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小弓 作品

第四百一十四章 心里不平衡

第四百一十四章 心里不平衡

祖孙俩为了防止人偷听,特意找了个离驻扎地挺远的地方,猫在一块石头后面说悄悄话。免费搜索本文:找小说网

今晚风声大,帐篷被吹得呼啦呼啦响,两人一时之间还真没听到驻扎地的吵闹声儿。

经过孙女一顿分析,冯老太心里已经认同了孙女拒绝收银子的做法。

心里认同是一方面,嘴上那是绝不可能立时服软的。

刚还说再听这丫头忽悠她就是个棒槌,她当然不能立马点头了,不然也显得自己太蠢了。

“咱凭啥不能心安?咱又不欠他们的,把他们全须全尾带出来,你和常安够仁义了,谁也不能说咱一句不是……”

冯老太硬气没持续多久,在甜丫笑吟吟的注视下,声气越来越小。

人多势众, 没村里人,独他们一家逃荒,肯定没这么顺利。

逃荒这一路上,村里人也没少帮他们一家。

唉,越想老太太心里越难受。

难受她们要分开了,难受其余十五家要当军户了。

“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您别难受了。”甜丫安慰老太太,末了又给人戴高帽,“您多通透一人啊,这世上就没有比您还通透、还善心的老太太……”

“少带给我戴高帽,奶可不是啥善心人!”善心有什么好的,人善被人欺,她宁可心狠无情一点,也少拖累。

比如这会儿,抛下村里人,单独落户成民户,她心里就不是滋味,难受死了。

她要是个心毒的,这会儿保准心安理得,没一丝愧疚。

刚才她都不敢看那群老姐妹的眼,那一个个期期艾艾的,却没一个人过来求她。

就用眼珠子巴巴瞅着你,让人心里怪不是滋味的。

这些老人不说都是人精,但没一个傻子,知道这会儿求人纯纯是为难人,也就不说什么帮帮她们家的话。

说了也是白说,这年头谁家不穷,桑家拿出一百多两银子肯定把家底都掏了。

还哪来的银子帮她们买民户户籍。

与其借银子为难人,还不如凭情分让人家心底记着点他们,以后帮他们脱军户贱籍。

“阿姐,阿姐不好啦,村里人吵起来了,咱家里人也打起来了!”说服了阿奶 ,甜丫正打算扶着老太太回去呢,身后突然传出浔哥气喘吁吁的声音。

转头就看到怀抱着一团东西,大口喘气的浔哥。

那团东西被裹成粽子的丧彪。

城门的流民现在都是饿死鬼投胎,丧彪对他们来说就是行走的大肉。

谁都想啃一口。

杀人他们不敢,但是偷摸逮只狗还是敢的。

怕丧彪被人扒了狗皮吃肉,自到了南平县城门口,甜丫就找了根麻绳把吠叫丧彪绑起来了,不让它再叫唤、再乱跑。

这会儿的丧彪浑身上下只有两只狗耳朵能露出来。

闻到主子的味道,它用力蛄蛹起来,嘴里还呜呜呜的哼唧着。

“别动,这会儿有正事呢。”浔哥板着小脸,一脸严肃的拍丧彪一巴掌。

“怎么会打起来呢?事情不都说好了吗?”冯老太以为是村里人后悔了, 不想让他们三家落户成民户了。

村里人大方同意,老太太心里感动又高兴,但如果村里人不同意,老太太依旧会选择掏银子把自家落户成民户。

这可是关乎家里小辈的大事,村里人再不乐意,她也得自私一回。

浔哥忙摇头,太乱了,他尽量给阿奶和阿姐解释,边说边拉着两人往回走。

小娃说话颠三倒四,想起什么就说什么,加上有些紧张,逻辑更是混乱,冯老太听得晕晕乎乎。

甜丫却听懂了,给冯老太翻译一遍儿,“村里有些人家想把自家的小娃落户到咱家。

以后就是良民了,不用跟着他们当军户。

一开始就一两家提,后来别家看人家提了,也心动了。

每家都想塞人进咱家,人太多了,说着说着就因为这事吵起来了。”

村里人的做法甜丫理解,谁不为自家人考虑呢。

军户身份一当就是五十年,一个人能有几个五十年,他们想让自家孩子记到桑家名下能理解。

但是这事不能开头,一旦开了头,收谁家的不收谁家的都得罪人。

要么不收,要么就每家收一个。

但是一家收一个,家里最少也得被塞进来十来个孩子,他们三家平分,一家也得多五六个孩子。

还都是七八岁五六岁的小孩子,这很明显不正常,城门口的官差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看不出来。

冯老太正对抛下老姐妹们愧疚呢,闻言眼一亮,拽拽甜丫说:“这个法子不错呀。”

“奶, 不成!”甜丫打断老太太接下来的话,“官差没那么好糊弄,惹怒了官差,咱家的良民户籍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

这会儿不是给老太太解释的时候,甜丫说罢就转头问浔哥,“咱家人咋打起来的,谁和谁打起来了?”

甜丫比较关心这事儿,桑家四房虽然各有各的小心思,但一路患难与共,感情明显更好了。

平时也就斗斗嘴,几乎没红过脸,咋会突然打起来。

浔哥知道阿姐误会了,赶忙解释,“不是咱家人,也不对,是二伯娘和二奶奶家的水仙婶儿打起来了。”

水仙?

哦,想起来了,王豆花的二媳妇丁水仙,她咋会和田氏打起来。

浔哥叭叭在旁边解惑,“本来没事的,但是水仙婶儿说话不好听,二伯娘没忍住,就和人厮打起来,说丁氏没良心啥的……”

甜丫听懂了,心里不平呗。

明明都是桑家人,两家还是同一个祖宗的,正儿八经的亲戚。

现在一家能落户成民户,一家反而落户成贱籍,丁氏心里不平衡也正常。

为了这事,丁氏私下里找了王豆花好几次,话里话外都是让婆婆去找冯老太哭诉。

要是能把二房也落户成良籍,就再好不过了。

这次王豆花出奇的坚决,说啥也不同意,这不是为难人吗?

要是大嫂家有这么多银子,不用丁氏说,为了儿孙,她早就就去找人借银子了 ,关键是大嫂家没那么多银子。

说了就是仗着亲戚身份为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