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的对面,刘季瑟瑟发抖。
昨晚的惨叫声,将他从睡梦中惊醒。
从那之后,他就再没能睡着。
谁能想到,连续自言自语了三年之后,好不容易盼来的邻居,刚来第一天晚上,就给他带来了这么大的刺激。
别给他上刑啊,他可没有再起过逃跑的念头。
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的,可乖了。
另一边的张良:对面真是个汉子,经历了这麽许多的磋磨都没认怂。
不过,对方是何人?
怎得被如此对待?
难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比他更有名的刺客不成?
自己要是再挺着,是不是也要给自己来上这么一遭?
那到时候,水娘和不疑怎么办,岂不是要被吓晕?
万一秦人给水娘和不疑用刑,又该当如何?
张良忧心忡忡的望着在院子里玩耍的不疑。
“唉……”
大丈夫,家国两难全啊……
岁月悠悠,冬去春来。
待到山花烂漫的季节,北边传来了最新的战报。
十六岁的韩信,可没功夫想什么家国两难全。
他正呼啸着驰骋在北边大草原上,一马当先,率领三千铁骑北出一千里,直接踏平了大半个胡虏腹地。
这可真是大大的惊喜。
寒风刮过营帐,扶苏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大笑着掀开营帐的门帘。
帐内烛火摇曳,扶苏兴奋的一把揽过韩信,双手不断的拍打在韩信是身上。
“好小子,真有你的!”
旁边的蒙恬,同样乐开了花,武将魁梧的身躯即便在简陋的营帐中也透着满满的威严。
他双眼有神,粗糙的大手胡乱的按在韩信的脑袋上搓揉着。
“好样的!这才三千铁骑,你就打下了这么多地?这要是多给你点兵,你还不得打到天边去?!”
韩信的嘴角上扬,脑袋往旁边挪动,躲避蒙恬的揉搓,呲着大牙直乐,“公子再多派给我一些兵吧,趁着天暖,我还能再往北打个一千里!”
“哈哈哈……你啊,这是真跟那话本里‘封狼居胥’的那位小将军较上劲了?”扶苏又是高兴,又是有些纠结的在大帐里来回的踱步。
他也想一鼓作气,打下北地啊。
只是……
三妹的身体……
韩信急切的盯着扶苏,眼睛跟着他在大帐里打转,最后还是忍不住开口追问:“公子,再给我一万!不,八千骑兵,我定能打过狼居胥去!”
扶苏伸出手掌制止住韩信的话,敛目沉思片刻之后,才开口道:“前些日子,父皇来信,让各地筹备长城之事。”
他指了指大帐里的座椅,示意韩信和蒙恬坐下谈话,自己也坐回到上首的椅子上,拿起有些凉了的茶盏,一饮而尽。
“那长城一旦建成,可保后世子孙千年太平,功在千秋之大计,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无数,得好几代人一起省吃俭用才能建成。”
他想着大秦刚刚富余一些的国库,经此一事,又要亏空许多,就有些头疼。
“韩信,你莫急,先把这一千里地安顿好,还有这后续的布防也需细细斟酌。等上几年,千里之外的蛮夷们就会知道,归入秦地的好处,到时候,咱们再出征,定然会事半功倍!”
蒙恬微微点头,懂得扶苏心底有别的考量,转而望向韩信,跟着劝道:“对啊,韩小子,你才多大,以后多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外面的土地多着呢~”
他哈哈大笑着,声音豪迈有力,“先把这块地种上粮食,粮草足,马儿才能跑的更远!多攒上几年,到时候,我跟你一起打过去,别说一千里了,两千里,三千里都有得!我这老将都不急,你急什么?”
话落,蒙恬推了推身前的油渣,让韩信吃,“这油渣香的狠,咱们的韩小将军一路辛苦,多吃点补补,还长个儿呢~”
“哈哈哈……”扶苏闻言大笑,“你可别逗他了。”
这个时候,韩信也已经想明白,自己确实是有些热血上头,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自己的脑袋,捻起一块油渣,潇洒的抛到嘴里。
“香!”
扶苏笑看着韩信,满眼都是满意:“香就多吃些,让炊卒们多留一些。”
几年过去,“樵猪”早已经成为了大秦百姓们的共识。
猪仔一代代的长大,肉也比几年前好吃的许多,腥臊味变淡,肉也越来越肥。
养猪的农户数量增加,他们军队里也多了许多的肉食来改善伙食。
“等我把你这战功细细写明上报给朝廷,咱们就能等着你升官发财了!”
扶苏好心情的吃着自己面前的那盘油渣,以前不觉得好吃,可是,自从他来到边关,却越来越爱这一口。
营帐内,三人的身影被烛光拉得长长的,就着两盘油渣,很快就商讨好上奏的折子,以及后续需要增设的关键隘口的选址。
等到晚食结束,一切敲定,扶苏就叫来传令兵。
“此乃北地大捷的捷报,务必日夜兼程,送往咸阳呈与陛下,不得有误!”
传令兵双手接过,大声应道:“诺!”随后转身,消失在营帐外的夜色之中。
此后的日子,扶苏等人在北地继续忙碌着战后的各项事务,就地建营、安抚伤兵、犒劳将士,同时也在焦急地等待着咸阳的消息。
几日后,咸阳城的清晨,被一道嘹亮的声音打破。
“捷报捷报——”
“北地大捷——”
“少年韩信,深入千里,横扫胡庭——”
传令兵一身戎装,满脸疲惫,声音却依旧高昂,在街道上回荡。
很快,这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咸阳城。
街头巷尾,人们陆陆续续的从家门里钻出来,兴奋地议论着北地的胜利。
集市上,卖货的小贩停下手中的活计,凑在一起打听着详情;茶馆里,茶客们更是谈兴大发,纷纷探听那少年将军韩信是何人。
恰好此时的朝议还没结束,传令兵一路通行,直接跪到朝议殿的正中央,将奏折呈上,高呼“北地大捷”。
巍峨的大殿上首,嬴政高坐于龙椅之上,神色威严。
他展开奏折,细细阅读,冷峻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意,眼中的赞赏也愈发的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