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菜不蒸 作品

第169章 “带货主播”赵祯

刚才走到殿门前时,李放就注意到了。

在门口的侍卫里,有好几个穿着皇城司衣服的人,自己还都挺眼熟的,一看就是今天在店里出现过的。

想想也是,毕竟算是李放给赵祯画的一个大饼,他总要派人时刻盯着的。

“别人的汇报,又怎及你的全面?且与我说说,今日盛况如何?”

赵祯满怀期待的赶走了其余人,殿内只留下了李放和李治二人。

“总的来说,算是开了个好彩头吧。”李放也没卖关子,“想来你也听说了,今天那附近算是车水马龙,摩肩接踵,流量上来了营业额自然不会少。我估计着,这一天怎么也要有个上万贯的营业额吧。”

别的不说,吕夷简他们家还是有钱的,曹佾差了点,可也差不了多少。

这俩人就贡献了上千贯的营业额。

再加上其他一掷千金的文人士子,富二代们,上万贯确实不算夸张。

“只是今天一天就能有这么多?”赵祯两眼放光,“若如此说,一年岂不是能有三百万贯的营收?

要知道,整个北宋如今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只有四千余万贯,扣除必须的支出,比如军费、赈灾、官员俸禄等等,几乎剩不下什么了。

前几天吕夷简那不还在说吗?国家财用不足,对于赵祯的改革需求,实在是没能力满足。

凭空多出这三百万贯来,哪怕要和李放平分,剩下的也足以让赵祯有腾挪之地了。

不再像之前那样,干什么都捉襟见肘的。

而且赵祯心里还在幻想,这只是一家店,汴京这么大,一家店显然不够。

要是开上他三五家的,营收还不翻着跟头的往上涨?

还有外地,他大宋幅员辽阔,又不是只有汴京才有有钱人。

“对了,苏杭一直以来都是鱼米之乡,百姓富庶,要是在南方也开上些店铺......”

天还没黑呢,赵祯已经做起梦来了。

李放的商品定价他也知道,那都不是小老百姓消费的起的,能进去买东西的那都是有钱人。

合法的赚有钱人的钱,现在赵祯觉得,这完全不是什么与民争利。

“醒醒!醒醒!哈喇子都流出来,擦擦!”李放无语的打断了赵祯的白日梦。

看他那两眼放光的样子,李放就清楚他脑子里在想什么。

虽然也很欣喜今天的收入,但李放脑子还是清醒的,毕竟那些现代产品都是他用习惯了的,对于这玩意的潜力他很明白。

“嗯?啊!”

赵祯猛然反应过来,手忙脚乱的想要整理仪容,却发现什么都没有。

“你!”

李放没好气的看着他:“你什么你,你让九郎说说,看你刚才那是什么反应?”

赵祯闻言看向了李治。

李治侧过头去,看不到表情,但不住耸动的肩膀,还是让赵祯明白,他在做什么。

老脸一红,赵祯生硬的转移的话题:“既然如此顺利,那我马上就让他们再找人,买地开店,再置办一家!”

“你先别着急!”李放伸手拦住了他。

作为合作对象,李放觉得还是有必要和赵祯分析清楚的。

表情严肃了起来,李放整理了下思绪,缓缓开口。

“现在情况虽然一片大好,但有一个事实我是要跟你说清楚的,那就是今天的繁荣,就算不是一锤子买卖,但也无法长久的维持下去。”

汴京城是很大,但有钱人却并不是无穷无尽的。

而且李放拿来的东西都是什么?

