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一点咸 作品
第四百零六章 册封之事
尚书令荀彧先行拱手,群臣百官紧随其后,纷纷拱手领命。
刘备则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自我率军从青州兴汉征伐以来,诸将校尉屡立战功,不可不赏,即拜关羽为骠骑将军,督冀、幽诸军事,张飞拜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赵云任卫将军,领宫门卫尉。”
“太史慈任征东将军,张辽任征南将军,吕布任征北将军,管亥任征西将军。”
“于禁任镇东将军,赵震任镇南将军,乐进任镇北将军,韩牧任镇西将军。”
“周瑜任安东将军,领长江水军,孙策任安南将军,鲍信任安北将军,马腾任安西将军。”
“剩下的四平,以及前后左右诸将军名号暂时不设,若有再立军功者,加以册封。”
刘备说在这略微停顿了一下,望见底下群臣皆在侧耳倾听,笑了笑复道:“至于封赏侯爵之事,命尚书台官吏,以功次考绩功勋等级,再将名录呈报于我,为天下功臣划分食邑,确定户数。”
“至于光武一脉诸侯王……”刘备脸色有些肃然,正色说道:“汉统衰落时,诸刘仍然其乐无涯,更有着妇人衣,杂诸侍婢,抵暮混出,胸无国家,穷奢极欲,湛湎荒淫。”
“如此子孙,何以面见汉家诸帝,以至于窃取王位?”
“传朕敕令,罢黜天下诸侯王,王宫内金器、玉帛、细绢、钱财等物赋予生计,任由其取。粟米、小麦、马车、宫殿府邸不动。”
“孝灵虽有失社稷之罪,然陈留王无咎无誉,不可追责。”
“朕甚怜悯,今封陈留王刘协为东莱王,若敢有逆贼加害者,罪同大逆,恶不可赦!”
“至于宗庙祭祀一事暂且搁置,除孝灵外,明帝以后皆受祭祀,中山靖王一脉亦同也,望太常与宗正早日议出两全其美之策。”
“朕以宗室之身,复高祖之业,亦承高祖之命也,以至于三起大风。”
“而光武及子嗣亦有功于汉室,不可移于宗庙外。”
刘备望向群臣,沉声说道。
他的情况可和光武不同,光武称帝那会儿天下还谈不上平定,而此刻除了幽州数郡被公孙度占据,锁城关于辽东。
就剩下偏僻的交州与河西四郡了,河西四郡其中的武威郡太守张猛也已经投附,仅剩敦煌、张掖、酒泉等地。
这些地方的太守只要是聪明人,听见风声必会争先恐后的归服,诚若还敢生出割据之心,只能说嫌全宗族命长了。
若当年沾了光武一脉的光,和刘虞、刘焉等宗室一样被封为州牧,投桃报李去继承光武之嗣,也算是报答了。
可惜多亏了孝灵皇帝刘宏的福,让督邮借名义索要钱财,连战功换的安喜县尉都没得做。
让他与云长、益德三人,从一穷二白开始起家。
若非有二弟,三弟拼死保护,他早就死在滔滔乱世了。
后来册封为青州牧与兼领数州牧,都是董卓、贾诩助力,跟傀儡天子有何关系?
能将刘协封为东莱王,放在富饶的青州,已然是宽以待人了。
刘备想起举步维艰的过往,不由感慨。
听得天子的话,让宫殿里的群臣有些惊喜,有些头疼。
惊喜的是预感自己将要封侯爵的大臣们,头疼的则是太常孔融与宗正刘和,以及两官署的诸多官吏。
在众臣集体应声领命后,两人相视一眼,忍不住苦笑不已。
早知道就不接这官职了,夹在天子与礼法之间,而且又与天子关系甚好,于情于理都想偏向刘备,实在不行,陛下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但偏偏希望他们想出两全其美之策,既要祭供奉中山靖王一脉,也要供奉光武一脉,以及其他先帝。
这可把两人都难倒了,总不能全部抬进宗庙祭祀罢?
难啊,难啊!
看来此朝也要像光武那般,因为宗庙之事,争吵不休了。
孔融唏嘘想道。
……
众臣散朝后,边走边议论纷纷,今日朝堂发生的事情,有一大群人围着关羽、张飞,拱手向他们庆贺。
还有另一群人,围上了卢植、荀彧、荀攸、郭嘉等大臣,卢植虽实权少,却贵为太傅。
荀彧也是尚书令,郭嘉为中书令,专为天子出谋献策,哪怕荀攸仅在两处挂职,且不出几日便要返回雒阳,去处理河雒事务,但这些人作为陛下最亲近的大臣。
有什么事情,最好还是先和他们通通气,然后再去表奏,才能万无一失。
汉王已是天子,有些事情说错,做错了,汉王可能会笑着放过,但天子可不一定会留情。
“卢公,荀公,郭公,慢行,且慢走!”
调任来关中的张俭、赵岐、陈珪与应邵等人,在身后呐喊,追着走在前面的天子心腹。
在卢植驻足回头之际,一大群人已经追上来了。
应邵先拱手行礼,微微喘气道:“诸公,还有一件事需要及时与陛下商议才行。”
“诸位何事如此急迫?”卢植抚须笑问道。
这些天以来他的心情可谓大好,每日见人笑容可掬,完全没有以前那副在朝堂性格刚直的模样,连脸上的褶皱似乎都被抚平了许多。
尤其看到张俭、赵岐,那更是好的不行,这些儒家前辈在选择弟子方面,也远不如他卢子干,见到他还要尊称一声卢太傅。
每逢卢植想到这儿,夜晚便难以枕眠。
但他也没有办法传授经验,毕竟稀里糊涂的成了太傅,别人做梦也学不来。
“太傅,陛下已为天子,而避讳之事,应当如何处置?”
应邵不觉苦涩笑道。
不是他想提起这件事,而是“备”字在各家典籍里出现的频率太多,要一一修改无疑是项巨大的工程。
如果不改典籍,就要群臣上表请天子改名,越偏僻越好,这样才不会轻易撞上,哪怕碰见也能简单修改。
为避讳天子之名,只好如此了。
就是不知陛下究竟怎样思虑此事,若无心改名,那便得改天下典籍与文书了。
面对这种事情,一般大臣真不好出面表奏,只好找太傅卢植、尚书令荀彧等人先商讨一二。
没想到卢植听见此问,顿时单手抚须而笑,抬手笑指道:“此事无需再问,陛下早有言在先,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天子以苍生为念,先前可行,从此朝作罢,万姓无须再有避讳,还望诸位大臣互相告知。”
赶过来的群臣听得微微有些愣住,忍不住心里感叹道:“这也太委屈陛下了吧,昔日孝文皇帝也未尝如此。”
“有这样的君父,带领群臣开创盛世,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张俭、赵岐等数朝老臣激动得颤抖,挺直腰杆向天子宫殿揖拜。
见惯了不干人事的桓灵,没想到汉家还能出类似孝文这样的天子,是多么难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