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弃徒. 作品

第261章 最后一关,蜕变

“楚琳琳,你的气色看着可不太好,要注意劳逸结合。上学的事情你别着急,我问过了,现在你的资料已经报到了地区招生办,等通知参加考试就行了。”

方唯知道楚琳琳最近很用功,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就提醒了对方一句。

另外,关于对方推荐上大学的事情也有了进展。

楚琳琳已经透过县里的审查,然后上报到了地区招生办,没什么问题的话,接下来会参加一个考试。

然后招生办就会和学员报考的大学对接,学校会进行最后的审查,透过之后就会拿到录取通知书。

可以这样说,楚琳琳的半只脚已经踏入了大学的校门。

“谢谢方支书,你也要注意休息,别总这么忙。”

楚琳琳嫣然一笑,便转身离去。

方唯感受到了对方发自内心的关心,但他真不需要休息,毕竟以他非人的身体素质,就是再忙碌十倍都能扛得住。

他随后去了办公室,拿上了当天的报纸便回到了家里。

“阿公,这都是新报纸,你慢慢看。”

方唯进屋之后就把报纸递给了阿公,此时,盘莲花和大宝都还没回来。

阿公笑眯眯的接过报纸,然后坐在椅子上认真的看了起来。别看看老人家的年纪很大,但耳不聋眼不花,每天都坚持读报纸。

看了一会报纸,阿公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便问道:“老三,插秧都结束了,你啥时候去寨里?”

“我本来是打算明天一早去的,不过明儿打井队要到大队来打井,我中午吃过饭再去寨里吧。阿公,你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等回头我和你说点事。”

阿公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用手指了指厨房。

方唯心领神会,看来阿公是想和自己说一下阿姐王竹韵的事情。

王竹韵帮忙带大了两个孩子,是家里的大功臣,方唯和盘莲花都把对方当做亲阿姐对待。因此,方唯马上走到了院子里,示意阿公出去说。

“竹韵这孩子好强,这么些年一直都是一个人。现在小宝也一天天的大了,你和莲花多操点心,看能不能给她介绍一个物件?”

原来阿公是在操心王竹韵的个人问题。

实际上这些年盘莲花没少探听阿姐的心思,只是对方没有再成家的打算,盘莲花和方唯也没办法。

结婚这种事总是要自觉自愿才好,别人也没办法强迫她改变主意。

“阿公,你放心,有合适的我肯定会介绍给阿姐,成不成我就不敢保证了。”

方唯不想让阿公担心,便随口应付了一句。

当然,他说的也是实话,像这种事只能由阿姐自己拿主意。

“那就好,老三,你多操点心。”

老人家也不指望盘莲花,自己的孙女是啥性格她最清楚,那孩子到现在都还不成熟。

阿公对方唯无疑是满意的,但有一点,他把盘莲花保护的太好了,结果莲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方方面面还是那么的随意和任性。

有些事他只能托付方唯,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孙女好像不大靠谱。

“阿公,老三,你们站在院子里干嘛?斌斌给你们送回来了啊,我就不进去了,还得回去做饭。”

这时,田桂花领着大宝走了进来。

看到阿公和方唯站在院子里,她便让大宝进去,自己则转身离去。大部分时间,都是田桂花帮着接送孩子,反正她在托儿所食堂上班,顺便的事情。

斌斌跑过来,围着阿公和方唯转了几圈。

阿公便从身上掏出来一颗糖给了对方,小家伙便开开心心进屋顽耍去了。

方唯和阿公也随即进了屋,不一会盘莲花也回来了,身边还跟着小宝。

“我还以为你在厂里上班,小家伙在睡觉呢,结果是你把她领出去了啊。去哪儿了?”

小宝也到了满地跑的年纪,方唯打算今年秋天就送她去上托儿所。

农村的孩子好养活,比如像大宝回来就到处跑,有时候还会去村里耍。两口子都不管他,只要不出村子、不去河边或者山上,一般都没事。

小宝没那么淘气,没人管她的时候她就安安静静的在屋里玩玩具。

“厂里不是交付了几套家具嘛,我去听听他们的反馈意见,顺便回来带着小小宝去转转。”

盘莲花放开了小宝,给方唯解释了一句。

小家伙跑过来要爸爸抱,方唯只好抱着她去院子里转了一圈。

稍后。

家里开饭,吃过饭方唯把盘莲花拉进了屋里,和对方说了阿公要给阿姐介绍物件的事情。

“你去探探阿姐的口风,她要是不反对咱们就帮忙张罗下这事儿。要是她实在不愿意,那就算了,免得白费功夫。”

“好啊,等这两天有空了我和她聊聊。”

盘莲花没心没肺的回答了一句,显然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方唯有点无奈,再次叮嘱了一句才作罢。

