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菜不蒸 作品

第330章 大明宝钞

“发俸了!发俸了!一个个来啊!都别挤!”

几个穿着圆领衫的灰袍小吏抬着几个大箱子在那里当街吆喝,而在他们对面,是围了一圈的绿袍小官。搜索本文首发: 小说痴

吵吵嚷嚷的,引人侧目。

“那是在干嘛?发薪水?”李放忍不住问道。

看那群低级官吏积极的样子,又听到发俸之语,李放猜到了那是在干嘛。

只是,他们虽然都是低级官吏,可那也是官啊,还是皇城底下的官员,怎么能如此堂而皇之的当街搞这种铜臭之事?

古人不都耻于谈利的吗?

但现在外面那群官员可没有半点羞耻的样子,几个胥吏在那里尽力维持秩序,却仍然显得有些混乱。

人群之中,有个人的乌纱帽都被挤掉了,正弯下腰在地上摸索。

深刻诠释了什么叫斯文扫地。

“看服色,那人应是个从八品的主事。”徐妙锦发现了李放的目光重点,出言解释道。

李放默默点头:“从八品......”

在李放的注视下,那个弯腰去捡自己乌纱帽的小官,四下里瞧了瞧,然后不动声色的将掉落在地上的几枚铜钱拢到了袖子里。

将眼神从那个八品小官身上移开,李放无奈摇头。

“这好赖也是个官,怎么搞得这么不体面?”

“自永乐三年开始,原本以宝钞折半的官员俸禄被再砍一刀,七分宝钞三分铜钱。可实际上,那三分铜钱都有可能发不出来,而是以米粮等实物冲抵。”

徐妙锦伸手把窗帘放下,面上满是无奈:“人都说京中居大不易,如此政策下,高官显贵倒是无妨,只是苦了那些底层官吏了。今日好容易轮到发铜钱了,那些个官员自然蜂拥而至,唯恐落于人后。”

“怎么会这样......”

李放只觉得匪夷所思,知道明朝的官员过得不如前朝潇洒,可实在没想到竟成了这样。

想想北宋时的官员,李放不禁感慨,真是同人不同命,都是做官,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不去你那里,我也不知为何我大明的宝钞会落入此等地步。现在想想,真是万事万物皆有其理,金融知识也能治国啊。”

徐妙锦感慨颇深:“如今一贯宝钞在鸽子桥只换得三十文,倒不如洪武时,一贯宝钞还能兑出一百文呢。”

事实上,大明宝钞的贬值速度简直堪称可怕。

由于朝廷随心所欲的超支发行,再加上朱元璋的胡搞,在大明宝钞刚刚发行的洪武七年,就搞出了通货膨胀。

之后更是一路走低,直到后来朱祁镇在位时,一贯宝钞竟只能兑换2文铜钱了。

几十年间,一连贬值了近500倍。

这个时候的大明宝钞,真的是拿来当厕纸都够了。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朱元璋拟定的官员俸禄。

都说朱元璋苛待官员,但一开始定的俸禄也不算很低。

比宋朝的优待士大夫政策自然远远不及,但也够官员养家糊口了,一人当官,养活一家老小维持体面还是够的。

可等到朱元璋发现了大明宝钞这个小窍门,便灵机一动,开始拿这种不断贬值的废纸去给官员发俸禄。

此举相当于变相的降薪,弄得官吏们苦不堪言。

坚持推行了十几年后,强硬如朱元璋也不得不妥协,退后一步,官员俸禄只有一半以大明宝钞结算,剩下的要么发铜钱要么就是发实物。

可这么一来,贪腐之风就刹不住了。

毕竟千里做官只为财,谁寒窗十年就是为了吃苦来的。

而且就算不说发财的事,官府给的俸禄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不贪就活不下去,这是很多低级官吏要面对的客观现实。

等到朱棣上位后,也曾试图着手解决一下大明宝钞的贬值问题。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刚打完靖难,国库空虚,朱棣还要想办法赏赐功臣,巡视天下,哪哪都是要钱的地方。

