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自严所提的整体性税改之谋,第一枪开向海事海贸方面,为此还明确了一系列部署与谋划。
朱由校得知此事时是高兴的,是欣慰的,毕自严不愧是他选中的大明财相,一针见血的就抓住了今下的核心所在!!
以朱聿键为首的群体,他们为之展开的是针对海外群体的进口关税,这不管是西夷诸国海商,亦或是南洋各族海商,再或是大明在外海商群体,都被统统的划归到其中,如果用政治手段解决不好这一块儿,那就只能采取军事手段了,以此来让大明海外的诸多群体知道一点,想要进大明海疆赴沿海各地停靠通商,就必须要严格遵守大明海关诸制众规,任何人胆敢违背诸制众规,就会有对应的严惩措施!
与之相对的就是出口关税。
在此前啊,特别是御极登基之初那几年,为了能扶持起半死不活的对外海事海贸,朱由校以天津作为试点进行开海,同时为解决中枢及地方的部分矛盾,故而许诺了一些特权,以此来转移一些特权群体,使得其能够参与进对外海贸之中,以天津十三行为首的利益复合体就此出现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大明对外的一些部署与进去,使得这些利益复合体日益庞大起来。
这类现象短期内存在不要紧,无非是破坏一些规矩,拉拢腐化一些群体,中枢在必要的时候是能进行打压与铲除了,可一旦说是放任不管的话,时间长了形成新的旧规旧例,那就嵌合在大明身上了,这也就很难再给其连根拔起了。
眼下一个对外对内的铲除计划,已从中枢层面向下开始撒网了,这就是要将过去的种种不合理之初,去进行一次大范围的宏观调控,细节落实,根基扎牢的战略部署,一旦这件事能够有效落实下来,即今后大明在海事海贸方面,不管是对外,亦或是对内,都将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海事海贸体系。
等到那个时候啊,只要从事这一块儿的群体,都必须要严格遵守规矩,该缴纳的税一厘一毫都不能少,别将什么特权,在这一层面不存在任何特权,谁要是敢在这方面动什么心思,耍什么手段,只要是被查到了那绝对不会姑息的!!
维系公平的根本是什么?
就是要竖起一把把剑。
明确的告诉任何群体,底线就设在那里,谁要是敢去触碰的话,那与之相对的利剑,就会毫不犹豫的砍下来!!
当然在这过程之中,肯定会存有漏网之鱼的,可一次遗漏掉,两次遗漏掉,三次遗漏掉,那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呢?
总不能一直都遗漏掉吧?
真要是那样的话,大明国祚距离倾覆就不远了!!
可就今下的形式来看,一批批有想法,有理念,敢做事的文武,经过此前十余载的运转与洗涤,已然被朱由校提拔到对应的位置上,如果这样,大明还跟过去一样的话,那朱由校不知道自己此前的努力究竟算什么。
大风暴已在悄无声息间孕育出来了。
当外朝的一众有司,都在被内阁的强势态度感到心惊之际,与此同时,在西苑玉熙宫也在秘密进行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宜!!
孙国桢、余应桂、卢观象、蒋臣、何楷,萧聂忠……
在少府任职的核心中高层,通过朱由校层层考验的这帮群体被召集到了御前,参加一场特别廷议!!
“内阁做的事情,想必诸卿都已知晓了吧?”
坐于宝座的朱由校,扫视着殿内所聚诸臣,表情严肃道:“整体性税改是今后的一段时期,内阁将从中枢层面,向下去逐级推动与落实的,这将关系到我朝的根本,是重塑中枢及地方财政的核心!!”
“内阁有内阁要做的事,御前有御前要做的事。”
“御前要做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少府的再一次整饬,很多人以为他们私下干的勾当,御前是不知情的,是不知晓的,但他们大错特错了!!”