翌日。

打井队一早来到了队上,方唯陪他们到各队转了转,并带他们去自己标记过的地点看了看。

打井队一直流传着方支书会找水脉的传说,对于这些标记地点很重视,决定好好探查一下。

方唯让郑虎好好安排饭食,自己吃过午饭便去了瑶寨。

他来到寨里,首先就去看了试验田。田里的烤烟生长的不错,但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品种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你们注意观察一下这几片的烤烟,如果后续的生长情况还是不好,就拔除掉。但有一点,要是个别的植株长势很好,那就留下来,哪怕有一株都必须要留着。”

天色渐暗,方唯才从田里出来。

他随后给照顾试验田的阿哥们交代了几句,便去了王松林家里。

他在忙活的时候,王松林已经过来喊了他两趟,让他晚上去家里喝酒。

翌日。

方唯仔细检视了稻种的生长情况,目前瑶寨还是在培育“农优58”粳稻稻种,也是全县唯一一家培育这种稻种的大队。

稻种透过收购部分全部外销,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寨里的副业发展不太均衡,养殖业一直发展不起来,但也能做到自给自足。高产经济作物的育种倒是做的不错,也给队里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竹子资源虽然很丰富,但外销的数量还是很少,大头是给下塘大队竹器厂提供原材料。

林业方面乏善可陈,倒是土特产越来越红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三哥,寨里的知青大部分都走了,剩下的这些估计也呆不了多久。所以,我们的劳动力还是不够,好在通了电,也购买了不少农机,要不然根本忙不过来。”

王松林一直跟在方唯的身边,他最近有些发愁,事情越来越多,但人手却越来越少。

瑶寨留不住人,到目前为止连一个愿意留下的知青都没有。

上面也很照顾在瑶寨插队的知青,有招工回城的名额都是先考虑他们,所以人都快走光了。

“山上地形特殊,不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因此要有所取舍。我合计,未来咱们的优势产业就是育种,再加上烤烟的种植,绝对能让寨子发展起来的。”

即便是修了路通了电,瑶寨的农业生产条件还是差了点。

方唯透过育种为寨里带来大量的收入,透过副业养殖和蔬菜的种植,努力做到自给自足。发展几年,就应该全面迈向富裕队了。

别的真不能要求太高。

“是啊,现在已经很不错了,人人都能吃饱穿暖,现金收入也不低,大家都挺知足的。”

王松林的心里很清楚,如不是因为有方唯,寨子还是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

育种给寨里带来了大量的粮食和现金,是大家摆脱贫困的唯一道路。

实际上等国家的经济建设搞上去了,瑶寨更适合搞旅游业。

百年的瑶寨,留下了很多历史印记,还有不同于山下的风土人情以及诸多节日活动,肯定能吸引很多人来游玩。

只可惜现在的时机不到,连物资都要凭票供应,有多少人有闲钱去旅游呢?

即便是有少数人有那个经济实力,也会选择去大城市看看。

中午。

方唯吃过了午饭就离开了瑶寨,返回了队里。

瑶寨这边不需要他操太多的心,他的工作重心还是放在了下塘大队。匆匆数日。

方唯再次带人来到了三清观。

这一次来的人数多一点,有二十多个,上山的时候大家都挑着担子,里面装了大米和腊肉还有干菜。

三清观就两个人,粮食储备很少,无法供应这么多人的口粮。

大米是方唯自己从家里拿出来的,家里的存粮很多根本吃不完,腊肉和干菜也是。

至于蔬菜,道观倒是可以提供,他们两个人种的菜可不少。

“方支书,瓦片已经买回来了,都堆在后院。道观的事情真是给你添麻烦了,是我们没用,连吃的粮食都不够。”

孙道人的两个徒弟感到很惭愧,人家过来帮忙,还得自己挑米上山,说出去都脸红。

方唯却不在意,道观里是啥情况他最清楚,不可能计较这些小事。

“不说这个,咱们是自己人,说多了反而生分。”

他们抵达三清观的时候就比较晚了,所以吃完晚饭都早早睡下。

翌日。

大家起的都很早,吃过早饭就开始干活。

一部分人开始修缮屋顶,将损坏的瓦片换掉,免得一下雨就漏水。

另一份人开始做木工活儿,包括门窗、廊簷以及大殿里的一些地方要更换,至于损坏的神像就比较麻烦,到时候还得让孙道人上山来进行指导。

大家在山上呆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将所有损坏的瓦片都换了,门窗也换了,主体建筑整个修缮了一遍。

其间,方唯还回去了一趟,悄悄的把孙道人接了过来。

最麻烦的事情就是重修神像,不光是技术问题,关键是不能让人看到,免得横生枝节。

好在这个过程很顺利,有孙道人的指点,几天的功夫就完成了这个任务。

“孙道长,神像暂时不要描绘图彩,等以后再说会好一些。另外,这些修缮过的地方,彩绘怎么办?”