就在前一年,永乐五年的时候,朱棣还下令,田赋中夏税的税收、各种商税、以及贪赃的罚款,

都可以用宝钞来冲抵。

但这个政策也拦不住宝钞的贬值,一个泄洪的闸口,想拿小舢板堵住,想想都知道不可能。

听着马车外逐渐淡去的吵闹声,李放也为那些人感到可怜。

寒窗苦读多年,到头来却还要为五斗米折腰,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

马车继续向前,穿过钞库街,径直向前而去。

李放看了眼,徐钦这会儿倒是挺老实,静静地坐在那听着,没有插话。

“咱们这是要去哪?魏国公府?”李放开口询问。

徐妙锦轻声回道:“你来一次不容易,魏国公府没什么好看的。现在在往秦淮河去,我带你去坐船游河,然后再回我那儿去,送你回家。”

一听要送李放回家,徐钦积极性起来了。

“姑姑,要送他走,我就能找人,为何还要去你那里?”

“大人说话,你插什么嘴?”徐妙锦训了他一句。

徐钦委屈的坐了回去。

中间再无波折,一行人直奔大名鼎鼎的秦淮河畔,马车缓缓停在了街口。

“行了,你们先下去吧。”

说着,徐妙锦反身寻了个类似帷帽的东西戴在头上,遮盖了自己的面容。

世人无知,她还要顾及些社会影响,不好抛头露面。

几人下了马车,面前是一条熙熙攘攘的街道,李放这瞧瞧那看看,这热闹虽比不上现代,但更有一种别样的氛围。

只是他的反应却被徐钦给误会了,斜视了李放一眼,徐钦不屑的说道:“土包子!”

显然,他并没有遮掩自己的意见的意思。

这句话清清楚楚传入了李放的耳朵里。

回头看了他一眼,李放没多说什么,小孩儿一个,你跟他较真,才是真的输了。

但李放显然也不会就这么认下了。

不声不响的掏出自己的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后,李放见徐妙锦下了马车,于是招呼了一声:“来合个影,第一次来总要纪念一下。”

“合影?”徐钦竖起耳朵,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徐妙锦看了看二人,微微一笑,早晚这些现代东西都是要在大明铺开的,让侄子早些知道也好。

而且还能缓和一下二人的关系。

现代的电子产品对徐钦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有多少吸引力,徐妙锦现在可是清楚的很。

配合的走到李放身边,撩起脸前的幔布,徐妙锦朝着侄子招了招手:“你也过来,合影留个念。”

徐钦犹豫着走了过去,目光紧盯着李放手中的手机。

“这是什么东西?你跟陛下要的就是此物?”

李放微微一笑:“你来试试看不就知道了吗,话说,你不会不敢吧?”

刻意拉长的语调激怒了徐钦,虽然明知道李放是故意的,但他就是不可能在李放面前低头。

“谁说我不敢的?来就来!”

三两步走到李放身边,徐钦一脸豪气的表示:“怎么合这个影?”

“来来来,你站着别动,比个剪刀手。”李放指挥着,让徐钦摆个pose。

徐钦有些窘迫,手指被迫摆出剪刀手的姿势,却坚持不住。

他感觉周围的路人好像都在看着自己。

“算了!”徐钦打起了退堂鼓,“我......”

徐妙锦上前打断了他:“站着别动!唉,对了,就这样就好了。”

三人站成一排,背后是一条热闹的街道。

李放举起手机,调整了下角度:“来,看镜头,笑一个。”

“这,这里怎么有我的样子?这是个镜子?”

就在他惊讶的时候,李放按下了拍摄键,画面定格,李放和徐妙锦笑的很灿烂,而徐钦的惊讶则留在了照片里。

“这是什么?”徐钦看了成品后吓了一跳。

他倒不至于认为那是什么巫术,或者自己的魂魄被吸进去了。

毕竟亲姑姑不至于会害自己。

但面对这远超自己理解的东西,徐钦的好奇心却被激发起来了。

“你不知道啊?”李放收起手机,

微微一笑,“原来你才是土包子。”

说罢,随手“咔嚓”一声又拍了个照片,举起来在徐钦眼前晃了晃,却并不给他解释。

“逛街去了。”

收起手机,李放迈着悠闲的步伐晃悠悠的走进了这条街里。

“哼!”徐钦不以为意,“你不说,我还不能问别人了?姑姑......”

