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1

顾青川昨日才来,想起她在这庄子上已经待了将近十余日,又不曾出去过什么地方,或许已经腻味。

“就这两日了。”

第61章 扫雪

李娇月只来过这一回, 余后两日没再来敲过门,到了要离开庄子的时候,才又嬉笑着出现, 唤她雀儿姐姐, 两人同乘一辆马车。

冬日运河封冻,只能乘马车行路。越往北去, 天气越冷, 路上花了十日, 才到京城外的驿舍。

李娇月的母亲早早接了信, 等在驿舍外, 母女两个见了面,抱作一团, 俱是热泪盈眶。

李夫人过来与顾青川道了谢,说了好些感激的话, “等进了城,大人能得了闲,务必带着姑娘来府上一趟,也让我们做一回东。”

李娇月用力点头,“顾大哥一定要带雀儿姐姐过来,她不曾到过京城, 我可以带雀儿姐姐出去逛。”

顾青川含笑应下。

她们的马车走后不久, 便下起了雪。

夜里, 雪愈发大了。

林瑜推窗看雪,只一瞬,朔风卷起的凉意扑了满面。

她缩了缩脖子, 裹紧披在身上的狐裘,视线顺着鹅毛飘落而下。

时辰还不算晚, 奈何这是冬日,夜色已然如墨。驿舍外的几个矮柱都挂了灯笼,几个小吏穿着厚长棉袍,全身捂得严严实实,拿了扫帚在底下扫雪。

这样冷的夜,无一人有闲心窃语,唯有厚重的扫雪声。

远远有人提了灯笼为贵人照路,贵人持一柄油伞,雪下徐行而来。林瑜默然瞧着,那人恍有所觉,青纸伞面抬起,露出一张英朗清俊的面容。

两人间隔了纷乱飘零的雪花,眸光相视,只剩下同样沉静的两双眼。

顾青川进门的时候,林瑜还在窗边。

他走到她身后,“这些时日回京述职的官员良多,每日都有车马进出,若不扫净,明日堆厚了,愈发不好清理。”

他轻易就知道她看的不是雪,而是人。

林瑜手心接了一片雪,有鹅毛一般大小,想起沿途见到的茫茫之景,“这里的雪,好像下了很久。”

“方才问过这里的官吏,从十一月开始,京畿一带就下起了雪,只停过几日。”顾青川说罢,探手合上了窗。

“京城今年比往年要冷上许多,你若是要出门,须得吩咐底下多准备些御寒之物。”

冷风忽止,林瑜把雪花放在窗沿,由它化去。

“我知道了。”

再没有别的事情,林瑜已经盥洗完了,去了床上。她许多时候都喜静,暂且没有困意,拥着厚被,拿了本书靠在床头翻看。

书是林瑜从南京特地带到路上看的人物小传,原是担心路上无聊,没成想半路碰上了李娇月。她们同乘一辆马车回京,林瑜常常听她说话去了,许久不曾翻开书看,这时才信手拿出。

未过一会儿,顾青川也上了床。他近来颇多清闲,常把时间花在她身上。

自林瑜那夜答应之后,两人的关系缓和许多,偶尔都不说话,也有近似于“郎情妾意”这四个字的时候。

譬如此时靠在一起看书。

林瑜把书给了他翻页,两只受凉的手缩回被中,人倚在顾青川肩头,连什么时候睡着的也不知道。

翌日,风雪暂歇。

林瑜到窗边去看,官道上的雪已经清至两边,道旁是厚厚的积雪,约莫有及膝高。

马车进城的官道上,遇见有老叟推着装了炭的板车奋力往前,木辕在雪中轧出厚厚两道辙印。

“卖炭了——卖炭了——”

老叟穿着单薄棉袍,沧桑年迈的声音在风中生出一股凄厉。

林瑜找出自己放了钱的雕花檀木匣子,掂量过价钱后,打开了上面的小铜锁,从里面拿出几块分量够重的银锭子,掀开帘子。

“许裘,你去把那一车炭都买回来。”

许裘没有耽搁,即刻停下了马车,过去买炭。

她掀开车帘的时候,顾青川拿起了这个还未上锁的檀木匣子。去了浙江的这几个月,林瑜不知道他的近况,他却知晓林瑜都做了些什么。

知晓她在学着理那些铺子的帐,也知晓她取了银子去存银票。

这方匣子里面有银票碎银倒没什么奇怪,她连十几枚铜板也好好存着,的的确确是顾青川没想到的。

里面还有一张小字条,他看了两遍,才确信上面记的确是一笔合计只有三两银子的帐。

林瑜放下车帘回身,便瞧见他在看那张字条,她抿了抿唇,把自己的钱匣拿回来,转向了另一侧。

原以为要听他嘲讽两句小家子气,却没料中。顾青川把那张字条重新叠好,放在她手心。

“世上可怜人太多,你的银子只怕不容易守住。”

林瑜默了默,“大人错了,我从没有兼济世人的抱负,只不过眼前看见,才想一出是一出。或许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