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李世民改史之论一出,李承乾和李泰再也坐不住了。
二人不约而同的翻身坐起,面朝李世民跪下。
不等李承乾开口,李泰先他一步进言:“陛下!此等言论,纯属无端臆测,岂能任由其迷惑视听?臣非是以皇子身份进言,而是臣子进谏君上!”
李承乾脸色阴沉了一瞬,但也赶忙跟上。
“陛下!魏王所言甚是!我大唐乃是承天受命,匡扶天下,重整河山,怎会是这等处心积虑谋国之辈?那李先生身为后世之人,可以无所顾忌,但陛下不可不察其中隐患!”
李治没有说话,因为他也感到气氛很是严肃。
从李世民身后走出,默默来到两位哥哥身后跪下,伸手暂停了视频,不再言语。
在李世民怀中的小兕子有些懵了,不明白为什么几位哥哥都跪下了。
犹豫了下,她活动着身体,也想站起来,然后跪下。
李世民低头看了她一眼,含笑问道:“小兕子要干什么?”
年纪尚幼的她,还不太明白视频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代表了什么意义。
面对李世民的询问,李明达奶声奶气的回道:“三位阿兄惹阿耶生气了吗?兕子给阿耶磕个头,阿耶能不能不要处罚阿兄他们?”
“哈哈哈。”李世民老怀快慰,“你阿兄他们没有犯错,阿耶也没有生气,小兕子坐着就行了。”
小女儿天真的话语,和言语中透露出来的情谊,让李世民大为满意。
安抚完了小女儿,李世民抬眼看向面前跪倒的三人:“起来,起来!一个太子,一个魏王,一个晋王,如此吓唬你们的妹妹,像什么样子!”
李承乾犹豫了下,看了看身旁的李泰,二人眼神正好撞上。
尴尬的错开眼神,两人都没起身。
对方没起来,自己肯定不能起来!
只有在他们身后的李治默默的站了起来,肃立在后面。
“还要朕亲自扶你们?”李世民语调低沉了些,“两个当兄长的,上没你们弟弟懂事听话,下没有你们妹妹友爱亲朋,你二人还有脸谈什么国家大事?”
李世民积威已久,语气一有变化,李承乾最先感知到了。
他是被李世民训斥多了的,闻言一阵发寒,麻溜的站起身来。
只有李泰依旧不起,他抬头上奏:“陛下!臣虽为皇子,但亦是天子之臣,有规劝天子之责!此视频若传扬出去,定动摇我大唐根基,陛下万不可再看,当马上毁掉为上!”
听到李泰这番慷慨激昂的话,李世民面上一闪而过一丝满意和喜悦。
别人没看到,恰巧被李承乾看个正着,这无疑加深了他内心的紧张感:“青雀惯会装腔作势,此番又让他占了先机!”
李世民并没有在意大儿子的心态,神情严肃的对李泰说道:“朕下口谕,让你站起来!”
不得已,李世民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李泰只能站起身来。
看着面前的三个儿子,李治就算了,另外两个儿子,如今都长大了,李世民心中不禁感慨。
“陛下!”李泰还不死心,想要再进谏。
“你要学魏玄成吗?”李世民一句话给他堵了回去。
见李泰不再说话,李世民继续开口。
长叹一声,他感慨道:“方才看那视频所言,朕仿佛又想到了少年之时。青雀说其能动摇我大唐根基?朕十六岁便领兵征战,纵横天下十余年,群雄束手,只是区区几句白话,便能动摇朕的根基?”
说到最后,李世民身上透露出些许睥睨之气,十分不屑一顾。
李承乾上前拍马道:“阿耶乃天命所钟,文韬武略,自然是儿等所不能及的。”
他趁机附和李世民,给李泰上上眼药。
“呵呵。”李世民摆摆手,“天命所钟?那不过是糊弄天下人的,你二人真的信了不成?”
“这?”
李承乾和李泰面面相觑,吓得说不出话来。
就算他俩没真完全信什么天命,可总归是有个敬畏,哪里敢像李世民这样直接说出来?
“朕一生历经大小战阵不计其数,昭陵之中六骏图,你二人也有耳闻吧?”李世民询问儿子。
他们不明白李世民说这个作甚,但作为李世民日后的陵墓,二人自然清楚其中的一些布局。
二人表示自己有所了解。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命人在自己的昭陵中雕刻六匹骏马,以纪念自己征战沙场的老战友。
李世民的前半生南征北战,大都是自己亲临战阵。
晋阳起兵主谋是谁,尚有争议,但大唐大半天下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这一点无可辩驳。
司马迁说项羽那句“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用在他身上,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但沙场征战,哪里会没有代价呢?
昭陵六骏,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骗、白蹄乌,这六匹马
皆是世间一等一的骏马。
但这样的马匹,却总遭横死,谁让它们是李世民的坐骑呢?
邙山之战灭王世充,飒露紫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灭窦建德,什伐赤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定鼎天下,青骓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洺水之战斗刘黑闼,拳毛骗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战马如此,那战马上面驮着的人呢?
李世民寿止于五十二岁,固然有家族遗传病的影响,但早年在战场上受的暗伤必然也会危及他的寿命。
当名将,不是那么容易的。
李世民给儿子们科普了一番自己的战阵之苦,然后怅然说道:“战阵之中,枪来箭往,血肉横飞,那种生死只在一瞬的感觉,汝等体会不到。”
“当朕历经九死一生后,就再也不信什么天命了,否则你我父子如今焉能坐在这大殿之内?”
李世民以前很少跟儿子谈及这些,今天也是有感而发了。
声情并茂的视频,勾起了李世民的回忆,让他不禁动容。
看儿子们都陷入沉思,李世民呵呵一笑,指着手机说道:“你二人觉得这是祸国之言,可朕告诉你们,这里面讲的全是帝王之术!”
