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放低着头,手指在平板上飞快地点击。
一个个城市的名字在平板上逐个出现,邺县、许县、襄阳等地一个都没落下,逐渐铺满了整个屏幕。
李放的手速已经很快了,但王允的口中还在不停地说出一个又一个名字。
“金城、南郑......”
已经当了许久的司徒,大汉一十三州的各地情况,倒是被王允背的滚瓜烂熟。
这些自幼便潜心研究经典的文人,记忆力远超常人,背诵这些地名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信手拈来。
只是,王允看似闲庭信步,李放却有些狼狈。
他的手指还在屏幕上飞舞,额头上却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屏幕上的地名越来越多,几乎快要填满整个页面。
“好了,好了!”他连忙开口制止王允。
王允闻言,这才停下了口中的念叨。
目光落在李放面前的平板上,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地名让他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抹尴尬的笑容。
等到王允住口,李放苦笑着看向屏幕,无奈的摇头。
说是让他克制一点,但王允还是贪心的尽可能的往多了去报。
他是真的想要让这场人造祥瑞给大汉续上一口气啊。
“也难怪。”李放心中暗想,“若是董卓的死讯传遍天下,紧接着各地便纷纷出现祥瑞,哪怕那些野心勃勃的诸侯再狂妄,恐怕也得掂量掂量吧。”
然而,看着屏幕上那几乎挤不下的地名,李放还是忍不住感到头疼。
将平板推给王允,李放开口说道:“叔父啊,您看看,这已经有多少了?连交州那边您都选了好几个城市,属实是没有必要。”
王允低头看了看屏幕,眉头微微皱起,显然还是觉得不够。
然而,李放那副疲惫的样子让他也不好再强求。
最后,勉强之下,王允艰难的开口道:“那就这样吧,不知贤侄可否弄来如此多的烟花。”
收回平板,李放摇了摇头:“可以是可以,但还得优化一下。”
说着,他毫不客气地将一些城市从记录中删去,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每删掉一个地名,王允的心就跟着抽动一下。
然而,主动权在李放手中,王允也只能无奈地看着。
经过李放的一顿删减,最终剩下了近百座城市,几乎都是后世史书中耳熟能详的地名。
“就这样吧。”李放如释重负的出了口气。
王允则心疼的看着平板屏幕:“就这么点啊?不能再添上些了?”
李放撇了撇嘴,毫不客气地回道:“我已经很手下留情了,就这些,还不知道要多麻烦呢。”
见李放态度坚决,王允也知道事已至此,再强求也无济于事。
当即站起身来,王允朝着李放躬身一礼:“是老夫多事,带累贤侄了。”
李放有些头大,但还是不得不站起身来躲开。
他摆手说道:“既然此事是我提出来的,自然就该由我负责,叔父不必多言了。”
王允颇为感慨:“若非天幸遇到贤侄,老夫实在不敢想,我大汉会落入何等境地。”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从曹髦身上掠过,最终落在了任红昌身上。
心中暗自思忖:“怕不是我大汉先祖庇佑,才使此女穿越现代,遇到李放。若是换做旁人,恐怕这乱世就要更添几分变数了。”
这几番接触下来,王允也自觉看清楚了李放。
李放虽然看似是个老好人,各个朝代他都要去掺和一脚,但他的心态却始终带着一种俯视感。
这也难怪,王允扪心自问,若是自己回到秦末动乱之时,见到还是沛公的刘邦,那自己会不会和李放一样呢?
很难说。
当你完全了解你面前之人的生平,不论现代还是未来,都一清二楚。
那么在面对他时,你就很难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是人之常情。
如果当时出现在李放面前的不是任红昌,而是曹操、袁绍等人,想必得到未来支持的就成了这些乱臣贼子了。
这一点,王允很是肯定。
沉思过后,他对着还在计算到底要买多少烟花的李放开口了。
“贤侄,如今我与蝉儿的父女名分已经定下,你二人准备何时完婚啊?若是媒人不好找,老夫倒是有几个合用的人选。”
“啊?”李放被王允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一愣,半晌才反应过来。
沉默许久,他才反应过来,王允口中的“婵儿”好像就是任红昌。
虽然心中早就下定了决心,但王允的问话还是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在这些古人面前谈及天下大势,他能挥洒自如,可一旦涉及到自己,李放就有些放不太开了。
“这个......那个.......”
