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就他?”徐钦自然是不信的。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看着李放在前面人群中穿梭往来,这摸一把,那叫一声的,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怎么也不像是仙人。
可看自己姑姑那样子,徐钦有些垂头丧气,看样子自己是问不出来了。
不过好巧不巧,徐钦刚说了太子,前方就又来了人,那胖胖的身影,正是当朝太子朱高炽。
李放恍若未觉,兀自低头查看朱棣要给自己的东西,想着随便拿点什么好。
身后几人已经快步赶上了。
徐钦急忙上前,想要提醒李放拜见太子,却被徐妙锦给拦住了。
面对皇帝李放都没什么好脸,更何况是太子?
再说了,太子一向仁德,应该没事。
被姑姑一拦,徐钦也干脆放弃了,知道自己管不了这些,那他还理会这些作甚?
跟着徐妙锦上前,还有黄俨等太监迎了上去:“拜见太子殿下。”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朱高炽胖乎乎的脸上满是笑容,“都是一家人,我又是晚辈,怎好受三姨之礼。”
虚扶了一下,示意二人赶紧起来,至于黄俨等太监嘛,朱高炽自然没放在心上。
“太子?”李放听到动静回头看了眼,也没当回事。
朱高炽嘛,没甚稀奇的,自己见过的皇帝多了,也不差这一个了。
让徐妙锦姑侄俩去寒暄,李放自顾自的琢磨着,看看留下点什么。
徐妙锦脚步微动,挡住朱高炽看向李放的目光,低头回道:“太子为君,我等为臣,礼不可废。”
“三姨此言差矣。”朱高炽正色回道,“三姨甘愿入寺诵经,为母后祈福,我这为人子的,当拜谢三姨才是。天家规矩森严,然亦能容得下亲族。”
说罢,他还真拖着胖胖的身躯,费力给徐妙锦躬身行礼。
徐妙锦自然不敢接受,闪身让开。
这一让,就把她身后的李放让了出来。
恰好此时李放开口说话,他不满的抬头看了眼身前的宫女:“我说你啊,站稳当了行不?这东西也不沉,你抖来抖去的,抖落掉了咋整?”
李放可以不在乎朱高炽,但是宫女可不能不在乎。
可手里端着东西,李放又在身前站着,她又没办法行礼,想到对面是太子,不由得身子就开始哆嗦起来了。
李放不说还好,这一说把周围人的注意力全引了过来,这宫女更害怕了。
朱高炽闻言有些惊讶,在他面前还这般无礼的人,除了他那个兄弟,这还是第一个。
伸手指着李放问道:“嗯,这位是......”
“这位先生是陛下请来的,是来......是来......”
徐妙锦也不知该怎么解释李放的身份。
就在徐妙锦想办法敷衍朱高炽时,黄俨迈着小碎步就来到李放身边。
“站稳了!”先呵斥了宫女,然后又对李放陪着笑脸,“先生,太子殿下在那儿呢,您好歹去见一见不是,老奴求求您嘞。”
回头看了眼,又瞧瞧害怕的宫女,李放只觉得无趣。
“行吧,行吧。老黄啊,我这可是给你面子。”
“是,是,是!”黄俨忙不迭的点头,“先生之恩,老奴铭记于心,绝不敢忘。”
李放伸手点了一个盘子:“你就把这些黄金和玉石给我装起来带走好了,至于其他的都拿回去吧,还给陛下就行了。”
“啊?这......”
历来皇帝的赏赐黄俨还没见过有人往外推的。
可李放不管那么多,转身向着朱高炽那边走去了。
原地想了下,想起刚才朱棣派人传来的吩咐,还有李放随性的态度,咬咬牙黄俨指挥几位宫人开始干活。
留下李放要的,其他的按李放说的,都给朱棣还回去。
李放这边儿,缓步走到朱高炽身前,还算是拱了拱手打了个招呼:“太子殿下。”
“听闻是陛下传旨请先生入宫的,不知先生有何才学?治何经典呢?”朱高炽一脸微笑的询问。
作为一个与文人走的很近的储君太子,留下爱贤之名也是很重要的。
虽然对李放的态度有些不悦,还带着点奇怪,但朱高炽还是没表现出来,微笑询问,一副圣明太子的模样。
只是他这问题让李放怎么回答?
