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郭太

在这些流民之中,有一人名叫郭太,他乃是张角众多狂热信徒中的一员。

然而,当黄巾起义爆发之时,郭太深谋远虑,认为此时并非最佳的起事时机。

于是,他毅然决定按兵不动,继续潜藏起来,默默地积蓄力量。

虽说郭太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声名不显,但他绝非等闲之辈。

历史上面对董卓大军凶猛的攻势,郭太凭借顽强的意志坚守阵地长达数年之久。

仅从这一点便可看出,此人绝非易与之辈。

毕竟,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物,又怎会是泛泛之辈呢?

值得一提的是,白波谷正位于河东与西河的交界处,此地地势险要,堪称战略要冲,且易守难攻。

郭太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积极收拢流民,并从中精心挑选出身体强壮者组成军队。

时至今日,谷内已有六万多流民,而兵卒更是多达一万两千余人。

如此规模的势力,即便放在当时的局势之下,也称得上是不容小觑了。

更何况,他们占据着白波谷这样一处天险之地,若有人妄图将其攻下,恐怕非得集结超过其五倍的兵力,并耗费大量的时间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这便是郭太一直犹豫不决、迟迟不肯表明态度的缘由所在。

要他向李渊投降,心中着实有着诸多不甘。

此时,只见一名身着符祝服饰的中年人,手中紧握着节杖,向着堂内众多头领高声言道:“诸位还在此处犹豫作甚?‘天策上将’之封号乃是由大贤良师亲自册封!其地位仅在大贤良师一人之下。而今,大贤良师已然仙逝,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亦先后离去。此时此刻,我们这些太平道教众理当谨遵大贤良师临终前留下的遗言,当奉‘天策上将’为主!”

话音未落,人群之中突然又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挺身而出。

此人怒目圆睁,伸手指着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扯着嗓子大声吼道:“说得极是!我太平道的‘天策上将’如今已成功占据了太原、雁门、上党等地,前不久更是刚刚攻克了河东,麾下兵马强盛无比,简直无人能敌!难道你们还妄图与如此强大的大将军作对吗?反正老子绝不答应!老子手下那八百兵卒们同样也绝不会答应!”

壮汉大声呼喝着,言语中对于天策上将那是一个敬佩与崇拜。

听到这里,坐在上首位置的郭太不禁眉头紧皱,脑袋瞬间疼痛起来。

遥想当初,自己白手起家之际,为了能够迅速收拢民心,获取大义的名分,拜张角为师,并打起了太平道的旗号。

谁曾想到,时至今日竟会陷入这般两难的境地呢?

此刻,宽敞明亮的大堂之中人头攒动,众多大小头领济济一堂,粗略估计竟有大半之数皆为太平道教徒。

张角逝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太平道就此没落。

毕竟,传承之火生生不息,总会有继任者挺身而出,扛起这面象征着正义与反抗的大旗。

而这位继任者,便是众人皆知的李渊。

他虽未曾公然宣称自己接过大贤良师的衣钵,但在各地的黄巾军和太平道教众心目中,早已将其视为新一任的精神领袖。

无论是青州还是汝南等地,人们纷纷遥奉李渊为大贤良师,对他充满敬仰与期待。

不过,世间之事总有例外。

在那太行山深处的黑山军以及盘踞于白波谷的白波军中,情况却有所不同。

他们并未公开承认李渊的地位,个中缘由其实不难理解——这些势力皆是野心勃勃之辈,谁又甘心屈居他人之下呢?

就如同黑山军的首领张燕、白波军的头目郭太一般,他们自视甚高,怎会轻易让别人凌驾于自己之上?

尽管高层之间存在分歧,但基层的情况则截然不同。

太平道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力,除了强大的武力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其独特的思想纲领。

这套理论深入人心,使得那些底层的头领、符祝以及广大的信教教众和流离失所的百姓们,对李渊这位“天策上将”怀有极高的认同感。

特别是那些符祝们,更是坚信天策上将必将再造黄天之大势,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迎来光明的未来。

于是乎,他们四处奔走相告,宣扬着李渊的威名与功绩。

如此一来,便致使郭太麾下众多头领对李渊产生了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之情。

而先前开口发声的那位大汉,正是这群盲目追随者中的一员。

只听他高声喊道:“不错,天策上将乃是咱们太平道的新任大贤良师!我等教众理当前去恭迎才是,难道你们几个竟敢背叛太平道吗?”

说话间,他双目圆睁,怒气冲冲地瞪向那几位眼神闪烁、神情飘忽不定的头领。

此时,另外一名满脸络腮胡的蝤髯大汉亦附和着怒斥道:“就是!尔等莫非真有叛教之心不成?”

其声如洪钟,震得在场众人耳朵嗡嗡作响。

面对这般质问与斥责,那几名被怒目相视的头领不禁面露惶恐之色,嘴里支吾着想要辩解些什么,但却因心虚而结结巴巴,半天也没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这便是掌控大义所带来的优势所在。

这些头领们深知,一旦被扣上叛教的帽子,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于是乎,他们纷纷不约而同地将求助的目光悄悄地投向了郭太。

然而此刻,郭太的脸色却是阴沉至极,难看到了极点。

尽管心中恼怒异常,但碍于形势,他也不敢轻易发作。

毕竟眼下各方反应剧烈,如果自己处理不当,恐怕会引起更大的乱子。

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符祝突然将目光转向了郭太,并朝着他躬身一拜,恭敬地说道:“渠帅,如今大贤良师已然抵达门前,您作为本地之主,究竟打算如何决断呢?还请速速示下吧!”

此言一出,刹那间,全场所有人的目光犹如聚光灯一般,齐刷刷地聚焦在了郭太这位渠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