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的集议,所讨论的事情极为重要,就是部落的生产和武装。
有心人能够看出,这三天,每天集议的重点都不一样,而从这些重点中也能看出来,熊部落来年的大致计划和重要工作。
今年取得的成果很是丰硕,熊洪颇有些自得,但他深知不能骄傲,见惯了后世那种程度的文明,对部落的现状可谈不上满足,而明年的发展计划,也要根据部落的实际情况来继续制定。
农业种植、牲口养殖,这些是部落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工坊产业发展和武力建设,则是让部落更强大更安全的关键。
“族长,大巫师,各位村长和队长,我先来说一下今年部落纺织坊的工作……”
熊角、熊山、熊木、树巫、熊奇、墨手等工坊负责人,纷纷地对部落的纺织、冶炼、水利木工、制盐、采矿、陶器砖瓦等方面的产业,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目前族人各自的分工还不是很清晰,存在一人多职的现象,不过目前来看倒没有什么影响。
去年选择由这些族人负责干一些事,今年收到了成效,只要能找到负责人,将这些具体的事情分配下去,等待结果即可。熊洪只要管理这些领头的就行,不仅自己轻松,部落的发展也更加快速。
上午的集议议题主要集中在各个工坊的扩大生产上。
首先就是对于原材料供应的决议。
工坊的生产需要正常进行,就需要充足的原材料供应。为了防止类似纺织坊出现的生产中断事故,熊洪根据各个工坊的生产流程和周期,制定了更加合理的原材料供应计划;
计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寻找新的材料来源地,另一个则是扩大旧有来源地的供应量。
比如熊山冶炼坊需要的各类金属矿藏,铁矿石、铜矿石、煤炭都需要再增加一些人手和畜力,需要将开采的技术、方法加以改进;
另外在白河流域以及熊皮路那边,也有铜矿、锡矿和煤炭,以现在白骨洞的生产规模,消耗不了那么多,熊洪便决定每次水鱼他们的船只运送物资过去的同时,返程时带着初步处理好的铁锭、铜锭等半加工的材料,回到熊部落。
与此同时,熊洪还需要组建探索队,寻找周围可能存在的其他矿产。
再比如麻皮的供应,不仅需要提升亩产量,还需要开辟更多的麻田,熊洪觉得这些麻皮能放很久,可以多储存一些。
人手需要增加,工具需要改进,而原材料的来源也要去探索,寻找到更多的供应地……
接着是对各类工坊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流程的改进。
逐渐提高生产过程中畜力的普及,改良生产环节,也是来年部落的一个重要工作。
在部落的舂米、磨坊以及造纸、矿石破碎这些工坊,水利器械和畜力的大量使用,大大降低了人员数量,也提升这些工坊的效率,故而对熊洪来说,需要不断地去改良这些技术。
很明显的例子,熊木改进的连机水碓和纺织工具,大大提升了生产速度,单个机器生产布匹的速度甚至达到了一天五匹,这放在以前使用腰机,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而且熊木也在不断地尝试,将水车的动力接入这些工具中,以更少的人力、更大的产能进行生产,目前已经有些头绪了。
还有就是对族人个人能力——生产技艺和知识的提升。
熟悉生产流程的族人,自然要比完全陌生的族人要更受欢迎,所以熊洪也准备让专人来负责,把各个工坊里,负责具体生产的族人能力给提升一下。就相当于后世的一些“技术学校”,专门教导一些学生从事专职的岗位。
而随着部落规模的扩大,劳动力逐渐充足,有些生产工艺上,可以尝试进行“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了。
今年去白河诸部进行“密切交流”,带去的食盐、布匹、工具等都非常受欢迎,也为部落换回了大量的人口、兽皮和其他原材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部落各类工坊的发展。
以食盐生产为例,原本每个月能提供3000斤食盐,通过工艺的改进对“流水线”的运用,以及畜力、水利的使用,现在树巫带着的30名族人,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专门从事盐矿的采集、运输,运到部落的破碎坊,另一组则进行溶解、过滤、熬煮等工序,生产的速度快上很多,目前已经达到了每个月5000多斤的产量。
更备受瞩目的就是在教育方面。