李承乾和李泰呆呆的看着父亲,不知道李世民为何这么说。
“你二人看下去,我想后面,他应该会解释为何同为史书,却记载不同吧。”李世民让儿子们坐回来,“若是他不说,那朕就亲自告诉你们,其中有何道理。”
说到底,李泰不是魏征那样的人,他刚才也不过是表个姿态。
见李世民苦口婆心的解释了一通,又给了台阶下,李泰也不敢再进谏了。
他要是再进谏,那就是没眼色了,真就引起李世民的不悦了。
几人重新坐好,视频也继续播放了下去。
“众所周知,在中国,史书大都是后一个王朝为前一个王朝的盖棺定论,而主要的参考资料来源便是前朝记载的各种史料。新旧唐书、资治通鉴都是如此,里面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来自唐朝的记载。”
“而《大唐创业起居注》一书,则来自温大雅的个人记载,他本人是李渊的记室参军,典掌机要,可以接触到当时的第一手资料。从理论上来看,温大雅的记载要更为可信,李世民改史的论调似乎已经实锤了。”
“但是!”
视频内容话锋一转,让已经把心提到嗓子眼的李承乾和李泰二人,又坐了回去。
李世民摇头笑了笑:“你二人啊,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这般没有定力,看看稚奴,别被你们弟弟给比下去了。”
“儿在现代所见奇景甚多,故而有些麻木了。”李治赶忙解释道。
他可不想让两个兄长把注意力转移到他身上。
不过,显然他的顾虑有些多余。
虽然他也是嫡子,但李承乾和李泰谁都没把这个幼弟放在心上。
“李世民的改史,并非是简单的抢功,更不是为了抹黑李渊,弱化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存在。相反,这样的记载,是对李渊这位唐朝开创之主的美化。”
“美化?”
李承乾忍不住脱口说了出来。
马上他就意识到了不对,赶忙又闭上了嘴。
视频里依旧在继续。
“真实的历史,不是电视剧或者小说,以当时的普世价值观,可不会觉得李渊起兵,真的是为了救济斯民。当时的文人,也不会就李渊在起兵时展露出来的权谋,而交口称赞。”
“不管怎么说,李渊都是以臣子身份代替前朝,这是他抹不去的黑点。”
“想想也知道,司马家篡位,前后被骂了多少年?东晋时,他们自家的皇帝,在知道了司马家是如何有的天下后,自己都忍不住哭了出来,不管在哪个朝代,起兵篡位都不是能被提倡的。”
《晋书》里记载了晋明帝时的一件事:明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及文帝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覆安得长远!”。
知道了祖先的所作所为,晋明帝都羞的趴在床上,不敢见人。
像李渊这样明火执仗的举兵造反,怎么能明说呢?
“新旧唐书的记载,完美的隐藏了李渊在隋朝动乱之时,阴图天下的野心。李渊的形象,也就成了类似赵匡胤的样子。”
“难不成,赵匡胤黄袍加身,真的是士卒自发的?没有赵匡胤自己的谋划?同样,李渊也是这个道理。”
“在史料中的李渊,是妥妥的大隋忠臣,是李世民故意给李渊设局,这才将李渊逼反的。为了拯救天下,安定百姓,李渊这才‘被迫’起兵。”
“至此,一个完美的没有污点的帝王形象跃然纸上。既能完美解释晋阳起兵之事,传扬出去,亦能晓喻万民,让天下人都要忠心侍主,多么完美的剧本。”
如
历史上的记载一般,李渊一边拒绝起兵,一边斥责众人:“都是你们害苦了朕啊!”
为了达成目的,李渊起兵时的口号也很响亮:我今大举义兵,欲宁天下,远迎主上(隋炀帝)还!
只不过后来入了关中,意外出现了,隋炀帝死了!
李渊这才迫不得已,应天下百姓殷切之请,当了这个皇帝。
随着视频进度条走到末尾,bgm也变得越发紧张,下一步便是入主关中了。
“敬请期待下一期节目:入主关中!”
这句话说完后,视频缓缓变黑,最后画面定格,视频结束了。
而殿内的几人,都沉默了。
李治也是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理解这段历史,他终于明白了,为何之前父亲说这是帝王之术。
“如何?此种论调,你们如何看待?”李世民打破了沉寂。
看似的询问众人,但李世民的目光所视重点,却一直都在李承乾和李泰身上,这让李治明白,自己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虽然心中不太高兴,但李治心里有鬼,也不敢做那个出头之鸟,在李世民面前出风头。
当下也只能沉默不言。
李承乾终于抢在李泰之前发言,他起身恭敬的说道:“诚如此视频所言,阿耶所选之策,才是我大唐长治久安,万民拥戴的良策。儿等之前短视了,贸然上奏,还请阿耶恕罪。”
“嗯。”李世民点点头,对于太子说的话,不置可否。
缓缓看向李泰,李世民表情有些期待:“青雀可有高论?”
自己这个儿子,自幼文才甚高,应该能说出一些不那么套路的话来吧?
可他却没注意到,因为他的举动,让李承乾眼中更是愤恨。
下意识的,李承乾低下头去,不想让人看到。
可站在李世民身后的李治,却看的清清楚楚,而对于以往自己从没发现过的异常,他选择了视而不见。
殿内一共五人,除了年幼的公主李明达外,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小心思。
那边的李泰,听到父亲的问话,起身回道:“儿能否斗胆问阿耶一个问题?”
“青雀想问什么?”
李泰回看李世民:“儿斗胆请问,当初阿耶与阿翁同在晋阳时,可曾想到今日之事?”
看着李泰胖胖的身影,李世民开怀大笑,李泰确实没让他失望,问出的这个问题,着实有些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