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菜不蒸 作品

第292章 开宴

“诸位请!”

王允领着任红昌待客,今日算是他们父女二人宴请宾客,自然该他们领头。

王允面带微笑,目光温和地扫过众人,任红昌则微微低头,神色恭敬地站在父亲身后,双手交叠于身前,显得端庄娴静。

既然如此,李世民等人也就没再坚持,从善如流地跟随王允来到了李放之前布置好的地方。

李世民步履从容,目光中带着几分好奇,显然对李放的安排颇感兴趣。

长孙无忌则捻着胡须,若有所思地跟在李世民身后,时不时与身旁的吕夷简低声交谈几句。

一行人来到后院,是之前李放指挥李承乾兄弟布置的场地。

后院宽敞明亮,四周点缀着花草,柔和的阳光洒在众人身上,氛围感拉满。

只是,有一个人却有些错愕。

“这......”

王允看了布置,有些为难。

他眉头微皱,目光在那些陌生的器具上扫过,心中暗自疑惑。

悄悄叫过李放来,王允压低声音问道:“贤侄,你这是没布置好?人手不足?”

在王允看来,那些个东西他虽然不认识,想来估计是什么现代厨具。

可是,就那么几样东西,如何够这十几个人开宴的?

更别提此处还无有灶火。

李放笑了笑,神色从容:“叔父,您就放心吧,我都安排好了。”

他朝王允点了点头,示意他稍安勿躁,随后走向前面,站在众人身前拍了拍手。

“啪啪啪!”

“各位!且听我说!”李放抬高了声音,目光扫过众人,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各位身份都极为尊贵,如何准备今日这场宴会确实也是个难题。在我看来,各种美食、奢华的场景各位想必也都看腻了,所以不如来些新奇的,也好以示诚意。”

说着,李放伸手请众人随他一起来,带着众人参观一番准备好的东西。

“诸位随我来。”李放挨个介绍过去,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此物名为烧烤架,别看其上并无明火,实则温度颇高,各位不可轻触。”他指着那架子上空有些扭曲的空气,示意众人注意。

看着架子上空扭曲的空气,众人不由得暗暗心惊。

李世民伸出手在上空感受着温度,然后好奇地问道:“这便是靠那电力来生火的?不知可否用在他处,比如......”

“战场之上?”

看着这些神奇的物件,李世民的心思不由得就歪了。

这烧烤架看起来好似没什么消耗,不过是从汽车上扯了一根线而已。

若能这般迅速的生火,依他想来,等到将来征讨高句丽时能有此物,将士们也就能更好的抵御那苦寒之地了。

对于中原王朝卷出来的这些雄主而言,征讨高句丽最大的困难从来不是高句丽本身。

偏远小国,一直跟着中华文明的脚步走,能出什么大能高才?

若不是靠地利拒敌,“广神”就能给他们平推了,也不会闹到后面的三次征伐,耗尽了隋朝最后一口气。

毕竟诺大一朝,虽然亡国之因在杨坚时期就已埋下,但也不至于二世而亡。

“这个倒是可以,只是有些麻烦,之后我找机会再同陛下细说吧。”

李放推搪了过去,脸上带着些歉意。

今天的主角是王允和任红昌,至于李世民嘛,还是往后站站吧。

对此,他也表示理解。

说回烧烤,李放转身迈步,从旁边堆在一起的箱子里拿出一盒食材。

为了今日这场宴会,他可是出了血的。

李放兴致勃勃地递过一盒腌制好的奥尔良鸡翅:“诸位要不要试试烤鸡翅?”

“奥尔良......”

长孙无忌捻着须细细看了下外层的包装,忍不住开口询问:“这‘奥尔良’是西域之地吗?怎地我却从未听闻过?”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显然对这个陌生的地名感到困惑。

看李放这样子,说明“奥尔良”这个地方,对现代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

大唐如今已经开始经营西域,并与突厥在西域展开了多次争锋,长孙无忌好奇也是正常。

“西域?”李放笑了,摇了摇头,“您老想多了,在您那个时代,这里或许也能叫西域吧,只是可能您这辈子估计都看不到这个地方了,倒是他们......”