当朱由校的声音回荡此间时,殿外走进了很多太监宦官,他们捧着一摞摞卷宗案牍,无声的将这些整齐摆放着。
而聚在殿内的一众少府核心中高层,此刻无不心惊的看着眼前这一幕幕,很显然他们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
少府在此之前,是一直在严抓吏治的,这些年被查,被抓,被杀,被流的贪官污吏众多啊。
别看在过去数载,原属于少府治下的赈灾、应急、造币等清吏司,先后转隶到外朝及内阁治下,这使得一批官吏也对应划出少府管辖,但是少府所辖官吏规模依旧庞大,这比外朝六部加一起的规模还要多。
也正是这样吧,使得朱由校想要做的一应事宜,甚至无需通过外朝这一块儿,直接通过少府就能有效落实下来。
但有句老话讲得好,权力越大,诱惑越大,少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说是另一个小朝廷这都一点不为过。
过去是为了集权,是为了做事,是为了抢时间,所以朱由校才会将少府一步步膨胀起来,以此确保自己想做的能做成,以统筹协调的模式来加快进度,但是吧,这也导致少府权势不断增强下,最初的那股好风气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问题与隐患。
现在时机成熟了。
朱由校要干另一件事了,即将集中在少府的权力进行拆分,把少府跟外朝有司相同的整合到一起,从而推动中枢层面的体制改革。
不过在此之前啊,朱由校要先干一件事,即对少府范围内进行一次大清洗,把所有存在问题的全都给揪出来。
过去不这样做,是有着种种考虑,但现在有了更高部署,一个干净的少府是必须要先促成的。
等到此事做好后,少府将明确服务皇室的职权构架,超出这一范围的职权,该移交到对应有司就移交过去,不然的话这就是在给今后留下隐患与麻烦,如果朱由校不做的话,那后世之君臣就更没法去做了。
这也间接动摇了朱由校的部分理念。
“都看看吧。”
看着表情各异的诸臣,朱由校伸手道:“这是牵扯到军工层面的,顺天府、直隶天津府、北直隶、辽东、山东、河南、直隶松江府、浙江、福建……在地方所筹大小不一的军工领域,这其中也包括官办造船产业,所查到的牵扯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内外勾结的种种罪证!!”
“直到朕看到这些事是何想法吗?”
“触目惊心啊!!!”
“在过去这些年,中枢及御前拨付了多少钱粮给军工体系,以此来叫他们好好运转,为我朝军备国防做好应尽之事!”
“的确,在过去这些年,我朝在火枪火炮、船舶、各式军械器械等方面,毫无疑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经军改而编练的海陆两军为此也列装不少新式装备!”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征伐东倭,震慑草原,南下东番等事,恐在今下啊,已然成为了天大的笑话!!”
“但这些都不是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理由,总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他们私下干的勾当不可能叫人知晓的!!”
殿内所聚这些核心中高层,无不是紧张了起来。
眼前所摆的这些卷宗案牍,居然还只是牵扯到军工层次的,那军工都尚且如此了,其他层次是怎样的?
也是想到了这里,很多人都不敢想下去了。
如果这是真的话,那少府上下是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啊!!
甚至于说一个更可怕的想法在他们心中生出。
这次没有被召来御前的其他同僚,是不是说他们之中有不少都存在问题?毕竟按官职,按资历,少府出现这么大的事儿,他们是必须要来御前参加这场特别廷议的。
“蒋臣何在!!”
“臣在!!”
随着喝喊声响起,殿内所聚诸臣,无不是看向了走出朝班的蒋臣,他们知道一点,当蒋臣出动的时候,就代表着大事发生了。
毕竟其此前领侦缉队之际,围绕着币制查私这一块儿,前前后后不知有多少人死在其手上了。
但也恰是这样,使得大明币制体系得以延续下去,并且在去岁正式取缔了旧钱法,以为中枢掌握很多主动与优势。
“如今少府监察、内卫、监狱这一块儿是你在负责!”看着眼前的蒋臣,朱由校语气铿锵道。
“这些罪证,朕全部移交给你,怎么查,怎么抓,怎么判朕不过多问,朕就一个要求,即在审查期间,少府绝不能有任何岔子与动乱。”
“这话,朕是讲给蒋臣的,同样也是讲给你们的,如果少府敢有任何乱子出现,一旦叫朕查到了,那一定会严惩不贷的!”