除了编写新的教册,部落还对符合要求的族人进行了考核,从中选拔出一批掌握知识并且能正确传授知识的“教授”们,即便短时间看不出来任何成效,但假以时日,部落的整体素质肯定能得到提升。
从这两年族人们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就能看出来,熊部落在“基础教育”上花了多大工夫,耗费了多少资源。
部落集议达成的决定有很多条,是去年的一倍以上,不过对于这些村长和队长们来说,今年要完成的任务更加清晰和细致,并且有了大量人力和畜力的补充,甚至有些任务要比去年还要容易。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从来到这个时代开始,熊洪就一直没有放松过对部落武力的建设。
只不过部落范围内一向和平,周围也没有能够威胁部落的存在,这就导致部落的武力在其他事务中并不显眼。
不显眼不代表不重要,从对付貊牙就能看出,熊部落的“武德”,也是非常充沛的。
熊部落当初还只是一个53人的小部落时,熊洪就有意地挑选青壮,组成狩猎队,在狩猎中注重配合,并改进武器,大大提升了狩猎的成功率,从那个时候起,部落就开始不缺少食物,并且逐渐有了一些肉干作为储备。
而有了充足的食物,熊洪又用后世的知识进行建设,逐渐吸引其他部落加入,熊洪便得以组建了更多的狩猎队。同时生产新式武器,比如掷矛器、弓箭,以及更换铁斧、刀具等,让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然后就是组建了护卫队,以及足以远距离行动的“探索队”,这些带有一定“半军事性”的组织,在一次次的探索和战斗中,不断锤炼族人的个人能力和配合。
现在部落要建设一支常备的“军队”,其实也不是不行。不过考虑到现在部落的实际情况,建设一支常备的甚至是半常备的军队,有点太过浪费,属于是“伤害溢出”,毕竟无论是对付周围的猛兽,或者是对付周围人口不多的部落,只需要二十几人的护卫队一轮齐射,就差不多能解决问题。
一次解决不了,那就多来几次。
虽然这个时代衡量一个部落武力的方式是看部落的青壮数量,但熊洪也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严格训练、配合默契的护卫队,自然要比一些随便拉人组成的“乌合之众”,要强的多。
况且,部落坚持锻炼和军事训练的普及,外加近四千人口的基数,也可以让熊洪随时能够“爆兵”,以巨大的优势碾压对手。
况且,打败敌人的办法有很多,熊部落依仗的,可不仅仅只有武力手段。
比如要再碰到一个像貊牙领导的“部落联盟”,除了给他一巴掌让对方“冷静下来”,熊部落还能用“经济”“政治”的手段,配合军事优势,封锁对方物资获取、分化瓦解的方式,让他们不战自溃。
就算他能整合起这么大的部落联盟,所需要的物资也是极为惊人的,靠这些部落几乎无力负担,连当初的貊牙,也只能趁着秋天猎物、果实丰富的时候,强制各个部落出人出粮。
要是再拖几天,不用熊洪动手,他们自己就先扛不住了。
但过分的迷信武力可不一定是好事。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熊洪不仅懂,也在避免熊部落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基本的军事建设和准备还是要有的。
首先就是对青壮的挑选,从去年开始,熊洪便有意地挑选年轻族人在自己身边担任“护卫”,自己有空的时候方便指导他们,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战事,就能以他们为骨干,快速地组建起队伍;
其次是对武器装备的生产和创造,短矛、铁斧、铁刀这些近战武器,掷矛、弓箭、掷矛器这些远程打击武器,还有皮甲、竹甲、藤盔、藤盾这些防具,都在不断地生产和储备。
大部分族人不知道部落现在的武器储备情况,因为武器的改进和生产,包括战士的招募和训练,都是熊洪来抓的,并不需要其他队长知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也是熊洪熟知的。
最后就是对族人的训练。这也是熊部落发展军事力量的一个重要内容,
部落很早就规定了每个族人都需要参与锻炼,以及弓箭、掷矛器等武器的使用,在这种强制的要求下,部落族人的身体素质明显要比其他人要高很多,就算临时组建战斗队伍,经过训练,有了一定组织能力和军事基础的族人,肯定要比乌合之众强很多。
军事上面的,熊洪觉得维持目前的情况就可以了,只不过还要将护卫队再扩大一些,随时可以作为部落的一支“常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