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河东商贸

李渊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李渊并未远行,而是选择留在蒲坂附近视察民情、了解当地情况。

在此期间,从太原迁移而来的三千户人家陆续抵达,黄都不敢有丝毫怠慢,迅速将这些人妥善安置在左邑附近,并组织他们开垦荒地,以增加当地的耕地面积和农业生产能力,从而有效地补充了本地的人口资源。

与此同时,随着河东地区战事的平息,许多精明的商人嗅到了商机,开始小心翼翼地踏上这片土地。

他们纷纷来到蒲坂,希望能够与负责此地事务的黄都商议有关盐政的事宜。

对于此事,李渊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和重视,因为盐业贸易无疑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然而,李渊并没有急于做出大幅度的变革,仍然沿用了卫氏之前制定的盐政标准来进行买卖交易。

其中缘由并不复杂,尽管李渊已经与朝廷达成了自由行商的协议,但实际情况却是,朝廷的政策与地方上的具体操作往往存在着差异。

正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即便李渊拥有官方许可,如果贸然派遣自己的商队深入大汉境内从事商业活动,恐怕不出几日,这些商队便会遭到各地突然涌现出的山贼土匪的洗劫和抢掠。

如此一来,不仅无法实现预期的商业利益,反而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因此,李渊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暂时维持现状,等待时机成熟再作进一步的调整和拓展。

以如今之局面,李渊的商贸活动不得不依赖于大汉境内的各路商贾来开展交易。

这种状况使得他陷入了相当被动的处境之中。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李渊手中所掌握的商品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这成为了他在与商贾们博弈时的一张王牌。

正因如此,那些精明的商贾虽然企图压低价格,但终究还是有所忌惮,不敢过于放肆地压价。

实际上,这些活跃于商界的商贾背后往往有着各地大族的支持,他们充当着这些大族的“白手套”角色。

毕竟,在当前这个以庄园经济为主导的时代,真正能够在地方上呼风唤雨、掌控局势的唯有那些世家豪强。

不过,由于河东地区的战乱方才平息不久,大部分商贾对于这片土地仍持观望态度。

他们担心局势尚未稳定,贸然进入可能会遭遇不可预测的风险。

因此,目前只有少数胆大心细的商贾敢于冒险来到此地寻求商机。

可惜的是,仅仅依靠这些为数不多的商贾,远远无法满足李渊当下紧迫的需求。

要知道,河东地区的战乱刚刚停歇,之前为了抵御李渊,当地实施了坚壁清野的策略。

这一决策导致整个河东地区在今年整整一年里几乎颗粒无收,尤其是粮食方面严重短缺。

面对如此困境,李渊迫切需要从外部购入大量的粮食来维持生计以及后续的发展。

那么,能否从临近的太原或上党等地调运粮食呢?

对此,李渊心中自有一番考量。

暂且不论运输途中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等成本开销,单说既然有足够的资金可以用于购买粮食,又何必动用自身本就有限的存粮资源呢?

不仅如此,此时李渊即将率领大军攻打西河郡,而这一军事行动所必需的大量粮食供应问题迫在眉睫。

由于战事所需,粮食必须源源不断地从太原和上党等地运往战场前线。

然而,负责此项重任的阎忠此刻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他要确保李渊大军能够得到充足的粮草补给,以维持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他还得兼顾河东地区众多百姓的口粮需求,保障民生稳定。

后勤运输压力太大。

经过对各种情况的全面分析与权衡,李渊最终认定,直接从外地采购粮食无疑是更为明智且高效的选择。

为此,李渊特别制定了一项明确的准则:但凡有商人携带粮食前来进行交易,都将给予他们最优先的待遇。

只要这些商贾能够顺利运达足够数量的粮食,李渊承诺定会让他们获得丰厚的回报,满载财富而归。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至九月。

尽管时令已进入秋季,但天气却依然酷热难耐,仿佛夏日的余威仍未消散。

在此期间,李渊的大军经历了整整一个月的休整养精蓄锐。

终于,当李渊下达集结命令的那一刻,这支庞大的军队如同被唤醒的巨兽一般,迅速行动起来。

只见四万身强力壮的辅兵、两万战兵、一万装备精良的亲兵以及四千威风凛凛的亲骑纷纷汇聚一堂。

一时间,军旗飘扬,猎猎作响;锣鼓喧天,震耳欲聋。

无数马蹄重重地踩踏在大地上,发出阵阵沉闷的声响,犹如滚滚惊雷;士兵们身上的铠甲相互碰撞,甲叶摩擦之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激昂雄壮的战争交响曲。

很快,这支规模宏大的军队便完成了集结,并浩浩荡荡地开赴到了蒲坂之前。

他们整齐地列阵而立,位于黄河的北岸,气势磅礴,令人望而生畏。

此时此刻,李渊身披一套明黄色的华丽甲胄,稳稳地端坐于一匹雄健的战马之上。

他目光如炬,扫视着眼前的全军将士,那威严的神态仿佛能够穿透一切阻碍,带领众人勇往直前,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

放眼望去,宽阔的道路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的独轮车和马车,它们正缓缓前行,车上装满了堆积如山的粮食。

这些粮食可是这整整一个月以来,不辞辛劳地从太原源源不断运输过来的啊!

只见四万身强力壮的辅兵精神抖擞地押送着这批至关重要的粮草走在队伍最前方。

他们步伐整齐,神情严肃,不敢有丝毫懈怠。

紧接着便是李渊所率领的中军,这支军队乃是他的亲兵,个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他们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紧随其后,展现出强大的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