打火机、工艺品、录音机还有喇叭,这些东西新奇是足够新奇,但是也只有新奇了。

有钱的公子哥买了回去是足以炫耀一时,可新鲜感总会消散的。

等到新鲜褪去,这些东西说白了,价值确实不高。

而且,这些也不是一次性用品,东西坏之前,谁也不会再来第二次啊。

“所以!”李放做出了总结,“今天营收很高,但这也很大可能预示着,这就是顶峰了。”

李放严肃的神情告诉了赵祯,他并不是在开玩笑。

激动的心渐渐平复了下来,理智再次站上了高地,仔细思考过后,他不得不承认,李放说的很有道理。

“那如果远销外地呢?甚至辽国?”赵祯试着问道,“之前我在现代查了,如今的辽国日益汉化,上层贵族对我中原之物也很是追捧,说汉语,着华服,以这些现代之物贸易,想来也能赚不少。”

他现在一心想要重整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最要紧的就是弄钱。

所以,老早就开始考虑了。

李放摇了摇头:“这也是杯水车薪,不是长久之计。”

而且最重要的,和辽国交易要用铜钱,真就卖了大价钱,要怎么运回来也是问题。

加上一路的损耗,还不如就在汴京就地消化呢。

再怎么说,如今的

汴京也是整个地球上人口最密集、商业最繁荣的超大城市,整个辽国的购买力,未必能比的上汴京。

“这......”

赵祯不得不承认,李放说的很有道理,可他这就有些为难了。

李治在一旁提醒道:“我想兄长考虑的如此清楚,心中定然有了解决办法吧?不然怎么会前后思考这般有条理?”

“嗯?”赵祯猛地抬头。

李放本想让赵祯再着急一会儿,毕竟自己的办法,他不一定能接受。

可被李治给点破了,他就不好再装了。

“就你小子聪明!”点了点李治,李放笑了出来。

“你果然有主意?”赵祯急忙问道,“你我相交这么久,竟还要看我的笑话?”

赵祯语气中不禁带了些埋怨。

“我不是故意隐瞒,实在是我的办法,你可能有些接受不了,那有些损害你的明君形象。”李放解释道。

在现代长了见识,赵祯确实清楚,现代人的思维逻辑和他这个古代人确实不同。

李放这么说,倒也未必是故意的。

赵祯斩钉截铁的说道:“你说说看!只要能有助我强国的,我在所不惜!”

“那我让你奢靡享受一把,你也愿意?”李放反问道。

他这话一出,赵祯和李治都愣住了,什么时候奢靡享受能和强国联系到一起了?

不过由于李放经常有些奇思妙想,赵祯他们俩也没急着反驳他。

“你且说来听听,难不成在现代奢靡享乐之事还成了主流不成?”赵祯皱眉,示意李放说下去。

这个在赵祯看来可能性并非没有。

按照李放的说法,他不过是一个最普通的平民百姓,可每日起居坐卧,无不求精。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洗漱穿搭也无不精致。

这一点赵祯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他本人就是站在北宋权力之巅的人。

可李放却说,在现代社会,基本上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能有这样的生活水平。

那就让赵祯无法理解了。

在他的印象中,底层平民百姓的生活,和现代李放口中的百姓生活,那可谓是一个天一个地,差之千里。

要是现代物资丰盈,奢靡之风盛行,那倒也不让他奇怪。

李放当然猜不到赵祯的奇思妙想,他只是自顾自的说着自己的方案。

“我方才说了,现在那店铺的问题就是可持续性不足,所以,我们就需要一种能够消耗的高价值产品。”

赵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确实有道理。

“在你们这,今天我也看了,大街上确实繁华,比之现代虽有不如,但也算是花样繁多。所以,这些可消耗的产品,不仅要奇,还要与市面上的其他东西拉开差距。”

“说了这么一圈,想必你已经有了主意,直说就是了。”

听了赵祯的催促,李放也不卖关子了,缓缓吐出两个字来:“盐、糖。”

赵祯立马反应了过来:“你是说那些精盐和白砂糖?”

