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至天涯 作品

第1191章 强势(5)

直到针对少府的大清洗展开,以为后续中枢层面改制谋划,在一些层面的部署才算彻底显现出来。

这牵扯到了对应群体。

今后在中枢的王大臣,是需要皇明宗学的群体选拔的,而想要被选进中枢任职,必须先在地方做出成绩,但想赴任地方的话,需先去藩属朝鲜、东倭等地历练,唯有历练出名堂了,才能到大明本土地方任职,如此一条清晰的晋升之路就明确下来了。

留在本土的王大臣,朱由校可不希望是什么都不懂的废物,真要是那样的话,干脆就别设王大臣了。

同理,移藩出去的宗藩,则是从皇明宗军中选拔的,其中立下大功绩者,是可以向上溯源承袭爵位的,如果满了,那就另敕别的宗爵,移藩出去的宗藩群体,是按勋爵降等一体操办的,能够世袭罔替的是少数,这点跟在本土的王大臣一样。

当世袭罔替泛滥起来,也就代表着特权泛滥了。

朱由校要遏制住这一点,并明确写到今后编修的国宪之中,任何人胆敢违背这一点,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除了上述这些以外,就是查出贪腐的对应群体,除了十恶不赦之辈,悉数发配到东番、南洋、中南半岛去,以此填充大明在此的人口基数。

等到上述地区人口达到一定规模,那发配的地域可以再改嘛,毕竟这世界的土地是多到数不过来的。

这将紧密围绕着一京五都制的内核,辅以各类完备的对内对外机制,将持续支撑着大明对外扩张的同时,不断去治理与发展大明本土,直到这一机制无法继续运转下去,至于那个时候,这就不是朱由校要考虑的事情了,毕竟那时的大明是怎样的,即便是朱由校也完全预测不出来。

但朱由校却知道一点,当大明重新定义的本土,通过对外源源不断获取的财富,以修建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铁路、公路、航运、海路四位一体的全新模式,那这个世道将何其繁荣是无法想象的。

毕竟今下的大明有机会去做这一切。

朱由校发现了一个规律,每逢王朝更迭之际,势必会涌现出大批的人才,他们擅长各个领域,而这些涌现的人才,会因为战乱的缘故,其中绝大多数会死掉,余下的那些会绽放光彩,青史留名!

如今由于他的缘故,使得不少结局是悲惨的人才,没有再经历那些轨迹,而是在他安排和铺设的路上,都找寻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并为此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作用,这究竟能迸发出何等能量,即便是朱由校都无法去进行预判的。

别的不说,单单是武将这一块儿,老中青三代武将人才梯队,还有一帮子幼虎,除了留在中枢治下的,御前治下的,还有一大批被朱由校安排去了东南西北中各个地域,他们无一例外全都进了改制后的大明海陆两军序列下。

按着原有的时间轨迹,在上述这些人才梯队之中,有不少可是彼此的对手,可现在呢,他们全都融进了大明海陆两军体系下,他们之中有一部分还获得了爵位,他们将在朱由校缔造的新思潮下面向海外,而非是内斗内耗这一块儿,他们能迸发出多大的威能,这岂是能轻易预判出来的?

根本就预判不出来!!

只不过想要实现上述的种种,大明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清洗与洗涤,即便是到现在啊,这依旧是对过去旧制旧规的大扫除,只不过是触碰到核心中的核心了,如果这次大扫除能够做好了,扎牢了,那大明就真正意义上的涅槃重生了,这不再是在原有框架下修修改改,而是完成了一次新的大框架建造,这与将江山打下来,以实现问鼎天下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只不过这无需因为出现战乱下,而导致大批人口与财富,甚至是文化科技等毁掉许多后,建立的虚弱王朝那样了。

顺天府,京城某机密研究所。

“黑火药的发展是有瓶颈的,随着火枪火炮的迭代与攀升,仅靠黑火药瞬燃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是……”

在这家研究所的礼堂里,坐着不少的人,而在道道注视下,一佩戴有近视眼镜的中年,认真的讲述着他在研究的课题。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攀升,伴随科技层面的不断钻研,诸如眼镜,怀表等一类新式产物在大明出现,只不过这类产物的造价高昂,目前是在民间流通起来,但是普通群体却根本就购买不了,因为代价太高了。

不过这一类新式产物的出现,必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技术不断改进,生产不断降低下,必将下沉到普罗大众这一层。

对于这些,朱由校是很有信心的。

他用了十三年的时间,才一步步将一些他熟悉的产物孵化出来,那他肯定是要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来不断地将其发展壮大起来,唯有这样,大明才是迎来了真正的改革,而非是在一些废墟下重建,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吱……

紧闭的礼堂大门被打开,发出了刺耳的声音,这叫不少人皱眉看了过去,可当看到大批的人,穿着特殊制服,一个个表情冷漠的快步走着,这让此间所聚人无不是慌张起来。

“这是出了什么事?”

“不清楚啊。”

“是鸾卫的人!!”

“还真是……”

在这些议论声下,来此行动的鸾卫成员,很快就控制住了各处要道,以确保要传唤审讯的群体,不会因为出现混乱而逃脱。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厂卫势力,已然消失在普罗大众视线内,取而代之的却是别的群体。

像锦衣卫是广设于中枢及地方,但此前所拥有的特权皆没有了,其今下扮演的角色是警察武装力量,这是在深层次军改持续推动下,明确了五军都督府,各省都司等各项军改机制下,是中枢对本土内的又一有力武装力量!!