李放伸手指向李承乾兄弟,故意略过了李治。

顿了下,李放笑的有些奇怪,他的手指有意无意的停在了李泰身上。

“这几位皇子,或许有机会见到大唐的旗帜飘扬在这个地方。”

李世民几人还在琢磨那个烧烤架,也只有李承乾看到了李放的举动,脸色又阴沉了几分。

别人不知道,但他心里清楚,李放肯定说的是自己若是失败了,上位的那就是李泰。

也只有李泰自己在那里不明所以。

至于长孙无忌,他第一次经历穿越,倒也没想太多,问过之后便也凑了上前。

只见李世民自告奋勇,抓起一把鸡翅来就要上手。

他动作熟练,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在战场上炙肉的情景。

“想当初还年轻时,战阵之上哪有这等条件?所谓炙肉,不过是将死去的马匹弄熟而已,谁成想后人还有这种精细的吃法,今日可要好生试试。”

本就是来游玩放松的,又从李放这里听到了不少神奇之事,李世民心愿已足。

当下也就放松了些,招呼儿子们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见他玩的开心,李放笑了笑,又引着剩下的人继续往前。

“此物名为电磁炉,和方才那个一样,也是靠电力驱动。”说话间他已将鸳鸯锅架上,红油与菌汤开始咕嘟冒泡。

“这个我就不用多介绍了吧?”李放看向赵祯,脸上带着几分调侃的笑容,“你们那个时代应该有类似的食物了。”

赵祯盯着逐渐开始翻滚的的汤锅,鼻间嗅着喷香的味道,突然抚掌笑道:“妙哉!此涮法虽不如禁中雪霞羹那般,得天然之趣,但却更添了几分饮食意趣。”

他向前欠了欠身,闭上双目,仿佛在细细品味这香气。

见他喜欢,李放也很高兴:“就是说啊,我选这个,就是想让你们尝尝味道的,世间百趣,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这次带来的东西多,在李放的安排下,众人按照朝代分散而坐,一家一个烧烤,一个火锅。

为了照顾这些古人,李放也补充了些用炭火烧的锅炉,众人越发兴致高涨。

想吃什么,全靠自己动手,反倒显得趣味非凡。

明亮的火光照射着脸颊,李世民熟练地翻转着羊肉串,油星坠入火炉腾起阵阵青烟。

长孙无忌举着啤酒罐研究易拉环,忽的又起身去寻吕夷简。

两个朝代的宰相举杯互请,气氛越发的融洽。

看着自己促成的这一切,李放心满意足。

能让这么多人和谐的坐于一处,已是不易了,至于来时的一些抱怨,李放此时已经想不起来了。

“来,来,来!都别客气啊!”李放拿着公筷涮了一个毛肚,夹到自己碗里。

又对着曹髦说道:“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千万别客气,在你们魏国的皇宫里,恐怕你吃不上这种美味吧?”

“这是自然。”曹髦学着李放的样子动起筷子,动作虽有些生疏,但神情专注,“宫中之人惯会踩高捧低,有母亲庇护,我自然饿不着,但也别想有什么口腹之欲了。”

李放大方的一挥手,脸上带着豪爽的笑容:“那今天就放开了吃!”

觥筹交错间,李放的情绪正自高涨之时,身旁忽的感觉有人在叫他。

“嗯?”

放下筷子,李放看了过去。

是任红昌。

她指了指不远处,然后低声说道:“郎君,父亲好像找郎君有事。”

抬眼看过去,刚好与王允的眼神对上。

见他招手,李放放下筷子起身,走了过去。

走到近前,李放开口询问:“叔父,是饭菜不合口味?又或者是那两位的谈话您老听不明白?”

刚才他就注意到了,王允和吕夷简,长孙无忌这几个年纪偏大的老臣聊得可是很投机。

想想也是,这几位都是出身名门,又同为天子辅佐,自然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

令李放疑惑的是,这王允这怎么聊着聊着,有空来找自己了呢?

闻听李放此言,王允不禁摆了摆手,脸上带着几分焦急:“那二位贤能自无不是之处,只是我心中还有事情放不下,这才将你单独叫来。”

这李放就明白了,肯定还是自己说的烟花那事儿。

伸手请王允坐下,李放开口说道:“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难处我也都跟您说了,这实在是不好解决啊。”

“钱财不算什么,我在太原老家还是薄有家产的,田地、房产都可以卖。只要贤侄能予我足够的烟花,我愿倾尽家私!”

