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的话,李渊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样才能牢牢守住这块地方了。
难道说仅仅只是安排区区二十名亲兵或者一百名战兵吗?
这显然是痴人说梦,绝无可能做到的事情。
倘若硬是要派遣大批军队前来驻守,那无疑将会给李渊带来难以承受的巨大后勤补给压力啊!
西河郡可不单单只有一个圜阳县这么简单呐!
鉴于此种情形,实行军户制度无疑是当下最优解。
安排一个千户所在此落地生根,并采用军事化的管理方式,使其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
据李渊推测,类似于圜阳县这般状况的县城,西河郡少说也得有十来个呢。
如此一来,便等同于成功解决了十余个千户所的生计问题,能让五六万人口实现自力更生呀!
这对于李渊而言,着实大大减轻了他肩上沉重的担子。
而且,类似圜阳县这样的状况并非仅限于西河郡内部存在。
像是上郡、朔方、北地郡、云中郡、五原郡以及定襄郡等地区,其实际情况与河内郡颇为相似,皆是田亩稀缺亟待开垦。
恰好可以让这些千户所投身于开垦荒地的工作之中去。
一旦有千户所入驻进来,还能够将各地最大程度地稳定下来,从而确保各个地方都被李渊紧紧握在手中。
至于那些亲兵和战兵们的土地分配,李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只能从较为富庶的区域寻觅合适的土地予以赏赐。
然而,对于那些相对贫困的地域,则直接划分给千户所。
允许千户所里的百姓们自主开垦荒地,并且明确规定他们所开垦出来的田亩统统归属于个人所有。
这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热情。
那些跟随自己的流民百姓有了土地,又能帮助自己稳住地方,还不需要自己在花费钱粮养着。
这可真是一举三得!
无怪乎明太祖朱元璋能够如此洋洋自得地宣称:“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这套兵民结合的制度不仅可以让军队自行屯田耕种,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同时又能增强国防力量以抵御外敌入侵,而且朝廷无需为此耗费大量的钱财和粮草。
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制度可能会暴露出诸多严重的隐患,但此时此刻,李渊已然无暇顾及那么长远了。
对他而言,当务之急便是先将眼前这块难咬的肉吞下肚去。
打下来容易,长久治理难。
接下来的时间里。
西河兵为先锋,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
而李渊则率领大军跟在身后。
由于道路崎岖不平、坑洼难行,李渊所率领的大军行进速度异常迟缓。
就这样,他们一路艰难跋涉,从南方缓缓向北推进。
时光荏苒,转眼已至十月底,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征程,李渊终于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抵达了美稷县。
此刻的美稷县城内,匈奴人早已陷入一片惶恐之中。
屠各部首领右谷?王阴沉着脸,伫立在城楼之上,双手紧紧扶着女墙,目光凝重地极目远眺。
突然间,一阵低沉而沉闷的脚步声传来,仿佛整个大地都为之震颤。
紧接着,便是那轰隆隆的巨响,
震耳欲聋。
周遭的匈奴贵族们闻声纷纷面露惧色,脸色变得煞白如纸,不约而同地朝着远方望去。
只见在地平线上,一道长长的黑线逐渐浮现,宛如一条蜿蜒的巨蟒。
与此同时,一面巨大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迎风招展。
“冲天大将军,李渊!”
屠各部首领望着那杆在风中猎猎作响的金色大旗,心中已然明了来者何人。
只见那旗帜上绣着一个龙飞凤舞的“李”字,仿佛要冲破云霄一般。
不多时,李渊率领着他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了美稷县前。
城中的守军们远远望见这支气势磅礴的队伍,不由得心生恐惧。
此时,张辽、高顺、徐晃、杨奉和郭太五位将领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来,迅速下马,单膝跪地参拜李渊:“参见大将军!”
李渊微微点头,目光落在眼前这座巍峨壮观的城池之上。
这座城池不愧是右谷?王的属地,其规模之大远非他们一路走来所经过的那些小县城所能比拟。
城墙高大坚固,可以轻松容纳数万军民。
郭太一见到李渊,便毫不犹豫地单膝跪地,抱拳请令道:“末将愿率领先锋部队,一举攻下此城,请大将军恩准!”
话音未落,其余四位将领也纷纷效仿,齐声高呼:“末将等亦愿效命!”
李渊见状,微笑着摆了摆手,朗声道:“诸位将军一路奔波至此,着实辛苦了。接下来的攻城之战无需动用你们麾下将士,本将军早已备好了丰盛的酒宴,只待成功拿下美稷之后,便为各位庆功!”
说罢,他转头看向这五位将领,眼中满是赞赏之意。
的确,这一路上他们五人可谓是尽心尽力。
遇到高山险阻,他们亲自带领士兵开山辟路;碰到河流湖泊,又指挥众人搭建桥梁。
不仅如此,还要时刻警惕沿途匈奴哨骑的骚扰和袭击。
正是由于他们的奋勇作战,才使得李渊的大军能够安然无恙地抵达美稷城下。
然而,在这一系列激烈的战斗中,他们五人的部下也伤亡颇重。
面对着神出鬼没的匈奴游骑以及从暗处不断射来的夺命箭矢,负责开路的先锋军队遭遇了沉重打击,短短时间内便有一千多人伤亡。
特别是郭太所统领的队伍,与其他四位将领手下的西河兵卒相比,显得尤为艰难。
郭太手中原本的白波部众并没有配备大量的战马,其部下几乎全是步卒。
因此,当他们遭遇到来去如风的匈奴游骑频繁骚扰时,应对起来异常吃力。
然而,即便处于如此不利的境地,郭太所率领的一千五百名部众却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指挥能力,成为第一支抵达美稷的部队。
这个结果着实令李渊感到惊讶。
郭太此人一旦上阵打仗,简直勇猛得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