留点面子比较好。
他顿了顿,又道,“至于leo,人家得奖了,肯定也想回家高兴高兴,到时候电影上映的时候,他会跟着一起做宣传的。”
说到电影上映,有记者顺势问道,“《小丑》会在内地上映吗,听说这部电影大概率会被大剪刀卡住。”
陈麟风惊讶道,“你听谁说的”
“反正我没听说,电影审核要看上面的意思,现在结果还没出来,我也不是很确定。”
“请问您对如今的电影审核制度有什么看法”
这谁啊,给我找不自在。
陈麟风抬眼望去,发现是《人民网》的记者,举着的话筒上面有标呢。
还是家官媒,给自己戳刀子吗
“就像大众所认为的,我也觉得审核制度确实有疏漏的地方。
但我觉得应该改正的方向,不是有些人说的放宽限制。”
陈麟风神情认真,“其实我在好莱坞,也面临审核的问题,或者换个角度说,每个国家都有当地的禁忌,是不该触碰的。”
“举个例子,就像在欧美,你不能去正面描述落榜美术生,阐述所谓反派也有其柔软或者正面的情感。
又或者想着去描述纳粹的人性,觉得他们也可能是好人。”
“同理放在国内,上面对某些点比较在意,不希望人去触碰,这也能理解。”
“当然,大剪刀确实在部分地方太严格,可以适当宽松,这个我也同意。
但相应的,我觉得,有些地方,也该更严一点,比如明显的篡改历史这块,就管理的太松了。”
听到这里,人群里冒出一句,
“陈导是在指责路导的《王的盛宴》吗”
嗯
又在挑事!
这怎么又跟路钏扯上关系了
陈麟风感觉有些莫名,在脑子里稍一回忆,才反应过来,路钏好像很勇的把电影放在如今的春节档上映。
之前在柏林,他还没太注意今年春节档的情况。
“路导的《王的盛宴》有什么问题吗我现在还没看到片子具体怎么样。”
其实前世是捏着鼻子看过的,看完之后差点觉的自己脑子被强了。
如今他可没打算再吃一遍屎。
他有些好奇的问道,“对了,我记得《王的盛宴》是在春节档上的片子吧,现在战况如何了”
当记者的都想看热闹。
路钏的热闹,大家可太想看了。
众人七嘴八舌的介绍路导的“丰功伟绩”。
“《王的盛宴》被其他三位导演给压惨了,到现在只拿了3千万的票房。”
“某瓣评分4.8分,v站评分5.0,被网友恶搞了个称号,叫‘王的剩饭’。”
“有不少人评价说他是篡改历史,正好和您之前提到的该严格的方向相冲。”
“……”
陈麟风有些难评。
这评价感觉比前世还惨啊。
话说当初路钏当初到底为啥非要在春节档上映
要和三大导演竞争。
哦,那没事了。
“原来是这样,我现在对路导的新片预期已经够低了,回头我去看看具体咋样。”
这个话题暂时就过了。
采访一连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随后陈麟风等人在安保和公司这边的人员保护下离开机场。
回来之后,少不了要先回去看看父母,把春节给补上。
现如今刚初十,没到元宵节,就还算在年内。
当然,刘茜茜不在,代她去看望刘小丽也是少不了的。
这位不怎么用为女儿操心之后,又把自己的事业心给拉起来,开了个舞蹈班,教教年轻小孩子。
生活过得很充实。
见面之后,只是多问了问柏林电影节的情况,然后就是催生。
感觉和中老年妇女也没什么差别了。
除此之外,陈麟风比较关注的,就是今年的春节档。
虽然少了他的参与,但精彩程度一点不减。
年初媒体们炒作三大导演的竞争,最终果然一语成谶。
竞争最激烈的,就是《宋蒙之战:1259》(电影全称)《一代宗师》《西游降魔篇》这三部电影。
这点从大年初一开始,就决定了主体态势。
当时路钏《王的盛宴》还是占了一些排片的,大概在百分之十几。
可《王的盛宴》在初一这个时间段,也不过才拿了1000万的票房。
这等于是直接宣告结束战争了。
票房拿的不多,名声却很响。
当然是负面意义的。
被网友们喷惨了。
主要就集中在他对于刘邦、项羽、韩信等过去历史人物的“基情”描写上。
各种历史阴谋论就更不用说了。