“我学的是九年义务教育?”
或者说:“我治的经典是《c语言从入门到放弃》?”
不管是小学知识,还是大学课程,朱高炽都听不懂啊?
而且,没必要跟朱高炽在这里浪费时间,现在管事儿的还是朱棣呢。
“我会的那些东西,不是正统儒学,太子还是不听的为好。”李放随意的摆摆手,“若是太子无事,我们就告辞了,还等着出宫呢。”
“放肆!”
太子身后站出来人训斥李放,同时不少人也在怒视着他。
不过这对李放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算不上什么压力。
而且朱高炽很及时的拦住了自己的下属:“嗯?”
一声疑问后,他身后众人这才偃旗息鼓。
脸上重新挂上笑容,朱高炽温和的说道:“既如此,那我便不搅扰了。”
朝着徐妙锦和徐钦点头示意:“三姨,告辞了,我还要去寻父皇上奏。”
“恭送太子殿下!”
徐钦急忙高声送人,躬身到地。
朱高炽带着疑惑离开了,留下李放他们几人。
李放上前扶了徐钦一把,将他拉起来后向前而行,同时低声问道:“算起来,你们不是表兄弟吗?太子又一向温和仁慈,你这么害怕他干嘛?”
“你说呢?”徐钦瞪了他一眼,颇有些心累,“你觉得我是因为谁,今日才这般辛苦的?”
看了眼自己姑姑,徐钦小声又回了句:“改日你与姑姑成亲后,就早些搬出京城吧,你这般人在京中活不久的,别连累了姑姑。”
虽然不知道朱棣为何一反常态的对李放如此容忍,可心理阴影还在,徐钦可不敢赌朱棣一直都这么仁慈。
还是早些把李放打发走为好。
“什么成亲不成亲的,还早呢。”李放打了个哈哈岔开了话题。
“等等!”
李放的态度引起了徐钦的疑惑:“姑姑都这个年纪了,还早什么早?再说了,你......”
忽的意识到了什么,他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问道:“你这混蛋不会家中有妻了吧?”
看着李放心虚的加快了脚步,不敢看他,徐钦真的怒了。
“你个混蛋!”伸手去抓李放,徐钦就要跟他理论个明白。
徐家的女儿可不能被人如此作践。
徐妙锦正神游天外,思考朱棣再见到朱高炽会是什么反应,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二人已经打闹着跑到前面去了。
无奈的摇头轻笑,徐妙锦跟了上去。
看着二人吵吵闹闹的样子,不知道他们在吵什么的徐妙锦倒是挺欣慰。
李放能和自己的家人相处融洽,这自然再好不过了。
不过......
“此乃皇宫重地,你二人注意些!”徐妙锦快步叫停了二人。
在黄俨的一路引导下,一行人向着皇宫外面走去。
-----------------
另一边,朱高炽则在回忆着李放的样子。
“这人如此年轻,父皇寻他干什么?而且还牵扯到了徐家,此前听闻父皇欲求三姨为后,之后又数次被拒,今日与此人一同入宫,莫不是此事生了什么波折?”
想到这里,朱高炽原地停下了脚步。
给朱棣当太子,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计。
左右示意了下,朱高炽吩咐一个人过来,耳语了几句后,那人径直离开队伍。
随后,朱高炽面不改色的继续带着人前行,派人询问皇帝所在后,命人前去通报,朱高炽则直奔朱棣所在。
而此时朱棣这边,自从李放走后,朱棣就在大殿里没有动弹。
之前斥退的宫人也没有叫回来,而是独自一人坐在殿内沉思。
安静的大殿里,只有朱棣有规律
的敲击桌案的声音。
“咚!咚咚!咚!”
朱棣喃喃自语道:“事关我大明二百年基业......”
说到一半,朱棣猛的住嘴,眼神一冷,右手不自觉的按在了剑上。
“谁!咱不是吩咐了吗?没有咱的命令谁都不许近前来!”