“臣遵旨!”
“臣等遵旨——”
殿内响起道道行礼声。
在旁观政的朱慈燃,当看到眼前这一幕时,这心里是生出唏嘘与感慨的,自家父皇是真够狠的啊。
直觉告诉他,牵扯到军工层次的审查,只怕只是一个开始,顺着这条线查下去,查到最后,只怕整个少府都将牵扯到其中。
一旦形成这样的态势,将会有多少贪官污吏被揪出来,与之相对的群体被抓起来,这是朱慈燃不敢预判的。
没办法预判啊。
可能十几万。
可能几十万。
可能会更多。
当这么多的人被抓,势必会在中枢及地方层面,造成难以想象的轰动与冲击,到那时大明会经历什么,朱慈燃就更无法预判了。
毕竟这事儿实在太大了。
也是这样,使得被召集的诸臣离开时,朱慈燃都还有些恍惚。
“怎么?觉得朕太狠了?”
看着恍惚的朱慈燃,朱由校倚着软垫,神情自若道。
“儿臣没有这样想。”
朱慈燃心下一紧,当即作揖拜道。
“说说看。”
朱由校笑着说道:“对于这些被抓的人,你觉得朕会怎样处置?”
“儿臣……”
朱慈燃到嘴边的话,怎样讲都没讲出口。
直觉告诉他,自家父皇既然这样问,那跟过去只怕是不一样的。
但当想起一件事时,朱慈燃的表情变了。
“父皇不会是想将查出的大贪巨贪处以极刑,而剩下的则分批发配到东番及南洋去吧?”朱慈燃不确定所想是否是对,但还是讲了出来。
听到这话的朱由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来他的教育没有出错。
眼前的朱慈燃,已经具备一定的眼界与想法了。
其实做皇帝,不需要样样精通,但要做到样样都会一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全局,掌控好大方向。
至于说具体的事情,自有底下的人去具体落实,具体推动,在这过程中,做皇帝的要做到不被蒙蔽,把真实的情况掌握好,那就足够了。
“不错,这正是朕的考虑。”
朱由校点头道:“既然对外的局势已有变化,那我朝就要对南洋增强掌控了,可与之相对的,是我朝本土治下,还有着众多的事宜没有做好,如此态势下,想要增强掌控,增强影响力,除了要派遣军队,派遣别的,还要派遣对应的人口。”
“从今岁开始,凡是在我朝查到的贪官污吏,除了犯有命案,性质特别恶劣的群体外,余下的连同他们的亲眷同党,都将悉数发配到东番及南洋各地去,遇赦不赦!!”
天启十二年了,紧密围绕这一京五都制而展开的谋划部署,要开始紧锣密鼓的推行起来了。
这期间肯定会有大批反对派出现,对待这些群体,朱由校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简单粗暴的杀了。
朱由校要将这些群体的多部分,全都发配到南洋去,中南半岛去,叫他们用一生的劳作去赎罪,与此同时增强大明在上述之地的根基与底蕴。
等到马六甲被大明拿下,等到大明在这一带掌控增强,朱由校会给他们的下一代,还有没有死的群体一个机会,一个能重新做大明子民的机会,即开拓澳洲,谁要是能在这片土地上干出一番事来,那朱由校不介意赦免了他们,与之相对的,这片土地将会是一批移藩到南洋的群体的新去处,等到了那一步啊,大明移藩到这里的宗藩,就会彻底的落地生根了,他们不会再转移地方了。
这个世界足够大,大到朱由校的很多谋划,在一些契机成熟后,是可以巧妙的推动落实下来的,等到了那个时候啊,朱由校所明的本土及海外体系,这套以汉文化为主的构架才算真正发展壮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