徐妙锦有意让二人的关系缓和下,闻言转过头去:“你别问我,这是他带来的东西,其中详情也只有他能说的清楚,我可不懂。”

拉上徐钦,徐妙锦赶上李放,撮合着让二人聊一聊。

徐钦脸上有些挂不住,可看着李放手中的手机,又百爪挠心的好奇。

身为勋贵,大明朝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他没见识过?

郑和一下西洋带回来的那些个番邦玩意徐钦也没少见,可像手机这么神奇的东西他确实闻所未闻。

在徐妙锦的示意下,徐钦总算是低下了头:“还请先生赐教,在下不胜感激。”

“这还算像点样子。”李放慢条斯理的开口,“既然如此,我就......”

“你也行了!”

徐妙锦拍了李放一下:“一个手机,你还拿腔拿调的,真装起来了,日后他要是拿这点来嘲笑你,看你怎么下台!”

徐钦都主动低头求问了,徐妙锦自然不想看到李放还在那里装腔作势。

有她在中间撮合,总算是让两人能正常交流了。

“这个东西啊......”

逛着街,李放开始大致给徐钦科普一下什么是手机,时不时还给他演示一下。

这项工作对于李放来说,现在已经是非常轻车熟路了。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徐钦总算是能搞清楚手机大致能用来干嘛了。

回头看了眼姑姑,徐妙锦刚好在一个摊位前看东西。

“先生。”徐钦小声对李放说,“啊,不对,姑父,你看这手机,能不能......”

“嘿嘿~~~”

徐钦满脸堆笑,讨好的看着李放。

“你小子也知道低头了啊。”李放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我肯定不会让您白忙活的,小小礼物不成敬意。”徐钦小心的从怀中掏出几张纸来,“这些银票您且收好,这可不是宝钞,只要是京城内的票号,都可以换成现银。”

知道手机这玩意连朱棣都在觊觎,徐钦自然舍得花钱,就算不用来把玩,献上去肯定也能赢得皇帝的好感。

宝物这种东西,皇帝肯定不嫌多的。

与此相比,区区钱财自然是身外之物了。

“银票。”李放低头看去,眼中满是好奇,这玩意他只是听说过,这还是第一次见。

“这个时候就已经有银票这玩意了啊。”

低头一看,一只素白的手从二人之中伸了过来,与此同时伴随着的还有徐妙锦的声音:“哎呦,我怎么不知道,我们魏国公这么有钱啊?”

“一张、两张、三张......”徐妙锦数出了十张银票,“足足一千两啊,这才刚继承爵位多久,这花钱可大方的很啊。”

徐妙锦表情不善的看着侄子:“整日里进学、习武是样样不行,吃喝玩乐倒是一个比一个拿手,你母亲要知道你如此大手大脚的花钱,她会怎么说?”

“姑,姑姑。”徐钦有些心虚。

讨好皇帝固然算是正事,但徐钦未尝没有自己亲手玩玩,然后在南京纨绔圈子里炫耀的心思。

被长辈点破自然心虚。

“银票我收下了,算是给你个教训,至于手机,改天再说。”徐妙锦严肃的瞪了他一眼,示意李放跟自己一起上前。

李放无奈的朝着徐钦耸了耸肩,追了上去。

回头看了眼垂头丧气的徐钦,李放低声问道:“这是他的钱,我不收就是了,你直接拿走有些不好吧?”

徐妙锦毕竟只是徐钦的姑姑,她大哥又已经不在人世了,在钱财问题上,李放以为还是谨慎点好。

“这点钱财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徐妙锦不以为意,“这小子自小不知从我这里拿了多少钱,我拿的这点还

不够利息的呢。”

“从你这里拿钱?”李放有些惊讶。

徐妙锦一个未出阁的女子,能有多少钱?就算姑姑疼侄子花了不少钱,还能比一千两要多?

李放忽略了一个问题,他以自己的想法套在徐妙锦身上,却忽略了徐妙锦的出身。

开国勋贵家的女儿,可不是现代的平头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