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不是我 作品

第三百一十二章

第312章 三百一十二章

天气 雨过天晴 心情 开心了一阵

吐蕃南宋两线停,

集中精力灭蒲甘。

蒲甘坚韧不屈服,

国都被占还反抗。

在这沉闷的军营里,日子就像被上了枷锁,过得缓慢又压抑。我们已经避战快一个月了,这一个月的时间,就像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压在每一个将士的心头。军营里开始弥漫着一些不好的情绪,就像阴沉沉的乌云,怎么也驱散不开。有的士兵开始抱怨,有的则满脸焦虑,大家都在疑惑,为什么我们一直躲着不战呢?

不过好在,这些跟着我从大理立国就一路打拼过来的兄弟们,对我还是有着十足的信任。

每次我去巡营,他们一看到我的身影,那原本低落的士气,就像被一阵春风拂过,立马恢复如初。他们的眼神里重新燃起了斗志,大声向我问好,那一声声呼喊,仿佛在告诉我:“陛下,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让我心里既感动又欣慰。

黄昏时分,天边被夕阳染成了橙红色,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我在皇帐里,正吃着晚饭。

这顿饭吃得我心不在焉,心里还在想着军营里的那些事儿。这时,侍中杨景宇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两封信,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容。

“陛下,”杨景宇恭敬地说道,“王都来消息了。”说着,他把信递给了我。

我先打开了刘文海的密信,刚看了几眼,原本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脸上忍不住露出了笑容。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啊!

密信里说,太子戴寿宁已经在广南郡和乌达一起,把南宋军队打得落花流水,重创了他们。南宋军队灰溜溜地全部撤回了原驻地。太子现在已经在返回王都的路上了,乌达奉太子命令,暂时驻守在广南郡。

这可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啊,之前一直担心南宋在后方捣乱,这下可算是能松口气了。

我疑惑的看着手里另外一封信,看样子更加像是太师杨易文写给杨景宇的家信,但是杨景宇也递上来了,我就顺势看一看吧。

杨家的家信里除了叮嘱杨景宇要在我身边好好表现,尽心尽力辅佐我之外,还特意提了一嘴杨景武的事情。说杨景武因为训练水师太过拼命,废寝忘食,结果累倒了。

我猜杨景宇应该是故意把这封信给我看的,估计是想让我知道他们杨家对我的忠心耿耿。毕竟,他们杨家为了大理国,可没少出力,亦或者说杨家想在我的大理国有更大的权势。

我看着杨景宇,笑着说:“景宇啊,你们杨家对我,对大理国,那可是一片赤诚之心啊。杨景武为了训练水师累倒,这份忠心,朕知道了。”

杨景宇听了,先是一愣,然后连忙拱手说道:“陛下过奖了,这都是我们杨家应该做的。能为陛下效力,为大理国尽一份力,是我们杨家的荣幸。”

我又接着说:“不过,你回去也得跟杨景武说一声,训练水师固然重要,但也得注意劳逸结合啊。可不能把自己累垮了,我还等着他为大理国立下更多的功劳呢。”

杨景宇连忙点头:“陛下放心,我一定把您的话带到。”

结果最后,杨景宇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神色有些慌张地说:“陛下,实在是抱歉,我刚刚弄错了,才把家信也呈了上来,还望陛下恕罪。”

我摆了摆手,笑着宽慰他说:“无妨无妨,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你也是一心想着公事,忙中出错也是难免的。以后注意点就是了。”

杨景宇感激地看了我一眼,说道:“多谢陛下宽宏大量。”

就在杨景宇刚准备退出帐外的时候,俞家兵匆匆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根铜管。

“陛下,”俞家兵说道,“这是保皇司高敬之送来的密信。”

我接过铜管,急忙打开。看完之后,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密信里的消息,简直是喜上加喜啊!高敬之说,太子戴寿宁击退了南宋,谭新宇也在山南主动出击,断了吐蕃军队的粮道。吐蕃大军没了粮草,只能灰溜溜地撤了。这一下子,困扰我们的两大威胁都解除了,简直是天助我也!