方唯带来的人,刷漆肯定没问题,但彩绘就不行了,大家都没干过。

他自己也不会,彩绘这个活有一定的专业性,不是随便抓一个人就能干好的。

孙道人却笑了,说道:“已经很麻烦大家了,剩下的刷漆和彩绘就交给我的两个劣徒吧,他们会这个。”

没想到孙道人的两个“无用”徒弟还有这一手,这倒是省了不少功夫,甚至连以后神像的复原工作都可以由他们来完成。

“那敢情好!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道长,你再看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修缮的?”

“这样就可以了,谢谢大家!”

孙道人冲着众人行了一礼,大家都很不好意思,纷纷还了一礼。

对方在下塘大队不知道治好了多少人的病,深受大家的尊敬,能给他帮忙,大家都觉得很荣幸。

方唯检查了一遍,没什么一遗漏的地方,就宣布修缮工程到此结束。

因为这不是队里的活,尽管大家都表示愿意义务帮忙,但方唯还是给了每个人一份补贴。

钱不多,一个人一天一块钱,这是当下通行的标准。

二十来个人也得支出五百块钱,是方唯个人掏的腰包,上次到山上伐木的那些人也一样给了补贴的。

方唯让大家带着孙道人先回去,他留下来和孙道人的两个徒弟,把砍伐的树木按照10倍的数量进行了补种。

这一带的山林他早已指定过了,被纳入了“育林采摘区”的区域之内。

这里人迹罕至,就连道观里的两个人都不会来。

所以,补种的树木一定能活,而且要不了几年就会成长起来。

回到道观,孙道人的两个徒弟很快做好了饭。山上吃的比较清淡,但方唯带来的咸菜还有,他依然吃的很香甜。

翌日。

方唯踏上了归途。

回到家里,盘莲花和两个孩子都迎了上来。

这一次他在山上呆的时间可不短,中间回了一趟家,住了一夜就匆匆离去,孩子们都想他了。

盘莲花接过了男人手里的东西,然后去厨房里和阿姐一起张罗饭食。

晚上。

两个孩子早早睡了,夫妻俩聊了一夜。

对于帮助三清观盘莲花没什么意见,她只是想不通,方唯为何会对一座道观情有独钟?翌日。

方唯一大早来到了队部,最近倒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否的话郑虎早派人给他送信了。

“三哥,孙老的道观修缮的怎么样了?”

他坐在办公室里看档案,郑虎溜溜达达的走了进来,问了一下道观的情况。

他自然知道方唯这些天干什么去了,要不是两个人不能同时离开,他都想去帮忙。

由此可见孙道人在队上的人缘有多好。

“都弄好了,起码可以保持十年没问题。”

方唯抬起头,顺手给对方仍了一包烟。

郑虎接过来装在了身上,动作既自然又娴熟。

随后两人闲聊了一会,他便起身离开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方支书,恭喜啊,你们大队马上又要出一个大学生了。”

郑虎走了之后,方唯继续看档案。

这些档案很多都没什么营养,但不看还不行,最起码也要有一些印象。

这时,公社送档案的小张走了进来,把地区招生办下发的通知放在了方唯的面前。

方唯扫了一眼,本大队的楚琳琳透过了审查,通知她下周去地区考试。

“借你的吉言!来,抽烟。”

方唯哈哈一笑,随后又给小张甩了一包烟。

这是他的习惯,反正想蹭烟来找他准没错,最不济也能混上一支烟抽。

“谢了,方支书。那你忙,我就不打扰了。”

小张揣着一包烟高高兴兴的走了。

方唯这才拿起通知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无误之后便带着通知去找楚琳琳。

楚琳琳这会儿正带着知青在防护林植树,这项工作他们已经持续将近一个月了,平时没事就从育林队拿上树苗到这边来栽种。

除了知青,还有购买了社员也在这边植树。

知青们是义务劳动,而这些社员则是为了强制任务。

“楚琳琳,你来一下。”

楚琳琳听到喊声,抬起头看到是方唯,便笑眯眯的走来过去。

“方支书”

“义务劳动的事情你交代一下,换个人负责,你跟我走。”

楚琳琳心里大概猜到了是什么事情,刚想问清楚,就被方唯给打断了。

于是她回到队伍中交代了几句,便跟着方唯向大队部走去。

“楚琳琳,地区招生办下发了通知,你下周一去那边考试。这几天你不用参加任何的劳动,准备一下,一定要考好。”

走到半道儿,方唯就把通知递给了对方。

楚琳琳接过通知看了一遍,既兴奋又感到有些紧张。虽然说这种考试大都是走过程,但要是表现的太差,学校那关也不好过。

然后她满含神情的看着方唯说道:

“支书,我真的非常非常感谢你!我知道的,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跟不可能有这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