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赴任
朝中正在为幽州的安排暗流涌动,陛下不满此前幽州大部分官员听命于刘衷,索性来了个大换血。
代县、怀来、渔阳这三地因为被收复后积极安排农事生产,没有耽误春耕,倒是没有被全撸,只撸了部分官员。
辽东卫将领迟迟未定,是因为辽东有大庆最重要的铁矿,大庆军队的武器冶炼大多出自辽东,选择哪位成为将领就十分重要。
陆真的信里推荐陇右卫将领熊天远,兵部推荐徐州卫将领方远道,而宣帝心里却是想要派明镜司的人前去。
曾奇得知有喜出望外,当帝王的一把刀自然是锋芒毕露,但他们在长安得罪的官员太多,出去办差都没有遇到过什么好脸色,若是能掌兵权,则是彻底走到了明面上,还把持着铁矿资源,兵部安敢和他大声说话?
当他得知还有陆大人和兵部李大人推荐的人选后,笑容便消失了。
陆大人简在帝心,她的建议陛下多半会听。
事情果然不出他所料,不过两日,燕山卫让李繁玉兼管,辽东卫让熊天远出任将领,而陇右卫则是一个叫徐千的百户升迁将领。
李尚书气歪了嘴,陛下相当于将幽州全给了有战功的人,就不怕养虎为患吗?
消息传到陇右,熊天远沉默了几息,和樊佥事说道:“原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陆大人想着让我去辽东卫,是给我递了一架青云梯啊!”
是不是青云梯樊佥事不知道,他只知道朝中让熊将军带一千五百人上任,还让他们负责铁矿的生产、冶炼、运输,这下不用愁吃喝了。
熊天远带着礼物去给陆真道谢,陆真才知道自己忽略了什么,她拍了拍脑门问道:“如今炼铁工艺是坩埚炼铁还是百炼钢?”
“目前用得多的是百炼钢法,咱们军中的武器都是这样来的,十分坚硬。”
确实坚硬,依靠人力反复锤炼、淬火等方式来铸造兵器,但这个效率也太慢了,而且武器的精巧程度还可以再提升。
“昔日本官遍览书籍,书中提到一种法子,可以提高铸造的效率。”陆真说完便在纸上写了起来。
灌钢法的核心是要做出耐高温耐火的模具,这类模具一般用陶土、黏土等做成,将其内外都涂上耐火的石膏、石英砂等做成,但这个具体的工艺陆真没有了解,她只能现将方法写下来,让熊天远自己找工匠去尝试。
若是能成,军队中那些五花八门的武器便能换成统一样式、规格的兵器,这样训练出来的队伍战斗力起码翻倍。
近身肉搏一寸长便是一寸活路,长矛、长刀、砍刀,这些兵器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比一般的匕首、短刀、短剑要厉害。
这个法子还能批量制造箭头,有了耗材,弓箭手的威力不就能练出来了吗?
当然,这冶炼不仅是个技术活,还是个容易出贪腐的行当,毕竟少放一点也能造出来。陆真写完以后看了一眼熊天远,又看了一眼樊佥事。
她不去猜测人性,只叮嘱道:“如今国力未及顶峰,陛下志在肃清宇内,整治吏治,他日未必就没有开疆拓土之心,尔等自陇右而出,当不忘初心。”
樊佥事一下子就明白陆真的意思了,他抬眼去看熊将军,熊天远拱手作揖承诺道:“熊某牢记大人所嘱,自当爱民如子、忠君爱国。”
他身后的几人纷纷拱手朝陆真行礼,陆真便将灌钢法递了过去,熊天远看完以后心中顿感佩服,这样的法子,献给陛下官升三阶不是问题,可陆大人直接给了他,相当于直接送了他一场荣华富贵。
“熊某,定不负所托。”
熊天远没别的好说的,几年前他还在陇西宿安卫当一个寻常的千户,没想到陇右卫独立出来后他的机会就来了,如今还能统领五千兵马,手握实权,只要自己不作死,未来两三代也能活得很好了。
等熊天远等人走后,许光带着账册走了进来,陇西和九原的田改、户改已经完成,这便是汇总的数据。
“大人,九原府的土地八成都在大户、氏族手中,陇西相对好一些,约有六成在百姓手中。”
陆真叹了口气,这说明九原府在收税粮的时候肯定会遇到问题,即便想要转型做加工,届时要税改的时候一样会有难题。
盘子越大,遇到的问题便越复杂。
陆真沉吟片刻,问道:“豫州分阶段修建水利的事情,朝中有回信了吗?”
“暂时没有。”许光看了一眼大人,豫州最大的问题是缺钱,水利建设又是大工程,朝中没钱怎么回信?
如今这局面似乎有些僵住,豫州、幽州、并州都是平原区,土地多数把持在当地氏族、大户手中,在王朝初期土地兼并却已经仿若晚期。
幽州至今没有传来田改的消息,想来是官员更换导致政务堆积、运转瘫痪,今年怕是不一定能搞完。
为了能保证秋收后税粮能够收上来,她决定写奏本给陛下,陈述利弊,请朝廷敦促幽州恢复秩序,在秋收前落实田改、户改,收税粮。
燕山卫与辽东卫便是收税粮的保障。
至于豫州修建水利一事,陆真还未想清楚,豫州五府的知府便已经想清楚了。
水利修建最有利的是有地的大户们,所以这几个知府联合起来,一起向大户征收水利修建的银子,按照土地多少来缴纳,一亩田一贯钱,一亩地八百文。
没有钱的农户可以在农闲时候以工来抵,消息一经公示,豫州的大户们瞬间炸开了锅。
“这样的杀招,指定是这几个官去陇右学来的!”
“谁爱交谁交,老子不交!”
“就因为咱们田地多,就得多缴税?就得出钱修建水利,依老子看,不修更好,饿死的又不会是咱们!”
“走!咱们写信!联名告官去!”
大户们势要将这几个知府告倒,哪知信还没寄出,驻守在舞阳封地的府兵就先上门,要么缴钱修水利工程,要么被抄家,自己看着办。
这还要选吗?也没有几个会选择被抄家啊!
宣帝用这一招告诉豫州的氏族大户们,她就站在豫州各知府的身后,看谁敢抗命。