李放结结巴巴的回道:“我和红昌这才认识不久,再,再等等看吧。”
出乎李放的预料,王允并没有急于定下婚事,而是从善如流的点了点头:“也好,按照你们现代人的风俗走,也属正常。”
“只是......”
话锋一转,王允干脆挑明了说:“婚事暂且不急,但先订亲应该不为过吧?我看婵儿对你已是情根深种,美人恩重,不可辜负啊。”
王允也清楚,自己逼迫过甚,只会引发李放的反感。
此时着急定下岳父、女婿的名分没什么益处。
但先订婚还是可以的,起码能将李放的心神栓在大汉。
最起码,面对王允的求助,李放不好再过分推辞了。
这场认亲仪式的始末,其实李放和王允都心知肚明,哪怕任红昌也是明白的。
李放和任红昌需要王允给她给一个出身,而王允也需要李放来自现代的支持。
只不过这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被掩盖在了父女温馨的脉脉温情之下。
大家都心里有数就是了。
但既然披了一层“温情”的外皮,行事就不能那么赤裸裸的,做事还是要讲究章法的。
这一点,老于事务的王允自然能拿捏得当。
听到王允所言“美人恩重”,李放忍不住回头看了眼任红昌。
或许是心有灵犀,此时任红昌也正好福至心灵的抬头看向李放,二人眼神对视到了一起。
虽远隔数十米,但李放依旧能看出其中蕴藏的感情。
对视了几秒,二人错头分开,李放朝着王允抱拳:“我家中已无长辈,此事还要有劳叔父费心了!”
“好,好,好!”王允大喜,拍着李放的肩膀,连连保证。
“贤侄放心,待铲除董贼,正需一桩喜事来欢庆,届时老夫绝对会让婵儿风风光光的出嫁!嫁妆之事也由老夫包办了!”
李放继续拱手拜谢:“那就拜托叔父了!”
谈完了此事,二人便又开始研究起了烟花该如何布置。
只是李放没注意,在他和任红昌深情对望的时候,另一个人的目光却在紧紧的盯着她们俩。
“姐姐?”任红昌收回目光,轻声唤了唤正在走神的徐妙锦。
“啊!”徐妙锦一惊,然后尴尬的笑出声来,“这牛肉卷不错啊,我还未曾吃过这般模样的牛肉呢。”
像是要掩饰什么似的,徐妙锦拿起筷子故作镇定地在自己碗里拨弄了两下。
任红昌有些无语,她轻轻提醒道:“姐姐,你筷子上夹的是一片青菜。”
徐妙锦低头一看,顿时脸颊绯红,慌乱地放下筷子,四下张望道:“是,是吗?我说怎么感觉不太对呢。”
她干笑了两声,试图掩饰自己的尴尬。
任红昌见状,不由得又看向了李放的方向。
见他正与王允埋头讨论,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幽怨,暗自叹道:“便宜你了!”
说起来复杂,可反应在现实中,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
任红昌转头回来就对徐妙锦笑道:“徐姐姐方才是在看郎君吧?姐姐心中所想......”
“你可不要误会!”徐妙锦立刻坐直了身子,正色回道,“我刚刚只是想着,看什么时候李放那边能把视频给我剪辑好,我还等着当大网红呢!”
只是看她那佯装镇定的样子,任红昌心中早已了然。
她干脆挑明了说:“郎君确为当世良配,与古代男子截然不同,可以我的身份,又如何与郎君相配?也只有姐......”
“好了!”
