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西下士 作品

第440章 明朝皇帝们学习化肥知识

【几日后,赵刚与李方再次进宫复命。】

【赵刚汇报:“陛下,增设工坊之事进展顺利,己经在河南、山东、湖广等地选址,不日即可动工。”】

【李方接着说:“陛下,挑选老农培训的名单也己拟定,第一批培训将在京城周边展开,后续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地区。”】

【在肥料推广步入正轨后,朱由检又将目光投向了农具的改良。他命工部召集各地能工巧匠,在京城举办农具改良大赛,鼓励大家创新设计,提高农耕效率。】

【大赛当日,皇宫的校场上摆满了各式各样新奇的农具。朱由检在一众大臣的簇拥下,饶有兴致地逐一查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来自江南的工匠陈阿福带来的改良水车。这水车看似与寻常水车无异,但仔细观察,便能发现它的精妙之处。陈阿福见皇帝驻足,赶忙上前介绍:“陛下,小民这水车,在叶轮处加了滚珠轴承,转动起来更加轻便顺滑,一个人便能轻松操作,灌溉效率比普通水车提高了近一倍呢。”】

【朱由检饶有兴趣地询问:“哦?当真如此?那制作这滚珠轴承,难度大吗?成本如何?”】

【陈阿福连忙回答:“回陛下,制作并不复杂,所用材料在各地铁匠铺都能寻到,成本也只比普通水车多了些许。”】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对工部尚书赵刚说:“赵爱卿,这改良水车若是能推广开来,对农田灌溉大有益处,你要安排工匠仔细研究,尽快推广。”】

【赵刚领命后,朱由检又走到另一处。这里摆放着一把新型锄头,形状奇特,手柄处还有一些机关。】

【来自北方的工匠王大力抢着介绍:“陛下,这是小民改良的锄头。手柄处有个调节装置,能根据土地的松软程度和庄稼的间距,调整锄头入土的深度和宽度。而且,这锄头的刃口用了特殊的淬火工艺,更加锋利耐用。”】

【朱由检接过锄头,亲自挥舞了几下,感受着它的轻便与灵活,称赞道:“好!这农具改良得好,既实用又巧妙。”】

【这时,一旁的户部尚书陈宏提出疑问:“陛下,这些改良农具虽好,但大量制作和推广,所需的资金恐怕不少,这……”】

【朱由检沉思片刻,说道:“陈爱卿所虑不无道理。但此事关乎国计民生,不可因资金问题而延误。朕决定,从国库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农具改良的推广。同时,鼓励各地乡绅富商出资赞助,给予他们一定的嘉奖和荣誉,如此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激发民间参与的热情。”】

【众大臣纷纷称是。】

【比赛进行到后半段,一位年轻工匠呈上的播种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这位名叫刘智的工匠略显紧张地说道:“陛下,这播种机能一次完成开沟、播种、覆土的工作,不仅速度快,而且播种均匀,能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

【现场进行了演示,只见这播种机在牛的拉动下,快速地在田地上前行,留下一排整齐的播种痕迹。】

【朱由检兴奋地说:“此乃神器啊!有了这播种机,春耕秋收便能事半功倍。刘智,你为大明立下大功!”】

【刘智连忙跪地谢恩。】

【大赛结束后,朱由检对表现出色的工匠进行了重赏,并下令将这些改良农具尽快在全国推广。】

【回到皇宫,朱由检又与内阁大臣们商讨推广细节。】

【内阁首辅钱穆说:“陛下,推广改良农具,需先在各地举办示范活动,让农户亲眼看到这些农具的优势,他们才会愿意使用。”】

【朱由检点头表示赞同:“钱爱卿所言极是。同时,要安排工匠到各地指导制作和维修,确保农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及时解决。”】

【在朱由检的大力推动下,改良农具如雨后春笋般在大明的土地上普及开来。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大明的国力也日益强盛。而朱由检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深知,国家的发展永无止境,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去迎接和把握。 】

洪武位面

应天皇宫中,朱元璋盯着天幕中朱由检研究化肥的画面,不禁站起身,满脸惊叹,一巴掌拍在龙椅扶手上,大声说道:“这朱由检,脑袋里净是新奇玩意儿!研究化肥,亏他想得出来!有了这东西,咱老百姓以后吃饭可就更有保障了!”

刘伯温捋着胡须,眼中满是赞赏:“陛下,朱由检此举实乃高瞻远瞩。粮食乃国之根本,他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这是从根源上稳固大明的根基,造福千秋万代啊。”

徐达挠了挠头,咧嘴大笑:“好家伙!俺就想着,以后俺那几个小子种地,用了这化肥,不得年年大丰收?俺可得派人去学学这制作化肥的本事。”

常遇春在一旁摩拳擦掌:“陛下,俺也觉得这化肥是个好东西。等俺回去,就找些能干的伙计,去跟朱由检那儿的人学学,回来也让咱老家的地肥起来。”

在朱元璋的支持下,应天府率先派人学习化肥制作技术。数月后,第一批仿制化肥诞生。使用化肥的农田,水稻产量比之

前提高了三成,原本瘦弱的秧苗变得粗壮,谷穗饱满。百姓们看到成效后,纷纷主动要求使用化肥,周边地区也开始效仿,粮食储备日益充足,为国家的稳定发展筑牢根基。

永乐位面

紫禁城奉天殿,朱棣来回踱步,听到化肥的事儿,猛地停下,眼中闪着兴奋的光:“好!这才是我老朱家的子孙!当年朕下西洋,带回不少新奇玩意儿,没想到朱由检还能自己琢磨出这等利国利民的东西,了不起!”

