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租下
周部长带着几人出了小楼,用链条锁锁上了大门后,又带着几人走了十几分钟的路,七绕八拐,在一个巷子头一间低矮的房门前停住。
“到了。”
几人傻眼,“啊?这?”
这里附近一片都是低矮民房,门口的路是高高低低的s型砖块,路上还矗着几根歪七扭八的电线杆,抬头一看,头顶的电线就和渔网样。
周部长也抬起头,“可不是,所以说这门面不咋地。”
他一边说,一边拿出腰上的钥匙串,找了一会才从里面翻出一把特别小的钥匙,插在了房门有点生锈的锁上。
“进去看看吧。”
房门打开,阳光从他们背后照进屋子,将屋内清醒看得清清楚楚。
屋子里面盖着一些黄麻布,许是许久没人来,落了一层灰。
此刻随着人们走动带起的气流,在空气中翩然起舞,和金色精灵一样。
“这原来是临时铺面,现在不用了,你们随便看吧。”
周部长觉得今天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就站在门口随她们走动。
屋子四四方方,虽然低矮,采光竟十分不错。
梁书弗打量了下四周,发现屋子三面墙开着五扇大窗户。
“这屋子还挺大。”
孙秀芹看了看,“估摸着快80平了吧。”
“不止,后面还有。”
周部长的声音传来,“后面以前是仓库,有些时候还要临时组装,所以总面积也有两百平左右。”
“我们可以去看看吗?”
梁书弗感兴趣的问。
周部长诧异,以为她们看了这又矮又旧的房子,还有蜿蜒的小巷肯定会打退堂鼓。
“可以。”
他带头走到屋子后面的一扇门,打开了上面的插销,“后面就是了。”
梁书弗几人进去,就看到后面有一个排L型的小房子和一个红砖块小院子,院子右侧开了一扇双门铁门,外面连着另一条巷子,门口有一口盖着水泥板的水井。
左手边最小的一间屋子是单独的,和它垂直的两间屋子连在一起,共用一个大门。
“左手是杂物间,那两间是仓库,现在都空着,不过很久没用了,屋顶有点漏雨,墙壁有些水渍。”
周部长尽责的介绍。
等在屋子里转一圈后,梁书弗与父母在一旁商量。
“这房子面积不小,就是作为门面来说太偏了,不合适。”
“而且周围都是居民,不方便。”
孙秀芹补充,“再看看吧。”
亮晶晶的定制款主要的客人是县城工人,就是因为村里不方便,她们才想租个县城的门面房。
要是租这里的话,弯弯绕绕也没方便到哪去,还要付一笔租金,不合适。
梁书弗则有不同想法,“我刚刚看了下路牌,供销社总楼和这里就隔了三条街,附近还有一家国营饭店。还有巷子里竹竿上晾晒的衣服也比较新,没有特别老旧的。这说明这边的居民条件不差。”
“可条件好的话怎么会住在这?”
梁勇想不明白了。
现在大家都想住楼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自来水。
梁书弗问了周部长,得到了答案。
“这里是眼镜厂最早一批自建房,之前住着很多厂里的老职工,不过厂子去年迁往北边的长江边,员工都跟着厂一起搬走了,所以看着比较老旧。”
“可我看这里还是住了不少人,而且好像还挺年轻的样子。”
梁书弗道。
刚刚她在交错的巷子口看了下,巷子里竹竿上晾的衣服,款式都是年轻人的。
“那是。别看这巷子窄,但周围公交发达,生活设施齐全。供销社总社,医院,饭馆就在不远处,巷子里有好几家人家,都是这些地方工作的员工租住的。”
梁书弗了然了。
她凑到孙秀芹耳边低语道:“妈,这个地方可以谈谈价格,要是合适可以租下来。”
孙秀芹不是很满意这里。
“小弗,县里做生意可没那么简单,这房租都要从利润里扣出来。我们服装那边现在利润是不错,但主要靠熟客,要是店面太偏没有新客上门,这租金就白搭了。”
“妈,我们可以先做这条巷子里居民的生意,再由她们去工厂里给我们宣传,又能带动新客。”
梁书弗指了下巷子口,“这里距离巷子口不过一个路口,虽然比不上沿街门面,但也不算偏,路口那里还能停自行车,走出巷子五百米内有南北东西三个公交车站台。”
她细细的说着,“租下来后,前面这一大间可以做店铺,用于展示和销售商品,后面可以做我们的手工作坊。”
乡下好手艺的裁缝不好找,现成里可能会好找一些。
这也是孙秀芹决定要在县城租门面的另一个原因。
现在听女儿这么一说,她有点心动了。
这时苏兰过来,对着还在犹豫的梁勇夫妻道:“这地方虽然旧了点,但出脚方便,去县一中只要步行二十分钟,与刚刚那里的门面比,离海周乡更近一些。”
孙秀芹听后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也下定了决心。
她问:“周部长,这个门面怎么租?”
周部长没想到她们还能看上这里,连忙道,“我们单位沿街门面房租金基本在每个月5-15元/平米,这个地方刚好是最低档,也不算正经沿街门面,就按3元/米,后面的院子和房子面积就算1/3。”
他犯了下手里的册子,“400块一个月租给你们。”
这价格不算低,但在县城租房子本就贵,还是这么大一块地方,400块也是十分公道了。
孙秀芹这下真的心动了,这价格合适,每天只要卖出一件衣服,就能把租金赚回来。
今年薛老师来家访时和她说,小弗的成绩考上县一中没问题。
虽然农村孩子可以住校,但要是在县城有个地方落脚,不是更好?
她拉着梁勇,还有两个女儿,商量这事。
这地方空着不好租,周部长见状,便赶紧推销起来。
“你们要的话,我们就签个协议,租期一年,租金可以月付。”
按行情,租金都是半年一付的。周部长给出了最大诚意。
一听这么优惠,孙秀芹立刻道:“我们租。”
梁书弗补充道:“周伯伯,我们能签长期租约吗?”
“长期?”
“对,五年。”
这地方,她想起来了。
高伯伯曾说过供销社马上要扩建,往后面再建一栋楼。
到时候这里就是和供销社毗邻,不愁人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