看到这个消息后,我立刻召集了所有将领。将领们陆陆续续走进皇帐,他们的脸上还带着疑惑,不知道我突然召集他们所为何事。

等所有人都到齐了,我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诸位将军,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南宋军队被击退了,吐蕃大军也撤了!现在,正是我们反击的时候!我决定,今晚夜袭蒲甘军队!”

将领们听了,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笑容。他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陛下,太好了!”秦统兴奋地说道,“我们等这一天,可等太久了!”

“是啊,”高峰也激动地说,“这蒲甘军队,之前一直嚣张跋扈,这次一定要让他们尝尝我们的厉害!”

看着将领们士气高昂的样子,我心里很是满意。一切安排妥当后,就等着夜幕降临了。

终于,夜幕笼罩了大地,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块黑色的幕布遮住。我们的军队悄悄地从军营出发,向着蒲甘军队的营地进发。士兵们都小心翼翼地前进,生怕发出一点声响,破坏了这次偷袭的计划。月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映出他们坚毅的身影。

很快,我们就接近了蒲甘军队的营地。正如我们所料,他们因为我们长时间避战,已经放松了警惕。营地里静悄悄的,只有几个巡逻的士兵,稀稀拉拉地走着。

我一挥手,发出了进攻的信号。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蒲甘军队的营地。刹那间,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蒲甘军队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他们从睡梦中惊醒,慌乱地拿起武器抵抗。

火器营的方向朝着敌营射出了雨点一般密集的火箭,没有多久敌军大营就已在火海之中了。

战场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士兵们奋勇厮杀,鲜血染红了土地。我们的士兵士气高昂,他们带着这一个月避战的憋屈,带着对胜利的渴望,拼尽全力地战斗。蒲甘军队虽然人数不少,但在我们的猛烈攻击下,渐渐抵挡不住。

我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战场上指挥着战斗。看着士兵们如此英勇,我心中充满了自豪。

突然,我看到一个蒲甘将领,正带着一群士兵,试图组织反击。我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手中的宝剑挥舞着,几下就将他身边的士兵击退。那将领见势不妙,转身想逃。我怎会让他轻易逃脱,策马追了上去,一剑将他斩于马下。

随着战斗的进行,蒲甘军队的防线彻底崩溃。他们开始四处逃窜,我们的士兵乘胜追击,不放过任何一个敌人。这场夜袭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顺利,战果也比预期的要好。

看着战场上蒲甘军队的狼狈模样,我知道,我们终于迎来了这场战争的转机。

当黎明的曙光洒在大地上时,战斗结束了。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敌人的尸体,我们的士兵们欢呼雀跃,庆祝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这时,秦统急匆匆地跑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大声喊道:“陛下,大喜啊!这一战咱们可真是大获全胜,斩首蒲甘军队两万余人呐!”

我一听,顿时喜出望外,眼睛都亮了起来。要知道,整个蒲甘的军队满打满算都不足八万之数,经过常年的战争消耗,他们可用之兵看来是没剩多少了。这一场夜袭,可真是给了他们致命一击。

“好,好啊!”我连说了两个好字,心中的畅快难以言表,“这蒲甘军队,今日总算是让他们尝到了咱们的厉害。”

秦统在一旁笑着说:“陛下,依臣看来,这蒲甘国现在就是个纸老虎,咱们再使把劲,说不定就能把他们给彻底拿下了。”

我微微点头,心中已然有了盘算。看着远方,我下令道:“让斥候继续向西打探,务必把蒲甘国的兵力部署摸得清清楚楚。”