“回陛下!”一个人影隔着殿门下跪,“是太子殿下求见,说有要事需陛下定夺。”
想了下,刚才自己好像没说什么别的,朱棣的眼神这才逐渐转暖。
转念又一想,老大来了?这不正好吗?
“让他自己进来,咱等着他!”朱棣沉声说道。
“是!”
殿外的人起身倒退着出去。
“等等!”朱棣又开口吩咐道,“再去寻人给老二传个信儿,让他也来见咱!”
殿外之人听命,又等了片刻,不见殿里再有命令传出,这才再次退去传旨不提。
不一会儿,朱高炽来到了殿门前,按下心中的疑惑,整理了下衣裳后,恭敬的迈步入内。
“儿臣参见父皇。”
看着儿子庞大的身躯,朱棣表情十分复杂,一是没想到儿子在后世还能捞到个“仁宗”的名号,再一个就是没想到,自己儿子竟然继位后不足一年便随自己而去。
一时间情难自已,朱棣久久不语。
朱高炽趴在地上,心中疑惑,怎么父亲这么久都不说话?难道是老二又说了什么?
随着时间的流逝,朱高炽有些紧张了,而且他身子胖,大礼参拜那姿势本就坚持不了多久。
没一会儿,朱高炽就摇摇晃晃的,好似要跪不住了。
朱棣这才反应过来,开口说道:“老大,起来吧,别跪着了。”
话音刚说出口,朱棣自己都吓了一跳,不知何时,本来好好的他,嗓子竟然变得有些嘶哑。
朱高炽从地上爬起来,担心的看着上首的朱棣:“父皇这是怎么了?要不要儿臣去传御医?”
“咳!”
朱棣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不必了,你且坐下吧。”
朱高炽还是有些担心:“父皇。”
“坐下!”朱棣再次重复了一遍,而后又问道,“你来此为了何事?直接说!”
没办法,朱高炽只得坐下开始回事。
“几位大学士已经将征讨交趾将士的封赏给定好了,儿臣看了一遍,今次特来请父皇过目。待敲定此事后,朝廷也好筹备起来,赏赐将士。”
说罢,朱高炽起身上前,将自己手中拿着的一份奏折双手递了上去。
“交趾将士的封赏......”
朱棣接过奏折来看,表情复杂。
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可想到李放口中说的,张辅就是因此进封的英国公,日后更是为他大明战死,朱棣的心情就有些沉重了。
略显惆怅的打开奏折,朱棣细细看去。
朱高炽只觉得奇怪,明明算是开疆拓土,自己父亲怎么好似有些不太高兴啊?
他不应该才是最高兴的那个人吗?
“难道是因为朱将军?”
在征讨交趾的过程中,明军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靖难之役走出的猛将朱能就病逝于此战之中。
朱能位列靖难功臣第二,仅次于淇国公丘福,被朱棣封为成国公,征讨交趾他才是主帅,张辅一开始只是辅助他的。
可惜的是,这位惯在北地征战的猛将到了南方却水土不服。
大军出征后不久,朱能便在军中病逝,享年三十七岁。
朱能死后,被朱棣追封为东平王,谥号武烈。
正是因为他的死去,才让张辅受命接管了讨伐大军,率军征讨交趾,立下了不世奇功。
朱高炽怀疑,是不是自己父亲想到了因此战而亡的猛将这才兴致不高的。
他哪里能猜到,朱棣伤怀的人竟然是此次胜利回师的主帅张辅呢?
朱棣看向奏折,上面有些细节和李放说的有出入,但整体还是没变的,张辅的爵位定的还是英国公。
至于那些差异,想必是原本历史上的自己
改的吧?
朱棣如是想着,决定还是改一下吧。
沉吟半晌,朱棣寻了支笔,在奏折上写下了自己的意见。
之后他又看了看剩余的封赏,改动了些细节,其余的就按照朱高炽递上来的赏赐没变。
他现在实在是没精力考虑太多了,封赏功臣这件事朝廷自有条例,也用不着朱棣过分的操心。
最后看了一遍,朱棣定了下来,把奏折还给了儿子:“就这样吧。”
朱高炽双手接过,打开查看,其他的改动都是细枝末节,唯有张辅的改动最大。
“交国公......”
朱高炽喃喃道,这个封号有点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