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看门面房
时间来到了1983年5月中旬
还有一个多月,梁书弗就要中考了。
在过去一年里,梁家花了600元承包了十亩水塘养殖野鸭,又花了200元承包了两亩空地,接着又是种植水草,搭建了鸭舍,孵化室、饲料房和工具间,花了500元,零零总总花了将近2000元。
除了金钱投入后,还有人工投入。
梁勇在河口村和原渔业小队雇佣了三个人,开出每个月25块钱的工资。
这些人日常主要负责放鸭,收鸭,喂食,喂水和清扫鸭舍,收集鸭蛋。
经过各方打听,他还请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张老头,专门挑拣受精鸭蛋,在孵化室内孵鸭蛋。
因为这样有经验的能手不多,梁勇开出了40块钱的高价工资。
张老头是个孤寡老头,之前在大队里养鸬鹚,习惯和鸬鹚住一起,现在也住进了鸭舍里。
梁勇和孙秀芹一合计,就又加了10块钱工资,算是给他的看门费。
张老头乐呵呵的拿了,工作更加卖力。
他无儿无女,要多赚钱的钱傍身养老。
此外,随着亮晶晶头花畅销苏市和海市,孙秀芹和陈阿炳商量后,在去年秋收后租下了她们之前住的仓库。
之前她们已经出钱修理了仓库,这次又花了1500块,加固了仓库的结构和屋顶,换掉了原来的门窗,还在门口铺上了砖块,这样下雨天不在会有泥泞带入仓库,保证头花工厂的洁净。
现在梁家小楼的院子用来收农副产品,一楼其他两间房间都给了亮晶晶服饰。
在纪广福的建议下,孙秀芹将精品定制和普通成衣分开来,各占一个房间。
精品定制的房间,在梁书弗和纪广福的讨论后,划出了一块专门的会客展示区,方便上门的客人选购。
梁书弗还学着海市百货公司,在房间角落做了一个试衣角。
墙上钉了一面落地镜,外套之类的衣服可以直接试,若要换姨父,只要拉上厚重的双层麻布,换完衣服后直接在里面照镜子看款式。
这个小改动让很多来试衣服的人十分满意,毕竟之前只能拉在身上比划,效果肯定没试穿来得好。
这么一番改动加装修,又花了几百块。
帮工的人越来越多,又因陈婆婆治疗眼睛的缘故,孙秀芹请了嫂子赵凤云的娘家嫂子来帮忙做饭,又喊了王大眼的婶娘,也就是梁传根隔壁的小王婆婆帮忙备菜洗刷。
等陈婆婆出院后,三个人一起给三个厂的人十六个人做饭。
一下多了几个人,每个月工资都要开出去,野鸭养殖又有周期,孙秀芹感慨赚的钱总是不见影子。
好在5月的时候,供销社给她们又结了一笔款,手里总算攒满了五千块。
正是这时候,苏兰传消息过来。
“秀芹,现在县城有一间店铺要出租,位置和大小都十分不错,你要不要来看看?”
孙秀芹没想到真有商铺出租,愣了下半天,梁书弗接过话筒,肯定地回复,“好的,我们这周就去看看。谢谢苏姨。”
苏兰听见是梁书弗的声音,惊讶,“小弗,你这么早就放学了?”
“今天我们学校搞运动会,所以提前放学。”
“运动会啊,真不错。前段时间小征他们学校也开了,不过他一个项目都没参加。”
苏兰摇头,“对了,马上就要中考了,姨妈还念叨着,说过几天来看看你,让你考前别紧张。”
说起吉秋萍,孙书弗有点担心地问:“奶奶的咳嗽好点了吗?”
“已经好了,这还要多亏你送去的膏方。”
梁书弗长舒一口气。
干奶奶咳嗽是老毛病了,严重的时候经常连气都喘不上。
去年一年没有犯,没想到今年换季的时候却来势汹汹。
她特意去找了有几张祖传偏方的张国平,结果人家竟然考去了隔壁县的医学院,进修去了。
幸好张欢说她表叔那有治咳嗽的膏方,于是她特意找张老板买了几贴膏方。
“张老板说那个膏方要常吃,尤其是入夏后服用可以短根,下次我再找他配一些给奶奶送去。”
“不用那么麻烦,我去就行,你就专心学习吧。”
苏兰在电话里和梁书弗说了几句,越好周末带她们一起去看门面房。
周日上午,孙秀芹,梁勇带着两个女儿,一起去了县城。
到了约定的公交车站台,苏兰已经在等他们了。
“走,我带你们去。”
一路上,她介绍了门面房的情况。
门面房位于虞县中心商圈主干道上,是一栋二层小楼,面积大约在500平方。
小楼原来是商务局下的一家被单厂的门面房,去年商务局整合集体资源,将被单厂、毛巾厂还有的两个毛纺厂合并成为虞县纺织有限公司,这个门面房就空了出来。
“今天来和你们谈出租的是纺织公司后勤部的周部长,人很直爽,他也是我班上同学的家长,你们放心。”
苏兰将情况大概说了下,几人就到了门面房。
梁书弗大概看了下这栋小楼,有点陈旧,旁边连着另外几栋一层小楼,手拉手一起矗立在主干道路边。
小楼的进门口有点狭窄,进深很大,整体像一个窄体立方体,走进去后就会发现布局紧凑,后半部分的光线不是很好。
“周部长,久等了。”
苏兰对着一个三十出头,中等身材的男人道。
“苏老师,哪里的话,我还要谢谢你帮我介绍。”
苏兰知道他是在客气,这套小楼位置很好,平时人流量不少。
“周部长客气了。”她给双方介绍,“这是我朋友,这位是梁勇,这位是孙秀芹,还有他们的孩子,是他们想租门面房。”
“梁同志,孙同志,你们好。我带你们看看吧。”
周部长带着几人楼上楼下转了一下,梁书弗发现一个问题。
“周部长,隔壁是炼油坊吗?”
周部长愣了下,然后点头,“没错,隔壁是一家炼菜籽油的炼油坊。”
待几人看完后,苏兰偷偷问:“怎么样?这一片本来都是被单厂的门面,现在就剩下这个了。剩下的原因是这个门面房比较大,一般的个体户吃不下来。
你们的裁缝铺不是要做精品吗?这片地方就这栋小楼最气派了,而且二楼改造后还能住人,要是以后小弗来县城上学,毕业后工作,你们一家就是搬来也住得开。”
孙秀芹和梁勇看了后很心动,就连梁书瑶也是觉得这里也真大,真宽阔。
梁书弗却有不同意见。
“这小楼位置确实很好,也很大,好好装修一下的话,确实能吸引人。
但我刚刚看了隔壁两家店,一家是卖香烛黄纸的,一家是炼油作坊。我们家的裁缝店开在这不合适。
炼油作坊里的味道大,可能会让客人反感,而且油坊比较油腻,时间长了咱们的店可能会被熏得油腻。
再者隔壁还有一家香烛店,可能会有明火,与这两家挨在一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最后就只这门面太窄,里面光线不好,不论是展示衣物还是做成试衣间都不太合适。”
大家一听,也发现了问题。
周部长过来问大家看得怎么样的时候,孙秀芹委婉的表示了不合适。
“周部长,不知道你手里还有没有其他的门面房?”
来都来了,争取多看几个,也不算白跑一趟。
在众人期盼的眼神下,周部长亚历山大,最后绞尽脑汁才想出一个地。
“确实还有一个地方,但——”
他想了下,“那地方比这差多了,你们确定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