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平衡(上)

并州的各项事务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这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便是本土的世家与豪强们。

他们深切感受到了并州因李渊等人的到来而焕发出的蓬勃生机。

然而,这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喜悦,原因很简单——他们完全被排除在这一切之外。

自从上次李渊录取了上百名并州本土的世家豪强子弟后,这些家族原本满心欢喜,以为李渊会对他们加以重用。

毕竟,以他们的背景和实力,即便不能担任一曹主簿这样的要职,至少也能捞个一县县令当当。

然而,令他们大失所望的是,李渊竟然将这一百名被录取的学子统统打发到了地方,这无疑是对他们的一种轻视和冷落。

让他们如同小吏一般,与那些粗俗不堪的武夫以及愚不可及的百姓打交道,这对于那些世家出身的学子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奇耻大辱!

当时就有不少人被气得面色涨红,如猪肝一般,而那些世家更是觉得颜面尽失,纷纷找上阎忠开始诉苦。

然而,这一次阎忠却对这些抱怨视若无睹,完全不予理会。

这让那群学子感到十分憋屈,心中的愤懑无处宣泄。

他们本就对进入州牧府一事心存不满,如今更是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践踏。

于是,一些人开始萌生出辞官的念头,想要摆脱这种困境。

然而,当这个想法被提出来时,他们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因为一旦他们真的提出辞官,他们自己的家主也绝对不会同意。

家主们认为,能够进入州牧府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如果就这样退出,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之前的努力,什么都没有得到?

面对家主们的压力,这些自命清高的官吏们感到十分无奈。

他们虽然心中不情愿,但也只能继续留在州牧府,忍受着与那些愚昧的百姓争吵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要知道,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清查户口、统计田亩,并汇聚成鱼鳞册。

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一个个下乡,亲自与那些愚昧的百姓以及粗鄙的武夫打交道。

对于这些从未接触过基层事务的世家子弟来说,这无疑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李渊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对于这些官吏们的行动也了如指掌。

他当然知道其中不乏一些偷奸耍滑之徒,他们要么敷衍了事,要么干脆让家族中的其他人代劳。

对于这些人,李渊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惩戒,以维护州牧府的工作秩序。

然而,对于那些让自己家族中其他人出手的官吏,李渊则采取了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

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过多地追究。

毕竟,李渊也需要尽快的清查出人口以及田亩。

这几个月里,李渊一直偷偷观察这些官吏,看看有哪些是可以提拔的。

当然李渊也没有忘记他们的那些功臣。

比如阎忠和黄都。

不过自从李渊上一次分了阎忠和黄都的权后。

李渊敏锐的感觉到了,阎忠和黄都的一丝疏远之意。

这个疏远并不是那种灰心。

而是一种君臣之间的关系。

开始变得有些沉默寡言。

尤其是阎忠。

因为他从这次李渊的任命当中嗅到了一丝异样的味道——李渊似乎在有意无意地打压他。

通过将他的麾下进行拆分,原本属于他的手下如今竟然一跃成为了与他平起平坐的存在,这无疑是对他权力的一种削弱。

尽管阎忠表面上并未表现出任何不满,但他的内心其实早已波涛汹涌。

他对李渊的这种做法感到了一丝丝不满,只是他不敢将这种情绪表露出来。

经过深思熟虑,阎忠终于意识到,一定是自己的某些举动引起了李渊的猜忌。

经过一番苦苦思索,阎忠恍然大悟,问题很可能就出在他与世家豪强走得太近这一点上。

想通了这一点后,阎忠决定采取行动来挽回局面。

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他开始刻意地与世家豪强保持距离,尽量避免与他们有过多的接触,以免引起李渊的进一步怀疑。

然而,这种疏远感并未持续太久,并州的世家们很快便察觉到了这一变化。

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危机。

毕竟,在李渊的统治下,世家们始终无法感受到丝毫的安全感。

于是,这些世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局势,并将目光投向了钟繇。

钟繇同样出身于世家,而且其家族背景比阎忠更为显赫。

他是李渊麾下出身最高的人,担任着法曹主簿一职,负责管理治下的一切刑律事务。

在并州地区,钟繇可谓是位高权重。

李渊之所以如此器重钟繇,原因并非仅仅在于他出身于长社钟氏,更重要的是他来自颍川。

众所周知,李渊麾下的官吏一直存在着两个主要派系:一个是以黄都为首的颍川派系,另一个则是以阎忠为首的洛阳派系。

而在黄都的颍川派系中,不仅包含了一些寒门出身的人,还有许多官吏,其中以吏员居多。

然而,在阎忠的洛阳派系中,其成员构成相当复杂。

其中不仅有洛阳本地的众多官员和吏员,还有来自天下各地的读书人。

这些人来源广泛,既有来自各地的,也有一些关西人士。

如此复杂的人员构成,导致该派系内部关系错综复杂,远远不如黄都的派系那般团结一心。

相比之下,黄都的派系则显得相对单纯,其中颍川人占据了八成之多。

这些颍川人士对黄都唯命是从,将其视为领袖。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渊自然难以放心。

为了制衡黄都麾下强大的颍川系,李渊决定采取一项策略——提拔钟繇。

钟繇出身名门,同时也是颍川士人,具备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李渊看中了他这一身份,希望通过对钟繇的提拔,来打破颍川系在黄都派系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达到平衡各方势力的目的。

事实证明,李渊的这一举措确实取得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