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秋 作品

第121章 兵临城下

相较于西侧的绍县,更靠近淮州的安县更是处于危险之中。

自淮州被围,江县失守的消息传来。安县县令早已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不知如何是好。

若是北宁大军来犯,只凭着城内两百募府军,那是根本无法守住这县城的。

此时与外界的联络,可以说已是完全被切断。唯一可以联系的,也就是西边的绍县了。可绍县的情况与安县也差不多,并且由于地处更偏,县城的人口也还比安县更少一些。

可此时也无他法。于是县令也只得派人去绍县,一面是了解绍县的情况,二来也是想问问他们那边可有何打算。

“老爷!城外来了一支人马!”

一听来报,安县县令是大吃一惊。不由的惊问道:“有……有多少人?”

“老爷,大约五六百人。自西而来,看样子像是从绍县来的。”

“绍县?”

沉吟一下后,县令忙道:“快!随我去看看。”

所来的兵马,原来正是高唤所带领的。

绍县与安县一样,只有两百募府军。高唤说服绍县县令之后,便召集城中的一部青壮年,加上县衙里抽调出的捕快衙役等,也仅凑集出了不足六百人。所幸的是,这两县皆属甲等边县,县中所储兵甲,倒也还勉强够装备这新招的三百多人。

说明来意之后,安县赵县令还是担心的问道:“高将军。可就算我安县依样画瓢。也最多能够凑出七八百人马。加上你带来的,不过一千多人。这临时拼凑的千余……!”

他本想说乌合之众,又觉之不妥,忙改口道:“这千余人马如何能抵挡住北宁大军来犯啊?”

高唤听罢,却微微一笑道:“乌合之众也有乌合之众的用法。若是赵县令能合力配合高某,我能保证击退北宁第一次来犯!”

看着他如此信心满满,赵县令还是有些将信将疑的问道:“你凭这点人马,你真能做到?”

“赵大人请放心。如今北宁军定是分兵两路。一路围攻淮州,一路在江县布防,以阻止我朝增援大军。而安县、绍县本就无甚防备力量。对于他们来说,就如同空城一般。所以,他们来犯之军,必定不会太多。我想,最多不过两三千。”

赵县令听罢,点点头道:“高将军说的似乎有些道理。对于这兵事,下官所知不多。就依高将军所言,方才你说第一次来犯。那第二次呢?这又是何意?”

“如若北宁军第一次来,吃了亏。那么在前线紧张的情况下,他们定不会再轻易来犯。可是若时间拖得久了,他们就会想法消除我们这个后患。到时来犯之敌,恐怕就会在五千左右。这样的兵力差距,我们再怎么样,也难以坚守了!”

“那以高将军所言,这安县还是守不住啊?”

高唤轻叹道:“高某无能,只有把握能挡住北宁一次的进攻。至于之后嘛,就得看朝庭的援军情况以及战况之变化了!我并无更多的把握。!”

他看着赵县令又接着道:“赵大人!高某是个粗人,别的我不会说。你我虽然官职卑微,但即然为官,就理应为国为民尽力而为。至于最终的结果嘛……!那也只能是尽人事而知天命了!”

思索一翻,赵县令一咬牙道:“那好!高将军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下官也豁出去了!那就一切请高将军调度吧!下官一定全力配合!”

高唤一听,忙一施礼:“多谢赵大人!”

淮州城内,任逍遥刚刚巡视完城防回到府衙,正好遇上去探望伤员回来的马府尹。

“马大人,情况如何?城中的药品可还够用?”

马元久一拱手:“任大人,药品倒还够用。城中的粮草也至少还能支撑三月。只是这半月以来,敌军数度攻城,我们的伤亡可不算小啊!”

“是啊!虽说北宁军并非是每日都在攻城,且攻城的力度似乎也并未尽全力。但每次的进攻还是颇有章法,并也都还具有一定威胁的。”

马元久点点头道:“是啊!只是有一点我不太明白。这北宁军似乎并不急于破城,或每日,或隔一日攻城一次。每次出动的兵力似乎也并不算太多。这是为何?”

“我想,定是因为淮州城防坚固。北宁军若是一味的强攻,虽然我方伤亡也定然很大,但他们的损失也必定会大的多。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他们定是想在江县击退我增援之后,再回过头来一举拿下淮州城。毕竟他们也知道我们城中兵马不多,除去坚守之外,难以对他们构成什么威胁。”

“二位大人!”

说话间,孙壁走了进来。

任逍遥忙问道:“孙将军,兵力调整可好?”

“回大人!末将已从预备的人员中挑选出人来,补充至各营之中。只是,这新补之人,都是这半月以来临时召集。只做过简单的训练,并无什么作战经验。只怕越往后,伤亡会越大啊!”

