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十曹主簿

然而,当黄都和阎忠看到李渊对他们的最新任命时,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沉默了下来。

毕竟,李渊的这一举动实在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颇有一种飞鸟尽、良弓藏的意味。

黄都心中暗自焦急,他不知道李渊这样做究竟是何用意。

而阎忠则显得颇为沉稳,他的脸上并没有流露出过多的情绪,但其实内心也在暗暗思忖着。

与此同时,那些依附在黄都和阎忠麾下的文吏们,心思也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他们中的一些人面露迟疑之色,似乎对这突如其来的任命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另一些人则面露惊喜,或许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晋升的机会;还有一些人则面露嫉妒,毕竟原本属于黄都和阎忠的一些权力,如今却被其他人所取代。

在这十曹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兵曹主簿一职。

而担任这一职位的,竟然是李渊军中的仓曹史张溪。

张溪在李渊军中出征时,负责管理军中钱粮的调拨、兵器盔甲的调配,以及士卒的评功等重要事务。

可以说,他对于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了解。

因此,由他来担任兵曹主簿,无疑是李渊军中最合适的人选。

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法曹的人选竟然是平日里一直跟随在李渊身旁的书吏钟繇。

钟繇被任命为法曹主簿,肩负起处理所有刑事案件的重任。

与此同时,仓曹的主簿一职则由阎忠之前的副手陈情担任。

陈情出身于河南陈氏的旁支,当初李渊率军攻入洛阳时,俘获了大量的官吏。

而陈情原本就是洛阳粮库的一员掾吏,对管理粮仓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被阎忠所赏识,成为了他的掾吏。

如今李渊单独设立仓曹,陈情也顺理成章地从阎忠的掾吏一跃成为一曹的主官。

这个任命虽然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但仔细想来,却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陈情在管理粮仓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和经验,而仓曹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粮食等物资。

最后,田曹的人选则是来自黄都麾下的庾言。

庾言出自颍川庾氏,是颍川近百年来最新崛起了世家大族。

尽管庾氏家族的地位比不上钟、荀、韩、郭等家族,但也是家中出过两千石高官的名门望族,属于新近崛起的世家。

而庾言呢,他其实是庾氏家族的一个旁支子弟。

当初李渊率领大军横扫颍川诸县的时候,庾言不幸被俘。

不过,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庾言的命运却在这里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原来,黄都对庾言颇为赏识,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于是便将他收为自己的僚属。

后来,在黄都负责度田的时候,庾言更是身先士卒,亲自带领一群文吏下乡去分田。

他工作认真负责,处理事情井井有条,让黄都对他越发器重。

如此一来,让庾言来管理田曹,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毕竟,他对土地和农事都有着相当的了解,而且又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肯定能够把田曹的事务处理得妥妥当当。

再看商曹这边,担任主簿的是薛泽。

这薛泽出身于河东薛氏这样的名门望族。

想当初,薛泽审时度势,主动打开城门,率领族人投靠了李渊。

李渊自然也不会亏待他,不仅对他礼遇有加,还特意将商曹的主簿一职交给他来担任。

要知道,河东地区的商业十分繁荣,而薛家在商业方面本就有着一套成熟的运营模式和商队体系。

让薛泽来担任商曹主簿,正好可以借助薛家的力量,迅速让商曹建立起来,并顺利运转。

至于稅曹嘛,李渊目前还没有设立主簿一职,这个位置暂时还是空缺着的。

他的打算是,先把地方官吏的体系彻底铺开,等一切都稳定下来之后,再从军队中挑选合适的稅役,然后任命自己的心腹之人来担任稅曹主簿。

最后,吏曹的主簿则由李渊亲自兼任。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直接掌控吏曹的事务,确保官员的选拔和任用都能符合他的心意。

而工曹的主簿则是从临颍就跟着李渊的郭峰。

他一直都是工匠营的长史,做的不说多好,但也没有出错。

李渊吩咐下去的事,郭峰都尽可能的安排好。

这就让李渊对郭峰很是满意,直接提拔到工曹的主簿。

各曹的主簿人选一经公布,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那些得到任命的人自然是欣喜若狂,而那些没有被选中的人,则难免会心生不满和愤恨。

在众多群体中,最为愤怒的当属上党和太原两地的世家大族了。

毕竟,在十曹主簿的职位中,上党和太原竟然连一个名额都未能获得。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河南颍川籍的官员数量却占据了绝对优势。

这让上党和太原的士人如何能够心服口服呢?

然而,由于之前发生过那样一件事情,使得没有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士人胆敢在州牧府门前闹事。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事情就此结束。

上党和太原的本土氏族心中的不满情绪一直在不断积累着,犹如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便会喷涌而出。

从李渊此次的任命情况来看,便可略知一二。

在他的麾下,出自河南尹以及颍川郡的官员数量最多,几乎占据了其文吏总数的七成之多。

颍川郡向来以人文荟萃而著称,李渊在起兵过程中,自然俘获了众多来自此地的人才。

而河南尹更是大汉的中心地带,洛阳作为国都所在之地,更是汇聚了天下的英才。

当李渊攻破洛阳时,几乎将洛阳的英才尽数收入囊中。

十曹的任命,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彻底揭开了五郡之地波澜壮阔的大发展序幕。

各曹闻风而动,纷纷紧锣密鼓地组建人手、招募吏员。

由于人员众多,衙门数量也相应激增,州牧府的前院早已无法容纳如此众多的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