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建制(上)

而且需要明白的是,这些人在接下来都会被李渊派遣到各个地方去担任官职。

如果真的有一些滥竽充数之徒混在其中,那么地方的治理肯定会被搞得一塌糊涂,最终受到损失的不还是李渊自己吗?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李渊绝对不可能为了打压世家而故意去提拔那些豪强的庸碌之辈。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榜单。

有人欢喜,自然就有人忧愁,尤其是那些豪强们。

李渊之前剥夺了他们大部分的土地,让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原本他们还寄希望于科举能够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可现在看来,中榜的人大多都是世家子弟,豪强能够中榜的简直是凤毛麟角。

这意味着他们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许多豪强的眼神都变得阴郁起来,其中还透露出丝丝的疯狂。

毕竟,失去了土地的他们,如果再不想办法做点什么,恐怕真的就要坐吃山空,面临绝境了。

于是,不少豪强都心事重重地离开了州牧府,只留下那些世家子弟在府外尽情地狂欢庆祝。

夜晚,州牧府内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府内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

李渊特意设宴,邀请今日中榜的举人前来赴宴。

这些举人即将下到地方为官,李渊自然要借此机会认识一下他们。

晚宴开始,李渊首先起身,向众人敬酒,表示对他们的祝贺。

随后,他与每一位举人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籍贯、学业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这些举人大多年轻有为,意气风发,对李渊的问题一一作答,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李渊仔细观察着每一个人,心中暗自评估他们的能力和潜力。

其中,有一个人引起了他的特别注意,那便是张扬。

张扬年纪约三十出头,身材高大,体格健壮,孔武有力。

他站在一众举人当中,显得有些突兀,与其他文质彬彬的举人相比,更像是一个武人。

李渊好奇地与张扬交谈起来,发现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对文学也有一定的造诣。

原来,张扬自幼习武,以武勇出名,但他并未因此荒废学业,反而勤奋读书,努力提升自己。

李渊对张扬的表现颇为赞赏,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晚宴结束后,李渊对这些举人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对张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李渊开始着手处理官员任命的事宜。

他麾下原本就有一些文吏,但随着地盘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官员来管理地方事务。

这件事,李渊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和阎忠、黄都二人商议过了。

然而,在关于建制方面,阎忠和黄都二人都未能给李渊提供太多实质性的帮助。

按照阎忠的建议,自然是遵循汉朝的旧制,沿用汉朝的官僚体系。

毕竟,汉制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而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然而,李渊心中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

他深知时代在不断变迁,如今的形势与之前已大不相同。

因此,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更加符合当下实际情况、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制度。

相比之下,黄都在这方面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虽然他在管理具体事务方面表现出色,但对于一些宏观的谋划和制度设计,黄都并不是特别擅长。

李渊凝视着眼前的纸张,上面列着十个部门的名称:户曹、兵曹、法曹、仓曹、田曹、商曹、财曹、稅曹、吏曹、工曹。这些部门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户籍管理到军事、法律、仓储、农业、商业、财政、税收、人事,再到工程建设,无所不包。

李渊首先将目光落在了户曹上。户曹负责掌管户籍,这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然而,目前李渊麾下虽有二百余万人口,但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编户入籍。

这意味着,他对于自己所统治的人口数量只有一个大致的估算,而具体的人口数据根本没有得到准确的统计。

没有户籍,就无法有效地征用民力,也难以充分激发麾下五郡的力量。

这对于李渊来说,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兵曹的职责至关重要,它负责统计府兵的人数、装备、粮草、升迁以及评功等事务。

有了兵曹的存在,士卒的管理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军队的正常运转和战斗力。

法曹作为司法部门,承担着缉盗和讼断等重要任务。

在当前情况下,这是李渊麾下最为迫切需要的部门之一,因为它关系到社会的治安和公正。

仓曹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它主要负责管理各地的粮草储存、钱帛以及各种物资。

所有的物资都必须经过李渊的调令才能从仓曹取出,这显示了仓曹在物资管理方面的严格性和重要性。

尤其对于并州来说,如今的仓曹更是举足轻重,因为各地还储存着不下两三百万石的粮食,而并州目前尚无法自主产出足够供给两百多万人口的粮食。

田曹主要负责管理五郡内的土地山川,包括规划开垦、渔猎以及最重要的统计田亩数量。

李渊有意效仿宋朝的鱼鳞册制度,以便将来能够更准确地征收赋税。

按照鱼鳞册来征税,可以确保税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商曹则专门管理治下的商业以及对外贸易。

由于并州目前需要从外部购买大量的粮食等物资来满足两百多万人口的需求,商曹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

它不仅要促进商业的发展,还要确保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以保障并州的物资供应。

因此,对外贸易对于李渊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他计划派遣官员来推行国有经商,同时亲自派遣商队进行对外贸易活动。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赚取财富,还能为并州持续不断地运送各种急需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