任逍遥也有些无奈的摇摇头道:“是啊!这也是难以避免的。”

一旁的马元久不由的问道:“不知,这朝庭的援军何时可至啊!”

任逍遥抬起头来想了想道:“自北宁入侵自今,已近二十日。从朝中收到我们的奏报,再调集军马粮草,就算前几日有有雨,也差不多应赶到江县了。只是眼下我们已与外界完成断绝了联系,所以具体情况也只能凭猜测了。”

城外北宁军大营

“报!董将军!前来增援的一万三千兵马已押运着粮草到了!”

听到汇报,董胜点点头道:“很好!这些日子,我军已有数千伤亡。增援来得非常及时。立即按曹将军的吩咐,命其中的八千人押送粮草赶往江县并听从曹将军调遣。其余的留下,先休整一日,后天再度攻城!”

“是!”

“将军!昨日的攻城战中,末将发现城上已有好些并无甲胄之人参与守城。这很明显,淮州城中伤亡也不小。他们已是在动员老百姓在参与守城了!如今我们的援军与粮草皆至,不过趁此机会,加大攻城力度。一举破了那淮州城,岂不是头功一件!”

听到副将的提议,董胜却冷冷一笑道:“淮州城可不是你所想的那么好攻破的!你所言之情况,本将军也已发现。这正说明了,他们的兵力在不断损耗。但还远达不到可以让我们一举破城之地步。一切还是按曹将军所布属的进行吧!切莫自作主张,贪功冒进!”

那副将一听,忙低着头退了回去。

董胜看了看他,却微微一笑道:“吴将军想立功,本将这里倒是有一小功可送予你,不知你可有兴趣啊?”

一听董胜并没有责怪自己,还要给他派任务。那副将吴宣忙上前一步施礼道:“但凭将军吩咐,末将万死不辞!”

董胜呵呵一笑道:“谈什么死不死的!如今这淮州急切之间难以攻下。目前曹将军与南虞的援军也已在江县展开对峙,短时间内想必也未必能分胜负。不过这西边的安县与绍县尚在敌手。此两县虽非什么战略要冲,也无重兵驻防。但拿下之后,至少也会对我军的钱粮补充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之用。不知你可愿意前去取下此二城啊?”

“末将愿去!”

“那好!我给你三千人马,你……!”

吴宣一听,忙道:“这两小城,即非坚城。城中不过一两百看城门的兵卒,何须用得了三千兵马!末将只须八百人便可!”

“八百人?”董胜正色道:“吴将军可也别太大意了!虽说此二城几乎无甚兵马,但若是像淮州这样,他们发动百姓据城而守。这还是需要费上些许力气的!”

“那……!那就一千五百人吧!”

吴宣刚说完,董胜却道:“好啦!我给你两千人马,你去把安县,绍县拿下。若是能迫其献城归降,那是最好。若不能,那也当尽量减少伤亡,本将可不想在此二小城上太费周章。明白吗?”

“是!谨记将军将令!”

在吴宣的眼里,要拿下这两座几乎算不上有驻军的小县城,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于是接到命令的第二天一早,吴宣便点齐两千兵马直奔安县而来。

虽然从未来过安县,但从之前的情报中也已得知。像安县、绍县这种小城。也就两百驻军,而且还是战斗力较差的募府军。就算加上城内的什么捕快、府库的驻守兵丁衙役,也不会超过三百人。而且城防也薄弱,仅仅能够抵御盗匪而已。

未时时分,吴宣率军便已赶到了安县城外。

只见这安县的城墙,高不过一丈多。也并无护城河或护城壕之类的防御设施。就连紧闭的城门也显得有些陈旧。

再看城上,虽然虚插着一些旗职,可城上的兵丁却是稀稀拉拉的并没多少。其间还明显有着不少身着差役服饰和百姓衣着的人。

看来还真是和董将军所料的一样,这安县城中并无什么兵马,所以这才让百姓上城守备。

虽然在淮州,也有百姓上城协助防守。但毕竟还是以军队为主。可一看这安县的城防,兵丁不过百十来人,百姓却占了一多半。

“将军!咱们是直接攻城?还是稍作歇息再攻城?”

回头看了看身后那衣甲鲜明的两千军队,吴宣朝手下笑道:“你看就这破城,经得起我大军的攻击吗?他们也不过是强迫着百姓上城装装样子而已!”

“那将军的意思是?”

“这样吧!弟兄们也走了大半日了。先让大家休息一下,你去劝降他们。给他们一个时辰的时间考虑,若是开城归顺,那自然是好说。若是不然,一个时辰之后,我大军最多一个时辰便可破城!那时可没他们的好果子吃!”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