王允表情十分激动,双手紧握,仿佛下定了决心。

李放没料到王允决心这么大,于是连连安抚。

心中也在暗自嘀咕:“估计老头是看了历史后破防了吧?这才如此不顾一切。”

只是王允虽然愿意花钱,且不说李放换钱需要多久,就另一件事都不好解决。

那就是整个计划的组织度不好调配。

在古代,搞这种群体活动,最考验的就是领导者的组织能力了。

古代不像现代,一个电话,想联系谁就联系谁,各处都能配合得当。

更何况,哪怕是在现代,有电话、视频多种联系方式的情况下,远程沟通也时常陷入困境。

也就是俗称的:没对齐颗粒度。

颗粒度这个东西,在古代就更难以对齐了。

像张角那样,以宗教为纽带波及全国声势浩大的起义,历史上也就只有这一次。

远的有陈胜吴广起义,那也是由点及面,逐步发展。

往后的时代,各个农民起义要么是起义后迅速成为流寇,比如黄巢、李自成。

不去当流寇而去当坐地贼的话,分分钟便被朝廷剿灭。

要么就是诸如朱元璋、陈友谅这样的靠着乱世起义,固守坚城割据一方。

但要不是张士诚抗住了元军的猛攻,再加上元朝内部互相倾轧,元末义军的势头也势必会遭到迎头痛击。

与这些后辈相比,更显得张角的能力是如何的了不起。

在起义未发之时被叛徒告发后,张角能迅速做出反应,短时间内号令麾下三十六方信众一齐举兵,这份组织能力,在古代堪称顶尖。

要知道这是在信息不畅的古代,不是现代。

不是领导者一个电话,按个按钮,就能通电全国。

在信息不畅的古代,要做到这一点,实在不得不佩服张角的能力。

若不是波及全国的大乱,也不会吓的汉灵帝六神无主,慌忙解除了党锢,更将军权下放,埋下了天下大乱的祸根。

如今王允想要在全国各个郡县都要一齐燃放烟花,他有这个能力吗?

李放将其中的困难分析了一遍,然后反问道:“叔父,张角这太平道的本领,您能及的上吗?”

被李放的长篇大论点醒,王允一时间也有些哑口无言。

最后只能徒劳的嘟囔了几句:“奸邪逆党,老夫不屑学之。”

“呵呵。”李放洒然一笑,摇了摇头,“张角确实不足效仿,但这份组织动员能力是抹杀不掉的,您要认吧?”

无可奈何的王允沉思半晌,只得无奈的点了点头。

原地沉思半晌,王允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若是竭尽全力,老夫能凑出千余人手,全是我王氏之人,忠心能力不用质疑。似这般,贤侄以为能布置到什么程度?”

“千余人......”

李放不禁咋舌,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开口的。

这千余人,不说都能为王氏出生入死吧,但千里迢迢办点事还是没问题的。

“这就是世家的能力吗?”李放心中暗道。

而且,太原王氏如今还不是顶级世家,这还只是王允一人之力。

若是诸如袁氏、荀氏这样的当世顶流门阀,能调动多大的能量,简直难以想象。

震惊归震惊,事还是要办的。

李放斟酌着开了口:“要是人手足够,咱们确实能搞的大一点。”

“这样吧。”看王允那紧张的样子,李放也不禁生了恻隐之心。

自己也就麻烦点,多给烟花厂下点单子,麻烦事的大头还是王允这边。

下的单多了,成本也就被摊平了。

“咱们计划一下,所有州郡都放上烟花不现实,但是把那些重要的大型城市囊括进去不成问题。这一点就靠您老的记忆力了,您给我一个名单,我按照数量去预订,您也好提前安排人手。”

说着李放转身走了几步拿过平板来,打开了备忘录。

“首先就是长安、洛阳,再然后还有......”

低着头,李放念叨着将自己记忆中的这个时代的大城市记了下来,然后看向了王允。

下面就看这位大汉司徒的记忆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