原本按朱由校所想,是想将锦衣卫改制为警察的,以此填补部分空缺的职权,但后来出于一些考虑,朱由校改变了想法。

锦衣卫、东缉事厂、西缉事厂、大内行厂等一众厂卫势力,或许在过去扮演的角色存有争议,但现在大明是在他的统治下运转的,大明也将从天启朝开始迎来一次彻底的改变,那么在一些事情上,就没有必要彻底的摒弃,一切都要看改革后的成果是怎样的。

称谓还是那个称谓。

但是性质依然彻变!!

朱由校就是要用这样一种方式,让后世之人知晓这些,甚至关于厂卫的种种,朱由校还会命人毫无保留的书写出来,朱由校就是要用这样一种强烈的差别,来告诫后世之人,有些弯路走过了,那就不能在走了。

所以锦衣卫依旧是天子亲军,只不过对应的职权还有划分,会做出对应的调整,特别是在员额建制方面,那是有着严格要求的,不是说谁做了锦衣卫都指挥使,那想怎样就能怎样的。

也是在此等调整下,骆思恭、骆养性、田尔耕、许显纯……这些锦衣卫旧群体早已成为了过去式,锦衣卫的清洗是很彻底的,而被调进锦衣卫任职的,是一批批在战场上活下来的群体,他们之中有一些是致残的,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所领的差事,锦衣卫经过淬火与重锻,再度成为了大明的一把利剑!!

等到方正化所领西缉事厂,做好其应尽的职责与使命,其将与东缉事厂一起,组成一个独属于大明的警察队伍,不过到那个时候啊,内廷派遣的掌权太监、宦官等,将全面召回到大内行厂任职了。

可以预见当此事开始推动之际,东西两缉事厂将迎来一场怎样的血雨腥风,毕竟其中的腐败群体是要被剔除干净才行的,而这件事朱由校想好了,就叫朱慈燃来亲自负责,这也是对其的一次考验。

完成整饬后的东西两缉事厂,将不再是内廷的太监宦官所能染指的了,其将成为御前直辖的一部分,这也由此牵扯到了一些权力构架的改革。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程武是吧?”

彼时,大礼堂内。

穿着特制服侍的鸾卫百户,扶了扶腰间所佩短铳,似笑非笑的看着眼前的中年,语气平静道。

“是。”

程武压着内心的紧张,故作镇定的看着眼前之人,“不知鸾卫来此有何公干,程某还要给底下的学生,讲述关于黄火药的……”

“这个课题,你怕是讲不了了。”

那鸾卫百户伸手接过身后下属所递逮捕令,眼神冷厉的说道:“你暗中勾结南来传教士,私自泄露我朝重要机密一事发了,今特奉上峰之命,特逮捕你,这是逮捕令,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讲之言……”

程武垂着的手哆嗦起来,以至于此人后续讲的其全都没有听进去,此刻的程武在内心咆哮起来。

不可能!!

他做的事情如此小心谨慎,这怎么可能会被查到呢。

“抓起来!!”

对此人的反应,张达一点都不奇怪,在过去这些年,凡是经鸾卫逮捕的人,有多少不是这种德行的。

这次鸾卫出动,是配合少府展开内部清洗,挖出徇私枉法、以权谋私之辈,在鸾卫任职这些年,直觉告诉张达,这场内部清洗,只怕是始于军工层面,但却一定不会终于军工层面的,毕竟少府是何其庞大的存在啊,哪怕在过去几年,有部分有司从少府内剥离出来了。

“放开我!!”

“你们这是构陷!!!”

程武的咆哮声响起,这让礼堂内的人,有一些站了起来。

“你们凭什么抓人!!”

“你们可知程助教是谁的学生吗?”

“你们……”

一些抗议声响了起来。

张达缓缓转过身,看着眼前站起的这些人,冷厉的眼神带有几分戏谑,如果眼前这帮人知道,他们一向敬重的程武,程助教,私底下干了什么勾当,那只怕会对他们造成极大冲击的。

这也就是现在的大明,不搞过去那套连坐机制了,不然眼前这些人,都将要被带回鸾卫去审讯的。

“鸾卫抓人,自有证据在!”

想到这里,张达眼神一冷,语气铿锵有力道:“鸾卫不会平白无故抓人的,接下来念到名单的,随鸾卫一起接受审讯,这期间如果敢有反抗者,鸾卫将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严惩!!!”

一言激起千层浪。

张达的话,让站着的人,还有坐着的人,不少都露出紧张的神色,他们怎样都没有想到鸾卫居然还要抓人。

这抓的不止是程武。

一些人的表情变得不自然起来。

“陈河!!”

“李阔!!”

“任晓峰……”

当一持有名单的鸾卫,面无表情的念出一个个名字来,负责戒严的同僚,就开始上前抓人了。

可这引来更大的喝喊声。

“放开我,我犯了什么罪……”

“别抓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混乱在持续,被抓的人之中,一些人开始哭嚎起来,可对于这些,来此的鸾卫没有一个流露出任何表情。

这反倒叫其他人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当最后一个人被抓住时,礼堂之中剩下的人,居然生出了如负释重之感,他们没有被抓。

人的名树的影,鸾卫在近些年来威名太盛了。

“诸位,就不打扰你们探讨学术了。”

看着一名名人被抓走后,张达这才露出笑意,抬手对眼前之人一礼道:“本官还有要务在身,就先告退了。”

言罢,张达快步朝礼堂外走去。

只是就此前发生的种种,在礼堂的这些人,哪里还有心思去探讨学术啊,不少人在短暂沉默刹那后,转身就朝堂外跑去了。

今日发生的事太诡异了,只是他们哪里会知道啊,类似于这样的事,可不止是在他们这一处上演着,在京城别的地方,在顺天府各地都在上演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会迅速向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