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春闱(上)

可以看出,李渊所采用的这种考场设置方式实际上借鉴了后世的考场规矩。

凡是前来参考的人,只需要携带自己本人即可,至于其他所需物品,一概无需操心,均由州牧府统一安排妥当。

这场考试并未设定任何限制条件,无论是出身贫寒还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亦或是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背景的人士,只要怀有真才实学,都能够报名参加。

当李渊站在主考官的位置上放眼望去时,他注意到人群中有许多身着麻衣的读书人。

那些麻衣显然已经不知被洗涤过多少次,颜色已然泛白,与其他那些穿着光鲜亮丽儒袍的人相比,显得格外醒目,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

随着一个个学子陆续踏入考场,原本还有些嘈杂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紧闭双唇不再言语。

有的学子好奇地四处张望,目光扫过周围陌生的环境;有的则小心翼翼地偷瞄着端坐上首的主考官李渊。

然而,当他们真正看清李渊的容貌时,无一不被其年轻的外表所震撼——这位并州牧看起来竟是如此年轻!

对于那些初次见到李渊的学子来说,这样的情况着实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即便之前就已经有所听闻,可当真正见到时,仍然忍不住震惊了好一会儿。

此时。

“大将军,时辰已到!”

钟繇站在李渊身旁,轻声提醒道。

李渊闻听此言,缓缓地将按压在考卷上的那只手抬了起来。

此次前来报名参加考试的学子总计达一千一百人之多。

其中,超过七成的考生皆来自于五郡本地。

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出自世家大族或者豪强之家,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出身寒门。

而在这些本地学子里,又尤以太原、上党以及河东这三个郡的人数最为众多。

至于剩下的那三成,则并非并州籍贯之人,他们大都是跟随李渊来到并州之后却未能得到重要任用的人士。

“把考卷和答卷分发下去吧,记住,每人一份考卷,一份答卷,要让他们把答案都书写在答卷之上!”

李渊语气轻柔地下达着命令。

“诺!”

钟繇恭恭敬敬地应了一声,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起那些考卷。

就在他的目光触及到考题的瞬间,整个人的神情猛地一怔。

原来,这第一道题目竟然是考查刑律方面的知识。

具体要求是结合并州当地的实际情况,写出二十条最适宜并州施行的刑律条款,并且此题总分值高达二十分。

钟繇看到这样的题目设置,内心深处掀起了惊涛骇浪般的震撼,简直难以言表。

此时此刻,参与此次科举考试的众多学子无一不是来自并州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人。

仅仅只是第一道题目,如果能够依据这些答案去实际推行相关政策措施的话。

那么,整个并州地区的两百多万军民必然会心向一处,全心全意地归顺和支持。

钟繇漫步其中,目光不停地扫视着。

他逐渐意识到,这里所列出的每一道题目,实际上都是目前并州亟待解决的重要政务问题。

与其将其称之为一场普通的考试,倒不如说是在直接决定着接下来并州应该采取何种行政管理方式更为贴切。

就在这时,钟繇的视线落到了最后的一道题目之上。

刹那间,他只觉得心头猛地一震,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狠狠击中一般。

只见那题目赫然问道:“黄巾起义究竟因何而起?为何太平道能够煽动起八州之地多达数百万民众起来造反?而且,在这场大规模的造反行动之中,为何绝大多数参与者竟然是以流民为主?那么,这些数量庞大的流民又是源自何处呢?”

此题总分高达二十分!

当一张张考卷和相应的答卷逐一发放到各位前来应考的学子手中时。

这些学子们定睛一看眼前的考题,瞬间全都惊愕得呆立当场,脸上纷纷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这……这跟他们之前所臆测和想象的完全不同啊!

原本以为会出现大量关于儒家经典以及各种经典子集的内容,然而此刻却是连一点儿影子都看不到。

就在此刻,场中的气氛陡然间变得凝重起来,绝大多数的学子脸上瞬间失去了血色,一片惨白。

原因无他,只因他们心中清楚地知晓,之前所做的一切精心筹备如今已全然化为泡影。

一时间,绝大多数的学子宛如石化般呆立原地,手中握着笔却迟迟不肯落下。

他们的目光空洞无神,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

然而,与这些茫然失措的学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还有一部分人眉头紧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努力思索着眼前的题目。

此次科举考试,李渊采取了以一百五十分作为满分的计分方式。

而且,每一道题都对应着相应的分值。

最终得分最高之人,将会荣膺榜首,同时还将录取排名在前一百位的学子。

不得不说,李渊此举已然算是做出了极大的让步。

要知道,参与这场考试的学子总数多达一千一百人,而能够被录取的仅仅只有区区一百人而已,如此算来,成功的几率近乎于十分之一。

若是不幸在此番选拔中被淘汰出局,那么也就只能归咎于自身实力不济了。

此时的李渊正端坐在高位之上,犹如一名严厉的监考官,他那双锐利的眼睛始终紧紧地盯着下方的这群学子。

任何胆敢有丝毫小动作的人,李渊都会毫不犹豫地当场将其驱逐出考场。

显然,李渊严重低估了自己的威严和权势。

在他面前,这群学子们连一丝一毫的坏念头都不敢生起,只得老老实实地埋首苦思,绞尽脑汁地应对眼前的难题。

要知道,对于这些考生而言,此次考试的意义极其重大,它直接关系到他们各自家族未来在并州的命运走向。所以每个人都心弦紧绷,不敢有丝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