怎么说他在现代也做过一阵收银工作,对于李放超市里的商品也算是知晓一二,尤其是这些日常货物。

“没错。”李放点点头,“我今天特地去状元楼调研了一番,饭菜的味道确实不错,只不过因为调料还是不足,味道比之现代没有那么精致。这已经是汴京顶级大厨的手艺了,若是换成其他人家中的厨子,手艺只会更差。”

听了李放的断言,赵祯陷入了思考。

他倒不是看不上盐和糖这两种小玩意,相反,他是太明白其中的利润了。

要说糖还不算什么的话,那盐可谓是所有人都必须的一个东西,不然历朝历代也不会实行盐铁专营来为朝廷敛财。

这其中可蕴藏暴利。

可赵祯纠结的点就在这里了,盐业之利乃是朝廷之利,就这么让他背靠现代薅自家朝廷的羊毛,他总觉得不太好。

李放奇怪的问道:“怎么?你这么皱眉,是觉得不太行?”

怎么自己刚说完,赵祯就这么为难?

听了李放的话,赵祯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以现代的盐价,如果对现行盐业产生冲击,那波及的范围可就大了。

“你想哪去了?”

他刚说个差不多,李放就笑着打断了他。

李放有些无语:“大哥啊,你是不是想太多了?我是想过要把后世先进的制盐法给你们,但那还需要时间。现在光靠咱们哥仨,哪怕把小曹也给加上,天天不停地搬,你觉得能搬来大宋多少?还波及盐业?”

赵祯恍然,对啊,关心之下,他倒是忘了,运货还需要他们手动搬运的。

“那以我们每日的运来的量,如何能卖上大价钱?”赵祯这就奇怪了。

李放指向了赵祯:“那就需要你自己出来卖卖面子了。”

“我?”赵祯疑惑的低头看了眼,“我哪里有

什么主意?”

“不需要你有主意,你先听我的分析。”李放要好好跟他盘盘道。

“我现代的精盐,绝对要比你们这个时代最顶级的盐还要好,这一点你承认吧?”

赵祯点头,以古代的制盐法,制出的盐里面难免会掺有杂质,所谓精盐也不过就是比普通人吃的杂质少上那么一点罢了。

作为国家的财政支柱之一,赵祯是深入去了解过制盐的。

也亲眼见过那刚刚制造出来的结晶,有些甚至还泛黄,与现代雪白雪白的精盐完全没法比。

李放继续补充道:“我用这样的盐,再包装一番,高价按两往外卖,绝对有人肯买单的。”

赵祯点头之余,又问出了自己的问题:“即便如此,你要定多高的价格,才能以那么点数量持续不断地赚钱?”

要想像李放说的那么盈利,在每日供货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那价格岂不是要飞到天上去了?

就算汴京有钱人多,他们也不可能白白的送钱给李放吧?

“至于供货量的问题,我已经有想法了,等我抽空试验一回,说不定就能解决。至于售价和盈利的问题,那就要靠你来解决了。”

说着,李放看向赵祯神秘一笑。

赵祯不由得浑身打了个冷颤,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

之前李放说让自己奢靡享受一把,不会是在打什么不好的主意吧?

现代人的天马行空,他也见识了不少了。

“你有什么主意,且说来听听,朕,我看能不能配合你。”赵祯说话都开始没底气了。

听他说错了话,李放偷笑一声,也就不卖关子了。

“我想让你帮我,不对,帮我们带个货。”

“带货?”这两个字分开他都认识,组合在一起就不明白了。

总之不会是原本的字面意思就是了。

赵祯紧接着问道:“带什么货,需要我去做些什么?”

“也没别的,更不复杂,只需要你带头享受,然后把这个信息传出去就行了。”李放解释了一遍。

作为古代社会当之无愧的顶流,天下一人,赵祯的一举一动都被世间所有人给密切关注。

有句话说的好: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

皇帝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真的能带动整个天下的风气的。

明宣宗朱瞻基,他爱好斗蛐蛐,当时的天下斗蛐蛐便蔚然成风。

李放的打算就是,让赵祯放消息出去,他日常饮食都用自己带来的精盐和细糖,最好能开场宴会,在群臣面前表演一番。

如此,定能带起最大的风尚,为了和皇帝保持同一个喜好,自然有人肯为此慷慨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