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张大山
“民欺官”三个字一说出来,老鸨和张大山都变了脸色。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老鸨忙不迭的向沈氏请罪,“老夫人恕罪,奴家绝无此意!”
沈氏垂眸扫了眼老鸨,沉声道:“此事待我先弄清楚,会给红袖坊一个交代。”
得了这话,老鸨再不敢说什么,拉着林月娘转身就上了马车。
虽然已经入夜,但外头还有不少路过的百姓。
瞧着次辅门前的热闹,都忍不住频频回头看,沈氏皱了皱眉,对张大山道:“有什么事进府里说。”
张大山心里头正忐忑,担心沈氏连府门都不许他进去。
冷不丁听到这话,心中一喜,也不管虞晚了,直接拍了拍衣裳大步往府里走去。
“虞娘。”沈氏故意板着脸,“今儿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这身装扮又是去哪了?”
虞晚有些心虚。
逛青楼这种事,说出来不太好听。
她上前搂住沈氏的胳膊,“婆母,我就是看今日天气不错,和惜竹出去逛了逛。”
这话一听就不可信。
但沈氏信了,没接着往下问,皱着眉低声说:“这张大山是怎么回事?”
要说张大山的事,虞晚就得和沈氏坦白去了红袖坊。
惜竹一脸担忧的看着自家主子。
谁家婆母会容忍儿媳妇往青楼里跑啊,这下沈氏定然会对主子有意见了。
谁料虞晚老老实实和沈氏坦白去了红袖坊之后,沈氏面上没有半点生气,似乎只注意到张大山了。
“这个张大山,幸亏虞娘你撞见他了,否则还不知让他打着云觞的招牌做多少缺德事!”
沈氏目光中满是后怕,紧紧握住虞晚的手:“虞娘啊,你这一趟红袖坊去的好,不然这事儿要是日后闹开,对云觞定然有影响。”
跟在后头的云曦和惜竹对视了一眼。
都在彼此眼中看见了无奈。
您就宠她吧!
三人一边说着,一边往府里走去。
还未跨进正厅大门,便听见张大山嚣张的声音传出来。
“我要喝你们府上最名贵的茶,还有茶点果干,都给我来一些。”
沈氏听到这话,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原本还温和的脸上带着丝丝怒意。
云曦也生气,低声道:“娘,咱们家怎么有这种亲戚?”
沈氏冷着脸解释,“也算不得亲戚,只是近邻,当初你外祖父外祖母与张大山的父母关系亲近,我便称呼张大山一声大山哥。”
“年幼时他也不是这般……这么多年没见,没想到他竟变成了这副模样。”
见沈氏面上有感叹和唏嘘,云曦没有再说什么。
虞晚和惜竹先去换衣裳,只云曦扶着沈氏进了正厅。
两人一进正厅,只见张大山大大咧咧地坐在主位上,双脚还翘在桌子上,半点不把自己当外人。
云曦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半路冒出来的‘亲戚’,见状直接沉下脸,绷着小脸。
沈氏见他如此没有规矩,也怒了。
她忍了忍,到底压下失态的情绪,维持着体面,“大山哥,你为何会在盛京?”
银杏村在惠州境内,那也是一个极偏僻的村子,若家中没有读书人,或其他意外,寻常村民一辈子都不会走出那个地方。
所以沈氏很疑惑,好端端的,张大山怎会在盛京。
张大山听她问起此事,眸光闪了闪。
他与沈氏只差了一岁,沈家在沈氏十岁那年搬离了银杏村,而他在十二岁那年因为受不了家中的苦日子,丢下父母亲人跟着一队走商跑了。
这些年他跟着走商四处行走,赚了钱也亏了钱,经历了不少事,熬了这么些年也成了商队里的小头头。
前不久因着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减了不少商税,生意更好做了,他和商队里的人就寻思着到盛京来大赚一笔。
原本买了货物就该离开的,可就是这么巧,他无意间瞧见沈氏和云觞。
他不认得云觞,但认得沈氏啊。
沈氏如今的模样和她母亲几乎一模一样。
张大山又特意打听一番,越发确定沈氏就是他认识的那个沈氏。
得知沈氏的儿子竟然做了次辅,张大山便起了攀附的心思。
原本他是想直接寻上去要些好处,但去了趟赌坊不小心将银子输完了,他又忍不住去了红袖坊消遣,到付钱时身上却没了银子。
老鸨正要让人将他剥光了丢出去,情急之下张大山脱口而出他是次辅的舅公。
原本也是无意说了一嘴,不成想那老鸨听见这话顿时对他毕恭毕敬。
客客气气请他写了欠条,还让人将他送出门。
张大山尝到了好处,之后几次去红袖坊都直接赊账。
许是次数多了,老鸨有些不满。
张大山就雇人演了出戏,让老鸨亲眼瞧见他上了‘次辅’的马车。
这几个月打着次辅的名头,他吃穿用度都没花半点银子。
那些被他赊了银子的店家也畏惧次辅府的威严,都不敢上门要账,是以这事一直都没传到云家人耳中。
沈氏见张大山眸光闪烁,心中已然有了不好的预感,但仍耐着性子等他回答。
张大山干咳两声,从主座上起身,脸上堆起一抹讨好的笑,“妹子,你也知道咱银杏村那穷乡僻壤的,没啥出路。所以我这么些年一直此处闯荡做生意,这不,新帝登基减了商税,生意好做,我就和商队来盛京想多赚点钱。”
沈氏倒是没有想到张大山还有这般见识。
她微微点头,“做些生意是比一辈子待在银杏村更好。”
“张伯和伯母可还好?”
她爹娘是因出了意外才早早没了,印象中,张家父母身子骨极好,想来应该还健在。
张大山哪知道爹娘死没死,他自从跑了以后就再也没回去过。
心里想着这些,他面上却露出哀痛之色,叹气道:“他们二老早就不在了。”
沈氏没能看穿他的心思,只以为自个问了不该问的,连忙转移话题,“大山哥,你为何欠了红袖坊这么大一笔银子?”
进府这一路上,张大山就在心里琢磨该怎么说这事。
沈氏如今住这么大的宅子,三千两对她来说肯定就跟几个铜板一样,他得让她心甘情愿给他掏这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