郑和满脸激动,双手微微颤抖:“陛下,此乃上天庇佑大明,降下如此贤君。这化肥若能推广,不仅能解决百姓温饱,还能促进贸易,让大明更加繁荣昌盛。老奴也想派人学习制作之法,日后船队远航,说不定也能用得上。”

解缙兴奋得满脸通红,手在空中挥舞:“妙啊!这化肥一旦普及,大明的粮食产量必将大幅提升,国富民强指日可待!陛下,臣建议编写专门的书籍,详细记录化肥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广为流传。”

姚广孝微微闭眼,双手合十,缓缓说道:“陛下,朱由检心怀天下,钻研化肥,这是大善之举。贫僧虽不懂农事,但也知道这对百姓意义重大,愿为传播化肥知识出一份力。”

郑和船队的水手学成归来,在沿海地区推广化肥。海边盐碱地经改良后,农作物产量显著增加。粮食丰收后,多余粮食用于出口,换回香料、珠宝等异域特产,不仅充实了国库,还提升了大明在海外的影响力,各国使者纷纷前来交流农业技术。

宣德位面

御花园里,朱瞻基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好半天才回过神,感叹道:“这朱由检,太让人佩服了!居然能想到研究化肥来提高粮食产量,真是造福百姓的大功臣啊!”

杨士奇捋着胡须,不住点头:“陛下,朱由检此举尽显贤君风范。关注民生,致力于粮食增产,这是为大明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臣以为,应尽快派人学习化肥制作技术,在全国推广。”

于谦神色激动,拱手说道:“陛下,这化肥的发明,是大明农业的重大突破。臣建议设立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负责传授化肥的使用方法,让更多农民受益。”

杨溥在一旁附和:“陛下,我们还可以组织农业专家,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研究化肥的最佳使用方案,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宣德年间,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成立,派往各地传授化肥知识。江南鱼米之乡使用化肥后,一年两熟的庄稼产量大幅提升,粮仓充实。农民收入增加,乡村学堂增多,孩子们有了更多读书机会,文化氛围愈发浓厚。

嘉靖位面

西苑宫殿内,朱厚熜原本闭目养神,听到太监的汇报后,猛地睁开眼睛,脸上露出惊讶与赞赏:“这朱由检,有点本事!研究化肥,解决粮食问题,看来他还真能为百姓干实事。”

徐阶微微躬身,神色恭敬:“陛下,这化肥对大明的农业发展意义非凡。臣建议选派各地的农官和有经验的农民,前往学习制作和使用方法,回来后在当地推广。”

戚继光一脸敬佩:“好!有了这化肥,俺老家的地肯定能多打粮食。俺也得派些人去学学,说不定以后打仗时,军粮供应都更有保障了。”

胡宗宪微微皱眉,眼中满是感慨:“陛下,朱由检心系粮食,研究化肥,实乃明智之举。这不仅能稳定民心,还能增强国家实力。臣愿协助推广,让更多百姓受益。”

各地农官和农民学成后回到家乡,在戚继光的家乡山东,粮食产量提升,军粮储备充足,士兵训练时伙食改善,士气高涨。当地土匪听闻百姓粮食充足,前来劫掠,却被吃饱喝足、训练有素的士兵打得落花流水,地方治安得到极大改善。

隆庆位面

乾清宫内,朱载坖正审阅奏章,听到朱由检发明化肥的事儿,惊得抬起头,满脸震撼:“这朱由检,智谋过人呐!短短时间就研究出化肥,解决了粮食难题,对我大明发展太重要了!”

高拱神色认真,上前一步:“陛下,这化肥是大明农业的一大助力。我们应组织专业人员,编写通俗易懂的使用手册,尽快在全国推广,同时加强对化肥制作技术的保密。”

张居正目光坚定,语气诚恳:“陛下,这不仅是农业技术的突破,更是大明走向繁荣的契机。我们要以此为基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臣愿全力辅佐陛下,让化肥在大明的土地上发挥最大作用。”

在张居正的推动下,全国推广化肥使用,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原本荒废的土地变得生机勃勃,农作物茁壮成长。市场上粮食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商业活动愈发活跃,大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

……

【在朱由检的大力推动下,改良农具如雨后春笋般在大明的土地上普及开来。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大明的国力也日益强盛。然而,朱由检并没有丝毫懈怠,他时常微服出宫,深入市井街巷,探寻那些潜藏在民间生活里的难题,思索着更多革新之法。 】

【这日,京城的集市热闹非凡,叫卖

声、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片市井烟火。朱由检身着便服,在人群中穿梭。他路过一处建筑工地,只见一群工人正费力地搬运着巨大的石块,每一块石头都足有数百斤重,工人们青筋暴起,脸憋得通红,脚步踉跄,每走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其中一个年轻工人,脚下一滑,差点被石头砸伤,幸得旁边工友眼疾手快,将他拉了一把。】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朱由检的双眼,他眉头紧锁,心中满是忧虑。回宫后,那些工人艰难劳作的身影始终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朱由检深知,人力有时而尽,若能发明一种工具,帮助百姓减轻劳作负担,定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民生。】

【回到宫中,朱由检没有丝毫耽搁,一头扎进了皇家藏书阁。这里藏有历代典籍,他期望能从古人的智慧中找到灵感。连续数日,他翻阅了大量关于机械、工艺的书籍,虽未找到首接可用的方案,但其中提及的杠杆、轮轴原理,让他有了初步思路。】

【紧接着,朱由检召集工部最顶尖的工匠,齐聚于工部工坊。他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工匠们听后,既震惊又钦佩。震惊于皇帝竟亲自钻研器械,钦佩其心系百姓的胸怀。然而,想法虽好,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