就这,路钏还一直标榜自己是重现历史,为此查了非常多资料等等。
本来之前《南京》这片子被陈麟风喷过之后,当时就出了大名。
如今很多影迷观众对他本身就不太信任,想着先看看形势再说。
结果初一的勇士们看完,舆论彻底烂掉。
基本除了专门试试(屎)的人,就再没什么人看了。
排片也一落千丈。
春节档的竞争是最激烈的,你撑不起来,院线这边是毫不客气,肯定要给你降排片。
因而,还是那三部的比拼。
初一的时候,三部片子票房差距不算太大,分别在8200万,7800万,7300万左右。
毕竟前期的营销,几乎都是捆绑在一起的。
周星星的《降魔篇》在前,《宋蒙之战》稍后,《一代宗师》排最后。
从票房上来说,三者很明显都沾了春节档的光。
前世《西游降魔篇》在他印象里,应该不到八千万。
《宋蒙之战》没出现过的电影,这个数字也不低。
《一代宗师》更是换个档期,结果明显不一样。
前世首周才1.8亿,如今显然是高多了。
此前两年,陈麟风一部《你的名字》,一部《警察2》,确实是将春节档给提前做熟了。
观众们已经逐渐有了大年初一看电影的习惯。
这个习惯传染是很快的。
如今单日市场大盘已经超过2.8亿,跟后世没得比,但相比过去,一直在往上涨。
初二初三,三部电影的排位基本维持不变。
《一代宗师》逐渐跟不上步伐,三天报收1.8亿,正好和前世首周票房一样。
而《西游降魔篇》和《宋蒙之战》竞争逐渐激烈,三日票房分别为2.5亿和2.4亿。
到初三这天,两者的票房更是相差无几。
不过《宋蒙之战》在逆跌,口碑越来越好。
市场逐渐让位给这两部电影,影院排片都基本一致。
一个是神魔电影,西游题材,天然的大热门。
一个则是大满贯、国师导演,战争大场面。
关键这次剧情竟然还不错,几乎可称得上近年来老谋子最好的电影了。
于是竞争很快来到白热化。
年初五那几天,报纸上天天都有抹黑对方的新闻报道。
张卫平和王忠磊几乎快要打起来了。
不仅如此,张卫平还着重渲染,电影《宋蒙之战》有陈麟风的加持,电影剧本大量的采取了他的意见。
大讲特讲这是小陈导和张导的又一次合作。
这就是《夕阳》第二啊。
然后被华艺大骂无耻。
奈何《西游降魔篇》真没小陈什么事,他也想碰瓷营销,但没有由头。
最终首周下来,《西游降魔篇》6.6亿.
《宋蒙之战》则有7.2亿,连着几天单日破亿,已经实现了反超。
陈麟风回来这段时间,双方还在战斗中。
他特意去电影院,看了下《宋蒙之战》的成片。
之前只看过剪辑版,没有配音和后期特效,实在不美。
如今的剧情正是经陈麟风提意见,改了之后的版本。
开场便是航拍,蒙古骑兵铺满整个草原的大场面,他们从草原进军中原,冲向一个小城。
电影主角是个中原地区的小豪强子弟。
便是在这时候,遭受到蒙古入侵的侵害,家破人亡。
只剩他一人,带着一帮因为家仇,不愿投贼的乡人,从北方一路逃到南方。
最终成了南宋军中的一个小军官。
电影的序幕,主要就是讲述蒙古南下,烧杀抢掠的大背景,以及引出男主。
电影的男主角,张一谋选中了刘晔出演。
随后第一幕,便是在男主的视角下,展现钓鱼城这个山城堡垒,以及主将王坚(张峰毅出演)的战争准备。
这一点,张一谋听从陈麟风建议,找了不少专家教授来尽量保证还原。
工匠们改造城防,“九口锅”这样的巨型炼铁设备,凿山饮水防止断江围城……城外,男主接受命令实施坚壁清野,带领着斥候小队和蒙军斥候对战等。
第一幕主打一个烘托战争气氛,也奠定整部电影的基调,属于是群像剧。
副将张珏(胡君出演),
川蜀防务负责人余玠(鲍国岸),
蒙哥汗(巴森扎布),
蒙古将领术速忽里(德力格尔)等,
都在此时出场,展现双方情势。
当电影中出现钓鱼城特写,展现那个独特的“一字城墙”(利用山脊分割敌军),还有石砌炮台与床弩阵列时,整个电影质感瞬间上升了一个高度。
同影院的观众,甚至有人发出惊呼,显然惊叹于此时国产电影的服化道水准和特效场景。