俞家兵和秦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的神色。他们知道,我这是动了灭国的心思了。

毕竟,如此大好的机会摆在眼前,若不一举拿下蒲甘,日后必定会成为心腹大患。

接下来的两天,我一边让士兵们休整,一边焦急地等待着斥候的消息。终于,两日后,斥侯快马加鞭地回来了。

“陛下,”斥候单膝跪地,气喘吁吁地说道,“前方已探明,我军与蒲甘城之间已无军队阻挡。蒲甘城内也就只有不到三万的守军。”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一喜,当即决定,顺势剿灭蒲甘国。当晚,我就给大理王都送信,让刘文海和俞法晨做好相应的准备,不管是接收领土,还是安置俘虏,都得提前谋划。

两天后,我军浩浩荡荡地来到了蒲甘城下。望着眼前这座略显破旧的城池,我心中满是志在必得的豪情。

蒲甘城没有高棉城那么坚实高大,在我们强大的军队面前,它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

又过了两天,我军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后,开始发起了对蒲甘城的攻击。随着一声令下,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向蒲甘城。

火器营的攻城器械纷纷开动,投石车抛出的巨石如雨点般砸向城墙,发出沉闷的声响,城墙上的守军被砸得晕头转向。

弓箭手们也不甘示弱,万箭齐发,箭雨如蝗虫般飞向城内,吓得守军纷纷躲避。而云梯兵则扛着云梯,奋勇向前,不顾危险地将云梯架在城墙上,然后迅速向上攀爬。

城墙上,蒲甘军队的守军拼死抵抗,他们用弓箭、石块回击着我军的进攻。但在我军的猛烈攻击下,他们的抵抗显得越来越无力。

我军的士兵们前赴后继,一个倒下了,另一个立刻补上。终于,有士兵成功登上了城墙,与守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战场一片混乱。我站在后方,密切关注着战局的发展。最终,在我军的奋勇攻击下,蒲甘城的防线逐渐被突破。

没想到在第一天攻城时,我们就把蒲甘城给拿下了。城门缓缓打开,我骑着高头大马,带领着军队威风凛凛地走进城内。

本以为,拿下蒲甘城后,就能安心地处理好被占领后的一切相关事宜,可没想到,麻烦才刚刚开始。

进城后没几天,我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各地就不断传来消息。蒲甘族的一些贵族带领着族人,依托山林,时不时地袭扰我军的粮道。这可真是让人头疼不已。

最近一次,我军的一支运粮队伍就在山林间遭到了蒲甘族的袭击。那些蒲甘族人就像一群鬼魅,从山林中突然窜出,打得运粮士兵措手不及。他们手持长刀,疯狂地砍杀着士兵,抢走了粮食,然后又迅速消失在山林之中。等我军的援军赶到时,他们早已没了踪影。

至于派去巡逻的小队遭到埋伏那更是家常便饭了。蒲甘族人利用熟悉的地形,设下陷阱,把巡逻小队困在其中。每一次都能给我军带来一定的伤亡。

这种伤亡每次都不大,但是对士气影响很大。

这些不断的袭扰,让我明白,蒲甘族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打服的。他们虽然失去了城池,但骨子里的反抗精神却丝毫未减。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要是不能妥善解决,我们就算占领了蒲甘国,也难以长治久安。

我把将领们召集到一起,商量对策。

秦统皱着眉头说:“陛下,这些蒲甘族人太狡猾了,他们躲在山林里,我们根本拿他们没办法。要不,咱们多派些兵力去围剿?”

俞家兵却摇了摇头,说:“不可,山林地形复杂,我们不熟悉,贸然派大军进去,很容易中了他们的埋伏。而且,我们的兵力还要用来维持城内的秩序,不能都派出去。”

我沉思片刻,说道:“俞家兵说得对,我们不能盲目行动。这样吧,我们暂时固守蒲甘城,巡查的范围也缩小,只在粮道周边巡查。”

“杨景宇,传令多罗刀。让他尽快与我军在蒲甘城会师。”我突然又想到了什么。

众人领命后便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