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发榜

259、发榜

看了三日试卷,众人差点将眼睛都看得直流泪水,终于挑出了十来份言之有物的卷子,打算让陆真点案首。

陆真全都看了一遍以后,最终圈定一份卷子,剩下便由彭推官等人去排名,安排发榜。

八月末,发榜的日子到了。

那贴榜的告示栏下,一大早便围满了人,有的是专门包打听赚个喜钱的,有的是大户人家的仆人,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后自家老爷要提礼上门拉关系的,还有的便是参考的学子,垫着脚伸长了脖子往前看。

“看!差爷来了!要贴榜了!”

赵明肃着脸,一只手握在腰侧的刀柄上,大步往前走去,等到了告示栏前,心中一松,让人将榜贴上去,自己守在一旁,避免出现意外。

人潮躁动,不断往前涌去,赵明干脆让人开始念名字。

“庆历八十七年陇右府府试,第一名李颖、第二名祝仲允、第三名钟长乐......”

“案首是李颖!我认识她!”

“快!去客栈给她报信!”

“二少爷得了第二名!快回去报信!”

“钟长乐可是定南县的县案首,他才得第三名,我肯定没考中......”

人群里讨论声沸沸扬扬,得意、失意都在这里上演,李颖后来大约悟到几分大人的用意,税改这件事从实施到落地都需要懂的人去运作,大人这是未雨绸缪呢!

今日发榜,她正打算等人少一些再去看榜,哪知还没出门便听得客栈外有人在吵闹,没一会儿便听得客栈掌柜尖锐的声音:“李姑娘!你中了!还是第一名!府案首出自我这小店里!”

掌柜替她给了报信的一个红封将人打发了,又拉住喜出望外的小伙计:“快!去买炮仗来!我要烧上几挂炮仗!”

“哎!好嘞!”

小伙计连忙去买炮仗,李颖从楼上下来,院子里已经被堵得水泄不通,众人朝她祝贺,她笑着拱手回礼,李颖脑袋有些发懵,第一名?!

同窗都来朝她祝贺,她才知道这一次永新书院出了名了,参考三十多人,竟然有二十人中榜!

等到第二日陆大人在府衙接见他们,隔了快三年,李颖才再一次见到陆大人。

陆真坐在上首,左侧是赵通判与彭推官,右侧是郭夫子等学院的山长们,新鲜出炉的秀才们拱手朝众人行礼,陆真抬手说道:“诸位请起,请入座。”

“李颖何在?”

坐在前排的李颖忙起身出列,拱手说道:“学生李颖,见过大人。”

“颖悟绝伦,这名字起得好,今日一见眉眼清澈、沉稳大方,果真人如其名啊!”陆真夸赞了李颖一番,一旁的郭夫子笑得脸上的皱褶都要加深了。

羡慕吧!这样的学子,是他们永新学院培养出来的!

而且这一次府试,永新学院有二十七人考中,他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感觉整个人都神清气爽,都是他们的哈哈哈!

华章书院的罗山长郁闷地喝了两杯酒,祝仲允已经十分优秀了,还以为这一次能摘得案首,没想到被隔壁永新的给摘了,他看了一眼正在垂眸不语的学生,感觉心更痛了。

学子案桌上的全是低度数的果酒,甚至还有的杯子里面是水,想喝哪杯端哪杯,根本不会有人计较这个。

席上的气氛十分热烈,后半段陆真带人离去,学子们的交际才开始,李颖收起心中的失落,打起精神来应付眼前的交际。

同窗的祝贺随着酒水一杯接一杯入肚,李颖感觉自己脑袋都要糊成浆糊了,旁边的祝仲允推掉了其他人的劝酒,缓缓站起来朝她走去。

“李案首,陆大人寻你。”

一听是陆真找她,李颖忙站了起来:“在哪?”

“......跟我走吧。”

祝仲允将人带出了酒席,看着对方酡红的脸颊,一双眸子如秋水清湛覆上一层薄雾,顿时有些语塞。

“陆大人在哪?”李颖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脸,她感觉脸上正在发热,只好用手拍拍降温。

“陆大人没喊你,酒席上的交际也不都是诚心诚意的,你自己甄别,我该走了。”

祝仲允的声音还未恢复,这破嗓子他自己听起来都难受,说短句时候还不明显,一口气说了这么长一句话,就十分明显了,李颖显然是愣住了,他收起自己那点怜悯转身走了。

“哎......”李颖没喊住人,她坐在院子的长廊处散了大半酒气后才离开,明年还要乡试,的确不该将心思放在交际上,最想见的人已经见到了,该好好准备乡试了。

府试一过,西宁府那边就传来好消息,今年在草原上尝试屯田,收获颇丰,过段时间棉花收获以后直接运输来陇右。

陇西卫的屯田收获已经报了上来,许添带人在草原上种土豆和小麦,如今也到了收获的时候,袁同知前去核实屯田收入以及物资储备还没回来,陆真便将目光放在了冬小麦种植上。

颍川府辖内几个县都开始翻土准备种小麦,姜中玉与同窗一起忙碌在田野间,豫州的土壤与气候都与陇右不太相同,听这里的农人说,等到腊月时候下暴雪,能接连下个三四天,直接将平原都覆盖掉。

如此恶劣的条件,他们的种子能行吗?

“中玉,不如咱们都留在这里吧,如果有问题还能及时知晓,想办法解决,若是回了陇右,明年再来,这里都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同窗放心不下,另外几人也都愿意留下来。

陇右有他们的家人,可这个项目是陆大人十分重视的,他们也知道若是真的能成,说不定能够让豫州百姓多出一季粮食,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们怎么放下回去?

“好,咱们写信给崔先生,也写信给大人,我们一起将这件事做成。”

姜中玉呼了口气,看着农人在一旁抢时间种地的样子,心中微微一安。

他们能够被如此信任,听闻陆大人答应了钟知府,如果他们搞砸了,将会按亩产赔偿粮食给颍川。

可陇右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若没有崔先生、许先生、陆大人,他们现在恐怕还在地里愁眉苦脸呢。

这件事,一定要成,他捏着手中经历过几十次的试验,转头与同伴商量着后续的安排。

九原府今年的收获以稻子与豆子为主,有大户嗅到商机,已经在府内开起了榨油坊,趁着秋收开始收购豆子来榨油,豆麸卖给养猪的人家。

再过两个月,这些猪就可以出栏,大户们尝到了甜头,也不就计较土地那点损失了。

对于他们来说,有更赚钱的路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