随后第二幕,蒙军攻城,整个战场成了绞肉机。
这段也是电影的第一个高潮情节。
陈麟风在看的时候,恍惚间仿佛是在看《指环王》,电影很有《指环王》米那斯提力斯之战的感觉。
第一阶段,进行远程对轰。
蒙军回回炮抛射火油弹 vs宋军“霹雳炮”反击。
随后有术速忽里带领蒙军敢死队攀岩偷袭,士兵被滚木礌石击落的场景。
也有城头的大规模厮杀,众人刀刀到肉,让热血喷张的场面。
战争烈度逐渐上升。
城门的争夺成为重点。
蒙军攻城锤撞击包铁城门,宋军倾倒热油焚毁敌军,焦尸与铁器粘连,人命如草芥。
张珏率死士出城逆袭,用钩镰枪破坏云梯。
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宋军军民团结,一心抗击贼兵,将军领头,士兵用命。
蒙军这边则各种族人都有,攻城中间有强攻有突袭,有牛皮盾阵,还有夜攻,还有多兵种协同作战。
实力强悍,压迫力简直透过荧幕。
战斗最白热化的时候,暴雨突至,蒙军火药受潮失效(历史记载)。
战争暂停,城内得以暂时喘口气,那根险些崩断的弦终归还是稳住了。
这一幕,持续了约有50分钟,时间不短,但观影的人看的聚精会神,几乎感受不到时间流逝。
陈麟风哪怕提前看过,此时在音效和bg加持下,也完全沉浸了进去。
他只觉得这钱砸的值,果然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当初剧本定下后,核算成本。
得知至少要3亿的制作费用,还是实打实的,张卫平当时就缩了,风险大,他也没那么多钱。
还是陈麟风出了大部分,最终才得以正式立项。
这也是张卫平这几年面对老谋子,愈发气虚的原因。
人家真不太需要你了。
3亿的制作费,演员根本没占多少,在国内也是首次搞这么大。
脑子里转着这些念头,电影还在继续。
短暂的喘息后,立马迎来的就是更加残酷在战斗。
然而历史往往就是存在着众多意外和偶然因素,在几乎难以支撑的时候,男主的一发火炮,擦中了蒙哥汗,将其打落马下。
整个战争迎来了关键的转折点。
这时镜头拉高,钓鱼城处,外面的蒙军撤退,士兵们瘫坐血泊中,没有欢呼,只有麻木喘息。
更远的西方大陆,一支骑兵击溃了蒙古西征军。
阿音札鲁特战役终结了蒙古的西扩。
北方蒙古帝国首度哈拉和林,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
偌大的蒙古帝国,仿佛终于看到了落幕的希望。
结尾,时光加速。
钓鱼城一直都在,直到一日,蒙军又来。
已经老迈的张珏召集军民,男主也在,昭示着又一场战争的到来。
电影至此结束。
陈麟风叹了口气,36年后的这场战争,是必输之局。
再往后就是崖山一跳,华夏第一次完全被异族统治。
大过年的,当然不能拍这么丧,于是电影中只是略略的展现,未来还有艰苦的战争。
普通观众大多不太了解钓鱼城的历史,不知道最后那段代表着什么。
他们多是兴奋的讨论着电影对于战争场面的展现。
“太刺激了,第一次看这么牛的战争戏。”
“是啊,以前一说攻城,就是抬着梯子往上爬,头回知道有这么多攻城器械。”
“就是一炮打翻蒙古大汗这段有点突兀,感觉好假。”
“哥们,这是史实。”
“啊”
“……”
回家之后,陈麟风专门在网上搜了搜电影的影评。
果然,夸奖最多的,就是战争场面的呈现,太真实了。
好多古代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手法,大家都是头回看到。
这回专家顾问真起到作用了。
对于张一谋头回这么听专业人士的话,大家普遍表示赞赏。
“以前《英雄》和《黄金甲》那假的不行的战争场景,到如今换了个想法,竟然这么突出。”
“《1259》刷了三遍,一直看不腻,这才是真正的战争电影,以前那些都拍的什么东西”
“确实,这是我看过的最精彩的历史战争片。”
