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之木 作品

第1021章 918留学

浙商们彼此面面相觑,自己们还算是厚道、要是落到晋商或者微商手中就被层层扒皮。

反贼带来的人祸让百姓破产,接着朝廷的苛捐杂税让百姓不得不为奴为仆来逃避税收与徭役。

有一定家底的百姓则是抵押一切能抵押的东西选择渡过灾年,可惜高利贷商人才不会让民众顺利还贷。

“既然提到了科学技术,那么就离不开人才的建设、我相信你们对此深有感触。

洋人的机器没有一定知识储备根本操控不了,你们大多数人是选择聘请洋人来操作。

也有人选择主动学习这些知识、独自操控机器,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还会被洋人卡脖子。

我相信你们已经猜到了我的想法,那就是将你们的家族子弟全部安排出去留学深造。”朱文聪直说着。

众人一阵沉默,背井离乡可不是自己们所追求的、最好是还是待在东方生活。

对于现在的浙商们、去过最远的地方便是倭国、南洋,跨洋这种未知的旅途不敢踏足。

朱文聪目光则是望向叶澄衷,年轻一辈的浙商可是热衷于出海、他们无惧未知的风险。

老一辈浙商是家大业大、举族迁移不现实,他们要是离开了浙地或者松江、他们就丧失了本地优势。

“皇上!我非常认同你的提议,我们必须要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人才储备体系、不能过于依靠洋人。

实不相瞒我个人的文化水平很低,所以我在松江、汉口、临安等地招募读书人、为他们举办英语培训班、以此了解洋人的知识。

魏源大人曾经不是说过、师夷之技以制夷,我想这就是皇上想要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真理所在。

我们并不落后于洋人、只是我们的思想一直停滞不前,这就造成了巨大的差距!”叶澄衷赞叹着。

朱文聪心想叶澄衷不愧是历史上的大人物,东方第一所正规现代教育的学堂‘澄衷蒙学堂’就是叶澄衷在松江创建。

说起这所学堂大家都没有什么印象,但是说起一百年来培养的四万多名学生、许多人就会有印象。

蔡元培、胡适、竺可桢、倪征燠、丰子恺等人皆是学堂的一份子,而蔡元培于1901年就任澄衷蒙学堂的首任校长。

一百年后,这座学堂见证了清廷、民国、新国,也成为了新时代的松江澄衷高级中学。

“你们呢?”朱文聪左看右看,年轻一辈愿意做出改变、老一辈的旧观念根深蒂固。

老头们小声交流起来,移民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可以安排家族子弟去往海外留学。

随着家族的产业不断走向工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越来越高、一直用洋人是一大隐患。

“我们想听听皇上你的建议!”刘镛缓缓说道。

“不管是嫡系还是旁系、只要是读书的料就送出去,于此同时也可以为雇员子女提供读书的机会。

一个家族不可能全都是天才、总要吸收外面的天才,赘婿就是一个家族的未来保障。

与其外面找优秀的赘婿不如自己培养,这个道理我相信你们都明白、不需要我过多解释。

美利坚的所有大学对你们的子女敞开大门,想要去英格兰、法兰西、普鲁士等国留学也没问题。

关于教育的问题你们不用担心,九鼎早已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我们不否认现今西方文明的强大、也不否定我们过去的文明强大,我们最终是以东方人的身份生活在这个世界。”朱文聪细细说道。

刘镛等人感到眼前一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光是这一句话足以证明朱文聪所建立的教育体系的成功。

朱文聪是知道他们担心什么,害怕孩子们变成数典忘祖之人、喝了洋墨水就瞧不起东方的一切。

当下的许多买办就是这副姿态,成为洋人的狗腿子后、也就狗仗人势起来。

刘镛是瞧不起投机取巧的买办群体,他们为了谋利可以放弃尊严、人格等等、败坏了东方人的品格。

“皇上!未来商人会有崇高的地位吗?”张颂贤虚心问道,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永远是最低档。

要是家族子弟全都成为了商人、那未来的家族谁来保驾护航、指望九鼎肯定是指望不上。

张颂贤对财富虽然很热爱、但更懂得在东方的生存法则,财富永远在权力的掌控之下。

朱文聪面朝着众人:“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也请你们不要过于烦恼、后辈的事情自然是后辈去处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下的清廷早已大厦将倾,你们应该要为家族、子女

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留学就是寻找出路的一环,只有建立了与外部的联系、你们才能在乱世之中完好的存活下来。

与洋人做朋友终归是利益大于弊,毕竟清廷是图财害命、洋人只是图财;早一点与西方社会接轨,你们就早一点自由。”

张颂贤陷入了沉思,朱文聪所说的并无道理、明眼人都知道清廷一直在苟延残喘。

太平天国、捻军看似被消灭了,可地方上的反贼势力层出不穷、地方官署几乎是半独立的存在。

如今全国的商人云集松江,这就说明了天下最安全的地方还得是洋人的租界。

反贼不敢造次、清廷不敢越界、商人们的天堂,这就是当下租界的真实写照。

“皇上的意思是说让孩子在海外为家族找到一条后路?

万一哪天浙地也陷入了战火之中,我们的家族至少不会面临灭顶之灾。

皇上你能否告诉一下我们,清廷的国祚还有多长时间、总感觉清廷的统治很稳定。

朝廷给予了地方军权、允许他们成为山大王,作为回报、地方也将坚决拥护清廷的统治地位。”刘镛知晓朱文聪作为朱明后裔、很清楚一个国家的寿命。

“可以参考一下明朝!反正还有四五十年的时间,任何一个王朝不会超过三百年。

故此你们可以提前布局、准备后路,不要到了历史的转折点、你们没有任何的准备。

王朝的更替、旧世家的覆灭,这都是历史的惯性、任何人也无法改变。

你们想要保住家族的资产就必须打着洋人的旗号,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洋人永远是破局之人。”朱文聪强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