徐妙锦突然制止了任红昌继续说下去。
她表情有些慌张,强自按下扑通乱跳的心,徐妙锦站起了身。
“我,我去看看那边的烤串好了没!”
慌慌张张的,徐妙锦离开了。
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又瞅了瞅李放那边,任红昌反而笑了出来。
“看来,郎君确实非同一般,姐姐连皇帝都瞧不上,却对他青眼有加。”
笑着笑着,她的神情又变得复杂起来,轻声叹道:“唉!也不知道此举是福是祸。”
与此同时,李放与王允的讨论也进入了尾声。
对于二女在背后发生的一切,李放自然是什么都不知道,他还在和王允激烈的交换意见。
“我的建议还是最好追求稳妥!”李放严肃对王允陈述自己的意见。
“是,在这个时代,没人知道烟花是什么,但这也不意味着我们就能为所欲为!眼下天下大乱,若不安排足够的人手,只要有一路人马出了事,烟花流落民间,就保不齐会出什么意外。”
李放计划的这个天降祥瑞活动,靠的是信息差。
汉朝人不明白烟花是什么,对于这种出现在天下各地的空中发光文字,自然会认为是神迹。
可只要有一家诸侯能拿到烟花的实物,先不说能不能倒推出火药配方,单单神圣性被大大折扣,就是划不来的。
若是有人证明了这场所谓的“祥瑞”乃是人造,那不管烟花放出的字有多么政治正确,汉朝的这块牌子都会彻底倒下。
现在可不是中央朝廷威压天下的时候,不是什么祥瑞人家都会捏着鼻子认下的。
“可若是每一路分太多人的话,还能去多少州郡?”王允还是有些不甘心。
李放认真的问道:“叔父,您是想看祥瑞降世,大汉重获人心呢?还是想看骗局戳破,天子威严扫地呢?”
面对李放摆事实讲道理的威胁,再执拗的人,也不得不低下头来。
王允此时有一个软肋,那就是他要复兴大汉。
为此,连儿子的尊严都不在乎,区区自己的脾气,自然就更能忍受的了。
“行,行吧!”他艰难的同意了李放的建议。
但最后他还是补充道:“这几日我再发信去太原老家,看能不能再调些人来。”
在长安他能调动的王氏人手有限,在老家可就不一样了。
现在这个时代,地方势力坐大已经是事实了。
地方上豪强并起,坞堡遍地已经是事实,他们王家也没少在乱世中收拢流民。
那些有家有业的佃户,稍加训练就是合适的兵源,驱使他们上阵为兵自然差的远,可要是简单的远走行商还是可以信任的。
又不是让他们杀人放火,不过是放个烟花而已。
况且,王允一开始就不打算让他们知晓他们究竟要做什么。
至于燃放烟火后这些人会不会乱说?
这不是个问题。
天下多少双眼睛全都看到了神迹,纵使有一两个人侥幸想以此为进身之阶,可谁又会相信他们呢?
没有证据,区区数人难以将此事翻过来。
而且,如今的天下,汉室还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连曹操都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证据,谁敢公然站出来表露对汉室的反意?
怎么算,这比买卖都是十分划算的。
“ok。”李放原则上同意了王允的话,“只要叔父能调到足够的人手,我不介意多费点事儿。”
说罢,李放站起身来:“既然都谈完了,那我就先走了,我再去吃两口。”
他腿都迈开了,王允却又拉住了他。
“贤侄且慢!”王允笑着看向李放,“还有一件小事要和贤侄再议一议。”
“叔父请讲。”
王允开口说道:“是这样的,贤侄此前所言那句话有些过于直白了,老夫想改上一改。你此前说烟花文字能改,不知可否加字?”
这话一出李放就明白了,王允觉得自己那句“大汉当兴”有些直白,想改一改。
文人的老毛病了。
“没问题。”李放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叔父想改成什么?能加几个字,但最好别太多。”
“不多,不多。”王允摆了摆手,然后缓缓吐出八个字来。
“汉厄三七,协运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