“电影看下来,几乎没有尿点,前后甚至还隐晦的提到了南宋朝对武将的压制,以及南宋注定失败的暗指。
但又只是轻轻一点,全程还没有恋爱戏,甚至都没什么女人出现,详略太到位了,简直不像是老谋子拍出来的片子。”
“哈哈,听说小陈是剧本的指导,最初还是他建议拍的这段历史,我感觉我明白了点什么。”
“人家又没隐瞒,百科上编剧栏明明白白写着陈麟风的名字。”
“果然还得是陈导出马,单是当编剧也行啊,希望陈导以后继续给张导当编剧。”
“是啊,国师的画面和大场面,加上陈导的剧本,简直无敌。”
“票房十亿了,给我继续冲,这样的电影就得多拿点票房。”
“……”
陈麟风看到这里,顺便搜了下现在春节档的票房。
《宋蒙之战》10天票房,10.4亿票房。
《西游降魔篇》9.2亿,《一代宗师》4.8亿。
按照他脑子里的记忆来看,《西游降魔篇》前面超出前世,后面又还了回来。
前世10天的时候,几乎已经到10亿,如今却还差不少,差不多还要两天时间才能突破。
这也正常,春节档竞争激烈,排片比不过,票房肯定受影响。
《一代宗师》倒是占了便宜,就算比另外两家票房低不少,毕竟营销出名头了。
比之前世最终的2.8亿票房,这要好太多。
最大的赢家还是张一谋,不管是业内还是电影人,对《宋蒙之战》的评价都很高。
陈麟风之外第二个突破十亿的大导。
而且是实实在在的靠质量突破,跟《泰囧》的意义又有不同。
关键是电影投入了3亿用来制作,加上营销费用,3.5亿打不住。
这样的大制作,在过去根本想都不敢想。
不像过去猛往高了喊成本,业内是真能看的出来,电影是不是真了大钱去做。
此外还有剧本,业内已经默认了有小陈插手。
毕竟张卫平那么碰瓷营销,如果不是真的,谁敢这么干。
小陈可是出了名的小心眼,能让你这么占便宜
也正因如此,业内专门有人研究了《宋蒙之战》的剧本。
说起来剧情是很简单的,就是正常的顺拍。
唯一比较能让人称道的,就是剧情的节奏比较好,还遵循了好莱坞三幕的格式。
但说起来又没那么严格遵守三幕。
正常好莱坞剧本,第二幕有初段高潮戏,最终一幕,肯定还要有更高的情绪点,也就是常见的和大反派决战。
但《宋蒙之战》在第三幕,就收着来,短短的攻城戏后,蒙哥汗突然死掉。
接着就变成了蒙太奇式的高远景。
那个扫便整片战场,下方将士、军民次第抬头望来的镜头,仿佛突破次元壁,让人心中一惊。
既凸显战争残酷,又仿佛在告诫今人,不要忘记过去。
有影评人将之称为今年的最佳镜头,可以与影史的那些经典神镜头相比。
然后被去过柏林电影节的人反驳,还有《小丑》中的亚瑟阶梯独舞呢,那才是真正的艺术。
扯的有点远。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之后,感觉《宋蒙之战》是典型的重大场面、重特效,轻剧本的类型。
但又有人指出故事节奏的重要性,如果没有陈麟风那种水平的剧本节奏,在史诗战争中,还能用短短的戏份,来展现群像,这功力高了去了。
确实,宏大的战争戏,表现的是集体,而电影的故事冲突、情绪流转,都要聚焦个人。
这两者本质上是冲突的。
这也是过去的那些战争历史片,为什么总是演成家长里短。
像是什么“萌萌,站起来”,或者“为了女人去打仗”,都是想要去塑造人物,可又偏离了战争的主题。
从这个角度说来,陈麟风的剧本又好像高妙到不行。
两方一个吹张一谋的镜头好,能指挥那么多人搞大场面。
一个吹陈麟风的剧本妙,塑造了那么多鲜活的人物。
互相之间争论不休。
搭配上陈麟风如今三金大满贯的新闻,舆论甚嚣尘上。
这部电影也将张一谋推向更高处。
毕竟票房超过十亿了,而且电影的质量,着实突破了大众的心理预期。
因而吹捧者甚多。
电影的票房,也就在这些吹捧声中,越吹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